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贅婿

第79章 皇後的報複

字體:16+-

一聽是報複,任娟娟自然感興趣,不過她更加想報複的是李楠,而不是喬妃,喬妃自始至終也沒有害過她,所以她覺得沒有什麽興趣。

皇後威逼利誘,告訴她,如果能幫這個忙,將會讓她的老家親人安居樂業,任娟娟認真的考慮了一下,也就答應了。因為就她目前的狀況,連美貌都失去了,翻身非常的困難,要照顧老家的父母,那就更加的困難了。不如借此機會從皇後這裏得到一些好處。

她們的對話,卻被正在趕過來送吃食的一位宮女聽見了,這宮女是喬妃的心腹,聽見這一切覺得可怕極了,但是必須要裝作若無其事,皇後她們並不知道此女跟喬妃的關係,所以當她把吃食放下來之後,就像平常一樣。

因為皇後是穿著鬥篷過來的,不想讓別人看見是她來,就立刻把帽子戴上了,宮女也假裝沒有認出來。

“任嬪,是你的宮裏的老鄉過來探望你吧?你可真好,還有老鄉過來看看,……就讓你老鄉喂你吃這些吧。”

她強忍住緊張,說完這番話後立刻就走了,皇後也沒有捉到她的把柄。

為了哄任娟娟,皇後就吩咐一旁的宮女把任娟娟扶了起來,宮女手忙腳亂伺候一頓就給她喂了吃食。皇後又告訴她,如果為自己辦事,將會一直這樣安排人好好的伺候,等她不行的時候也會給她厚葬。

任娟娟瞬間覺得這樣活著,也算有個盼頭,就勉強笑了一下。

然後把計劃都告訴她。這幾天給她一些補品,讓 她身體勉強站起來,就會安排一些木板,還有能工巧匠,做成一個飛天的狀況,同時就像是一個夜鬼闖進禦花園,然後趙佶急嚇唬一次,隨後說出預言,把這個圖給趙佶看,說喬妃的各種,就連聲音也給她進行一些變化,給她服了一些湯藥,讓聲音比較嘶啞,等事成之後再給她解藥,把她治好。

任娟娟為了之前的那些條件,就隻能勉強的把這些東西吃了。這些藥物非常的難以下咽,險些吐出來,老宮女便捂著她的嘴,讓她強行咽了下去。

任娟娟的眼淚就掉了下來,沒有想到自己今日竟然變成這副光景,她非常的之後悔,若是當日珍惜自己在主子麵前好好的做一個宮女。主子如此疼愛自己,現在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這應該也算是因果循環,對她的報應吧,有時候她不由的就這樣想。

這宮女回到了喬妃的身邊,就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她,喬妃感覺十分的可怕,就連忙告訴了李楠,可是李楠也束手無策,這一次出手都的是皇後,皇後在這後宮裏勢力龐大,就算是出了事,她隨便找一替死鬼,也能推得一幹二淨。

之前就出現了一些事情,然後她做了“甩手掌櫃”的,現在仍然相安無事。而陛下也不願意多過問皇後之事,本就不怎麽相和,但是為了後宮太平,所以就一直讓她坐著後位。

所以他們要是直接的與皇後當麵作對,肯定不是一個辦法。

李楠就打算請樂明軒逐一的商酌,因為畢竟樂明軒是她非常敬重,他也是非常聰慧之人,可是要是直接請他來,勢必會引起軒然大波,她就想起了高司其。

恰逢這幾日,高司其接著陛下的口諭,忙著給宮裏的妃嬪畫畫,還有一些剛進宮的女子,趁此機會就可以見到他,然後看看他能否想辦出宮去見樂明軒。本來是想著用飛鴿傳書,就是怕皇後的眼線把鴿子打下來,造成事情泄露,所以讓高司其去見樂明軒,商量此事,應該是比較穩妥。

高司其的畫,深得陛下的喜歡,有些女子進宮來就跟他畫像畫的一模一樣,這一年的選秀製度是陛下親自定的,先畫像,陛下相中了哪張就卷起哪張,請那個女子進來。

最近這些天戰鬥平穩。趙佶最近閑來無事就玩起了這種,每次選秀的時候他的活動都不一樣,有些老臣真是汗顏。

“陛下這些宴樂的想法,什麽時候能好過來?現在邊疆雖然暫時穩定下來,可是還是偶爾有戰事,西夏人還在虎視眈眈,可是宮裏就開始鬧起了這般,我們勸也勸不動,這可如何是好?”

高司其雖然在屏風那邊作畫,但是隱約聲音他也能聽得出來,這些老臣說這些話也不怕掉腦袋,因為他們長年累月都說這種話,地陛下也當做耳旁風,當做一種碎碎念,其實這些話他也不是不了解,但是他做不到,因為他從年輕時候就喜歡這樣。要他改變吃喝玩樂的作風,那真的比登天還難,哪怕就是戰鬥緊張的時候,他也悄悄的作樂,所以有些老臣也不想管了,隻要國家不敗了,他們就一直跟著這個君王。

但是這些事情他想去郡主府說說,因為他感覺這些事情對於那些邊疆的戰士還有對郡主,郡馬爺都非常的不公平。

大把大把的金銀財寶送到宮裏,趙佶卻一直花在女子的身上,給女子定做的衣裳就很多,但單是這一批入選的新的美人,每個人都定製了數十件華服。

這些衣裳,都是用的非常昂貴的布料,而喬玉征戰沙場那麽多年,身上都沒有像樣的女子衣服,經常跟戰士穿著一樣的盔甲。

可是他出宮,該以什麽樣的辦法說服陛下呢?他忽然想到一個好主意。

在汴京城裏有兩個女子跟李師師類似,但是出身比較好,模樣就像李師師那樣俊俏,而且也會很多的才藝,但是她們兩個人卻不想進攻宮來,一個是布坊的女老板,一個是一個大人家的女兒。陛下垂涎許久,可是她們兩個人總是借口推辭,不是抱恙,就是家裏有事。

趙佶早就久仰其名,可是未見其真人,高司其就告訴陛下,他會努力相勸,如果勸不動,也會帶著畫像回來,讓陛下一飽眼福,趙佶一聽大喜,立刻就答應了。

高司其借此,也就可以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