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萬歲

第1278章 保衛好萊塢!第1279章 藝術電影潮!(求月票!)

字體:16+-

我從來沒有想過,好萊塢所有電影公司會聯合成為一個整體,這樣的事情,絕對是一個奇跡。 曆史上,即便是再團結,好萊塢也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統一,這一次,好萊塢的這些電影公司竟然能夠走到一起,而且是在非美調查委員會的出現之下才達成這樣的統一,從這一點上說來,某些程度上,我還要感謝麥卡錫送給了好萊塢這樣的一個前所未有的團結局麵。

這場會議,開得十分的成功。 不管是紅龍大聯盟的成員還是雷電華集團的成員,坐在同一張桌子之上,完全放開心扉來討論如何應對目前的形勢。

原本我以為,雷電華電影公司的情況可能比我們還有點,畢竟凱瑞.洛克菲勒之前和羅斯福關係密切。 但是等凱瑞.洛克菲勒把他們的情況介紹一遍之後,我就有些忍俊不禁了,感情這幫家夥比我們混得還要慘。

就在非美調查委員會向米高梅動手的同時,羅斯福已經給凱瑞.洛克菲勒親自打了電話。 在電話裏麵,羅斯福開門見山,給凱瑞.洛克菲勒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就是帶領雷電華電影公司投靠摩根財團,有摩根財團的支持,雷電華電影公司會有一個巨大的發展,不僅僅在資金上麵有巨大的支持,更會在政策上麵有得天獨厚的優待,加上非美調查委員會幫助打擊對手,日子絕對逍遙自在,當然了。 逍遙自在的前提是雷電華電影公司成為摩根財團地子公司。

除了這個,羅斯福給凱瑞.洛克菲勒的第二個選擇,是雷電華像洛克菲勒財團一樣煙消雲散,羅斯福說,這樣的一個結果顯然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麵對著羅斯福給出的這兩個選擇,凱瑞.洛克菲勒隻回答了一個字:****!

羅斯福之所以打電話給凱瑞.洛克菲勒,主要的原因有兩點。 一點就是他覺得現在有非美調查委員會的打前鋒,摩根財團坐鎮。 這一場仗基本上算是沒有什麽疑問地了,第二點就是他認為凱瑞.洛克菲勒這個人,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也是一個十分貪心地人,這一點,從他和小約翰.洛克菲勒分道揚鑣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

羅斯福一方麵向凱瑞.洛克菲勒拋出了一個橄欖枝,另外一方麵也給出了一個大棍子。 兩個選擇哪一個有利,是不言而喻的,而且羅斯福覺得凱瑞.洛克菲勒別無選擇。

但是情況出乎他的意料。 凱瑞.洛克菲勒這一次表現得十分的爺們。 這家夥之所以由原來的隻關心自己的利益變得敢於站到了羅斯福地對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羅斯福這家夥做事請實在是太沒有良心了。

凱瑞.洛克菲勒就是再混蛋,在他的心裏麵,他也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人。 洛克菲勒財團之所以落得一個灰飛煙滅的下場,雖然直接原因是洛克特克財團的擠壓,但是羅斯福的背叛也是關鍵。 如果當初這家夥能夠拉扯一把,洛克菲勒財團絕對不可能落到今天這樣的命運。

在凱瑞.洛克菲勒看來,羅斯福就是一個白眼狼,當初正是洛克菲勒財團地支持,他才能夠登上總統的寶座,現在小約翰.洛克菲勒屍骨未寒。 這家夥不但投靠了新的主子,而且反過來向洛克菲勒家族開刀,這個仇恨,凱瑞.洛克菲勒是無法忍受的。

所以這一次,凱瑞.洛克菲勒做得很徹底,一口拒絕的羅斯福開出的條件,破口大罵。 把一個隻關心自己事業地凱瑞.洛克菲勒逼到了這樣的程度,也基本上反映出了羅斯福這家夥做事請做得多麽的絕。

會議上,商定成立好萊塢統一大聯盟之外,還統一規劃了各大電影公司今後的發展方向。 這個方向基本上有兩點。 第一點就是盡量拍攝那些讓非美調查委員會抓不到把柄的電影。 第二點就是在此前提之下,用電影為武器向非美調查委員會的宣戰。 從大聯盟成立的這一天起,好萊塢疙瘩電影公司都將拍攝一批批批判非美調查委員會的電影,爭取在輿論上麵喚醒廣大民眾的支持,進而扳倒非美調查委員會。

這些提議,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與此同時,各大電影公司之間也將徹底實現資源共享,這也意味著整個好萊塢不但會實現資本地大規模流動,也將實現導演、演員等電影人地共同享用。 在此基礎上,不管是好萊塢的發展模式,還是好萊塢電影地整體麵貌,都將有根本的改變。

會議一直開到第二天淩晨才解散。 一般人各自散開之後,我倒在沙發上麵,全身癱軟。

“老大,這一下實在是太過癮了,這麽多電影公司聯合起來,我看贏非美調查委員會的大大的有希望!”甘斯激動得上蹦下跳,忙活了一夜,這家夥竟然倦意全無。

“是呀,沒想到這一次電影公司會全部聯合起來。 老大,這對於我們來說,將帶來巨大的好處。 ”胖子眯著眼睛,坐在我對麵的椅子上麵,眉開眼笑。

“每一次聯合,最大的受益者都是我們夢工廠。 這一次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聯合,這些電影公司都將依靠我們夢工廠,其他的不說,光是歐洲分廠的開辟,我們就已經取得了絕對的上風,而在具體的合作過程當中,我們又可以在不知不覺當中實現掌控這些電影公司,說不定在這次合作當中,我們最後能夠吞並一些電影公司。 ”格裏菲斯壞笑著,開始算計那些電影公司來。

這些家夥說得話,都不假。

“你們這幫家夥,隻看到了好處。 倒是沒有看到一些風險。 ”經過一晚上的忙碌,柯立芝也累得如同一攤泥一樣,他不緊不慢地說道:“現在地形勢,和紅龍大聯盟的形勢不一樣,而這個聯合,也無法和紅龍大聯盟相比。 先前的紅龍大聯盟,內部是十分穩定的。 但是現在的這個聯盟,並不像你們想象中的那麽牢不可催。 先不說雷電華集團的那三個電影公司會不會中途背叛。 就是在先前地紅龍大聯盟的成員當中,到了最後也很有可能出現落井下石地人。 ”

“畢竟,對於任何一個電影公司的老板來說,在公司的滅亡和投靠華爾街的選擇麵前,在最後的那個時刻,他們如果不發生動搖,反而是奇怪的事情了。 所以。 安德烈,我建議我們做好最壞的打算,如果這些人能夠和我們並肩作戰那固然好,但是同時我們也必須做好響應地準備,做好獨自麵對非美調查委員會和華爾街財團的思想準備。 如果到時候這些電影公司紛紛背叛我們,那麽我們身上的壓力可就更大了。 ”

老練的柯立芝,分析這些問題的時候,完全是有根有據。 聽得甘斯等人完全沉默了。

“這一點我清楚,如果到最後真的發生這樣的情況,那就隻能靠我們自己了。 靠別人,遠沒有靠自己的重要,好在和其他電影公司相比,我們夢工廠不管是在電影地生產上麵。 還是在民眾的威望上,都占據上風。 ”我抽了一口煙,倒在了沙發之上。

好萊塢電影公司組成統一聯盟的事情,並沒有在媒體上麵有任何的報道。 這個事情完全成為了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高層之間的秘密,這個秘密,我們不想讓外界知道,更不想讓非美調查委員會知道,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夠最後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但是私底下,各大電影公司的相關地合作已經緊鑼密鼓地開始起來。

首先開始的是院線的合作。 紅龍大聯盟的院線。 都掌握在雅賽爾經營的院線公司手裏麵。 而在這段時間裏麵,各大電影公司也都偷偷開始組建自己的電影院線。 不過這些新興的院線,不管是數量還是力量都是十分弱小的。 雷電華集團的電影院線,基本上是第一國家影片公司手裏麵的院線,在收購了一部分雷電華電影公司地院線之後,第一個國家影片公司手頭地電影院數量超購了一萬家,算得上是美國院線公司當中僅次於雅賽爾經營的院線公司地超級院線巨頭了。

在達成了聯盟合作之後,雅賽爾和查爾斯.雷伊也悄悄達成了狄奧尼索斯和第一國家影片公司在院線上麵的合作,這樣以來,美國院線百分之九十的份額實現了統一整體。

這無論對於哪一個電影公司來說,都將帶來極大的好處,意味著每個電影公司推出來的影片,通過這個龐大的院線市場,都會迅速在全美推廣開來,進而賺起大量的票房。

而院線的統一,隻不過是第一步,各大電影公司紛紛在醞釀新的電影,當下一波拍片浪潮到達的時候,好萊塢必然會出現電影人跨公司合作的浪潮,那個時候,可就熱鬧了。

就在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為合作而忙碌的時候,我們也不得不迎來一個無奈的事實。

斯約史特洛姆在接到了非美調查委員會的驅逐令之後,不得不收拾行囊離開美國。 盡管在此之前,我已經打電話給歐洲分公司,讓他們徹底安排好斯約史特洛姆到那邊的工作,讓這位優秀導演在歐洲分廠同樣可以獲得和好萊塢一樣的優厚的拍片環境,但是當斯約史特洛姆告別好萊塢的時候,我們的心情依然是很低落。

這一天,在洛杉磯火車站,好萊塢電影人集體為斯約史特洛姆送行。

斯約史特洛姆的車子,從好萊塢駛向洛杉磯,一路上前來送行的民眾絡繹不絕。 等到了洛杉磯市區的時候,前來送行的影迷一擁而上以至於斯約史特洛姆的車子都無法前行了。

洛杉磯火車站,人山人海。 月台之上,好萊塢電影人集體列隊像歡送以為英雄一樣送別斯約史特洛姆。 沒有人知道斯約史特洛姆這次離開什麽時候才能夠到美國,有可能這是他最後一次行走在好萊塢的土地之上。 一想到這裏。 人們地心情就無比的沉重。

送行的時候,一幫人落淚如雨,不管是馬爾斯科洛夫、阿道夫.楚克這樣的爺們,還是貝貝.達尼爾、凱瑟琳.赫本這樣的女人,一個個全都潸然淚下。 先是電影人哭,然後前來送行的民眾也苦,最後整個火車站成為了一個淚水的海洋。

斯約史特洛姆本人更是哭得差點暈過去。 他爬到月台上麵,拿著話筒。 麵對著好萊塢電影人,麵對著前來送行地人,發表了有可能是他在好萊塢最後一次演講:“謝謝!謝謝今天所有為我送行的人!在此之前,我還痛恨這個國家,但是現在,我地心裏麵平靜而幸福。 雖然我被驅逐了,雖然我有可能再也無法踏足美國的土地。 沒法在好萊塢給你們拍電影,但是我要說,在好萊塢的這段日子,是我這輩子最幸福的時光!和你們共事是我最大的幸福,能夠拍電影給你們看,是我一生的榮幸!”

“我會在歐洲繼續我的電影之路,我會記住在好萊塢地這些時光,我會把在這裏學到的東西。 這裏的先進經驗帶到歐洲去,我希望有朝一日,當你們走進電影院的時候,當你們看到電影上麵有斯約史特洛姆的名字的時候,請不要忘記告訴身邊的人:這個導演,是好萊塢導演。 而且一直都是!”

斯約史特洛姆的演講,催人淚下,惹得所有人哭得稀裏嘩啦,很多民眾更是開始咬牙啟齒地大罵非美調查委員會。

這一天中午,斯約史特洛姆大成地火車緩緩駛離洛杉磯。 當那輛火車離開月台的時候,當看到斯約史特洛姆身子探出窗戶外麵向我們貧民招手的時候,我的心都要碎了。

我不知道我們什麽時候才能夠再次見麵,但是我知道,斯約史特洛姆絕對不是最後一個被驅逐的人。

送別了斯約史特洛姆之後,回到公司。 我親自寫了一篇文章交給了比采爾。 讓他在新一期的電影手冊上麵發表。

文章地題目很簡單:《保衛好萊塢!》

“斯約史特洛姆走了,以一個被驅逐者的身份離開了好萊塢。 在此之前。 他是好萊塢優秀導演的代表,他的電影作品,每一部都是傑出的藝術片,他的名字,必將永載史冊!但是現在,一個偉大的電影藝術家被美國政府放逐了!他不是最後一個,和他有共同命運的,大有人在!”

“我不知道還會有多少這樣的優秀電影人離開這篇土地,我要說的是,現在到了保衛好萊塢地時候了!美國政府和非美調查委員會再做一件無比黑暗地事情,他們要讓成為全世界電影中心的好萊塢變成文化沙漠!他們要讓這片文化綠洲變成華爾街財團地印鈔廠!如果那樣的話,好萊塢的黃金時代將一去不返,剩下來的,隻不過是一個老朽的皮殼而已,它的精神,就要死去了!”

這篇文章,被以封麵的形式退出,緊跟著的,還有好萊塢幾十位電影人的文章和言論,發行之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各大媒體紛紛轉載,民眾更是開始對非美調查委員會的行為進行批判。

這也很快引起了非美調查委員會的反駁。 麥卡錫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大肆抨擊我和好萊塢電影人:“柯裏昂先生和他的朋友在為一個危害美國國家利益的人辯解,這實在是一件讓人遺憾的事情。 斯約史特洛姆的審判,是公正的。 非美調查委員會的不希望在這件事情上麵其他的電影人再有任何的意義,如果有些人依然對此抱有怨念的話,那就至少說明了他們在內心上是讚同斯約史特洛姆的,這樣以來,他們自己在思想上麵也是有些靠不住的了,這樣的情況,很難保證我們非美調查委員會不會對他們進行調查。 ”

麥卡錫這些話,顯然是赤luo裸的威脅,不過這家夥現在根本就不考慮什麽威脅不威脅了,因為在這方麵,已經沒有什麽機構能夠壓倒他們。

好萊塢和非美調查委員會直接按的對抗變得越來月激烈,形勢也越來越充滿了火藥味。 隨時都可能爆發大規模地衝突。

而就在這樣的一個關鍵時刻,一連串事情的發生,總算是暫時緩解了一觸即發的局勢。

五月底,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在年初拍攝的一批電影終紛紛殺青,並且進入了放映階段。

好萊塢年中電影檔期的來臨,一方麵使得各大電影公司紛紛把精力從和非美調查委員會的鬥爭當中轉移到了各自地影片之上,也讓民眾的注意力從輿論討論轉移到了電影院。

在這一批電影地放映之下。 美國翻天覆地的激烈形勢,終於出現了少有的平和跡象。 進入了短暫的平靜期。

1933年好萊塢年中電影檔期湧現出來的這批電影,在數量上麵是不亞於去年年中檔期的影片的,如果說雙方存在差距地話,那就是在影片的投資成本和影響力上麵了。

1932年的年中檔期,湧現傳來的是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投資拍攝的一大批巨片。 《加勒比海盜》、《斷頭穀》、《特洛伊》、《風之傳說》、《聖經.創世紀》等等,這些巨片,部部投資巨大。 而且是在一起同時公映,使得整個美國都陷入了瘋狂,更成為了好萊塢曆史上最閃亮的一幕。 時隔一年,美國廣大的觀眾回想起來依然是津津有味。

今年,這些觀眾依然希望好萊塢能夠湧現出像去年那樣的大片潮來,但是事實是,像去年那樣地火爆形式,今年是不太可能重現的了。

主要的原因。 倒不是因為各大電影公司沒有錢投資拍攝巨片,而是因為今年在拍片的風格上麵有了根本的轉變,而這種風格的轉變,也決定了今年年中電影檔期湧現出來地這些電影,不可能部部都是大片。

如果是1932年的年中電影,講究的是投資成本高、場麵豪華壯麗、演員陣容強大等等這些形式上的引人注目的話。 那麽今年年中檔期的電影,展現的則是和去年截然不同的風貌。

由於在1933年的哈維獎頒獎典禮上麵,夢工廠實現了大滿貫,囊或了所有重要獎項,使得1933年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紛紛憋了一股氣,要在藝術性上和夢工廠一爭高低,爭取能夠在今年的哈維獎上麵有所斬獲。

這也就導致了今年年初投拍地電影,基本上都是偏向於藝術片地類型電影,執導的這批導演,也都實現了個人在電影上麵地轉型。 雖然不是大片。 雖然場麵不如去年的宏大。 雖然演員也沒有去年的豪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在電影的可看性上麵,今年的電影一點都不比去年的差,而且在藝術性上麵,絕對比去年要高得多,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這批電影一經公映,就吸引了美國民眾的目光,使得紛紛擾擾充滿火藥味的美國社會在電影潮中得到了喘息。

年中電影檔期,7部電影幾乎是一字排開上映。 和以往相比,這些電影並沒有出現相互衝撞的局麵,而是陸續上映,每一部電影之間都隔著幾乎固定的時間,整體的安排上麵行雲流水。

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自然是大聯盟的各大電影公司內部協商的結果。 既然現在各大電影公司已經實現了合作,那自然就不存在什麽競爭了,大家的任務就是如何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各自的發展,讓大家都得到好處。 以往的那種電影首映相互競爭的局麵也就不再出現,每部電影都導讀放映,而且都擁有固定的放映日期,在全國的電影院線統一推廣,這樣的方式,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也給各大電影公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好處。

拉開1933年好萊塢電影檔期帷幕的,是劉別謙導演的電影《大河》。 這部投資820萬美國拍攝的電影,其實光從投資的數目上來看,也算得上是一部大片了。 不過不管是劉別謙還是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在這部電影宣傳的時候,都沒有用大片來炒作這部電影,恰恰相反,在他們的宣傳海報裏麵,把這部電影稱之為劉別謙地第一部純藝術片作品。

這部電影。 也的確收到了這樣的一個效果,首映之後,收到了廣大電影人和觀眾的一致認可。

連我都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對劉別謙讚不絕口。 在我看來,這是劉別謙迄今為止拍攝的一部最為成功的電影,這家夥用了一部大片的投資拍攝出了一部真正地感人肺腑的藝術傑作。

《大河》地故事很簡單:在鄉村,一條大河是一家人的故鄉。 父親、母親和三個孩子。 孩子們年輕的時候,常常跟著父親去釣魚。 那片河流,記載著一家人的歡樂時光,記載著曾經的歲月過往。 三個孩子長大之後,紛紛離開家鄉有了自己的生活,有的成為了成功地律師,整日穿梭於法庭之間,享受著名利。 享受著物質生活,同時也學會了爾虞我詐,有的成為了商人,變得富有,每天的工作就是忙忙碌碌地談判、開會,還有的成為了大學教授,平時的工作是探索所謂的文學藝術所謂的終極鎮裏。

這三個長大的孩子,以現在社會地標準來評判的話。 無疑都是成功的,但是他們的生活,卻又是那麽的麻木不仁,雖然在物質上麵,他們是豐富的,但是他們並不快樂。

直到有一天。 他們收到了家裏地來信,母親去世了,隻留下父親一個人。

三兄弟放下了手頭的工作,告別了城市,回到了鄉村。 故鄉還是當初的故鄉,大河還是那條大河。 三兄弟在籌辦母親的葬禮的過程中,逐漸找到了兒時的記憶,他們跟著父親來到了兒時的那條大河跟前,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三個已經成年的中年男人。 四個人在大河旁邊釣魚的哪個瞬間。 溫暖得讓人落淚。

“我們也許永遠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麽,直到某一天。 我們看到自己地靈魂在歌唱地時候。 ”影片的最後,這樣地一句話,讓人回味悠長。

在這部電影當中,劉別謙顯然成功完成了他從社會問題電影向純藝術片的成功轉型。 這部電影在藝術性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對於人生狀態的展現,對於時光流逝的歎惜,對於現代社會物欲橫流的批判,對於逝去時光的那份懷念,絲絲入扣,讓人內心顫抖。

整部電影,畫麵美得如同一幅幅精致的油畫一般。 平緩流淌的大河,河中隨波搖擺的水草,彌滿在河上的吟唱,從河中升起的水霧,父子之間的親情……一切美讓人窒息,在柔美的音樂聲中,在靜靜流淌的畫麵之中,不管你是內心如何彷徨的人,不管你是如何性格暴躁的人,都會沉溺在畫麵當中,不能自拔。

這樣的一部電影,完全達到了收發自如的狀態,贏得了所有人的一致好評。

“我要說的是,劉別謙憑借這部電影,絕對有資格成為好萊塢電影大師!《大河》即便是放在好萊塢最優秀的電影跟前,也毫不會顯得膚淺!這是劉別謙迄今為止拍攝得最優秀的一部電影,不管是藝術性還是電影的形式感上麵,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狀態!我為劉別謙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而感到由衷的高興!”約翰.福特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大為激動。

“電影的結尾,當我看到了經曆人世滄桑的四父子挨在一起靜靜垂釣的時候,我的淚水就不由自主地落了下來。 那個時候,我在想念我的父親,我在思考我現在的生活。 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作品,不張揚,不做作,不囂張,靜水流深,讓人感動!好萊塢有這樣的電影,絕對有希望,絕對會成為不朽!”亞當.伯恩斯坦對劉別謙更是讚不絕口。

劉別謙,這個之前被人們認為一輩子有可能之拍攝社會問題電影的導演,這一次成功地突圍了,完成了一個漂亮而華麗的轉身,震驚了所有人。

《大河》一炮打響,引起了美國的觀影熱潮,票房更是一片飄紅,給好萊塢的年中電影檔期開了一個好頭。

而這樣的成功,不單單隻屬於劉別謙。

緊跟著《大河》之後首映的有金.維多導演的《黑社會》同樣取得了輝煌地勝利。 這部投資700萬美元的電影,明顯受到了《教父》的影響。 但是風格和教父簡直有了天壤之別。 喜劇黑幫片,金.維多創造了黑幫片的一個全新的類型。

這部電影,顛覆了觀眾之前關於黑幫電影的一切既定的觀影經驗,幾乎處處都有讓觀眾驚叫地片段。 在這部電影裏麵,那些黑社會,不再是像《教父》裏麵的那一個個或者風度翩翩後者睿智地角色,反而變得極為可笑。 整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成員隻有八個人的黑社會組織的發展過程。 電影裏麵。 這八個人完全和普通人沒有什麽兩樣,笑料百出。 處處碰壁,鬧出了很多的笑話。 而金.維多並沒有隻把這部電影當成喜劇片來處理,而是通過這樣的一部電影,折射出了當前社會的方方麵麵的問題。 在電影地前半部分,觀眾笑得前仰後合,但是到後麵,就沒有人笑得出來了。 電影中的8個人。 雖然都是黑社會,但是內心都不乏善良,電影的最後,當看到為了救助一條狗的主人公被警察打死的時候,當看到有的成員為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慘死在對手槍下的時候,當看到年紀最小地一個在中彈倒下之後依然不忘記放掉被自己關在籠子裏麵的雀鳥的時候,沒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是一部喜劇片。

金.維多,用他幾十年在好萊塢摸爬滾打得來的經驗。 用他對這個社會特有的思考,用他的睿智,征服了所有看過這部電影地觀眾,《黑社會》,這部先前很多人懷疑會敗得一塌糊塗的電影,卻贏得了所有人的讚賞。

如果說金.維多用他的睿智實現了自己的成功。 那麽米高梅電影公司的齊納曼取得成功就完全靠著自己鮮明的個人特色了。

米高梅投資1000萬美元拍攝的由齊納曼拍攝的《黑武士》,算得上是1933年年中電影檔期的這批電影中投資最大地一部電影,也是唯一地一部史詩大片。

這部電影,是齊納曼第二次執導大場麵的電影。 電影展現地是中世紀軍人的生活,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主要的內容,講述的是一個名為馬修的軍官,一生戰功顯赫,從一位普通的士兵,抱著維護祖國光榮為祖國而戰的理想走向戰場。 浴血奮戰。 最後成為了一名偉大的軍隊統帥,被人稱之為黑武士。 而當他傷痕累累的身體。 戴著跟隨著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回到祖國的時候,看到的確實自己的妻子被賣為ji女,自己的兒子淪為奴隸,連自己最後都難逃一死的命運。

整部電影,完全是一部感人肺腑的悲劇史詩。 齊納曼用一種近似老到的手法,用埃斯庫洛斯式的悲劇風格,展現出了命運對人類的捉弄,展現了人世的悲哀,發出了無奈的感歎。

這部電影,以鐵一樣的沉重,敲打著觀眾的心靈,回腸蕩氣。

而在這部回腸蕩氣的電影之後,另外一部電影上麵卻有著羽毛一樣的輕靈,同時,又感動了整個美國。

弗蘭克.卡普拉,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雙槍將之一,這位最擅長愛情電影的導演,這一次帶來的是他的第一部藝術電影,而且一出手就不同凡響。

《內心世界》,一部關於男人的電影,兩個對生活失去希望的男人,一個要動手術,同時渴望過刺激的生活,一個要搶銀行,希望能夠安靜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前者有很大可能會死在手術台上,後者同樣有可能會因此丟掉性命。 兩個人相遇,然後各自幹著自己的事情。 當一個男人搶劫銀行落入法網的時候,另外一個男人卻成功挺過了手術。 幾年之後,搶銀行的男人被從監獄裏麵放出來,兩個人再次相遇,後者把自己房子的鑰匙交給了他,兩個人最後終於得到了各自想要的生活。

這樣的一部電影,很難用幾句話恰如其分地去評價去描述。 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你隻能感到內心被什麽揪住了,隻要動一動就會隱隱作痛。

弗蘭克.卡普拉的電影中,第一次沒有了歌舞升平,第一次沒有了燈紅酒綠,第一次沒有了**女愛,有的,卻是對生命意義的探討。 弗蘭克.卡普拉用這樣的一部電影,表達了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表達了他對人生的看法。

電影中,兩個主演的表現更是讓人讚歎。 被稱為好萊塢毒藥的克拉克.蓋博,這一次終於實現他的心願。 這個一直抱怨得不到好劇本的演員,這個一直都想演一部真正的藝術片年的演員,這一次終於如願以償。 在《內心世界》裏麵,他沒有了以往銀幕上麵的油腔滑調,沒有了以往銀幕上的一副花花公子的表情,有的,是來自內心深處的真情表演,他把一個男人的內心世界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讓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為之大呼:原來克拉克.蓋博演技竟然這麽好!

而作為和克拉克.蓋博演對手戲的勞倫斯.奧利弗,更是爐火純青,他和克拉克.蓋博的對手戲,頻繁擦出火花,讓整部電影光芒四射。

《內心世界》不是愛情片,整部電影甚至連一個女人都沒有,沒有什麽花裏胡哨的結構,沒有什麽花裏胡哨的場景,更沒有什麽花裏胡哨的小資內容,但是有的,確實一顆真誠的內核,它讓所有觸摸到這個內核的觀眾,都深深體會到了這部電影散發出來的那份人性的光輝。

《內心世界》算得上在這些電影當中票房最火的一部了,24小時之內,票房突破800萬美元,這樣的成績,讓人驚歎不已。

如果在1933年年中電影檔期裏麵評出一部最讓人感動的電影的話,不是《大河》也不是《內心世界》,而是卓別林的《螢火蟲》。

幾個月前,當卓別林宣布拍攝這部轉型之作的時候,當他宣布在這部電影裏麵他將舍棄之前的夏爾洛式的造型本色演出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這一次肯定會栽跟頭。

對於他的這部新作,好萊塢電影人當中很多人都不以為然,很多人對於卓別林舍棄他的拐杖舍棄他的小胡子和八字腳的行為大為惋惜,認為卓別林在做一件自毀長城的事情。

但是事實卻證明了卓別林是成功的。 通過這部電影,他不僅僅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和以往截然不同的卓別林,也讓人們看到了卓別林同樣擁有者一顆純粹的心靈。

如卓別林所說,這部電影是一部關於懷念的電影。 講的是在英國的鄉下,孤兒院的孩子和螢火蟲陪伴的故事。 沒有什麽噱頭,沒有什麽包袱,卓別林在整部電影裏麵扮演的是一個從孤兒院走出來最後成為社會成功人士的富翁。 他雖然獲得了自己事業的成功,但是始終念念不忘的確實自己童年的事情。 於是他開始尋找,尋找那些童年失散的夥伴,尋找童年的螢火蟲,而他最後尋找到的,卻是一個個麵目全非的麵孔,尋找到的,是一個冰冷的世界。

影片的最後,他在一片湖泊旁邊看到了久違的螢火蟲,晶熒,善良,純淨,縹緲,美麗。 他高興地衝入湖裏,和螢火蟲一起消失在湖水之中。

卓別林用這樣的一個魔幻而詩意的結尾,讓整部電影變成了一部動人的成人童話,意味雋永。

這一部部電影,帶來了好萊塢前所未有的藝術電影潮。

而接下來的兩部電影,卻讓整個美國陷入了驚叫之中。

############################################################

今天兩章更新。 月中了,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