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有情況,難道算錯了?
魏征堅持說要見蘇玉,李世民很為難。
魏老頭的脾氣,李世民很清楚,強得很。
他說要見,那就是要見。
否則不會回去的。
李世民看了看旁邊的魏叔玉和魏征的家人。
他們都很聰明,退出了房間,隻留下李世民四個人。
“朕可以帶你去見他,但是你必須答應朕一個條件。”
李世民一字一頓地說道。
魏征高興地拜道:“能見此人,死不恨矣!”
李世民皺眉頭說道:“說的好好的,怎麽又死不恨了。”
魏征笑道:“微臣太激動了,不論什麽條件,微臣一定答應。”
房玄齡和杜如晦有點酸。
原本這是他們的專屬秘密,現在多了一個魏征,不爽啊。
感覺他們都在爭寵,想得到蘇玉的寵幸。
“朕告訴你,確實有人在背後指點朕做事。”
李世民慢慢說道。
魏征點頭,果然有人在背後操控。
就說嘛,皇上雖然聖明,卻沒有聰明到那個地步。
到底是什麽樣的人,能讓皇上對他言聽計從。
“但是,朕一直隱瞞了自己的身份。”
魏征奇怪地問道:“這又是為何?”
天下的賢士不都渴望皇帝三顧茅廬嗎?
難道這個人不想被皇帝重用?
“因為一開始朕撒謊了,說朕是個糧商。”
李世民指著房杜二人,說道:“他們兩個的身份,玄齡是管家,克明是賬房先生。”
“至於你嘛,朕跟蘇玉提過一嘴,說你是家裏的老仆。”
當時抱怨魏征太煩的時候,李世民提過,說家裏有個老仆,說的就是魏征。
魏征奇怪,為何大家都要這樣遮遮掩掩的。
“皇上,為何不告訴他,您是大唐皇帝。”
“他肯定會入朝為官,答謝知遇之恩的。”
魏征說道。
李世民皺著眉頭,說道:“如果事情這麽簡單,朕早就搞定了,要你說。”
“這世上並非所有人都想做官。”
“而且,這小子比朕更有錢,他有的東西,朕還沒有呢。”
說到這裏,李世民有點酸酸的。
魏征聽李世民的話震驚了。
皇上說這小子,難道說此人年紀尚幼?
房玄齡和杜如晦在旁邊點頭,的確如此。
“玄成,朕告訴你啊,在他麵前,你切不可露出任何馬腳。”
李世民說得非常嚴肅。
魏征連忙點頭。
“玄齡,你跟玄成說說,告訴他蘇玉到底什麽樣的人,見麵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麽。”
“一定要細細地說,不可遺漏。”
李世民特地交待。
房玄齡起身拜道:“微臣遵旨。”
“好了,你們說吧。”
李世民起身,帶著杜如晦回長安城。
送走了李世民,魏征拉著房玄齡,問道:“玄齡,快給我說說這個蘇玉到底是何許人也。”
房玄齡喝了兩口茶,說道:“你且聽我慢慢道來...”
...........
第二天早朝,
李世民坐在上麵,底下空****的。
五姓七望的大臣都完蛋了,被蘇玉殺得一個不留。
魏征站在底下。
李世民問道:“眾位愛卿,今日有何事啊?”
禦史中丞張玄素走出來拜道:“皇上,朝中望族大臣前幾天一夜之間全部消失,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此乃我朝大案,請皇上徹查。”
隻有李世民和秦瓊知道,這些人死在了蘇家莊外頭。
房玄齡和杜如晦隻是猜測,並不知道實情。
這個事情,非常忌諱,他們不敢問李世民。
李世民點頭道:“此事就由張大人去徹查吧,朝中大臣,生死未卜,的確是驚天的大案。”
“翼國公,你協助張禦史徹查此事。”
秦瓊會意,他對這個事情一清二楚,那些碎屍是他處理的。
杜如晦走出來拜道:“啟奏皇上,朝中大臣消失,職位空缺,臣請求選舉有能之士填補空缺。”
世家大族的大臣,內鬥死了一批,蘇玉殺了一批。
空出了好些個位子。
事情還得做,不能空著。
身為吏部尚書,杜如晦提出建議。
李世民頭疼,到底從哪裏選舉人才。
以前的官員選拔看門第,九品中正製。
或者就是朝中的一些開國功臣,或者名氣很大的人。
這樣做不持久。
李世民也在煩惱。
不知道蘇玉有沒有好主意。
“大臣之職不能一直空缺,但如何選拔,朕還要斟酌。”
李世民說道。
杜如晦知道李世民的擔憂,也就不再說。
正在廷議的時候,外麵送了一封急報。
“皇上,鬆州城牛進達送信來了。”
信使稟報。
朝中大臣震驚,難道吐蕃又進攻鬆州城?
李世民感覺奇怪,如果鬆州城大戰,蘇玉為何沒有事先知曉?
高公公接了急報。
李世民打開,被裏麵的內容震驚到了。
“怎麽會這樣?”
李世民不敢相信。
底下的大臣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李世民把信給李靖。
“臣牛秀謹奏:七日前,吐蕃大亂,苯教進攻佛教,和尚明慧被殺,吐蕃首領鬆讚幹布死於叛亂。”
李靖念道。
朝中大臣嗡嗡議論。
沒想到吐蕃首領死掉了,大唐西邊的禍患沒有了。
威脅解除了。
大臣們都很高興,唯獨李世民感覺不可思議。
蘇玉當時算出鬆讚幹布享年34歲。
為何提前死了?
難道說蘇玉也有算錯的時候?
不可能啊,他從來都是算無遺策。
徐世績走出來,拜道:“皇上,吐蕃內亂,臣請此時出兵,攻入吐蕃高原。”
李世民還記得蘇玉說的話,進攻吐蕃是下策中的下策。
徐世績雖然是猛將,可也太莽了些。
“吐蕃高原氣候嚴寒,且地域廣大,大唐軍隊不適合上去。”
“我們先等等看,事情明朗了後再說。”
李世民說道。
事情沒有按照蘇玉的劇本走,可能會出幺蛾子。
這個時候,李世民要做的就是小心翼翼不要浪。
先問過蘇玉,看看他怎麽說。
按理說,蘇玉不可能算錯的。
肯定是哪裏出了問題。
“好,今日廷議到此,退朝。”
李世民退朝,進了後宮,準備去找蘇玉問個明白。
今天沒有了,明天繼續,謝謝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