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武士彠震驚
武士彠更疑惑了。
“太上皇,那您要我這麽做是為何?”
李淵看著堅定的武士彠。
“你想要答案?”
武士彠點點頭。
“如果您不告訴我您為什麽這麽做,恕老臣難以從命!”
李淵閉眼沉思了一下。
良久才緩緩睜開眼睛。
“因為我要為我的孫兒打好根基,而你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武士彠訝異。
孫兒?
“是太子?還是魏王?還是李治殿下?”
“可是不管是哪個皇子,您都不應該這麽做啊!這可是犯了陛下的大忌啊!”
李淵搖搖頭。
“都不是!”
“那是?哪個庶出皇子?”
武士彠心說難道你太上皇要支持庶出?
(之前有人問庶出皇子是不是平民生的皇子?皇後所生叫嫡出,其餘不管是哪個嬪妃生的孩子都是庶出。)
武士彠心說太上皇應該沒這麽糊塗吧!
嫡出三個皇子都活的好好的,沒理由做這些啊!
李淵又搖了搖頭。
“也不是!”
武士彠是真糊塗了。
又不是嫡出,又不是庶出。
難不成你想支持你其他的兒子或者您親自上位?
剛才您不是還說為孫子打根基嗎?
總不能是您其他的孫子吧!
那也太離譜了。
李淵見武士彠沉默。
繼續說。
“別想了,是當今皇上的嫡出皇子,卻不是太子跟魏王、更不是隻有兩歲的李治!”
(此時李治還沒封晉王,他是公元631年才封的。)
武士彠要說這輩子什麽時候最糊塗。
當屬此時此刻。
“太上皇,您給臣搞糊塗了!”
李淵輕輕一笑。
“是李平!”
武士彠“騰”的一下站了起來。
“哪個李平?”
“自然是你的好女婿啊!”
武士彠奇怪的看著太上皇。
“太上皇您別跟老臣開玩笑了!”
“你看朕像開玩笑的樣子嗎?”
武士彠是真懵了。
“太上皇,李平雖姓李,可他又不是陛下的孩子,您怎麽了?”
李淵玩昧的把玩手中的酒杯。
“你當皇上跟皇後為什麽如此寵愛李平?”
武士彠大驚。
想了想陛下對李平的寵愛。
他以前也一直感覺過分。
隻是他一直沒往這方麵想。
現在仔細回想一下。
確實奇怪。
武士彠瞪大眼睛。
“難道?”
李淵點了點頭。
“沒錯,李平就是世民跟長孫皇後的第一個孩子,朕的親孫子,大唐名正言順的嫡長子!”
武士彠震驚的一動不動。
完全石化。
身體僵硬。
一屁股倒在了座位上。
什麽?
李平是大唐嫡長子?
自己的女婿是陛下的孩子?
當今太子的親哥哥?
這……太不可思議了。
李淵淡淡的說。
“現在知道朕為什麽讓你辭官回封地了吧!天子腳下,發展不起來的!”
武士彠還處於震驚當中。
他根本不懷疑李淵說的是假的。
他也相信太上皇不會拿這種事情開玩笑。
“這個消息太大了,老臣……被嚇到了!”
李淵則道。
“別說是你,當朕剛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被嚇了一跳!”
“信明,相信朕,隻有李平能帶領這個天下走向繁榮!@#¥%……”
……
這邊李平跟幾個大將軍喝的是不亦樂乎。
一喝就是好幾個時辰。
期間程咬金還親自表演節目助興。
跳起了一段世人永遠見不到的。
極度辣眼睛的舞蹈。
李平是真想不到。
這麽大個程咬金。
能跳出如此妖嬈的舞蹈。
驚的他酒都噴了出來。
其他幾人也是一臉嫌棄。
在結束時。
李靖問了一個問題。
“李平啊!你年後就要去幽州了,可是我那小女非要跟你去,說是要保護武曌丫頭,你說這如何是好啊!”
“我這個當父親的是既舍不得,又不忍她離我而去,也很為難啊!”
李平也喝了不少,但是基於上次的教訓。
他還沒多。
“大帥,這一切還需要您跟伯母同意,是去是留還是要你們決定,我也尊重英心的意見!”
“隻是小子保證,如果英心跟小子去了,我們也會時常回長安來看你們二老的!”
其實李平也想能經常見到這個好友。
不過一個未出閣的女子出遠門確實不妥。
李平要尊重人家。
李靖要的就是這句話。
其實女兒走不走他不糾結。
畢竟女大不中留。
他也知道李英心其實是為了李平,
雖然不舍,但李靖不是優柔寡斷之人。
心中早已決定是去是留隨年輕人去吧!
他李靖根本不怕別人戳他脊梁骨。
也相信沒幾個人敢說他。
他想要的是李平能經常回來。
自己好指點他一些精妙用兵之道。
這要是讓李平知道他的心聲。
肯定會說您自己兩個月都沒拿下突厥。
還指點我什麽?
別搞笑了。
我知道的兵法怕不比你少。
就現在家裏還放著商城兌換來的兵書呢!
就在這時。
“少爺,各位將軍,不好了!”
“長孫大人剛剛傳來消息,武士彠辭去了尚書之位,要攜家小於年後回利州養老了!”
李平大驚。
李靖幾人也是一愣。
“這是為何?在京城養老不是更好嗎?”
孫有田也是疑惑。
“這老奴就不知道了。”
“長孫大人派來的人隻說應國公是少爺嶽父,特讓他來知會少爺一聲!”
李平沉思了一下。
連忙跟幾個將軍告辭。
“諸位,我去應國公那裏看一看,就先行一步了,諸位將軍在這裏隨意,小子請客!”
李靖也是起身。
“我們也該走了,這一喝竟然過去了大半天,也該回去跟夫人報個平安了!”
就這樣。
幾人告辭。
他們紛紛回家跟娘子報訊或繼續“戰鬥”。
李平則朝著老丈人家而去。
應國公府的人見自家女婿來訪也是不敢怠慢。
都沒通報就把李平請了進去。
李平見到了一堂的人。
其中包括武士彠跟他的夫人楊氏。
也就是武曌的母親。
還有武曌的兩個哥哥。
武元慶跟武元爽。
他倆早已在長安城自立門戶。
這是剛剛聽說武士彠辭去尚書職位,他倆連忙趕回家中。
比李平隻早到了一刻鍾。
兩兄弟都在勸自己的父親去跟陛下認錯。
不要辭官。
武士彠則是說。
“為父何錯之有?我辭官是自己去的又不是陛下辭的,怎麽能說去認錯?”
武元慶大為疑惑。
“爹爹您這是為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