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不安的李世民
每每有大事要發生,詢問李道長已經成為了李世民的習慣。
或者說是心裏依靠,隻有李道長說可以了,那樣才不會有問題,現在距離出發的吉時還有一個小時,在這一個小時之中,李道長坐在龍椅上心中頗為不平靜。
同樣的,清風觀幾位弟子也一直都在等師父的答複。
然而,在說完了去吧以後,李辰陷入到了沉默之中,看臉色非常的不好,這讓幾個弟子心中非常的不安,難道真的有大事要發生,就連師父都感覺到非常的棘手。
而李辰,此時此刻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思想之中,對於幾個徒弟問什麽根本就沒有聽到。
要是曆史真的發生了改變,以後他到底該何去何從,實在不行的話自己就躲在清風觀不出去,反正在這清風觀之中有吃有喝,還有弟子伺候自己,一輩子倒也安安穩穩,朝廷的大事根本就不用自己操心。
“罷了罷了,什麽都不用管了,車到山前必有路!”
最終,李辰拋開各種複雜的心中,麵露微笑,自言自語的說道。
什麽,車到山前必有路,還什麽不用管。
聽到這話,清風觀所有弟子心頭一震,莫非這就是師父的答案。
泰山祭該怎麽樣就怎麽樣,一切全部都按照正常的流程來走,根本什麽也不用管。
“你們還在這裏幹什麽,還下山下山去吧。”
見幾位弟子還沒有走,李辰說道,心中不斷的吐槽。
難怪隻能夠當一些小官,就這樣的態度,能給他們大官才怪。
如此重大的場合,其他的官員都早早的起來去巴結自己的上司,自己的這些徒弟倒好,一個個全部都來清風觀吃早餐。
就這樣的思想,如此情商,就算是自己當官了,也不會給他們大官。
對於幾個徒弟當大官,李辰已經徹底的失望了,不說別的,就他們在官場上的態度都一般。
每個月,還給自己送來各種的好東西,一個小官怎麽可能有這麽多的好東西,一定是他們貪汙了。
別說是當大官了,不連累清風觀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對於他們送自己的那些東西,李辰本來不想要的,不過那些東西對於自己來說實在是太有用了,根本舍不得。
至於薛仁貴,已經錯過了自己最大的機會,不過運氣好的人應該會有更多的機遇,隻不過現在他的年齡太小了,當大官怎麽也得多過一些年。
而武則天,別說是成為妃子了,生個孩子都吃力,以後看能不能找個機會讓她入宮,到時候成為一代女皇自己才能夠沾光。
不過現在,李道長覺得自己等不了那麽久了,隻能夠寄希望於李簡和袁勳,希望他們能夠在這次武舉取得好成績,最好能夠成為進士,這樣一來他這個師父都跟著沾光了。
心累呀!
想到這麽多徒弟不爭氣,一個個隻知道在官場上混日子,李辰心中充滿了失望,也怪自己,以前隻想著怎麽讓他們幹活,並沒有教給他們為人處世,為師的錯。
“師父,徒兒告退了。”
聽到這話,鐵牛等人行了一禮,然後就下山了。
長安城,太極殿。
要看著還有十分鍾吉時就已經到了,清風觀弟子還沒有到來,這讓他心中不僅有些著急。
莫非這件事非常的棘手,就連李道長都沒有一定的把握,在清風觀教導徒弟應該怎麽做了。
越想,李世民的腦海中就越亂,看來這次四大家族的動靜有些大。
就連衝兒,也已經半個多月沒有消息傳來,莫非是出事了。
“來了來了,陛下,師侄們來了。”
就在這時候,李淳風說道,這次泰山祭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他主持的,如果出了什麽問題,他李淳風將會遺臭萬年。
本來他打算親自去詢問師弟的,不過泰山祭的事情讓他連睡覺的時間都麽沒有,再加上還和師弟慪氣了,所以一直在長安城之中著急的等待。
“宣,快宣他們進殿!”
如今的太極殿,隻有李世民,還有剛剛跑進來的李淳風,以及隨行太監,其餘人全部都在太極殿外的廣場上等候吉時,隨著陛下一聲令下,然後前往泰山,進行泰山祭。
“臣等參加陛下!”
進入殿中,鐵牛等人說道,如今他們貴為王爺,隻需要拜見,不需要三拜九叩。
“免禮免禮,快快講講,李道長是怎麽說道。”
李世民著急的問道,自從衝兒失去消息以後,對於這次的泰山祭他充滿了擔憂,生怕出什麽問題。
為了安全,他將三千的禁軍留在了長安城以備不測,自己也帶領了兩萬大軍前往泰山。
而且還有清風觀的諸位弟子,應該不會出什麽問題。
即便是這樣,沒有李道長的答複,李世民心中還是非常的擔憂,不知道四大家族到底搞什麽鬼。
還有無忌和衝兒到底去了什麽地方,怎麽一點消息都麽沒有。
“陛下,師父說了,什麽都不用管,車到山前必有路。”
鐵牛開口說道,然後將剛才清風觀發生的事情描述了一遍。
“就這麽多,你確定沒有漏掉什麽。”
李世民有些疑惑的問道,不知道李道長是什麽意思。
最重要的一點是,衝兒和長孫無忌到底去什麽地方了,到底是活著還是死了。
要是能夠得到二人的消息,李世民心中至少還能夠安心一點。
還有就是天下最近的留言,對於自己和李道長都非常的不利,李道長也沒有解釋。
道家雖然講究無為而治,但是什麽都不做,讓李世民心中很是擔憂。
“啟稟陛下,沒有了,師父就是這樣說的。”
鐵牛堅定的回答道,對於師父他是百分之百的相信,既然師父都這樣說了,就一定不會有問題的。
“啟稟陛下,吉時已到!”
就在這個時候,外麵的太監喊道,李世民隻能夠將心中的不安壓下。
吉時到了,不管是多大的事情都得放下,不能夠錯過這個吉時。
“擺駕,出宮!”
在文武百官,兩萬大軍的等待之下,李世民說道,然後帶領他們前往山東。
泰山祭正式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