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以工代賑
李承乾不屑的看了李泰一眼,他就是要這個目的,讓人看清楚李泰到底是個什麽嘴臉,同時再說出自己的打算。
“父皇!魏王殿下說的極為有理,兒臣也極為讚同,但是魏王確實誤解兒臣了!”
“兒臣的意思是調動所有能調動的資源賑災,周邊未受災或受災輕的地區調動人力物力先行支援,其他州府各地隻需派出部分,即可解決!”
魏王李泰也是發現自己剛才說話大意了,竟然著了李承乾的道,這好像是李承乾第一次這麽輕鬆把自己套進去。
真是可恨,自己竟然輕易的敗給了李承乾?
不行,這絕對不行。
“父皇!太子殿下說的極對!兒臣也是大為讚同,但是太子殿下所說之法中間環節眾多,很容易出現紕漏,若想重建齊州,僅靠支援還是不夠的,這中間還必須要有我朝廷所信任的人親自監督才行!”
李承乾露出了笑容。
“父皇!魏王說的極對!兒臣也是大為讚同,既然這個提議是兒臣提出來的,兒臣願意請命,前往各州府監督賑災,完成齊州建設,隻要齊州災民一天沒能安全,齊州一刻沒建設好,兒臣絕不回京複命!”
所有人都不可思議的看著太子,沒想到太子竟然能說出這番話來,這還是那個養尊處優處處靠後的太子嗎?
以前覺得太子殿下不是很適合當儲君的一些大臣也是大為震撼。
就連魏徵都在心裏感歎。
大唐太子長大了啊!
戴胄更是略顯激動,他終於看到了太子有那麽點希望了。
也難怪,之前再怎麽說也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剛剛參與朝政這還不到兩年,能指望他什麽?
但現在不一樣了,太子殿下肯為百姓考慮了,甚至都肯為百姓身先士卒了。
這賑災的工作,可不是什麽輕鬆的工作,相反這還是個很吃力不討好,受苦受累的活。
這一次就連李世民都瞳孔微縮,有些不可置信的看著李承乾。
難道這小子終於開始成長了?
雖然李世民自己如他這般年紀的時候已經遠遠超過李承乾,但李世民還是很自負的,他認為他做的那些事,是絕對的一代梟雄。
雖然不想說,但這天下若是沒有他李世民,何來的李唐江山?
這天下說破大天還是他李世民打下來的,這個事實應該沒人不服。
但是李承乾在和平年代的這個年紀有這樣一顆為國為民的心,就很難得了。
或許天下還真的需要一個這樣的人,太強的帝王也不是什麽好事。
秦皇暴政,二世滅國。
楊廣急於求成,隋一樣也是二世。
所以說,和平天下還是需要隱忍的君王。
這李承乾就很能忍嘛!
李世民想起昨夜跟長孫無忌討論的話題,感覺好像又有了一個新的方向。
“嗯!太子體恤民情,肯身先士卒,誌氣可嘉!”
說到這李世民看了一直沒說話的李平,隻見李平又開始犯病,一口一個哈欠。
“燕王如何看此事啊!”
李平被叫醒,他聽的都有些煩悶了。
剛才他就聽出來了,太子是想離開京城一段時間,或者說是想離自己遠一點,希望自己先別去找他的麻煩。
同時他也能做出點業績,這點小九九能騙的了別人,可騙不了李平。
因為沒有人知道,李承乾有幾個大把柄在李平手裏抓著。
當然,這也是給李平一個信號。
他李承乾要離開京都了,京城的那些人,隨便你處置了。
什麽侯君集,什麽侯海棠,什麽王莽,都是你的了。
李承乾也確實是這樣想的,既然這麽麻煩還不如索性離開。
當然,還有一層深意。
他一旦離開,李平跟李泰兩個人一定會有所行動,大概率會針鋒相對,最好兩敗俱傷,到時候自己再回來收拾殘局。
大唐嫡皇子四個,已經懂事的三個都在這裏了。
“父皇!兒臣認為太子跟魏王說的都極對!兒臣也大為讚同!”
他把之前魏王跟太子的商業互吹給原封不動的說了出來,很多人都皺起眉頭,有的還想笑。
但現在這個時刻可不能真笑出來,因為這樣陛下一定會大發雷霆。
百姓受苦,百官開心?
隻聽李平繼續說。
“但是兒臣認為這些都很難解決實際的問題!齊州人口眾多,涉及甚廣,百姓一旦饑不擇食就可能易子而食,也可能抱團取暖,沆瀣一氣的起義!曆史上的起義大多都是因為百姓苦不堪言還無人解決!”
“試問重建齊州需要多久?三年?五年?還是十年?”
“不管是哪個結果都是我們不能接受的!”
李世民也是點了點頭,李平說的才是點,他看問題比李承乾他們要更深入很多。
“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李平撓撓腦袋。
“以工代賑!”
這四個字一出來,很多人都是一頭霧水,也有一些人是眼前一亮。
“百姓之所以苦不堪言一是因為他們確實苦,第二是他們因為受災無事可做!”
“如果我們單純的發糧發物或許能解決一時之急,但並非長久之計,比如我賑濟的那十萬流民,開始還好,後來慢慢都快成了吸血鬼了,哪怕後來他們都不缺糧了,依然來領,你要是不給他就罵你!”
“所以我為了解決他們就想出了這麽個招,現在他們幾乎所有人都有事做有錢拿有糧吃,自然也就不罵我了!”
“人心如此,雖然殘酷但卻是事實,你白給他們,他們一開始感恩戴德,慢慢就會變得理所應當,忘了這些東西原本就不是他們的!”
“我長安百姓教育層次更高一些尚且如此,可以想象地方百姓是什麽樣子!”
“我們必須得找個事情給他們做,讓他們工作的同時付給酬勞以換得自己的生存!當然,讓他們做什麽就需要我們來統籌規劃了!”
“比如重建齊州、開荒墾田、修建堤壩、修橋修路,也可以組織周邊州縣搞些文化節、龍舟比賽,州府詩詞大會以增加勞力!”
“總之方法很多,先解決了百姓的生存,再讓他們有事可做,搞建設的同時還能賑災,這就叫以工代賑!”
李平說完這些話,很多人的心裏都有個問題。
錢糧從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