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局抓了長孫皇後

第61章 滅突厥,成幕後大佬

字體:16+-

李靖出了禦書房,發現自己渾身汗透。

兩條腿在發抖。

跟著李世民這麽久,按理說兩人屬於亦君亦友,今日居然嚇得腿發抖。

“李藥師為何這般?”

柴紹問道。

他們兩個從隋末起義開始就認識,說話比較交心。

李靖拉著柴紹說道:“駙馬爺,你發現沒有?”

柴紹娶了了平陽公主,所以李靖稱他為駙馬爺。

“發現了。”

柴紹低聲說道。

六個人邊走邊說。

“皇上我們是了解的,行軍打仗厲害,可沒有如此誇張。”

李靖搖頭。

柴紹說道:“是啊,這次我們隻算到頡利會進攻隴右道,但是具體在哪裏交戰,誰人帶兵,沒人說得出。皇上居然算無遺策。”

幽州有長孫無忌和尉遲恭鎮守,頡利絕不會從那裏發動進攻。

馬邑也是,重點防守的地區。

所以頡利最可能進攻隴右道,然後順著河西走廊往東南走,沿著涇渭到長安城外。

這一點,他們商量後猜到了。

但是頡利手下兵多將廣,派誰出戰可猜不到。

李世民卻一口咬定是雅爾金和阿史那杜爾帶兵。

結果還真是。

“所以說啊,我在皇上麵前誠惶誠恐,兩腿顫抖啊。”

李靖不爭氣的腿還在抖。

“我早就猜測皇上有高人指點。”

柴紹說道。

“你是說?”

李靖好像猜到了。

“對,我猜也是袁天罡和李淳風。聽說上次袁天罡的童子清風到了太極殿,在禦書房和皇上、皇後娘娘聊了很久。還賜了朱砂。”

柴紹說道。

“對,這個大唐,也隻有兩位國師才有這手段。他們是大唐最厲害的道人,當年爭奪天下時,就是靠著他們的道法。”

李靖聽柴紹這麽一分析,兩條腿不抖了。

原來是他們兩個道士,嚇死了。

“走吧,馬上二十三日了,不得延誤。”

六人馬上騎著馬,冒著風雪往前線去。

...........

轉眼四個月過去,

冰雪逐漸消融,長安城的桃花今年開得早。

李世民帶著朝中大臣在玄武門上等著李靖的凱旋獻俘。

按照蘇玉算的日子,就是今天了。

玄武門上,重臣在城牆上,次一級的在城下候著。

皇後在李世民身邊。

捷報早就到了。

可朝中大臣還是有不信的。

這些世家大族有些人故意不相信,有些人則是希望突厥為患,自己好從中取利的。

噠噠...

探馬飛奔到城下,高聲喊道:“啟奏皇上,李尚書的軍隊已到城外,頡利可汗被生擒,正在押解過來。”

李世民額首稱慶:“天佑大唐,剿滅突厥,從此北境安寧。”

皇後拜天:“天佑大唐,祖宗護佑。”

程咬金哈哈大笑:“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見到頡利那小子被俘虜,俺老程可以安心去死了。”

秦瓊熱淚盈眶。

三年前的渭水之盟,何其恥辱。

今日終於一雪前恥。

李靖將軍隊駐紮在城外,自己帶了一百多將士,押著頡利可汗到玄武門外。

李世民從城牆上下來,給李靖牽著馬。

“李藥師勞苦功高,立此大功。”

李靖慌忙翻身下馬,拜道:“李靖何德何能,不過是聖上英明,我等因人成事耳。”

李世民看著裝在囚車裏頡利,嗬嗬笑道:“頡利,你我約為兄弟,卻屢屢縱容部下抄掠我大唐邊境,武德九年,更是背信棄義進攻長安城。你有今日之禍,都是你咎由自取。此謂:天誅之,非人力啊!”

成王敗寇,突厥人更明白這個道理。

成了李世民的階下囚,頡利無言以對。

“走,太極殿上給眾位將軍備了好酒。”

李世民拉著李靖回宮,進了太極殿。

坐在龍椅上,眾臣朝賀。

又給李靖道喜。

李靖羞慚難當:“各位大人,這一戰,我李靖不過是依計行事而已。從開始到頡利被俘虜,都是皇上算好的。”

李靖從懷裏拿出李世民寫好的進攻時間路線圖,給各位大臣看。

眾位大臣看了後,驚恐萬分。

居然從開戰伊始,李世民就算好了頡利要被俘虜。

連地點都算好了。

“皇上英明神武,四月前就知道頡利必定被張寶相俘虜,此乃神算啊。”

李靖佩服。

心裏卻想:袁天罡這廝真是鬼神莫測之才。

他還以為是袁天罡算出來的。

完全不知道蘇玉才是幕後大佬,操盤了整場戰役。

張寶相出來,拜道:“皇上,李將軍吩咐末將,說頡利必定從那裏過。末將開始還不信,結果頡利那廝自己送上門來。真是神了。”

朝中的大臣感覺像聽故事一般。

他們看李世民的眼神不像是看皇帝,像是看玉帝。

唯獨房玄齡和杜如晦明白其中就裏,暗自讚歎蘇玉不是人。

李世民雖然知道這都是蘇玉的功勞,可是心裏還是很爽的。

又抓了頡利,又把大臣唬一驚一乍,舒服。

“皇上,頡利被抓了。微臣以為北境如今空虛,該如何處置?”

李靖問道。

李世民想想也是,北邊那麽大的地方。

雖然頡利的兵馬被俘虜了,但是還有很多突厥牧民在。

如果不處理好,過個百十年,突厥又起來了。

“皇上,微臣以為突厥故地苦寒,不要也罷。”

“不,臣以為應該將他們全部遷移到幽州一帶,讓他們給朝廷養馬。”

“應該學漢武故事,全部滅掉。”

“應該學東漢之事,將他們漢化。”

朝廷議論紛紛...

李世民頭疼了。

當初蘇玉隻說了該如何滅掉突厥,如何進攻。

這進攻完後,如何處置突厥故地,這可是沒說過。

嘶...

朝臣的意見好像都有道理,但是自己想想都經不起推敲。

看來還是要找蘇玉幫忙。

他不出手,定不下來。

“好了各位愛卿,先不說這個,今日就是慶功。突厥故地如何處理,改日再說。”

眾位大臣山呼萬歲。

房玄齡和杜如晦卻明白。

不出意料,明天要去蘇家莊走一趟。

蘇玉不發話,朝廷的事情定不了。

不知不覺中,蘇玉已經成了實際上的太上皇,垂簾聽政了。

李世民隻是一個傳聲筒,蘇玉說幹嘛,李世民就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