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局抓了長孫皇後

第141章 要翻案,楊廣人不錯

字體:16+-

這次來蘇家莊,李世民打算問兩個事情。

一個自然是吐蕃首領早死的事情,他擔心天下的事情超出蘇玉的算計。

另一件事情就是如何選拔新官員的事情。

從古至今,漢代舉孝廉,但是到了後麵也成了弊端。

再就是陳群製定的九品官人法,用了450多年。

從此以後,再沒有實行幾百年的人才選舉製度。

李世民蘇玉的鬼謀滅了五姓七望,肯定不會再實行九品中正製。

可是,新的用人製度又沒有。

這個事情很頭疼。

作為一個皇帝,不可能全天下的事情自己來做。

朝中那些開國大臣,年紀都大了。

沒有新人加入,朝廷一潭死水。

愁啊愁...

“說吧,李二又想問什麽?”

蘇玉伸個懶腰,想回去睡覺。

“朝中的七大望族被鏟除了,如今朝中人不夠。”

“李二想選拔人才,特別是寒門子弟入朝為官,你說該如何做?”

李世民說道。

曆朝曆代的皇帝,其實最希望選拔的就是寒門子弟。

為什麽?

因為寒門子弟沒有靠山,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給的。

所以對皇帝很忠誠。

那些大家族出來的,反倒對皇帝不怎麽買賬。

比如剛剛被滅掉的五姓七望。

“是啊,聽說李二現在上朝,底下的大臣都站不滿。”

“朝廷上的事情一點都沒少,總得有人做才行。”

杜如晦憂心忡忡。

蘇玉笑道:“老杜,你個賬房先生,搞得跟吏部尚書一樣。”

噗...

杜如晦差點吐血。

雖然知道蘇玉隻是玩笑而已。

可這說得也太準了。

蘇玉到底是不是早已看透一切?

“賢弟,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你幫李二除掉了五姓七望,再幫他想個法子,如何挑選優秀的寒門子弟入朝為官。”

李世民嘿嘿笑道。

魏征半醉半醒,房玄齡扶著他,防止魏征說錯話。

蘇玉說道:“不是有現成的辦法嗎?”

現成的辦法?

李世民懵了,不知道蘇玉在說什麽。

“哪裏有現成的辦法?”

“難道是舉孝廉和九品中正製?”

李世民問道。

蘇玉不該說出這麽沒水平的話才對。

房玄齡是曆史學家,接上話說道:“蘇公子,現成的不過就是舉孝廉和九品官人法。”

“這兩個都不適合,隻怕要您再想一個好的。”

蘇玉搖頭說道:“不是說這個。”

“我是說,隋煬帝不是開創了科舉製度嗎?”

科舉製度,興盛於大唐。

但是創立是隋煬帝楊廣幹的。

隻可惜楊廣太浪了,把自己搞死了,沒時間大麵積推廣。

還有就是朝中的望族反對。

蘇玉說出隋煬帝,嚇得杜如晦趕緊勸道:“蘇公子,不可胡說。”

“隋煬帝無道昏君,怎麽能用他的東西呢。”

“當時楊廣推行科舉製,朝中大臣極力反對,朝局動**,君臣上下離心離德。”

“他的東西,絕對不能實行。”

杜如晦當時正年少,知道那時候的情況。

科舉製度推行,朝野上下一片反對。

楊廣對望族門第不屑一顧,一意孤行,還是做了。

李世民也搖頭。

皇後說道:“賢弟,都說隋朝二世而亡,科舉製是滅亡的開端,此事斷不可行。”

蘇玉搖頭說道:“你們太低估楊廣了,他也算是個有魄力的皇帝。”

“他就好比曹操,功過非兩人,毀於同一身。”

聽到蘇玉翻案,眾人大為震驚。

隋文帝好好一個王朝,被楊廣毀了,所有人都在罵他。

隻有蘇玉說隋煬帝有好處。

這是什麽理由?

“來,我給你們說說。”

“其他不說,就說兩個事情。”

“第一個是科舉製度。”

“都說科舉製度是隋朝滅亡的開端,此言大謬。”

“隋煬帝在於操之過急,朝中高位都被名門望族占據,他不除掉這些豪族,卻想推行科舉製度,這是非常幼稚的。”

“你想想,如果你是大臣,占據高位。楊廣卻要從寒門選舉出來,把你替換掉,你不造反?”

“而且,老李啊。我告訴你,楊廣發明的科舉製度,實行了一千多年。”

蘇玉搖頭說道。

李世民被震撼到了。

導致隋朝滅亡的科舉製度,居然實行了一千多年。

難道說楊廣不是無道昏君?

杜如晦聽得入迷。

“所以說,推行科舉製度,是楊廣為後世做的極大貢獻。”

蘇玉說道。

“還有,李二如果實行科舉製度,後人不會說他不好。”

“我記得哪個詩人稱讚他:太宗皇帝真國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蘇玉隨口說道。

噗...

李世民吐血:太宗皇帝?朕還沒死呢,你居然給朕起了諡號。

房玄齡和杜如晦不敢說話。

這個蘇玉真敢說,居然當著皇上的麵說諡號。

換做其他人,早就拖出去亂棍打死。

“科舉製度是第一個,還有第二個修大運河。”

“這楊廣確實太草率,征調了那麽多民夫修建大運河。”

“可是大運河打通了南北水係,從此江南的物資可以水運到北方。”

“老李,你是糧商,你應該清楚。”

“揚州那邊的米是從大運河過來的吧。”

蘇玉說道。

李世民點頭,的確如此。

長安洛陽這邊的東西,都是從大運河過來的。

水運是最省錢最省力的。

“當然,楊廣這廝也有不好的地方,而且很多。”

“好好一個家底,居然玩沒了。”

蘇玉搖頭。

亡國之君的帽子摘不掉。

“那按照賢弟的說法,李二應該實行科舉製度。”

李世民問道。

蘇玉這麽說了,李世民心裏其實已經打定了主意。

就實行科舉製度。

“對啊,就實行科舉製度。”

“這個科舉製度采用考試的方式,隻要能通過科舉考試,不管出身怎麽樣,都可以進入仕途。”

“還有老李,記得跟李二說,別搞什麽士農工商,平等點。”

蘇玉說道。

壓製商人的後果就是到了近代史,華夏開始沒落,把資本主義的萌芽掐死了。

李世民點頭道:“對對對,如此一來,天下有能之士都可以進入仕途。”

“這麽說,天下的英雄都被李二收羅了。”

“妙計啊。”

皇後笑道:“夫君,這個英雄可沒進去。”

皇後指了指蘇玉。

李世民哈哈笑道:“賢弟不是英雄,他是鹹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