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贅婿

第205章 奏折

字體:16+-

高大人做好了安排,隨即就打發他的馬隊。

此隊伍浩浩****的回去,他把各樣的禮物都擺放在陛下的麵前。

不過樂明軒的禮物,就是因為太普通了,反倒是引起了陛下的注意。

陛下一邊看著這些禮物,一邊指著這簡陋的東西,笑道:“是不是有人搞錯了?把這麽一個莫名其妙的東西放在這些禮物當中了。”

高大人便一臉汗顏的告訴宋徽宗說,這正是那個贅婿獻來的禮物。

宋徽宗起初有一點發怒,不過他想想這贅婿本來就是一個奇葩,說不定可能給自己帶來笑料,索性就要兩旁的人把這畫展開。

這幅畫,畫卷倒是不小,可是看起來灰蒙蒙的一片。上前一打量,這一打量就不得了,發現這是一個草場,可是仔細的看,卻發現有許多的蝗蟲,當時高大人並沒有仔細去看,隻是覺得這是一幅普通的畫,拿去交差也就罷了,正好樂明軒這些日子對他還可以,就算回饋一個人情算了。

可是陛下卻看出了端倪,原來這些蝗蟲,有一半的蝗蟲都在啃食那些莊稼,而一些地方總有一些人在賽馬,還有一些人在蹴鞠,整個圖看起來很接近大自然,但是卻有著很深的寓意,他一眼就揣摩透了,他覺得樂明軒好像是在告訴他什麽東西,因為那蝗蟲啃糧食正好是在北方,而那蹴鞠的位置,而且畫著一個像宮殿似的地方,就像是自己在宮裏邊的蹴鞠,而北方在受災,南方在受水的感覺,這幅畫好像就是在批評自己。

陛下看著看著,就讓他們拿下去了,臉色很是不好,就喊著要休息,高大人也不知誰得罪陛下了,可是陛下卻不想出來了,等他休息好了,又讓人把這話畫掛起來讓他仔細看,他怎麽看都是在警告自己,立刻就吩咐兩旁的人去給他翻閱一些奏折過來。

他要仔細看看北方和南方的情況,果不其然,北方受饑荒災,糧食缺少,南方受水災,這幾個奏折,之前他都沒有看,當時是他不喜歡的那幾個臣子送來的,所以他看也不想看,就敷衍說,已經看了,就那樣吧,先擱在那裏。

當時很多人都不滿,他也不明白不滿的原因是什麽,這一次他終於明白了。說句特別不好聽的話,他就是玩忽職守,公報私仇。

這些奏折關乎老百姓的,他卻把這些怒氣發作在這個臣子的身上,他看不順眼的人有時候奏折他也不看,隔了好幾天才看,這樣的話肯定會耽誤百姓的事情。

他想了想就非常的自責,但是現在有沒有補救的辦法。他轉念一想,可是樂明軒是怎麽知道的,他現在已經想不明白了。

不過眼前這件事情必須得解決,所以就連夜召見了幾個臣子,商量怎麽樣賑災的情況,這些忠臣,因為陛下忽然有了這個轉變,非常的高興,但是他們也不知是樂明軒的這幅畫的作用。

其中有幾位大人,柳大人和張大人,劉大人都是忠臣,他們商量著,便勸陛下要是能微服私訪一番那是更好,如果陛下出宮不方便,可以安排其他的臣子親自去體恤一下民情。

這樣的話顯得陛下特別恩待這些百姓,而且親自押送糧草過去,免得出現以前那個混亂的狀況,因為之前他們也給災區派送過一些糧草,可是發現後來糧草依然短缺,竟然被一些人給貪了,雖然那些人現在已經被革職了,但是那幾個月百姓真的是經常吃不飽飯,所以如果真的有大臣親自去的話,那恐怕效果就不一樣了。

陛下因為看了那幅畫,感覺到總是後怕,如果不做點什麽恐怕連夜裏都睡不著覺,那幅畫的畫麵感已經印在他的頭腦之中了,所以他每做一件善事便感覺心裏安靜一些,所以他立刻就應允了,承諾會派送很多糧草,安排這三個大人親手去辦。

他也知道這三個大人是忠臣,雖然話多一些,有時候說的忠告多一些,他也知道忠言逆耳利於行,不過也僅此而已,等到沒有人督促他的時候,他恐怕又會恢複到原來的情況,所以這幾個大人立刻出去著手辦了,趁著陛下還沒有回心轉意。

他們一邊走著一邊回憶著,剛才陛下和顏悅色,聽他們說話,也是感覺到非常的奇怪,因為若是以前他們提起賑災的情況,好人少的情況,陛下要麽就打著哈欠說改天再議,要麽就說你們未免想的太多了,咱們的大宋大家都是很愛戴百姓的,不可能有這些貪汙的人存在。

但是今天,陛下卻相信了他們所說的一切話,並立刻安排了下去,所以這件事情已經出乎他們意料之外。

正往回走著,忽然看見一個小太陽,慌慌張張的走了過來,還帶著一隻錦盒,差點撞在一個大人的身上,他們嗬斥了一聲小太監,就連忙給他們行了個禮,他們別問他匆匆忙忙做什麽,而且還手裏拿著一個錦盒。

因為剛才撞了人,小太監特別的不好意思,就解釋說他趕時間,但是這個錦盒是為陛下準備的,因為陛下得一奇畫說想把它保護一下,就請人到附近去尋找,終於在一個嬪妃的宮裏,找到了可以承裝這幅畫的錦盒。

他們很積極就問什麽畫,這個小太監也算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就索性把郡馬爺的畫,一五一十的就告訴了這幾個大臣,因為當天陛下看畫的時候他也在,所以他提議說,既然陛下想保護,不如就請專業的人士多畫幾幅樣品,把真品藏起來,要不然就是采用這種方法,總之是把這幅畫保持很好就對了。

這幾個大人忽然恍然大悟,怪不得陛下一下子這麽愛老百姓,一下子就問起來賑災的情況,原來樂明軒早就已經有所安排,他們沒有想到他現在遠在金人的附近,卻想著宮裏的事情,還有災區的事情,看來這個郡馬爺也是頗有愛心之人。

如果要沒有這些征戰,若是高瞻遠矚,幾個大臣想,他們會不會和樂明軒成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