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有盛世

第七百三十九章 步入正軌

字體:16+-

見到二世為難,馮劫也不好繼續再往下說。

如今的朝中不比過去,到處都是陛下的人,如果王戊回來,要不了多久他的罪名就會被抹除,隨後就會官複原職。

這丞相的位置,馮劫不會讓王戊坐的。

扶蘇哪知道馮劫是這種心思,在扶蘇心中,王戊為了他的江山,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如果自己再讓他為了自己做這種事情,那就是徹底抹黑王氏。

可是沒有王氏的扶持,自己百年之後,曜太子該怎麽辦呢?

“這件事,不要對外人提及。朕要好好考量。”

“唯。”

“今日你對朕說得這些,簡直是醍醐灌頂。朕治理國政三年,期間很多人給朕上諫,但是隻有你的上諫,讓朕看到其對於帝國的價值所在。隻是朕今日也提前對你講明。你可知道天底下哪種人最容易濕了鞋子嗎?”

看著二世英俊冷峭的麵孔,馮劫內心很是不安。

“臣不解,還請陛下明示。”

“自然是經常在河邊走的人。朕想要對你說的話,全在這其中了。”

馮劫麵色一怔。

“隻要朕的臣子忠心不二,一心為帝國的大局考慮,朕會根據他對帝國的價值重用他。如果總是想著劍走偏鋒,用一些特殊的法子,朕很難不懷疑這樣的人,是帝國的潛在威脅者。”

“其實朕從來都不擔心六國複起,隻要朕能守得住宗室家業,縱使關東六國揭竿而起,六國聯軍討伐秦國,朕也不怕。朕擔心的是帝國內部,有人起了異心。”

“還記得當初先帝定下皇帝製度時,曾經說過什麽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大秦帝國雖然是兼並了天下之後才有了今日的版圖,但是皇帝製度,並不是先帝首創,那是曆代秦王的定下的規矩。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要想保證帝國的強大,就必須要保證帝國內部沒有蛀蟲。你與大柱國、張蒼等人,都是朕身邊的臣子,是治理帝國的精英。朕誰也不會虧待。”

“戶部和吏部,一個管田地戶籍、一個管天下群吏。兩者看似職權不同,實際上二部經常需要互相交流。朕希望你們這二部,能夠成為部門合作的典範。”

馮劫作揖:

“陛下放心。”

“四部是朕苦心孤詣之作,並不是為了朕的個人恩怨。帝國空前的龐大,而治理地方需要大量的官吏,為了適應帝國遼闊的統治疆域,加強對地方的控製,朕需要政事堂。”

“陛下為了帝國殫精竭慮,臣定然不辜負陛下給予的厚望,一定肩負起吏部重擔。”

“如果帝國內部有一些秦吏腐朽墮落,你認為要怎麽辦呢?”

“自然是按照律法處置。”

“你做事,朕放心。此次編纂地方《氏族誌》,你費了不少功夫,朕都看在眼裏。朕亦拜爾為上卿。隻是你本就有爵位在身,今日朕複加爵位於汝身,你便享雙爵之尊,俸祿兩倍,其他等級陳設仆從之類,一應享受尋常爵位的兩倍。”

馮氏的家底,是相當雄厚的,馮劫遣散那些多餘的仆從,隻是為了討好二世。

如今二世這麽說,馮劫也並不敢貿然加多,隻道:

“陛下推行輕徭薄賦之策,倡導節儉,臣也應該效仿追隨陛下。那些用不到的婢女,仆從,還是早早打發出去,讓他們都自行成家立業,種田務農的好。自從伯翁和家父去世,宅中也確實不需要大批的婢女仆從侍奉了。”

二世很欣慰的道:

“如果人人都能效仿馮侍郎,那帝國必定能長盛不衰。今日議事很久了,你退下吧。”

“陛下操勞國事,務必注意休息。臣這就告退。”

馮劫出了章台,內心是前所未有的踏實,也隻有得到皇帝信任的那一刻,馮劫這才敢享受這身居侯爵之位的快感。

馮劫回首看了一眼十二金人,隻是這一次回頭看,他卻感覺,十二金人比平時格外光潔,閃著銀輝。

而持劍站立的秦兵,眼中也露出濃重的凶殺之氣。

三年的時間,這座宮殿又開始變得像過去一樣,雖然它靜靜窩著這裏,無聲無息,但是卻在無形中透露出威嚴。

……

……

……

二世三年秋,天下又是大豐。

天下各地的賦稅被堆在馬車上,上了秦國修築的直道,往秦國鹹陽宮運輸。來往輜重車輛數不勝數。

當秦國南部的百姓,人人都卷起褲腿在田地裏收取粟米的時候,北方的農夫則坐在一起在穀場上打麥。

秋收,大家各忙各的,家中所有人幾乎都上陣了,專門收割麥子。遠在北方,萬裏長城高高隆起,秦國的長城守衛軍全部到齊,密密麻麻排在上麵。

視力好的人在遠處一站,就看到了城頭上的隊列,心中大安。

全國都在秋收,百姓在田裏忙活,士卒出來繳納賦稅,文吏忙著清點數目。

河內、山西糧食比去歲翻了三倍之多,前所未有的佳績,而有些人因為搬遷來晚了,莊稼歉收。趙完也統一負責協調發配。

整個關中北部一帶,一派忙碌的氣象。

二世不放心趙地,畢竟如今的趙地聚集了大量的兵馬,又派遣禦史台帶領諸多禦史巡察河內、山西二地。

可是這一次巡察,蒙恬卻有了意外的發現,在趙地有一個明顯的情況是,男多女少,這可是要出大亂子的。

翌日蒙恬正外出巡察,居然看到一夥年輕小夥公然搶婚別人家的女子,還要連著四十歲的丈母娘還有六歲的妹妹一起搶。

雖然官吏都把他們抓起來了,隨後也進行了勸話,但是蒙恬隱隱有感覺,這種矛盾會變得越來越深。

隻是蒙恬還沒有回去稟報呢,張蒼就在統計數據的時候發現了問題。按照初次上報的河內、山西等地的男女人數數量,這適婚成年男子數量,要比女子的數量多出一半來,更別提那些小男孩。

“陛下,民間向來是重男不重女的,本來女子的數量就要比男子的少,如今大舉移民,放還士卒歸家,更是加劇這種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