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唐高宗李治
跟著程咬金練了一下午之後,李延年隻感覺渾身都要散架了。
多次拒絕了程咬金留他吃晚飯的請求後,李延年坐著馬車回到了李世民為他準備了一處宅院。
“殿下,你回來了?”
一進門,李延年就看到了麗絲塔站在門口等著自己。
“你怎麽找到這兒的?”
李延年好奇的問道。
“魏王殿下送婢子過來的。”
聞言,李延年的腦海裏,頓時浮現出了魏王李泰那笑眯眯的模樣。
“哎…算了,你叫人準備熱水,本王要沐浴。”
“已經為殿下準備好了,奴婢這就伺候殿下沐浴更衣。”
聞言,李延年微微驚訝,感歎自己運氣好。
殊不知,熱水一直是為他熱著的。
進入房間後,李延年堅決拒絕了對方為自己沐浴的請求,自顧自的鑽進了浴桶。
“不知道母親現在到哪兒了?”
………
此時,長安城幾十裏外的一處縣城外,姚七娘坐在馬車上,掀開門簾,好奇的打望著四周。
卻看到城外紮堆的流民,他們衣衫襤褸骨瘦如柴,有些人的身上還長出了膿瘡。
但他們卻離城門遠遠的,不敢靠近,因此姚七娘也沒注意到他們身上的膿瘡。
“外邊怎麽這麽多流民?”
“回娘娘的話,可能是附近發生了旱災或者洪水。”
馬車旁的黑甲將軍拱手回道。
“怎麽不見官府賑災?”
姚七娘皺著眉頭問道。
聞言,黑衣將軍沉默不語,他是軍人,這種政務不該他管。
見狀,姚七娘也明白了將軍的難處,搖搖頭歎息道:“罷了,等本宮進京自會向陛下稟明此事。”
“娘娘仁德,末將替蒼生黎民謝過娘娘。”
黑甲將軍出身平民,因此這番話也是出自真心,而不是阿諛奉承。
姚七娘微微搖頭,感歎道:“什麽仁德不仁德的,都是苦命人罷了。”
“對了,還有多久到長安?”
“回娘娘,明日應當就能抵達長安了。”
“將軍辛苦了。”
黑甲將軍趕忙行禮道:“卑職分內之事,當不得謝。”
見狀,姚七娘微微一笑,放下了門簾,感歎李世民的馭下之術。
………
翌日清晨,李延年早早的就起來鍛煉了,還帶著高勇一起。
昨天晚上洗完澡,讓麗絲塔幫忙按摩放鬆了一下,現在肌肉倒也沒那麽酸痛。
由於這具身體的底子比較差,李延年也沒敢進行高強度的運動,隻是跑跑步,做幾個俯臥撐。
而高勇就不一樣了,他的運動量幾乎是李延年的三倍!
看著壯的像頭牛的高勇,李延年便把程咬金的三板斧教給了他,沒想到這家夥僅僅片刻就練得有模有樣了!
麗絲塔在一旁看著眉飛色舞的二人,踢著腳邊的石子,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鍛煉了一個小時後,李延年匆匆吃完早飯,就準備去找晉王李治了。
晉王排行老九,現在才七八歲,而且一出生就封了晉王,可見李世民對自己兒子們的喜愛。
李延年也不得不感歎,唐太宗李世民除了玄武門之變這個汙點以外,就是家庭不和。
殺兄逼父退位,兒子自相殘殺,前者還能說李世民是功高蓋主逼不得已,但後者跟他的育兒觀念有很大關係。
李泰比李承乾小一歲,比李延年小半歲,是李世民的嫡次子,按理來說他跟皇位沒有一絲關係。
但是李世民偏偏又很寵他,讓他自己招賢納士就算了,居然還容許他不去就藩?
也難怪李承乾忍無可忍,最後會選擇刺殺李泰,卻不料反倒讓李治得了皇位,是為大唐唐高宗。
想著這些,李延年搖搖頭,自己這種小媽生的應該不會被李承乾惦記上吧?
走到皇宮後,李延年亮出腰牌,暢通無阻的來到了後宮。
“延年見過皇後娘娘,皇後娘娘千歲千千歲千千歲!”
後宮裏,長孫皇後正帶著李治玩耍,嗔怪的看了一眼李延年。
“你這孩子從哪兒學的?以後見到我不用那麽客氣,叫姨娘就行了。”
聞言,李延年微微抬頭,看到長孫皇後的氣色已經好了不少,看向李治微微笑道:“這就是九哥兒吧?”
“嗯。”長孫皇後點點頭,隨即看向李治說道:“雉奴,快見過你二哥。”
“雉奴,見過二哥。”
李治聽話的對著李延年行了一禮,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怪不得最後李世民把皇位給了他,聽話的兒子誰不愛?
李延年心裏感歎了一句,笑著扶起了李治,“來,二哥給你把把脈。”
聞言,李治乖巧的伸出了自己的雙手。
李治把脈,沒有把出什麽問題,但是他知道李治晚年是患了風眩死的。
不過李治死的時候也五十六歲了,現在最多隻能開一點養生的湯藥,風眩等以後再治吧。
片刻後,李延年收回手,“姨母,九哥兒並無大礙,隻要平時飲食多注意葷素搭配,多吃些果蔬就行了。”
“如此,那我也就放心了。”
長孫皇後笑意盈盈地說道。
“在聊什麽呢?這麽開心。”
李世民走進來開口笑道,“延年也在呢?”
“陛下萬歲……”
見到李延年要下跪行禮,李世民揮手打斷道。“免了,你我父子,私下不用這麽客氣。”
“兒臣謝過父皇。”李延年拱手道。
“嗯…你來的正好,剛剛接到消息,你母妃今天應該就能到長安了。”
“啊?真的嗎?”
可能是受身體主人的影響,李延年的心情跟著激動起來。
“你這孩子,朕還能騙你不成?”
李世民搖搖頭,接著看向李治道:“雉奴,最近你在學《孝經》你認為這部《孝經》中什麽最重要?”
李治對答道:“孝道最為重要,幼年侍奉雙親,長大後侍奉君王,最後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君子侍奉君上,到了廟堂之上想著為國盡忠,退居在家的時候想到是勸諫君主的過錯,糾正其惡。”
李世民聽聞大喜,說道:“你如果按此行事,完全能夠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
長孫皇後也十分高興,轉而看向李延年問道:“延年,你讀過孝經嗎?”
聞言,正在吃瓜看戲的李延年微微一愣,搖搖頭說道:“兒臣不曾看過,但兒臣看過其他書。”
“哦?不知是何書?”
李世民饒有興致的問道。
“回父皇,兒臣所讀頗為繁雜,不便一一列舉,但兒臣卻也悟出了一些道理。”
說罷,李延年心裏腹誹道,九年義務教育,高中三年,大學四年,學醫九年。
他讀的書全部說出來,說幾天幾夜都說不完!
李世民開口道:“說給父皇聽聽,正好你九弟也在這裏,給他做個榜樣。”
長孫皇後和李治也一臉期待的看著李延年。
“兒臣以為,先輩賢者們讀書著書的目的,無非就是四點。”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天地開太平!”
轟!
一語落下,三人皆是屏住了呼吸,隻剩下李延年鏗鏘有力的話語在回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