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電影牛人出現!第665章 好萊塢像個大烏龜!?(召喚月票!)
1月7號,20世紀電影公司突然宣布對公司製片組進行改組。
這個消息,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長期以來,20世紀電影公司在好萊塢乃至全美觀眾的眼裏,雖然是個第三檔次的電影公司,卻是個常常不經意就會給人們帶來驚喜的電影公司。
這個電影公司投資的電影,成本都不是很大,可幾乎每一部都格外的有味道。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麵和20世紀電影公司的老板貝西.勒夫個人獨特的管理方法有很大關係。 貝西.勒夫是個十分崇尚自由的人,可以說,他可能是好萊塢所有電影公司老板裏麵,對手下的演員、導演要求最少的人,在他麵前,所有人都平等,如果你想得到讚賞,那你就的拿出屬於自己的東西來,而一旦被他認可,他就會放手讓你做。
而另一個原因,就是20世紀電影公司的第一導演金.維多了。 作為好萊塢的一個有資曆的電影導演,金.維多不管在電影才能上還是在為人處世上,都受到好萊塢電影人的格外尊重,他性格和藹,能夠和同事和睦相處,更重要的是,他心胸開闊,絕對不會向希區柯克那樣眼裏容不得比自己更優秀的人。
他擔任20世紀電影公司第一導演期間,對公司的一批年輕導演大加提拔,更是把那些年輕演員推上銀幕,成為整個公司製片組的絕對地核心。 更重要的是。 金.維多本人的電影為20世紀電影公司獲取了太多的榮譽,甚至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沒有金.維多的20世紀電影公司,不是真正的20世紀電影公司。 ”這句話雖然有些誇張,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卻是不爭地事實。
而20世紀電影公司突然宣布改革製片組,則和金.維多有很大的關係。
當天,貝西.勒夫宣布打亂先前地製片組結構。 取消第一導演的職務,任命金.維多為20世紀電影公司的藝術總監。 全權負責拍片事宜。
金.維多一上任就立刻開始行動起來,開始整頓20世紀電影公司的製片組,並且引進新人。
一批年輕的演員和導演被金.維多吸收進了20世紀電影公司,這批人當中,有一部分是從柯裏昂電影學院畢業的。
在這批招入20世紀電影公司的人中,有一個人,引起了我地注意。
亨利.方達!
當我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 完全愣掉了,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家夥曆史上是在三十年代才進入好萊塢的,這個時候應該在百老匯演舞台劇呢,為什麽會跑到20世紀電影公司。
曆史上,這位1999年被評為美國最著名的男影星第六位的天才演員,憑借著其出神入化的表演才能被人稱為名副其實的奧斯卡影帝,他地作品,包括《憤怒的葡萄》、《12怒漢》、《金色池塘》等眾多電影。 就在他快要去世的時候,還能在安裝心髒起搏器的情況下憑借《金色池塘》奪取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被稱為好萊塢曆史上的奇跡,而他的女兒簡.方達,更是好萊塢曆史上聞名地影後。
這樣一個牛人,竟然被金.維多拉到了20世紀電影公司。 這回他可有的賺了。
而經過一番調查我才知道,這個亨利.方達,竟然是柯裏昂電影學院表演係招生的第一批學員,我之所以沒有發現他,是因為這家夥在入學的時候改了個名字。
他在柯裏昂電影學院學習不到一年,就開始在課餘時間到各大電影公司跑龍套,希望能夠獲得名導演的垂青,但是運氣似乎很不好,屢屢碰壁。 他可金.維多的邂逅,可算是很有戲劇性。 亨利.方達在一次碰壁之後。 到酒館喝酒。 當時正是好萊塢聖誕檔期熱鬧的時候,酒館裏很亂。 亨利.方達一邊喝著悶酒一邊大罵好萊塢,坐在他對麵的一個人對他的這種行為很不高興就說了他幾句,結果亨利.方達拿去手中的酒杯直接就把對麵地這個人撂倒,然後被帶到了警察局。
結果不用說,被他撂倒地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金.維多。
被人一酒瓶砸得像個豬頭一般的金.維多,對這個年輕地演員很感興趣,不但沒有讓他呆在警察局,反而自己掏錢保釋了他。 金.維多把亨利.方達帶回了20世紀電影公司,安排了一些戲給他,雖然隻是一些小配角,但是亨利.方達憑借著其英俊的外表和男人味十足的表演,讓金.維多大為驚訝,結果當機就把他簽了下來。
亨利.方達的事情,讓我苦笑不止。
感情柯裏昂電影學院辛辛苦苦培養了一番,結果被金.維多撿了個便宜。
除了引進一批演員之外,20世紀電影公司也引進了幾個導演,其中引人注目的,則要數弗蘭克.鮑沙其了。
和如今還是默默無聞的亨利.方達不一樣,弗蘭克.鮑沙其可是當今好萊塢小有名氣的導演。 1913年進入電影界的他,靠一些小成本的電影起家,事業越做越大,名聲也越來越響,1919年的《詼諧曲》為他贏得了好萊塢的一片讚賞,而1926年的《七重天》更是讓他名聲大振,並且得到了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的垂青。
拍攝完《七重天》之後,弗蘭克.鮑沙其進入了福克斯電影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但是這段時間成了他的噩夢,福克斯電影公司有些古板的風格,讓這個一向以想象力聞名好萊塢的導演感覺到了巨大地壓力。
弗蘭克.鮑沙其的電影,被認為是好萊塢的浪漫主義。 他善意用詩意的筆調來展現那些美麗的愛情故事,他發明了一種被好萊塢電影人廣泛采用的拍攝方法,那就是采用柔和的焦距並且在鏡頭上蒙上薄紗,使得鏡頭柔美、浪漫。
弗蘭克.鮑沙其地這種電影風格,使得他和金.維多交上了朋友,兩個人一見如故,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 他們之間地友誼越來越濃厚。
所以當金.維多成為20世紀電影公司的藝術總監之後,作為老朋友的弗蘭克.鮑沙其毅然離開福克斯電影公司投入了20世紀電影公司的懷抱。
他的這種做法。 當然受到了金.維多的熱烈歡迎。
20世紀電影公司的一番調整,緊跟在雷電華和華納兄弟地後麵,無疑給好萊塢這番改革大潮推波助瀾。
在20世紀電影公司改組的同事,另外一個電影公司,他們的老朋友福克斯電影公司也沒有閑著。
作為好萊塢第二檔次的電影公司,福克斯電影公司的實力沒人敢小看。 而公司老板福克斯自從在第三屆哈維獎的頒獎典禮上斬獲一尊金羽獎之後,變得意氣風發躊躇滿誌。 喊出了向第一檔次進軍的口號,並且隨後也開始對公司進行調整。
和其他公司不同,福克斯電影公司並沒有取消第一導演調整製片部,而是花重金招納了一批導演。
這些導演,雖然不是好萊塢的一流導演,但是電影才華還是有地,其中,有兩個人是不得不提的。
第一個人是伊利亞.卡讚。 曆史上。 他可是好萊塢著名的電影導演和編劇,《推銷員之死》、《欲望號街車》、《岸上風雲》、《天涯何處無芳草》等電影,使得他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1999年,更是因為他對好萊塢的巨大貢獻,被授予終身成就獎。 這樣的一個電影人。 簡直就是一挺機關槍。
不過現在,剛剛20歲的他,之所以能夠受到福克斯電影公司地請來,完全是因為福克斯電影公司的導演費喬斯的青睞。 伊利亞.卡讚這個人,是個多麵手,不僅在導演上麵很有才能,更是一個優秀的編劇,寫得一手好文章。 從1927年,他就開始做費喬斯的助理,除了跟著他拍攝電影之外。 主要負責給費喬斯撰寫和修改劇本。
費喬斯對這個張著一張圓臉笑起來十分滑稽的年輕人印象不錯。 尤其是當他苦想劇本時,伊利亞.卡讚總是能夠給他提出極為精彩的建議。 在拍片忙碌的時候。 費喬斯有時候也會給伊利亞.卡讚一部攝影機讓他暫時擔任副導演,雖然隻是一些零碎的活,但是每一次伊利亞.卡讚都能完成得很好,時間長了,費喬斯發現這個希臘人後裔的年輕人,也許是因為其祖先血脈地原因,對於電影藝術性地思考特別的深刻,對電影整體地架構尤其是節奏的把握連自己都不是對手,因此接著電影公司擴張的機會,向福克斯熱情推薦,伊利亞.卡讚自然順利進入了他夢寐以求的福克斯,成為正式的一員。
福克斯電影公司招納的另外一個人,是劉易斯.邁爾斯通。 這個電影人也許一般人不熟悉,可是提起他的一部電影恐怕就沒有人不知道了,《西線無戰事》,這部電影後世被評為十大最佳戰爭電影之一。
劉易斯.邁爾斯通屬於那種低調內斂的人,如同一枚金子一般,深深地埋藏在沙土之中,發現他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不過福克斯電影公司這回算是走了好運。
費喬斯在1928年拍攝《孤獨》的時候,在電影快要結束的時候,為結尾大感頭疼,他不知道以一種什麽樣的方式使得結尾看起來圓滿而有力。 為了完成這個結尾,費喬斯苦苦思索,劇組也陷入了停滯狀態中。 將近一個星期,費喬斯毅然頭腦空空,連一直跟著他的伊利亞.卡讚也束手無策,然後,就在他們兩個人對著攝影機發呆的時候,劇組中的一個劇務走過來,遞給了費喬斯幾張紙。 他對費喬斯道:“先生,趕快結束這部電影吧,我答應老婆要在明天回去陪他的。 ”
那幾頁紙,讓費喬斯用了一個下午地時間順利把電影拍完,電影放映之後,整部電影讓好萊塢電影人津津樂道的,恰恰是那個結尾。
而那個遞給費喬斯紙條的人。 正是劉易斯.邁爾斯通。
在好萊塢,這樣的帶有傳奇性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這是一個充滿奇跡的地方。 也許你身邊最不起眼的一個人,明天就會飛到枝頭變鳳凰,在這裏,你不能小瞧任何人,因為如果你那樣做地話,到後來會發現其實自己是個可憐蟲,劉易斯.邁爾斯通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如果說像劉易斯.邁爾斯通、伊利亞.卡讚甚至是亨利.方達這幫人的出現讓我大為驚訝地話。 那麽有些人的露頭,就讓我呆若木雞了。
而偏偏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一個如今已經有些沒落的電影公司的身上。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曾經造就了無數輝煌現在卻變得有些毫無生氣的電影公司,在這場改革大潮中,也閃現出了灼眼的亮光,這個亮光,完全是因為他們新招收地一個演員。
一月份的一天,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第一導演弗蘭克.卡普拉開著他的車子到洛杉磯碼頭那裏去遊玩。 當他們經過一片海灘的時候,車子出現了故障無法前行。 弗蘭克.卡普拉不得不和他的情人離開車子到海灘上吹海風。
海灘上人頭湧動,卡普蘭去找人修理汽車,等他回來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那個漂亮情人不見了。 當他經過一番辛苦找到這個女人地時候,發現她正靠在一個男人的懷裏幸福地親吻。
弗蘭克.卡普拉是好萊塢出了名的脾氣暴躁的人。 按照他的脾氣,碰到這樣的事情,那個男人肯定會被他活活打死,但是弗蘭克.卡普蘭這一次沒有這麽做。
他把那個男人帶到了附近地一家酒館裏,等他們出來的時候,人們驚奇地發現兩個人勾肩搭背稱兄道弟,儼然稱為了好朋友。
這個男人,隨後被弗蘭克.卡普蘭帶回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並且成為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決定全力打造的一線演員。
他的名字,叫克拉克.蓋博!
這個名字。 在後世恐怕沒有人不會不知道。 因為如果你告訴別人自己不知道克拉克.蓋博,別人會上下大量以一番。 問你是不是火星來的。
《亂世佳人》中的那個風流倜儻的男主角,好萊塢神話般的一個人物。
曆史上,他靠著弗蘭克.卡普拉的《一夜風流》一夜成名,成為美國民眾的“全民偶像”,並且獲得了當年地最佳奧斯卡男主角獎,其後,在奧斯卡地頒獎典禮上頻頻領取小金人,對於他來說,已經成了家常便飯的事情。
放眼好萊塢,幾十年地風雲起落,明星燦若星海,但是真正的電影皇帝,卻隻有一個,那就是克拉克.蓋博,1937年,在當年的電影皇帝和電影皇後的全民票選中,克拉克.蓋博以200多萬張選票的絕對優勢,成為了好萊塢曆史上唯一的一個正式的電影皇帝!
二戰中,克拉克.蓋博參加了美國空軍,因為多次執行飛行任務,從二等兵很快提升為上校,二戰的後期,更是參加過轟炸柏林的飛行任務,而他的狂熱影迷,小胡子希特勒為了活捉他,派出了三個飛行中隊全都無功而返。
這樣的一個人,已經不能用電影明星來概括他了,因為他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個神一般的存在。
曆史,雖然因為我的到來而出現了很多改變,但是似乎一點都沒有改變克拉克.蓋博的命運。
我曾經暗暗注意過他,而且從來沒有疏忽過,但是一直沒有找到這個人。 他像曆史上那樣,還是和弗蘭克.卡普拉結識了,並且成為了哥倫比亞的一線演員,有他在,我想不僅僅弗蘭克.卡普拉會成為一流電影大師,恐怕原本已經奄奄一息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恐怕也會一飛衝天了!
曆史。 似乎特意跟我開了個玩笑。
克拉克.蓋博加盟哥倫比亞,同時也給弗蘭克.卡普拉推薦了一個女演員。
這個女演員,和克拉克.蓋博關係很好,而且從克拉克.蓋博風流成性地性格來看,恐怕他們之間的關係很不一般。
這個女演員,名字叫克勞黛.考爾白。
法籍美國人,六歲跟隨父母來到美國。 1925年開始在百老匯出演舞台劇,憑借著小巧玲瓏的身材和五關。 成為百老匯的名人。 1927年被派拉蒙的星探發現,受到派拉蒙電影公司的注意,但是她對電影似乎不太感興趣。 在好萊塢,她陰差陽錯地認識了克拉克.蓋博,這次因為他進入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而在曆史上,克勞黛.考爾白,則是三四十年代。 紅極一時的電影女明星,曾經參演過諸多電影,其中就有《埃及豔後》,1934年,她在弗蘭克.卡普拉地電影《一夜風流》中擔任女主角,並且奪取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弗蘭克.卡普拉、克拉克.蓋博、克勞黛.考爾白,這三個曆史上原本就密切聯係在一起的人,竟然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 這,隻能讓我發出無奈地長歎了。
可以說,這段時間,電影牛人屢屢出現,簡直就如雨後春筍。
我不知道,這樣讓人驚詫的人物。 之後還有沒有。
1月10號,從環球電影公司那裏傳來了一個讓我高興萬分的消息。
在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的擴張大潮中,環球公司也招了一個演員。
在其他電影公司大張旗鼓的時候,環球電影公司的動作幾乎沒有人注意。 萊默爾沒有做出大刀闊斧的改革。 其實他也用不了改革,因為現在其他電影公司忙活地事情,他已經在一年前就在我的指示下幹完了。
不過各大電影公司大量招納人才的這種行為,明顯讓萊默爾也有點坐不住了,這老頭把環球電影公司的星探們全都撒了出去,連霍華德.霍克斯以及威廉.惠勒都被他攆出去找演員去了。
對於環球公司來說,雖然有霍華德.霍克斯、威廉.惠勒這樣的好導演。 但是真正的優秀的演員。 還是稀缺的。
結果還真讓他們找到了一個。
我不得不佩服威廉.惠勒是個不折不扣地伯樂。 曆史上,這家夥就因為發現了奧黛麗.赫本而出名。 其實他在觀察演員這方麵,有著獨特的天賦。
在萊默爾的要求之下,威廉.惠勒轉遍了整個好萊塢,可一月份,好萊塢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有星探,各大電影公司早就把這個地方的每一寸土地都搜遍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威廉.惠勒自然是兩手空空。 不過他在咖啡館休息的時候,隨手抓來的一張報紙讓他眼前一亮。
報紙上麵不是什麽明星地新聞,也不是什麽電影的宣傳照,而是一則社會新聞。
這則新聞的內容是:在洛杉磯附近的一個農場裏,一名牛仔單槍匹馬擊殺了前來搶劫的五名強盜,自己卻毫發無傷。
這樣的消息,在報紙上屢見不鮮,西部人喜歡看這樣的消息。 與其他消息不同的是,這個報道配發了一張照片,正是這張照片,讓威廉.惠勒眼前一亮。
照片上,隻有一個側影,他趴在農場的柵欄上,穿著一身破舊的牛仔裝,嘴裏叼著一根煙,低低地戴著帽子,望著遠方,眼神平靜。
這個年輕人,讓威廉.惠勒大為喜歡。 他趕緊聯係了報社地記者,然後在這個記者地陪同之下,來到了洛杉磯市外的那個農場。
威廉.惠勒和這個年輕人交談了整整一個下午,27歲地他,出生於蒙大拿州,父母都是英國移民,從下在農場裏麵長大,過著馬背上的生活。 而令威廉.惠勒想不到的是,這個年輕人竟然還演過電影。
1926年的時候,他來到好萊塢,在一個女製片人的幫助之下,在十幾部電影中擔任配角。 因為參演的電影都是小成本地電影,所以他的表演也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然後他被卡勒姆電影公司招為演員,當然,隻屬於跑龍套的那種,而卡勒姆電影公司被新月吞並之後,他也就失掉了工作。 隻得用自己多年的繼續到洛杉磯市外買了一個麵積小得可憐的農場,過著他以往的那種生活。
威廉.惠勒邀請他加入環球電影公司。 這個年輕人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然後,威廉.惠勒帶著他跑到了我這裏。
當我看到他地時候,我就覺得眼熟。
“你是不是叫賈利.古柏?”我的一句話,讓這個年輕人一下子呆了起來。
“你怎麽知道我地名字?!”他看著我,良久才說出這一句話。
我怎麽不知道你的名字呢!?我笑了起來。
一生拍攝過上百部影片,三次獲得奧斯卡獎,憑借著《約克軍曹》、《戰地鍾聲》以及那部被後世奉為西部片頂峰作品之一的《正午》。 被美國人親切地稱呼為“我們的賈利”,以至於他逝世的當天,嘎納電影節的評審委員會立即設立“賈利.古柏獎”來永遠紀念這位好萊塢的表演大師。
這樣地人,我又怎麽可能不知道呢?!
在其他電影公司瘋狂招人的時候,環球公司隻招這一個,我認為就已經足夠了。
在這波改革潮中,有的小電影公司也沒有閑著,他們雖然力量很小。 但是也在盡可能地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1月14號,身為第四檔次電影公司的明星電影公司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宣布明星電影公司將任命一位英國新銳導演擔任該公司的第一導演。
這個消息一出,立刻成為了好萊塢的笑談。
在眾多電影公司紛紛取消第一導演的時候,小小地明星電影公司竟然逆潮流而動確立第一導演,實在是讓好萊塢人捧腹大笑。
隻有我沒有笑。 因為當我看到那個英國導演的名字的時候,我根本笑不出來。
這個20歲的英國導演,名字叫大衛.裏恩。
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個被後世評為“世紀頂級導演”第九位地大師,這樣的一個英國電影的泰鬥、“奧斯卡獲獎專業戶”,在後世恐怕沒有人不知道。
《阿拉伯的勞倫斯》、《桂河大橋》、《孤星淚》……一係列永遠在電影史上灼灼閃光的電影的締造者,稱他為大師,一點都不為過。
但是現在他突然就這麽出現在我的眼前,出現在好萊塢,實在是讓我納悶不已。 要知道。 曆史上。 他可是幾十年之後才到好萊塢發展的。
於是達倫.奧利弗的廠衛軍被我派了出去,他們回來報告的消息。 卻讓我哭笑不得。
原來促使這位導演從英國跑到美國人地原因,不是別地,正是他的那個英國同胞希區柯克。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和大衛.裏恩有過一麵之緣。 希區柯克在好萊塢地巨大成功,也極大地吸引了大衛.裏恩,在他看來,沉悶的英國電影界根本無法和活力四射的好萊塢相比,於是他給希區柯克寫了一封誠懇的信,希望能夠到好萊塢,能夠到雷電華電影公司旗下效力。
當時希區柯克正在拍攝他的電影《不正經的女人》,那個時候他很繁忙,加上壓力很大,就隨隨便便答複了他。
受到希區柯克的來信,大衛.裏恩十分的高興,二話不說就千裏迢迢地跑了過來,可是當他跑到好萊塢的時候,等待他的結果卻是希區柯克被送進了醫院,而雷電華電影公司早已經忙活的不可開交。
公司把目光都集中到了新招的導演維克多.弗萊明的身上,沒有人對這個一個才20歲的英國小夥子感興趣,雖然希區柯克有心拉扯大衛.裏恩一把,但是他自己都泥菩薩過河了,哪裏還趕推薦。
大衛.裏恩隻得到其他電影公司那裏尋找機會,本來這家夥想到夢工廠,希區柯克卻告訴他夢工廠不適合大衛.裏恩,而且作為對手。 他也不希望大衛.裏恩跑到夢工廠去。
大衛.裏恩找過米高梅找過華納兄弟找過派拉蒙,但是都頻頻碰壁,在萬般無奈身無分文的情況之下,他隻得把目光放到了那些小電影公司身上。
而第四檔次電影公司中,創作環境相對寬鬆地明星電影公司就進入了他的視線。
大衛.裏恩找到了明星電影公司的老板羅伯特.基恩,憑借著他的出色表現,這個年輕人征服了羅伯特。 並且取得了第一導演的地位。
這樣的事情,好萊塢其他電影公司都當成笑話來說。 隻有我清楚,有了大衛.裏恩的好萊塢,將會出現什麽樣地情況!
1929年的一月,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不論大小紛紛開始動手改組,大肆招攬人才。 促使他們這麽做地直接的原因,就是剛剛過去的第三屆哈維獎的頒獎典禮。 對於這些電影公司來說,他們這麽做的目的隻有一個。 那就是壯大公司的實力,爭取在下一屆哈維獎地頒獎典禮上多拿一個獎杯。
但是他們不知道他們的做法會給後來的好萊塢帶來多麽巨大的影響。
在這次改革風波中,一些曆史上優秀的電影人紛紛登場,他們的加入,機大地改變了好萊塢的麵貌,開始改變好萊塢的曆史格局!
幾十年後,人們把1929年地一月,稱為“黃金時代的黃金時刻”。 稱為“電影人的春天”。 因為在這一個月裏,好萊塢發生的變化對後來好萊塢的電影發展帶來了**性的質變!
而當人們提起這段時光地時候,無不為這一個月中好萊塢給電影人帶來的巨大機遇而讚歎,因為在好萊塢曆史上,如此大規模的改革,如此大規模的瘋狂地吸納新人。 是絕無僅有的。
這場改革,震動了整個美國,也震動了電影界。
《洛杉磯時報》稱:“1928年底到1929年初的這兩個月,會永載史冊!不單單是因為彩色電影的發明,不單單是因為第三屆哈維獎的轟轟烈烈,也不單單是因為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的改革,而是因為這兩個月,是好萊塢開始蛻變的連個月。 ”
“如果把之前30多年地好萊塢看成是一個蟲蛹地話,那麽在這兩個月,這個蟲蛹開始出現裂縫。 一支絢爛的蝴蝶終於破蛹而出!這是好萊塢成熟地標誌!經曆這兩個月之後。 我們相信好萊塢的明天將更加輝煌!”
《洛杉磯時報》的這種說法,獲得了絕大多數報紙的讚同。
《洛杉磯論壇報》、《好萊塢時報》、《電影手冊》甚至是《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紛紛針對好萊塢在這兩個月中的變化進行評論。
而在眾多的評論中。 《紐約時報》的評論算得上別出新意。
“在過去的兩個月中,好萊塢似乎在一夜之間變了一個模樣。 整個進程,讓我們不由自主地響起美國財團的發展過程。 ”
“美國的早期,在國土之上,存在著密密麻麻數量眾多的小公司,這些小公司,在實力上幾乎沒有多大的區別。 他們相互協調,和睦發展。 但是隨著規模越來越大,隨著各種工業技術的發明,這些原本在規模上差不多的小公司開始出現兩級分化,大的越來越大,小的越來越小,大的逐漸成長為超級巨鱷,小的則或者被吞並,或者破產。 ”
“然後終於在一段時間裏,大公司幾乎同時開始改革,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財團,自此以後,成為了美國經濟的主宰!”
“現在的好萊塢,也在完成這個過程,而且是在兩個月的時間裏就自發完成。 好萊塢成熟了,真的成熟了。 不在是十幾年前、二十年前的那個花個幾萬美元就可以建立一個很像樣的電影公司的好萊塢,不再是那個全都是一個個小舢板的好萊塢,現在的好萊塢,終於開始崛起了超級軍艦,終於走上了獨立發展的成熟之路。 ”
“麵對著這樣的好萊塢,我想,那些試圖用金錢讓電影淪為自己搖錢樹的華爾街財團,他們地計劃實施起來。 恐怕會越來越難。 好萊塢已經形成了以米高梅、派拉蒙、夢工廠為首,華納兄弟、福克斯、第一國家影片公司、哥倫比亞、環球、比沃格拉夫、20世紀電影公司為第二梯隊,新月、明星、凱皮、邊疆、銀河等眾多小公司為底層的堅不可摧的發展梯形,不管是在內部運作上,還是在資本上,好萊塢都像是一個擁有著堅硬無比的龜殼的烏龜,華爾街這頭惡狼想吃掉它。 越來越不可能。 ”
“道理很簡單,因為華爾街沒有掌握好萊塢生死攸關的東西!”
我不知道這篇文章是誰寫的。 但是我敢肯定,寫這篇文章地人,絕對是美國絕頂的經濟學家,而且對還對好萊塢十分地熟悉。
這篇文章已經刊登就引起了軒然大*,尤其是對那些華爾街財團的來說。
而我,在看著這篇文章的時候,也不由得笑出聲來。
曆史上。 華爾街控製好萊塢並且最終使得好萊塢淪為他們圈錢的工具,全憑借著兩個東西。
首先,是有聲電影專利權。 對於從無聲電影轉向有聲電影的過渡時期,誰掌握了有聲電影專利權,無疑就等於掌握了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的命運。
第二個東西,就是院線了。 不管電影公司多麽的巨大,也不管你生產出來地電影是多麽的優秀多麽的受歡迎,隻要我掌握了院線。 我說放誰的電影就放誰的電影,你的電影再優秀,我拒絕放映,等待你的,隻有虧本。
所以,曆史上華爾街成功侵入好萊塢。 使得好萊塢的黃金時代一去不複返,靠地就是這兩把刷子,擁有了代表未來電影趨勢的有聲電影專利權,擁有了各大電影公司命脈的院線係統,再以此為契機源源不斷地湧入金錢,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隻有束手投降。
可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
有聲電影專利權牢牢地掌握在夢工廠的手上,連彩色電影專利權也屬於夢工廠,而夢工廠對待其他電影公司,並不像曆史上擁有著有聲電影專利權的那幫吸血鬼一樣對各大電影公司開出苛刻的條件。 而是選擇了和各大電影公司共同享用共同發展。 隻要是聯盟內地電影公司,隻需要付出一筆不多的專利費就可以拍攝電影。 而這筆專利費相對於電影的利潤和投資成本來說,是很少的,彩色電影專利也是如此。
如果夢工廠開出苛刻的條件,肯定會使得自己的實力極大提高,可我是不會這麽做的。 這樣做,是富了夢工廠一家,卻損害了整個好萊塢。
夢工廠的這種舉措,贏得了好萊塢所有電影公司的支持和尊敬,而有聲電影也直接成了促進各大電影公司發展的推進器,在有聲電影地推動之下,各大電影公司地發展速度比起無聲電影時期隻能用坐火箭來形容。
在這種情況下,華爾街的財團們肯本不可能在這方麵鑽空子,相反,就連洛克菲勒財團地雷電華電影公司都不得不為有聲電影和今後的彩色電影付上一筆高昂的專利費。
在好萊塢,因為專利費而受到夢工廠苛刻對待的,隻有一家公司,那就是雷電華。
每年,光在專利費上,雷電華電影公司就得支付夢工廠近1000萬美元,而且夢工廠想提高的話可以隨時提高,對於其他電影公司來說,比如米高梅,整年支付的專利費加在一起也不會超過200萬,這是所有聯盟內電影公司的專利費最多的,向一些小公司,比如明星,每年的專利費隻不過幾萬美元,完全就可以忽略不計。 專利費,不但沒有像曆史上成為讓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頭疼的東西,反而成為了洛克菲勒財團的子公司雷電華頭上的一個緊箍咒。
至於院線係統,華爾街財團就更沒有機會了。 曆史上,他們可以鑽空子,在各大電影公司沒有意識到影院係統重要性的情況下將全美院線收入囊中,但是現在不行。
在我的倡導之下,尤其是夢工廠的身體力行之下,每一個電影公司,不管大小,都把電影院看成自己的**,說拿電影到我們影院來放,,沒問題,如果說收購,隻要公司還沒有倒閉,那是不可能的。
如今的好萊塢,作為主心骨的第一、第二、第三三個檔次的電影公司都發展得很好,資金充足,沒有任何的後顧之憂,而且隨著各大電影公司改革的深入,內部製度的不斷完善,公司會越來越牢固。 在這種形勢下,華爾街手裏麵沒有任何可以控製好萊塢電影公司生命線的東西就想侵入好萊塢,完全不可能。
這樣的一片文章,我不知道老約翰.洛克菲勒看到臉上會有什麽表情。 不過我知道,他肯定不會笑。
一月末,在轟轟烈烈的電影公司改革潮中,也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這件事情就是,經過了一年多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了巨額金錢,雷電華電影公司宣布該公司發明了一種新的有聲電影放映係統。
為了區別於夢工廠發明的“維他風”有聲電影放映係統,雷電華把他們的這個有聲係統命名為“福托風”。
這個消息,讓我忍俊不禁。
之所以說這件事情不大不小,是有原因的。
曆史上雷電華電影公司發明的這種新的有聲電影放映係統,是改變好萊塢發展的一件大事,正式因為這個有聲電影放映係統,華爾街財團,尤其是洛克菲勒財團才趁虛而入完成了侵入好萊塢的第一步。
而現在,這件曆史上的大事,卻變成了一件小事了。 因為這套有聲電影放映係統的發明,除了能夠使得雷電華免於向夢工廠交納高昂的有聲電影專利費之外,對於好萊塢其他電影公司沒有任何的影響,而耐人尋味的是,在投入了巨大的金錢和精力之後,雷電華等待的,還是讓他們哭笑不得的結果,那就是雖然他們不用為有聲電影向夢工廠交納專利費了,但是他們如果拍攝彩色電影的話,專利費還得一塊錢都不能少!
因此,曆史上改變好萊塢命運成為洛克菲勒成功掌控好萊塢最關鍵因素之一的福托風有聲電影放映係統,完全成為了一個雞肋!
這,又怎麽可能不讓我笑得肚子疼。
寫那篇文章的人,說得一點都沒錯,好萊塢現在就像是個大烏龜,而且是龜殼堅硬如鐵的大烏龜,華爾街的惡狼們如果想吃掉它,恐怕會蹦壞他滿口的牙。
也是在一月末,一月二十五日,另外一件大事發生,不過這件事情,卻是件好事。
這一天,我接到了格蘭特的電話。
格蘭特跟我說的第一句話,就讓我愣了起來。
“安德烈,趕緊收拾收拾,下午到市政府好,好萊塢市政府以及法典執行局要召開好萊塢電影人大會,有一件大事得拿出來讓大家商量商量!”
娘的,什麽大事要鬧騰得開好萊塢電影人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