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人不如馬
這場大戰結束後,清點戰場。
除了最開始淵蓋蘇文及時帶走的三千多人,高句麗大軍全軍覆沒。
除了馬匹無一生還。
要說馬匹為什麽活著?那當然是故意留下的。
每一匹戰馬都價值幾十貫,是軍中不可小覷的一筆開銷。
換句話來說每繳獲一匹戰馬,都相當於幾萬錢的進賬。
比人命可值錢多了。
特別是在這個糧食緊缺的年代,人命可以說是一文不值,反而還要多張嘴吃飯。
一百條人命都不如一匹戰馬值錢。
薛仁貴這時候也來到了李平這裏。
“王爺!這次高句麗再遭大敗,相信再無能力卷土重來了,畢竟他們也要麵對新羅、百濟、契丹、以及我大唐跟他們北方的威脅!”
李平點點頭。
“仁貴,如果我把幽州軍交給你,你覺著你多久能拿下高句麗?”
薛仁貴大驚。
“王爺……我覺著現在我們不適合出兵!”
李平笑笑。
“放心吧!不是現在,等我們大軍休整好得到補充,糧食收割之後再說!”
“另外近期收上來的糧食千萬要記錄好,雖說我們是付了銀錢,但這些人也確確實實是幫了我們!他們今日的付出是日後我們能順利出軍的基礎!”
薛仁貴點頭稱是。
心裏卻是想。
收割?那也沒多久了啊!
早稻最多再有一個月就差不多了,甚至可能等不到。
“清點完戰損,就把戰報送回長安吧!也別讓那邊的人為我擔心太久!”
“末將遵命!”
李平不知道的是,長安都快因為他打起來了。
李世民差點殺了魏徵,長孫皇後已經多日不肯吃飯,拖著病重的身體等著兒子“回家”。
長孫無忌差點豁出去老臉去籌集糧草錢銀,大唐差點就出兵攻打高句麗。
回到四日後。
“報!幽州大捷!”
“陛下在上,微臣李平百拜而書,五月二十三,淵蓋蘇文率高句麗五萬大軍於幽州東交戰。”
“微臣設下圍殺之計,除了最開始跟隨淵蓋蘇文奔逃而走三千多,其餘高句麗大軍當天全軍覆沒!此次大戰收獲頗豐!”
“國弱則受欺,國強則安樂!高句麗兩次來犯,兩次刺殺微臣,更派出暗探接近,圖謀不軌,請陛下下旨,於一個月後攻打高句麗!一切糧草輜重都由幽州自足!”
李世民根本沒仔細聽後麵。
當他聽到“陛下在上”這幾個字時就已經激動了起來。
因為整個天下,如此不規範的上表隻有李平一人,這證明什麽?
這證明李平沒死啊!而且還打了勝仗。
下麵的魏徵鬆了口氣。
剛才李世民差點就要殺他,他也怵啊!
長孫無忌則是激動的說。
“這小子……這小子竟然沒死?不對啊!這到底是為什麽?難道是他故意假死引的高句麗落入鉤中?”
杜如晦點點頭:“定然是這樣,不過具體什麽情況我們還不得而知!”
李世民:“來人,宣程處默那小子上殿!”
過了一會。
“陛下,我家王爺確實是假死設計!他說這樣顯得更真實,請陛下恕臣欺君之罪!”
此時的裴寂也是暗暗點頭。
李平足智多謀,有勇有魄,不愧是太上皇讓幫扶的人,確實厲害。
而戴胄則站出來說。
“程處默,你與李平一起欺瞞陛下,欺瞞天下,可知罪?”
程處默抬頭看向戴胄。
“老東西,小爺不是正在跟陛下請罪嗎?你在這搭什麽話?”
戴胄差點沒被氣岔氣。
這程處默性格跟李平不一樣。
李平屬於那種強勢,而程處默就跟他老爹程咬金比較像了。
蠻不講理,出口成髒,一身膽氣毫不懼人。
簡直就是一個粗蠻野人。
正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你……殿堂之上,無禮至極,簡直不把陛下放在眼裏!”
“陛下!此子不僅欺君,還無君,請陛下嚴懲此子!”
李世民此時已經被喜悅占據,哪還能治罪程處默。
而且他認為程處默做的沒有錯,能在關鍵時刻行非常之事,完成上級命令,頗有大將之風。
“程處默雖犯欺君,但念其初心為軍為民,免其罪責,發回幽州,三日內起行!”
戴胄是真的被李世民給搞的心中大怒。
這扳不倒李平就算了,怎麽連他下麵一個小將都不能小懲大誡一下?
這李世民對李平一脈的寵愛已經過分到讓人嫉妒了。
李世民想了一下,下了一道旨意。
“之前燕王假死,朕追贈他為天策上將,如今李平死而複生,這天策上將的冊封就不收回了!程處默,你回去後把這道旨意傳給李平!”
程處默叩頭謝恩。
心說我咋一點好處沒有?演了這麽多天戲,眼睛都哭腫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而其他大臣則滿堂皆驚。
李平當時已經死了,給他天策上將無所謂,虛名而已。
可是現在李平又活了,怎麽這個冊封不收回來?
這天策上將可不是簡單的官職,曆史上隻有李世民一人有過此殊榮。
是絕對的武將之首,一人之下。
比冊封王爺還要誇張。
王爺天下有好多個,可是天策上將是一個沒有啊!
如果李世民一意孤行,那李平的地位跟權力將超過全天下所有的大臣,成為第一權臣。
甚至超過了皇子。
戴胄再也不能忍了,這不僅威脅了太子的利益,甚至達到了可以製約太子地位的程度。
絕對不可以。
“陛下不可!如果這般,那我大唐危矣!他李平已是一品,掌管幽州地區所有軍政,如果再得此冊封,一旦有反意,將會成為我大唐之災!”
其他士族大臣也都紛紛請表。
“臣等請陛下收回成命……”
李世民沒有理會這些大臣,說起來最近這半年他感覺自己越發的能跟士族抗衡了。
數次的爭鬥都是他獲得了更大的勝利,這一切還要得益於李平當初的建議跟他自己的努力。
李世民相信,他有生之年定可以擺脫士族控製,讓這朝堂成為真正為天下,為百姓謀利之殿堂。
而不是士族爭鬥的戰場。
所以李世民是堅持冊封,這也讓這些士族大臣陷入了緊張當中。
很多人已經暗暗在想,是不是應該聯合抗衡朝堂了?
不然這天下士族真的有可能會成為曆史了。
就在這時,長孫無忌站了出來。
“陛下,臣請求去幽州傳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