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局抓了長孫皇後

第239章 咋回事?裝比恐懼症

字體:16+-

朝堂,李世民坐在龍椅上。

房玄齡三個人站在底下,他們知道今日李世民要說什麽。

修高速路,他們三個讚成。

反正蘇玉給錢,朝廷獲利,天大的好事。

問題在於群臣肯定反對。

修路需要巨量的錢財,群臣肯定以為從國庫出錢,然後他們集體反對。

然後,李世民就必須想出合理的解釋...

可這個沒法解釋。

這麽多錢,怎麽解釋來源。

放在現代社會,這叫做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

李世民看著底下的群臣,幹咳一聲:“眾位愛卿,今日廷議。”

底下的大臣認真地聽著。

李世民心髒怦怦跳,昨晚上想了好幾個借口,不知道能不能糊弄過去。

“朕...”

李世民一字一頓,說得非常猶豫。

“朕打算從長安城朱雀大街開始,修一條二十米寬的路,直達洛陽通濟渠碼頭。”

李世民邊說,兩隻眼睛一邊掃視群臣。

群臣一動不動。

李世民已經猜到不好。

這些人被震撼到了。

完蛋了,要被罵。

“眾位愛卿,可有什麽...意見?”

李世民提心吊膽地說完了。

開國以來,沒做過這麽大的事情。

隻有隋煬帝的京杭大運河可以相比。

朝堂非常安靜,暫時非常安靜。

李世民做好了暴風雨要來的準備。

嗡嗡...

朝堂上的大臣一片議論質疑之聲。

“皇上這是何意啊?”

“從朱雀大街從洛陽通濟渠?”

“問題在於是二十米寬的大路,該怎麽修。”

“其中的花費要多少?國庫的錢能夠嗎?”

“這會把國庫掏空啊。”

“不妥,絕對不妥啊。”

李世民聽到了群臣的議論,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修這條路,昨晚上李世民簡單算了下。

如果一個月內修完,需要民夫300萬,牲畜不計其數,這錢相當於三年的國庫收入。

因為蘇玉說了,不能為難農民工,錢必須給夠,還要吃好喝好。

也隻有蘇玉敢這麽幹,狗大戶!

魏征三個人聽著旁邊大臣議論,想著等下如何幫襯李世民遮掩此事。

路必須修,要不然蘇玉不出門。

而且對於朝廷太有利了。

“眾位愛卿,說說吧,有什麽意見說出來,朕...會采納的。”

李世民一臉無奈。

蘇玉給了他一個非常棘手的任務,幾乎無法完成。

糊弄朝中百官,沒有這麽容易。

群臣突然停下了議論,看著李世民認真的眼神。

然後,又轉過頭繼續嗡嗡議論。

李世民等得難受,長痛不如短痛,早死早超生。

“眾位愛卿,此事可行否?”

李世民大聲問道。

朝堂之上議論的嗡嗡聲戛然而止。

所有大臣站好。

“皇上聖明,臣等附議!”

大臣們山呼拜舞。

李世民懵逼了。

臥槽,你們這是什麽意思?

搞了半天就這?

不是吧,你們這是逗朕玩嗎?

“眾位愛卿,你們可聽清楚了?”

“朕!要修一條寬二十米的路,從朱雀大街直達洛陽通濟渠!”

“而且,朕!要一個月內修完!”

“你們,沒有意見?”

李世民高聲說道。

這麽暴君昏君的行為,這些大臣居然高呼聖明?

搞毛線啊。

李世民此刻內心是崩潰的。

為什麽會出現這麽不合理的場景?

“臣等無意見,皇上聖明!”

所有大臣山呼拜舞,臉上洋溢著得意的微笑。

他們的表情似乎告訴李世民:皇上想裝比?門都沒有,我們學聰明了。

房玄齡三個人回頭看著身後的大臣,無語了。

真是...神操作。

“那就....退朝吧?”

李世民試探地說道。

“皇上聖明。”

群臣再次拜舞。

李世民莫名其妙地回了後宮。

進了立政殿,皇後在焦急地等待李世民退朝。

今天的廷議必定艱難萬分,如何解釋修路的錢從何而來,這個真的很難。

那些大臣鬼精鬼精,不好騙。

若是修路失敗,蘇玉不去揚州,那推廣水稻的事情就泡湯了。

如何是好呢。

皇後走來走去,心神不定。

李世民臉色陰晴不定地走進來。

皇後連忙問道:“皇上,廷議如何?”

李世民不說話,徑直坐下,呆呆地看著地麵。

皇後猜想是群臣反對的聲音太大,把李世民心情搞砸了。

“皇上,此事本來就很難。”

“若是群臣不同意,就跟蘇玉解釋下,讓他想想別的辦法,不修高速路了。”

皇後安慰道。

從未見李世民退朝這個樣子。

以前不管是高興還是生氣,都掛在臉上,從不跟皇後遮掩。

這次連皇後都看不出李世民什麽意思。

“觀音婢。”

李世民緩緩說道。

“臣妾在。”

皇後坐在身邊,拉著李世民的手安慰他。

“今日廷議,你猜猜如何?”

李世民說道。

“自然是群臣反對,甚至...有人說昏君。”

皇後低聲說道,怕聲音大了刺激李世民。

“不,不是這樣。”

李世民微微搖頭,似乎非常沮喪。

“那是如何?”

皇後不明白,難道還有更難聽的話?

那些臣子這麽大的膽子嗎?

“這些人在朝堂上議論了半天,說此事不妥。”

“可是到最後,無一人反對,全部高呼皇上聖明?”

“你說說,這到底怎麽回事?”

李世民一臉懵逼。

“這...為何會如此?”

皇後也懵逼了。

居然還有這樣的騷操作?

這麽明顯不合理的事情,居然群臣同意,沒有一個人反對?

“朕也不明白,到底哪裏出了問題?”

李世民搖頭。

皇後說道:“雖然不知道群臣是如何想的,但這個事情總算是定下來了。”

“事不宜遲,先從打底庫支錢出來,征調民夫開始,省得這些大臣反應過來,又反對了。”

李世民點頭道:“對,此事宜早不宜遲。”

“那就開始吧,把工部侍郎徐盛叫過來。”

墨玉趕緊去傳旨。

朝堂上,李世民退朝。

房玄齡三個人懵逼地看著這些大臣。

“各位大人,皇上要修路從朱雀大街到洛陽通濟渠,這工程浩大,錢糧以億計。你們為何不反對?”

魏征問道。

這語氣,好像是質問一樣。

秘書監虞世南走出來,點頭道:“鄭國公所言不錯,這工程可比隋煬帝的大運河,勞民傷財啊。”

“雖說也有好處,但是其中的費用太高,隻怕國庫空虛。”

兵部尚書李靖說道。

“皇上為何突然說這個,真是匪夷所思。”

柴紹說道。

大臣們議論紛紛,都說這個事情不行。

房玄齡問道:“各位大人,既然你們覺得此事不可行,為何方才山呼皇上聖明?”

“對啊,你們應該勸諫才是啊。”

杜如晦問道。

朝中的大臣們突然停下來,像看傻子一樣看房玄齡三個人。

柴紹微微笑道:“中書令,我問你,所有人都看得出此事不合理。”

“為何皇上還要廷議?”

房玄齡說道:“自然是想聽聽眾位大臣的意見。”

柴紹微微冷笑道:“中書令大人啊,虧你是大唐的智囊。”

“如此不合理的事情,皇上卻要廷議。”

“那麽真相隻有一個:皇上早已經想好了,廷議乃是裝比而已!”

“我等豈會中計啊?”

柴紹說完,群臣哈哈大笑。

他們非常得意,感覺沒有中李世民的圈套,沒有讓他裝成比。

房玄齡三人徹底無語了。

原來,這些人被李世民以前的裝比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