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局抓了長孫皇後

第855章 太子府,李承乾算計

字體:16+-

東宮太子府。

李承乾在院子裏走來走去,好像熱鍋上的螞蟻。

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太監還沒有回來。

聽說李世民要出征西域,李承乾心中有許多打算。

上次侯君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刺殺李治不成,反而把自己連累了。

當時李世民大怒,將李承乾關進了牢房。

後來魏王李泰痊愈,李世民又拿不出證據,所以又把李承乾放出來。

但是出來後,不許出太子府半步。

這和軟禁沒有什麽區別。

平時對外麵的消息隻能通過太監打聽,往來傳遞。

這次聽說李世民和蘇玉要同時出征西域,李承乾心中大喜,感覺自己的機會來了。

一個太監鬼鬼祟祟進來。

“太子殿下,打聽清楚了。”

太監低聲說道。

李承乾環顧四周,警覺地進了房間。

反手關門,李承乾問道:“事情如何?”

太監回道:“皇上和蘇玉一起出征西域,同去的還有晉王,已經定了。”

“這次發兵十萬,鎮守長安城的是河間王和房玄齡、杜如晦和魏征。”

太監早上出去,打聽了大半天才回來。

這些事情早已經朝野皆知,如果不是李承乾被禁足,這點消息早就知道了。

關在太子府就跟犯人一般不自由,什麽消息都不知道。

“侯君集呢?他去不去?”

李承乾連忙問道。

這是最要緊的,李承乾做成事情必須有侯君集出謀劃策,而且最後一步必須侯君集出手。

李承乾本來在東宮培植了一些勢力,但是這次李世民把東宮的守衛徹底換了,李承乾的努力付之東流。

如果政變,隻能依靠侯君集舊日部下。

太監回道:“陳國公不去,他稱病在家,不去西域。”

自從滅高昌後,幾次大戰,侯君集都不參加。

他對外說在滅高昌的時候受了凍,體內寒毒無法驅除,沒法打仗。

要不然,出征西域,第一個該去的就是侯君集。

因為他在高昌打過仗,高昌往西就是西突厥的老巢。

李承乾大喜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李世民和蘇玉都走了,大唐最厲害的兩個人不在。

這個時候,長安城中最厲害的就是侯君集。

他若是召集舊日部下起事,長安城唾手可得。

“你去侯君集那裏探探消息,問問他什麽意思。”

李承乾吩咐道。

太監為難地說道:“太子殿下,您是知道的,侯將軍此時根本不見客。”

“奴才上次去了,被拒之門外,連門都進不去。”

李承乾被軟禁的時候,就派太監去了侯君集那裏問計策。

但是侯君集此時采取韜晦之策,隻說自己在府裏養病,不問朝廷之事。

太監去了,根本進不去。

李承乾沒辦法,說道:“那就等著吧,等他的消息。”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等著侯君集主動找他。

坐下來喝了一口茶,李承乾又坐不住,起身走來走去。

.......

侯君集府上。

一個精幹的仆人從外麵回來,進了侯君集的房間。

一個丫鬟正在給侯君集倒出一碗黑色的藥汁。

“老爺,好了。”

丫鬟說道。

侯君集擺擺手,丫鬟拿著藥罐子出去。

侯君集端起碗,把藥汁倒進了痰盂。

“怎麽樣?”

侯君集問道。

這個男子是侯君集的手下,叫做吳亮,曾經是軍中校尉。

“將軍,聽說就這幾日,皇上和駙馬就會動身往西出征。”

吳亮替侯君集收了碗。

“嘶...不會吧,這兩天才決定的出征西域,蘇玉這個人性格懶散,怎麽會這麽快就出征?”

侯君集奇怪地說道。

他知道蘇玉是鹹魚性格,應該說全天下都知道。

上次出征六詔,蘇玉磨磨蹭蹭過了許久才出門。

為何這次這麽勤快?難道有詐?

吳亮回道:“據說駙馬爺和皇上說了條件,這次出征是最後一次,打完這一仗,駙馬爺就不打了。”

侯君集冷哼笑道:“明明是一條鹹魚,卻替皇上了打了兩場大仗,滅了高句麗和百濟,又滅了六詔。”

“遼東之戰是為了娶晉陽公主,堵住朝中大臣的嘴。”

“六詔是因為聖女和蘇玉有恩怨,算是個人報仇。”

“這次也差不多,聽說西突厥兩次找蘇玉麻煩。”

“如果不是這樣,蘇玉不會出手。”

“他說是最後一戰,恐怕是真話,滅了西突厥後,大唐周圍再無強敵,他也可以在蘇家莊當一條風幹的鹹魚了。”

侯君集說著,心裏一直算計。

如果按照這樣分析,這次蘇玉西征突厥是他最後的機會。

等打完這一仗,蘇玉躺在蘇家莊不出門,侯君集就沒有出手的機會了。

有蘇玉坐鎮長安城,誰敢造反。

“你按照我給你的花名冊,開始聯絡眾人,讓他們悄悄地入京。”

侯君集說道。

吳亮渾身一震,終於到了時候嗎?

一場天大的富貴就在眼前。

“卑職領命。”

吳亮出去,回到房中,從牆邊的暗格裏取出一本花名冊,上麵寫著侯君集心腹的名字。

滅高昌後,侯君集的舊部分散到其他部隊中,或者到了外地鎮守。

除了跟隨李世民西征突厥的人無法聯絡外,其他各地的都讓他們悄悄回來。

侯君集在召集舊部的時候,蘇玉正在蘇家莊準備東西出門。

長樂和小兕子在幫著蘇玉拿衣服,西域沙漠聽說很冷,她們把棉衣和貂裘放進去。

又給蘇玉裝了許多瓜子,怕他路上沒東西吃。

蘇玉看著她們兩個戀戀不舍的樣子,笑道:“很快就回來了,不用這麽傷心。”

“等打完這一仗,以後就不出門了,在莊子裏混吃等死。”

長樂說道:“話是這麽說,但朝廷有事,夫君總不能一直在莊子裏坐視不理。”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們不會那麽小家子氣的。”

長樂和小兕子都是公主出身,自然以國家為重。

西征西突厥是大事,她們不會這點想不清楚。

蘇玉笑道:“我以後不是大俠,我是鹹魚。”

小兕子說道:“你不是大俠誰是大俠,為國出力你最多。”

蘇玉想想也是,本想混吃等死,最後卻成了國之棟梁,人生就是這麽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