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改革,從軍事開始。
“兒臣,叩謝父皇聖恩!”
李延年一把撩開衣擺,跪倒謝恩。
“父皇,萬萬不可啊!”
李承乾跪在了李延年旁邊,哭喊道:“父皇乃萬金之體何等尊貴,太醫院更是事關父皇龍體安康,還請父皇收回成命啊!”
看著李承乾一把鼻涕一把淚哭哭啼啼的樣子,李世民竟然沒由來的感覺到一陣反感。
李延年眉頭一皺,“太子殿下是說本王會謀害父皇?”
聞言,李承乾嘴角掛起一抹冷笑,“二弟,你怎麽能這樣說呢,大哥的意思是二弟你日理萬機,萬一一個疏忽給手底下人鑽了空子……”
“行了,哭哭啼啼成何體統!”
李世民開口嗬斥一句,嚇得李承乾一個哆嗦,“是是是,父皇說的是。”
“你退下吧,朕意已決,這太醫院還是交給延年管好一點。”
李世民對著李承乾擺擺手,而後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大堂。
“兒臣,定不辜負父皇期望!”
李延年拱手行了一禮,然後躬身退出了大堂。
李承乾冷笑一聲緊隨其後,“喲,恭喜你啊二弟,不過管了這太醫院,以後可有的你麻煩了!”
聞言,李延年輕蔑的看了李承乾一眼說道:“大哥走路也小心點,要是出門摔一跤什麽的可就不美了!”
說完,李延年悄悄召喚出一根金針,分裂成發絲一般大小後,在李承乾的大腿上紮了一下。
“哎喲!”
李承乾腳上吃痛,被摔了一個狗吃屎。
“你!你竟敢!”
李承乾怨毒的盯著李延年,嘴裏不停的大叫。
“哼,廢物!”
李延年看都沒看他一眼,而後直接上前離開了。
收回金針後,李延年感覺到有一絲不對勁,金針在紮李承乾的時候居然受到了阻擋!
而阻擋金針的東西正是氣!
李承乾居然也成了一個內家練氣武者?
李延年皺著眉頭,往文館裏走去,他要去進行改革的第一步。
軍事!
大清朝的百日維新為什麽會失敗?
我們都知道是因為康有為、梁啟超那些人動了地主階級抵抗派的蛋糕,而後被慈禧太後直接弄死。
維新派跑的跑死的死,光緒皇帝也被軟禁。
可見,政治改革是要依靠軍隊的,必要時刻是要動手殺人的!
大唐的改革必然會出動世家大族們的利益,如果沒有軍隊的支撐,那李延年隨時都可能被扒皮抽筋。
雖然李世民搞了一本氏族誌,給世家進行排名,世家大族們為了讓家族排名更靠前,或是賄賂李唐王室,或是內鬥。
世家大族到現在已經被削弱了一波,但是其力量仍然不可小覷。
甚至,李延年也清楚,為何李淵都已經成為太上皇了還能控製隱龍?
那跟以李道宗為首的世家支持是離不開的。
李家原本也是世家,是唐國公,是關隴集團的核心。
但是隋文帝楊堅搞的科舉就已經動了世家的根本,更別說科舉製在唐朝又進一步發展。
那科舉製能用來對抗世家大族嗎?
答案是可以的。
世家大族的根本就是把受教育權和選官權緊緊的攥在自己手裏。
這樣,即使給平民當官的機會,而平民或是沒有受過教育,或是受過教育也沒有途徑晉升。
東晉大文豪陶淵明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縱使才高八鬥,也不得不為五鬥米向鄉裏小兒折腰。
所以,李延年覺得在大唐搞掃盲,搞義務教育,最後甚至實行高考和現代文官製度。
教育要普及發展,就必須進行經濟建設,為教育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以及保證普通人子女能入學。
而經濟要想飛速發展,又必須遏製封建官僚,進行政治變革,因為他們的存在會嚴重的阻礙經濟發展。
大地主大官僚能利用他們手裏的資源和權力,死死的把資本主義經濟摁在萌芽階段!
所以,政治必須要變革,軍隊也必須要過硬!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文館裏,充斥著朗朗讀書聲,學子們按照年齡大小及學識高低分成不同的班級。
現在的文館本質上還是一所貴族學校,裏麵隻有極少數的寒門和平民子弟。
李延年本想如同後世一樣,建立起一套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製度。
但是因為大唐人均壽命的問題,以及人身健康醫療環境的問題,很多人家十四五歲就結婚。
在後世,十四五歲還在讀初中,所以照搬現代教育製度是行不通的,隻有等經濟建設和人均壽命上去了再說。
二來,李延年也隻是一個幽王,手底下隻掌控著文館這一處,相當於是某所學校的校長。
他能決定這所學校的性質,但是卻無法也無權改變整個大唐的教育製度。
所以,李延年決定把文館變成一所全國性的軍事大學,乘著大唐的開國名將們還在,必須讓他們把手裏的東西傳下去!
到時候,李世民當校長,自己當一個副校長,軍校裏的學生全都是天子門生!
想幹就幹,李延年很快就叫來了狄仁傑。
“見過幽王殿下!”
許久不見,狄仁傑的心裏難掩激動,李延年帶著人南平叛亂,北滅敵軍的英勇事跡他已經聽了無數次了。
心中甚至把李延年當做了學習的榜樣!
“懷英啊,你可有興趣幫本王做一件事?”
聞言,狄仁傑眼前一亮,迫不及待說道:“請殿下明示!”
“本王打算將這文館建設成一所軍事大學,更名為大唐皇家國防大學,父皇來當這一校之長!”
聽著李延年的話,狄仁傑的呼吸都粗重了幾分,聲音有些顫抖的說道:“若…若是如此,大唐千秋萬代便有了根本保障!”
狄仁傑這話不是吹噓,而是實話。
縱觀古今華夏王朝,開國之初將星如雲,實力強大的讓四方臣服,中期時也會出現幾個中興名將,末期還會出現名將。
這段話看似是廢話,其實也是廢話!
咳咳,開個玩笑。
我們以大明朝為例,開國之初,徐達、常遇春、藍玉等名將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