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陵園詛咒
此處是一處皇家陵園,趙佶雖然知道,但是這裏已經荒廢許久了,他覺得在這裏修繕一下,建議做行宮,下下棋,走走步也沒什麽的,但是卻有一個丫鬟阻擋了他的去路。
他覺得這丫鬟實在是太礙眼了,不過丫鬟極其漂亮,所以他就吩咐幾個仆人連夜就把這丫鬟綁了,扛到了自己的行宮之內。
乃至這丫鬟居然寧死不屈,不論趙佶用多少金財寶,她仍然不為所動,她說自己已經立了誌了,在這裏一直服侍到老,所以不會嫁人,何況是土匪的搶人行徑。
趙佶很生氣,拔出寶劍就把她殺了,可是這丫鬟臨死之前,就說她要詛咒趙佶,將來他不會有好報。
一個老太監氣急敗壞的吩咐手下人:“該死的丫頭,把她丟到亂墳崗去,讓狗啃她的身體,仗著自己漂亮年輕,就在這裏胡言亂語,還說陛下的壞話。”
趙佶看著有人用草席包裹了這丫鬟屍體,就有些不忍心,吩咐他們還是把她葬了吧,本來就是在陵園下棋確實有點不妥,不過這丫鬟有點性格太直,若是一般的女孩子,看到陛下有恩寵就迫不及待,可是她卻另外一番態度。
趙佶自然生氣,所以大家也就拖出去了,把她找了一個土坑就埋了。
這天夜裏,淅淅瀝瀝下著雨,並且周圍有特別的風聲,趙佶嚇得晚上睡不好覺,連忙招了一個侍寢的婢女,可是這婢女披頭散發的站在他的麵前,他又嚇了一跳又睡不著了,他就忽然想起了在這附近應該是有樂明軒駐紮的部隊,之前他安排他們到樹鎮去,但是還留有他們的部隊分支,就臨時把他們調了過來,保護自己行宮的安全。
好不容易睡了半宿覺,早上吃飯的時候,廚房裏點火點不著,後來點了好幾次,卻忽然落在了幹草之上,把廚房燒了大半。
趙佶感覺那女孩說的詛咒可能要實現了,就打算立刻回宮去,雨水已經停了下來,有一位樂明軒的心腹,就立刻飛鴿傳書將這事告訴了樂明軒。
樂明軒卻在樓上跟西域的商人談著西域之事,了解在西域那邊的經濟情況。
不料飛鴿傳書飛了過來,可是他現在不便於接受,就做個手勢,劉忠幫他取了飛鴿傳書,可是看到這上麵內容之後,劉忠真是氣不打一處來,他們在這裏風餐露宿的,幫著陛下做這做那,陛下卻在想著風花雪月之事,然後還留了一支部隊保護自己的安全,劉忠感覺陛下做的實在是太過分了。
待西域客商走了之後,他就把此事告訴了樂明軒,樂明軒批評了他,因為他自己擅自主張打開了飛鴿傳書,但是也好,劉忠也算是他的一個幫手,所以就跟他一起合計看看此事,該怎麽辦。
如果長此以來陛下總是這個樣子,那無法收複軍心的,軍心動搖,都是喬玉安撫戰士,然後也是他們自己到處尋找保障,給大家發軍餉,有時候趙佶都不按時把軍需給他們,但是他卻在選嬪妃方麵總是擴充,花了很多的錢,所以軍心不穩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劉忠是一個正義的人士,有時候說話像一個俠客,這件事情他實在是氣不過,四下人都走了之後,他就悄悄對樂明軒道:“我現在過一天是一天,我有時候甚至都想擁護一些藩王,或者是擁護一些家族,就是我劉忠從來沒遇到過這種事情,著實太可氣了,那個丫鬟不過就說了幾句公道話,然後陛下因為她漂亮就想恩寵她……丫鬟拒絕就被殺了,後來遭遇一大堆靈異……現在就讓我們分支部隊專門保護他,然後回到汴京。”
“現在是幸虧還沒有打仗,如果打仗的話,咱們就少了一部分軍力,就是為了那個喜歡跟女子胡混的皇帝嗎?啊,我真的是受夠了。”
劉忠氣的發飆似的,又喝了兩杯茶水,仍然不解氣,樂明軒就立刻捂上了他的嘴,告訴他隔牆有耳,不能再說了,劉忠就隻好收斂了怒氣,隻能在那裏坐著,他若是一個女子,恐怕早就哭出聲來了。
樂明軒就吩咐人下去給劉忠好好做一頓飯,這些日子他也沒有好好的跟劉忠一起吃飯了,一方麵是安撫劉忠,還有一方麵也是讓他跟自己一起想辦法,因為之前他在軍中的外號就是莽夫,但是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因為他們麵對的西域和西夏人雖然是莽夫,但是應該變作智者,如果硬碰硬的話,他們不一定會贏,但是用智取一定會勝利,而且對待陛下方麵也應該用智取。
樂明軒仔細的分析,陛下是因為產生了恐懼,就是因為他還是有自責的感覺,所以陛下並不是十惡不赦,所以就借此安慰劉忠,也告訴他陛下之所以懼怕就是因為他後悔了,所以也不能太難為他,但是為將來不再這樣,他們必須得想點什麽辦法,就算陛下再喜歡女人,也應該在兵力方麵多加以防範,讓他多注意士兵的需要。
陛下現在就是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給他們的軍需是極少的,卻讓他們做出很大的戰功出來,所以軍心不穩,有些大宋的士兵甚至悄悄的脫逃,還有的投降了西域的軍隊。
表麵上來看這些人是叛徒,但是他們所做的這些事情都是讓人理解的,因為他們也是正常人,也是有生活需要的,而且有時候吃了敗仗還要被毒打一頓,那種心情真的是不言而喻。但是在西夏人的帳篷,有時候他們真的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每個士兵都吃得飽足,所以這些人寧可當叛徒被人罵,也選擇了到那邊去投降。
幸虧喬玉會服人心,哪怕他們吃的不太好,也讓士兵們都吃飽,絕對不會讓大家挨餓的,而且軍需每次都補充的充足,喬玉到處也是請人幫忙或者是請一些富商讚助,總之這些年還算說得過去,但是長久以來不是辦法,因為陛下那邊給撥的錢實在是太少了,有時候不但不給他們,還得往陛下那邊交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