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標題震驚
李平此話一出。
滿堂皆笑。
戴胄聽著這無比玩笑的謬論是大為好笑。
“哈哈!李平啊李平!你當那書卷是何物?三十文售價?還發往全國?”
“先不說我大唐能不能拿得出這麽多錢,就算真的不計成本,那得多少人能抄錄出這些書籍?而且士族不支持,誰為你抄?”
李平看著得意的戴胄。
“戴大人以為我曾經一夜數萬份的早報是人抄出來的嗎?”
戴胄一愣。
“不然呢?”
李平嗬嗬一笑。
長孫無忌連忙接話。
“戴大人,您有所不知,李平將軍發明了一名為活字印刷的技術。”
“以後我大唐廣撒書籍,不再需要人來手抄,直接用機械印刷,速度比人抄快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成本非常低廉!”
“除了磨損跟紙墨,基本沒有成本!”
“就算隻售三十文,一樣不虧損!”
長孫無忌此話一出。
那些本還在笑的大臣。
瞬間大驚。
心情猶如坐了過山車一樣。
此時才意識到其中關鍵。
怪不得李平敢如此囂張。
原來他竟然發明出了如此奇物。
怪不得他能一夜發出數萬份早報。
隻恨他們沒早發現。
其實如果對比一下不難發現其中奧秘。
甚至很多百姓都發現了。
隻是這些大臣看過一次之後不屑看第二次。
更沒有人閑來無事去拿第二份,第三份來比對。
又不是誰人都是王珪。
戴胄愣愣的看著長孫無忌。
“長孫大人,你所言當真?”
這時坐在龍椅上的李世民會心一笑。
終於到他反擊的時候了。
“當然是真的,並且朕已經讓工部著手打造這活字印刷設備,也正在大量生產紙張!”
“所以用不了多久,李平所言就會成為事實!”
下麵的武士彠也是嚇了一跳。
他是工部尚書。
前兩日陛下讓他生產活字印刷設備時他還在納悶。
到底是什麽樣的奇人發明出這種神物的。
今日一聽,沒想到竟然是自己女婿發明的。
李平也太厲害了吧!
他那腦袋裏裝的到底是什麽?
武士彠也站出來。
“各位大人,我工部確實是在做這件事,而且這活字印刷,絕對比你們想象的還要厲害!”
戴胄有些不可思議的後退了兩步。
連一直默默不語的太子都抬起眼來。
他也在想,李平為何能發明出這種聽上去都感覺匪夷所思之物?
而那邊處於兩不相幫的魏王李泰,這一刻隱隱往李平這邊挪了挪。
其實這殿中選擇中立的大臣,多半都是魏王陣營的。
李世民沒管那些大臣的震驚。
繼續下了一道讓他們更震驚的旨意。
“傳旨,賜太明院印發‘人人可參科舉’傳頁的權利,發往全國。增加工部使用活字印刷權,等設備製好立即印發學子書籍售往全國。”
“另聯名上奏不願參考的學子,全部取消明年參考科舉的資格,明天科舉,隻有百姓學子!”
“如發現有違規學子參考,終身不得入京為官!”
這道旨意一下。
宣告著這天下,要開始進行脫離士族控製的第一步了。
這可讓滿堂士族臣子大為震驚。
難道士族的權利真的要一點點被剝奪了嗎?
他們辛辛苦苦努力抗衡。
卻成全了李平跟陛下?
成功把自己玩沒了?
這也太離譜了吧!
不等任何人反抗。
“退朝!”
李世民走了。
李平跟武士彠連忙跪地。
“臣領旨!”
而那些士族大臣都恨恨的看著李平。
要不是打不過,現在李平都死了八百回了。
就這樣。
大唐教育業的革新開始了。
先從李世民的英明決斷開始。
李平回去之後大量印發宣傳頁。
標題:“震驚!陛下下旨明年科舉隻收百姓學子,原因竟然是他?”
“不可思議!新出活字印刷奇術!人人可讀書的時代即將來臨?”
“陛下英明決斷,重用寒門,太明院成為官方宣傳部,不看不是大唐人!”
這一道消息,會在短短月內。
傳遍整個大唐。
對於人性好奇的把握李平不知道。
但是前世那些曾經讓他大為惱火的標題他現在覺得真是好用。
在這個民風淳樸的時代。
隻要瓜不假,絕對會起到正能量的作用。
就這樣,李平靠著一人之力就開始推動了整個教育業前進。
這可太厲害了。
話說這日,李平接到消息,紅拂女再有一日,就會帶著武曌跟李英心回來。
這一晃又十多日沒見到自己的未婚妻了。
李平有種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覺。
這都多少個三秋了,簡直度日如年。
第二日李平親自出城迎接三女回歸。
而李靖的大軍卻因為剛剛才接到撤退的旨意。
在後麵才剛準備動身。
李平沒想到除了自己還有很多百姓自發出來。
一問才知道也是迎接三女的。
而且有的人都等了好幾天了。
原來李英心跟武曌雲中城上寧死不屈的故事早已傳遍民間。
很多人對這兩個巾幗英雄是無比敬佩。
“李平將軍!您可真厲害,就這麽硬生生的把我們的女英雄救了下來!”
“是啊李平公子,武曌姑娘與你也真是郎才女貌!”
“可是我覺著李英心姐姐也很適合李平哥哥啊!”
“!@#¥%……&”
李平聽著差點一口鹽汽水噴出來。
心說這都哪跟哪啊!
隻不過這一次李平聽著那句話還真想了一下。
想象著他如果真的把二人都娶了該是怎樣的情景。
但是也隻意**了一會就搖了搖腦袋。
先不說李靖願不願意讓李英心做小。
就說自己如果真這麽幹了,那武曌小妮子該多傷心啊!
自己可是個有情有義的二十一世紀高質量男性。
怎麽能讓心愛的女人受傷呢?
不過想想好像不犯罪啊!
嘻嘻……
過了不到一個時辰。
就見紅拂女駕馬而來。
身後跟著一輛馬車,駕車的是薛仁貴。
李平一愣。
心說差點把這個小弟忘腦後去了。
李平連忙迎去。
百姓也圍住了馬車。
這可讓武曌跟李英心受寵若驚。
明白那些百姓來意之後,又少不了一陣寒暄。
此處省略一萬字。
忙活了好久。
幾人才回到長安。
(本章涉及到書價的問題,根據史料,在活字印刷普及後20卷書1000文,大約50文一卷。而唐朝一文錢的購買力要比宋朝強很多,30文也絕對是賺的,不要以為作者在瞎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