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有盛世

第七百一十九章 自稱秦人

字體:16+-

“可是這怎麽可能呢,先帝和當今陛下都不願意封異姓王。”說到這裏,馮敬卻想到了別的什麽,他難以置信的看著馮劫,“陛下和趙佗,雖然不同姓,但是某種意義上,是同氏。”

“不僅僅是他,還有一個人。”

“誰?”

“公子池的後代,池武,那也是被列在族譜上的人。”

“可是天下郡國並行,已成定局。諸公子之地,陛下肯定不會易封,關中也絕不可能啊!陛下把關中看做秦國的第二個太子!”

“別忘了,南麵可還有一塊地方,不知道該向誰俯首稱臣呢。”

“南越一帶,不適宜咋中原人居住啊。”

“南越和江東,有什麽分別麽,都是蠻夷居所。”

馮敬聽了,隻覺得哪裏有什麽問題。他這叔兄怎麽就肯定,趙佗要的一定是功名呢,萬一這趙佗就隻要個君侯之位呢。

而且他這麽揣度皇帝的想法幹嘛呢。這才當了侍郎幾天啊……

他這個叔兄,果然是隨了先丞相的,幾番折騰,還是對權力鬥爭欲罷不能。

隻是馮敬並不好當麵對馮劫明說他的想法,若是到時候趙佗安居在鹹陽城,也沒有被封王,豈不是打馮劫的臉。

他這一脈如今算的上是馮氏的弱枝了。馮雍、馮劫的年紀本來就比他大一輪,而且他們兩各自有爵位有家底有官職。沒有父親庇佑,還是不要得罪馮劫的好。

馮劫說的興致勃勃,隻是他也察覺到了,這馮敬對他說的這些不太感興趣。

馮劫撚了撚胡須,另開話題。

“雲遊的事情,姑且先不論。我這裏得到消息,陛下要在關內訓練刑徒。都尉章邯,素來與我馮氏有舊交,早年為你叔公提拔。皇帝陛下給了章邯十萬刑徒,讓他訓練,我想要推舉馮氏子弟入內,做個千夫長。”

馮敬聽了,眼前一亮。

“我們馮氏兒郎眾多,就是比你輩分低的,也都因為年紀大的緣故,在朝中府中又或者是地方混的不大不小的官職。隻是咋們馮氏如今的情況,你也清楚,我若是舉薦同族中其他人入營,恐怕會引得不少人側目。”

“我和同族長老商量過,論年齡、勇武,你是最合適的人選。前些日子你不在,我舉薦了同族其他晚輩進入軍中。如今你回來了,可是我想你也不願意留在家中。”

馮敬起身,在馮劫麵前恭恭敬敬作揖:

“若是叔兄能舉薦末將在章都尉麾下為將,敬感激不盡。”

馮劫撚撚胡須:

“都是自家人,說這些話,實在是見外。那我今日就寫一封帛書,遞與章都尉,讓你入營。隻是,我舉薦其他晚輩,都是推薦為百夫長,隻有你,是推薦你為千夫長。”

馮敬聽了,自然感動不已。

“敬何德何能,讓叔兄如此看重。”

“敬弟,伯父那一支,雍兄已經是難成氣候,被罷免是早晚之事。其他子孫之中,我獨獨看好你一個,隻因為你舉手投足間頗有伯父少年時的風範。想當初,咋們馮氏當年可是軍中朝中都官至頂峰。族中子弟文武都有建樹。我希望能靠著你我之力,重新讓咋們馮氏崛起。”

“叔兄的教誨,敬銘記於心。”

“我聽說世界上沒有永遠不衰落的家族,可是卻有種東西是即使家族滅亡了,但是卻能夠傳下來的,那就是家訓。咋們馮氏一族,向來不甘人後。雖然經受此等打擊,但我以為,實則是上天對馮氏一族的考驗。如今到了你我兄弟兩人把關的時候了。”

“叔兄能這麽想,倒是讓馮敬萬分佩服。劫兄的所作所為,比那些失去了功勳榮耀卻隻會怨天尤人的人強太多了。”

馮劫笑笑:

“所以,為兄今日要你記住,人生在世,富貴功名,求也是求,不求也是不求,那麽為何不求呢。男兒大丈夫,生於天地間,就當為功名利祿奮起一搏,否則便是教家人兒女跟著受窮苦。這些道理,我想伯公應該也跟你說過。”

馮敬亦道:

“我幼時,父親就對我說過,馮氏的男兒,就該入則為相,出則為將。”

“好。那咋們兄弟日後就要同心協力,讓咋們馮氏一族再次崛起。”

馮敬滿口答應下來,隨後兄弟兩人又一起用膳,飲酒,酒過三巡後,馮敬才回了家。隻是回了自己的院子,他卻坐在書房裏歎氣。

他這個叔兄,給他的感覺就是不願意接受現實,馮氏隻手遮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哪有這樣的人,這與揠苗助長有什麽區別呢。

馮敬對馮劫沒有太多信任,隻是三日後他就得到了調令。要麽背棄馮劫的好意,自尋出路,要麽就是跟著馮劫混。這沒什麽好糾結的,馮敬次日就背了行囊去都尉府找章邯報到。

……

……

……

《史書》記載:

秦二世三年二月始,大將軍趙佗揮師三十萬,三十萬軍駐南陽、三川、潁川聽候調遣。

秦二世三年二月中旬始,舊梁人回遷河內、山西之地。值此之時,二世下令,天下太平,遣年老願歸家種田者十餘萬於關中務農植桑。山西、河內地方豪強與軍隊、移民頻起衝突,各郡縣境內多有衝突,械鬥不休,死傷人數數以千計。

秦二世三年三月中,帝聚師五十萬,陳兵山西、河內境內,內戰休。

五月,二十萬大軍回撤關內。

自二世三年之後,大河流域地界上,又恢複了往日的繁榮,人群攢動,熱鬧非凡。森林裏伐木的聲音似乎日夜不息,原野上到處閃著人舉起的火把。

隻是,這場轟轟烈烈的分地,驚動了全天下的人,但是讓天下諸侯後人以及士人倍感詫異的是,山西河內的庶民竟然聯合秦人、梁人共同打擊地方豪吏。此次重新分地引發的散點式暴亂竟然在四月中旬悄無聲息的停止。

同年四月下旬,上感天應,定秦律:關內之土地,未經皇帝詔命,不得買賣交換。若吏民百姓想換地或者買賣,陳表上奏,層層上報。

此令出,天下庶人紛紛稱頌二世,自稱秦人。二世竟然經此一事,獲關中萬民擁護,其效果之顯著,舉朝上下莫不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