第四百零四章 送歸
將事情交給兩名商人去辦之後,朱迪便回到了馬車中,車隊再次啟程,緩緩向著目的地駛去。
留在現場的兩名商人互相看不順眼,尤其是李姓商人得意洋洋的樣子,更是讓那位劉姓的商人頗為不爽。
看到朱迪所乘坐的馬車漸漸遠去之後,那位劉姓商人撇了一眼李姓商人一眼道。
“李兄,我來朱迪大人麵前是為了能為他老人家分憂,你來這裏湊什麽熱鬧?”
李姓商人揚著下巴,得意洋洋的說道:“劉兄誤會了,我來這裏也是為了能幫朱迪大人分憂,並不是想要搶奪你的機緣。”
劉姓商人對於這句話,一個標點符號都不信。不過他卻沒有太過計較,隻是漫不經心的說道。
“李兄可能有所不知,剛剛我已經將名帖遞到了朱迪大人的手中。”
“可是,你似乎忘了這一步,現在朱迪大人應該都不知道你是誰吧?”
啊這……
李姓商人頓時一頭黑線,這下他可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但要花不少錢,將這些百姓送回去。而且還沒能通過這件事,在朱迪那裏留下印象。
那一片茫茫人海,李姓商人不由得心中都開始滴血。
不過既然已經答應了朱迪,要把這件事情辦妥,他自然不敢半途而廢。隻好強撐精神,著一邊心中滴血,一邊吩咐手下的人去朝蘭大車。
此時那些過來迎接朱迪的百姓,看著朱迪的馬車緩緩走遠。和朱迪告辭的同時,那股心中的熱血逐漸冷卻了下來。
站在人群中的一對夫婦,看著朱迪那輛豪華的馬車,漸漸從他們視線中消失,心中默念著朱迪留給他們的那句話。
夫妻中的那個婦人,越想那句話越覺得有些不太對勁兒。此時熱血上頭的那股勁兒已經消散,頓時覺得朱迪所說的那個什麽要想富,先修路,有些太過久遠。
他聽說住的是財神爺,時不時的就會給百姓撒錢。這才會跟著家裏的男人長途跋涉的過來,現在朱迪走了,他們卻連個毛都沒撈著。
不但耽誤了今天的農活兒,而且還要長途跋涉,消耗不少體力。頓時感覺心中憋氣又窩火。
周圍都是鄉裏鄉村的熟人,他自然不好誹謗朱迪什麽壞話,於便隻能將一腔的怒火,全都撒到了他家男人身上。
“當家的,這一趟可是白來了,一會回去還得走老遠,你回去別吃飯了,把明天的省出來。”
那男人聽得一頭霧水,“怎麽能是白來,朱迪大人不是都說了麽,修了路,咱們就能富起來了。”
婦人啐了一口,滿臉不屑:“修路?咱們那邊什麽情況你不知道,哪裏來的錢修路。”
“等路修好了,咱們都埋土裏了,富了跟咱們有什麽關係。”
男人被噎了一句,心裏一股火也升騰了起來。
“你……你個娘們懂什麽,這叫,這叫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隻要把路修好了,咱們的孩子以後都能過上好日子。”
婦人哪裏管這些:“那我豈不是要過一輩子過日子?”
“憑什麽憑什麽?我也要過上每天吃白饃的好日子。”
兩人正在吵嘴,旁邊忽然響起一陣鑼聲。周圍所有百姓的注意力,瞬間就被敲鑼那人吸引了過去。
看到百姓都望向自己,敲鑼的那個人立刻高聲對眾人喊道。
“大夥兒集合一下,按照村鎮集合到一起,朱迪大人已經派人叫來了許多馬車,一會兒這些馬車會把我們送回去。”
“鄉親們,咱們不用再長途跋涉啦。”
跳樓的那個人,宣布這個消息的時候。一輛輛馬車,正在從不遠的地方進入他們的視線。
看到那些馬車,排著隊來到眾人的麵前。那些百姓仍舊不敢相信,這些馬車是送他們回家的。
那一輛輛馬車裝飾如此奢華,平時若是看到都要躲的遠遠的,而現在他們自己居然能有機會坐上去,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像是在做夢一樣。
這時,剛剛吵架的那對夫妻,也來到了馬車的前麵。小心翼翼的上了馬車,男人職高強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媳婦。
“咋樣,我就說朱迪大人不會讓百姓吃虧的吧?”
“要不是朱迪大人,你這輩子哪有機會坐上折騰馬車?”
那夫人此時哪還有精力和男人拌嘴,一邊小心翼翼的四處打量,一邊伸手輕輕的,在馬車上的那些豪華裝飾上麵撫摸過去。
此時劉李兩名商人站在高處,看著馬車隊伍緩緩前去,彼此對視一眼充滿火藥味。
尤其是劉姓商人,直到現在,他仍舊對一旁的李姓商人十分敵視。他隻不過是猶豫了一下,便被這個李姓商人搶去了一半的功勞。
心中不由得後悔,為什麽要猶豫,他本就是去和朱迪大人套近乎的,朱迪的吩咐,他招辦就好了,為什麽要猶豫呢。
果然猶豫就會敗北,以後可要吸取教訓。
想到這,劉姓商人斜眼撇了下李姓商人。此時李姓商人的心裏也十分痛苦,他雖然和朱迪搭上線了。
可現在朱迪大人連他是誰都不知道,尤其是一旁還有個老劉,要是這老劉帶著另外一個人,去冒名頂替。
那他可真是再沒翻身之日了。
兩人看著那些百姓,心裏不住的埋怨對方搶了自己功勞。同時也在埋怨百姓,埋怨他們幹嘛走這麽遠,就在城門口不好麽。
兩人心中滴血的時候,一名朱迪手下找上了兩人。
宰相門前七品官,雖然他倆有錢,但人家可是朱迪的手下。兩人畢恭畢敬的,剛剛肉疼的表情絲毫不見。
那名朱迪的屬下,遞上兩張十萬兩的銀票,對兩人說,這是朱迪大人給的辛苦費。
看到那銀票上麵的麵額,兩個人全都傻眼了。
十萬兩銀子這幾個,仿佛有著什麽魔力,讓他們兩個人,彎曲挪不開目光。
他們本來以為這次自己要貼血本兒,這下居然還有賺頭。
此時兩個人才明白,朱迪的手筆是如何大方。
而城外發生的這一幕,很快便傳到朱元璋的耳朵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