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局抓了長孫皇後

第125章 鴻門宴,他們中計了

字體:16+-

杜如晦和劉政會被李世民一通話整蒙了。

他不但敢奢侈,買一百萬貫的馬踏飛燕。

還要請五姓七望喝酒看舞。

這不是有毒嗎?

誰都知道李世民節儉,怕魏征,討厭五姓七望。

今天,這是怎麽了?

“皇上不可操勞過度,臣建議請太醫過來看看。”

杜如晦關心地說道。

他覺得李世民累崩了,腦子不清醒。

“臣也以為皇上要以龍體為重,不可操勞過度啊。”

劉政會心疼。

李世民早知道他們二人會如此驚訝。

蘇玉這小子的奇謀,每次都能將朝中大臣玩弄於股掌之上,這種感覺太爽了。

杜如晦號稱智囊,卻看不透其中的奧妙。

蘇玉的謀略可見一斑啊。

這天下無人能看透蘇玉的心思,厲害厲害。

“不,朕沒有病,明日就在禦花園,朕要大宴群臣。”

李世民嗬嗬笑道。

那種得意勁...簡直了。

杜如晦猛然醒悟:明白了,皇上得到了蘇玉的指點,其中有詐。

想到這裏,杜如晦馬上不驚訝了。

蘇玉的計策總是這樣,看似非常離奇,效果卻賊好。

“皇上,此時隻怕不妥,請三思。”

劉政會不知道,還在勸李世民。

杜如晦卻不說話了。

李世民知道杜如晦明白過來了,對他眨個眼。

“劉尚書,皇上乃是一國之君,如今天下富庶,又是秋收季節。”

“在禦花園擺酒,乃是與百官同樂,有何不可。”

“微臣這就去準備。”

杜如晦拜道。

劉政會驚訝,這個杜如晦真是見風使舵。

剛才還勸李世民不能啊,現在就說有何不可。

這個老油條。

“退下吧,好好準備。”

李世民拿起馬踏飛燕,慢慢擦拭,穩坐釣魚台。

劉政會無奈,出了禦書房。

走出承天門,劉政會責備杜如晦。

“蔡國公,你也是朝廷大員,朝中的老臣了。”

“皇上如此胡鬧,你也不勸阻,居然還讚同。”

“你對得起皇上平日的恩賜嗎?”

“你對得起天下百姓嗎?”

劉政會口誅筆伐,聲討杜如晦。

杜如晦知道蘇玉給李世民出了鬼主意,雖然他理解不了。

可他猜想一定是要對五姓七望下手了。

難道是鴻門宴嗎?

在宴會上一起誅殺?

不對,這不是蘇玉的風格。

蘇玉想搞死什麽人,肯定是殺人不見血。

“劉大人,作為臣子最重要的是服從。”

“皇上既然有口諭,我們做臣子的據理力爭即可。”

“勸諫之後,皇上不聽,我們就要服從執行,這才是為官之道。”

杜如晦說道。

這個道理沒錯。

不勸阻,說明屍位素餐。

勸阻之後,皇上不從,就該執行了。

聽話很重要。

劉政會被說得無語,甩著袖子走了。

杜如晦看著劉政會的背影,搖頭歎息:“蘇玉的主意,你怎麽可能猜得透呢。”

當天,

劉政會和杜如晦找了高公公,就在禦花園擺下宴席。

同時通知朝中的五姓七望大員,說李世民專門宴請他們。

一切準備好,隻待酒宴開始。

大理寺卿鄭浩收到了請帖,感覺莫名其妙。

他知道李世民對他們不滿,可是這次的宴請又是專門給他們五姓七望的,這就很蹊蹺了。

鄭浩找到刑部侍郎盧全商議。

“盧大人,你覺得是不是鴻門宴?”

鄭浩問道。

盧全搖頭說道:“我猜不透皇上到底在想什麽。”

“皇上對我們五姓七望不滿,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為何突然宴請我們?真是難以理解啊。”

“不會真是鴻門宴,對我們下手吧?”

這話,連盧全自己都不信。

李世民敢對五姓七望下手?

他的大唐江山不要了嗎?

“我們在禁軍的族人說沒有兵馬調動的痕跡,不像。”

“而且,皇上確實吩咐劉政會和杜如晦準備宮宴。”

鄭浩打聽過了。

沒有鴻門宴的跡象。

“這就奇怪了,難道說因為楊岌一案,皇上想跟我們和解嗎?”

盧全說道。

如果不是鴻門宴,又請他們吃飯。

那就是不想再鬥的意思。

鄭浩微微笑道:“隻有這個解釋。”

“你看皇上,朝堂上說楊岌必須官複原職,之後卻讓他賦閑在家。”

“這足以說明這李唐江山是我們的。”

“他李世民的位子要想坐得久,還要靠我們。”

盧全說道:“寒門子弟根底淺,怎麽可能跟我們鬥。”

“那就準備準備,明日赴宴便是。”

二人打定了主意,就此散了。

第二天,禦花園。

李世民和皇後坐在台上,五姓七望的大臣坐在下麵。

諾大的禦花園居然坐不下了。

李世民心中暗道:平日沒有仔細算過到底有多少人,沒想到五姓七望的大臣這麽多。

這裏坐著的可不是沒有品級的官。

都是有頭有臉的大官。

眾人坐好了。

台上山珍海味,特別是醉唐烈酒,每人一壇,還有花露酒一壇,這可是豪奢無比啊。

李世民和皇後起身,手裏拿著兩個玻璃杯子。

高公公喊道:“眾位大人,皇上有話說。”

眾位大臣安靜下來。

李世民笑道:“朕自登基以來,多虧眾位扶持,特別是家族多有幫扶,朕才能有今日的盛世。”

“此時馬上秋收,朕在此擺下宴席,特意宴請諸位,以表謝意。”

大理寺卿鄭浩聽了,心中暗笑:果然是醒悟了,知道該依靠誰。

鄭浩起身拜道:“臣等望族,乃是數百年的基業。”

“臣等一定竭盡全力,扶持皇上當明君。”

“不像那些寒門子弟,空口無憑,說了白說。”

其他大臣附和稱是。

李世民心中厭惡。

心中暗道:你們這些人中了蘇玉的計策,死之將至,卻渾然不覺。塚中枯骨,說的就是你們。

“鄭大人說的是,朕與各位大人共飲一杯。”

李世民和皇後特意顯擺玻璃杯。

他們沒有裝醉唐,而是裝了紅酒,更顯得玻璃杯透明無暇。

“臣等謝皇上賜酒。”

李世民喝了酒,大臣也喝了。

鄭浩這才注意到李世民手裏的玻璃杯,真乃極品。

“皇上,這琉璃杯是何方進貢?”

鄭浩驚問道。

刑部侍郎盧全也發現了,起身驚歎:“無暇如冰,難道是冰琉璃?”

李世民見他們上當,高聲說道:“此乃冰種琉璃,華貴無比。就這一對冰琉璃的杯子,要2百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