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局抓了長孫皇後

第542章 要賜婚,大臣都反對

字體:16+-

今天上朝的重頭戲就是如何定蘇玉的功勞。

雖說蘇玉不要官職,不要賞錢(李世民給的太少,看不上)。

可作為皇帝,如果有功不賞,難以服眾。

要不要是蘇玉的事情,給不給是李世民的態度。

最重要的,李世民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李世民發話,底下大臣議論紛紛:

“駙馬的功勞太大了,難以定封賞。”

“指揮大軍攻滅高句麗,一個人進入新羅國,不費大唐一兵一卒滅了百濟國。”

“還有擊敗扶桑國水師,收服新羅國。”

“你們忘了開墾遼東之地嗎?那也是駙馬的功勞。”

眾位大臣在台下激烈地討論蘇玉該如何封賞。

這個功勞,隻有李世民能比。

他曾經滅薛舉、擊敗劉武周、拿下王世充和竇建德,功勞非常高。

李淵給他天策將軍的封賞。

“我覺得天策將軍可行。”

“不妥,天策將軍僅次於皇上....”

大臣們很清楚天策將軍的重要性,再往前一步就是皇帝,好比以前的加九錫之禮一樣。

天策將軍不是隨意封賞的。

大臣議論紛紛,總是決定不了。

蘇玉坐在那裏,顯得很無聊。

雪姬偷偷過來,給蘇玉塞了一把瓜子。

小兕子和皇後坐在旁邊的樓房上,挨著窗戶看熱鬧。

“這些大臣真笨,不知道父皇的意思。”

小兕子說道。

“不,中書令三個人知道你父皇想說什麽。”

果然,房玄齡和魏征、杜如晦三個人使個眼色,然後走出來。

房玄齡走出來拜道:“啟奏皇上,駙馬滅兩國,收一國,居功甚偉,微臣覺得朝中沒有什麽官職可以封賞。”

杜如晦跟著拜道:“皇上,如果要用錢獎賞,隻怕我們國庫不夠啊。”

兩個人一唱一和,升官不行,給錢也不對。

大臣們議論爭吵的聲音更大了。

“功高不賞嗎?”

“聽說皇上拍著桌子要宰了駙馬。”

“我也聽說了,在禦花園。”

“不要亂說,什麽功高不賞。”

大臣們開始想歪了。

功高不賞的後一句就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他們居然以為李世民想殺蘇玉。

李世民咳嗽一聲,給魏征使個眼色。

魏征走出來,拜道:“皇上,微臣有事起奏。”

魏征出來說話了,其他人停下來。

李世民點頭道:“鄭國公請說。”

魏征拜道:“駙馬功勞甚大,憑一己之力滅一國、收一國,此等功勞,自古未有。”

蘇玉這次的厲害之處在於,滅掉百濟國,用的是新羅國的軍隊,大唐沒有出兵。

還有新羅國,女王死心塌地跟著大唐混,國名都改了。

大臣們覺得魏征說的在理。

魏征繼續說道:“駙馬不願意做官,這個眾人皆知,而且朝中也沒有什麽官職配得上。”

“至於錢嘛,駙馬也不缺...”

“所以,微臣以為,不如賜婚吧。”

終於說道點子上了。

樓上的小兕子連忙趴在窗戶上。

圍觀的可不止小兕子和皇後。

高陽公主在旁邊的一個房間裏,躲在窗簾後麵聽著。

“公主,皇上想把晉陽公主賜給駙馬。”

雨荷說道。

高陽公主手裏拿著團扇,微微扇了扇風,一副無所謂的表情。

“晉陽跟著夫君那麽久,過門是早晚的事情。”

“今日朝會就是要借著滅國的功勞,把這些大臣的嘴巴堵上。”

“你想想,從古至今,什麽人能娶兩個公主。”

高陽公主很聰明,早知道李世民的意思。

雨荷笑道:“是三個。”

高陽公主搖頭歎笑:“我不算,我是偷偷摸摸來的。”

雨荷以為戳到了高陽公主的痛處,連忙拜道:“奴婢該死。”

高陽公主擺擺手,根本不在乎。

她的母妃死得早,又不受皇後待見。

雖然跟蘇玉沒有風光大嫁,但是能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這就夠了,她不在乎那些過場。

想一想,給你一個風光大嫁,和自己不喜歡的人過一輩子。

還是靜靜地跟自己心愛的人廝守一生?

武則天也在旁邊圍觀。

武順和武儀兩姐妹陪著武則天站在窗戶後看熱鬧。

“姐姐,又多了一個。”

武儀帶著羨慕和嫉妒的語氣說道。

武則天冷哼道:“晉陽入門也在我之後,見了我,也要恭恭敬敬喊姐姐。”

女帝就是女帝,雖是平民之身,但從來不慫。

魏征說完了,朝中大臣翁的一聲炸了。

朝野上下無人不知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打小跟蘇玉住一起。

魏征說賜婚,傻子都能猜到肯定是晉陽公主。

一個駙馬娶兩個公主,這個事情太過荒唐。

朝中的武將跟隨蘇玉打仗,關係熟,他們沒有話說。

朝中的文臣則不然,議論紛紛,覺得沒有這樣的。

“鄭國公,你為何說出如此荒唐之語?”

“駙馬已經娶了長樂公主,還要再賜婚。”

“鄭國公,你是飽學之士,請你告訴我,哪朝哪代有兩個公主嫁一個駙馬的道理?”

“絕對不行,要遺臭萬年的。”

大臣們極力反對。

蘇玉坐在位子上嗑瓜子,一把瓜子很快就吃完了。

李世民坐在上麵,腳踩這虎頭,聽著底下的反對聲音。

這一次大臣們的反應出乎他的意料。

他本以為大臣們會山呼皇上英明。

畢竟,這是關係到蘇玉的事情。

想想當年修建高速路,那麽扯淡的事情,朝中大臣全部讚成。

李世民幹咳一聲,說道:“眾位愛卿,有什麽話可以說。”

秘書監虞世南走出來拜道:“皇上,駙馬功勞雖大,卻不能越禮製。”

鴻臚寺卿李道宗也說道:“皇上,我中原沒有這等事情,隻有鮮卑人才如此。”

其他大臣跟著極力反對。

李世民感覺事情很棘手啊,沒想到這些大臣反對如此激烈。

房玄齡說道:“各位大人,這民間都有姊妹共嫁一夫的,為何公主不能?”

虞世南搖頭說道:“帝王之家豈可與黔首相提並論。”

杜如晦嗬嗬笑道:“婚喪嫁娶都是人之常情,百姓可以,帝王家為何不行。”

房玄齡和杜如晦使勁附和。

他們知道,做成了這件事情,蘇玉會記他們一個大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