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生存記

第五百二十二章 徐庶求學

字體:16+-

霍東在回到安邑待了兩天後,開始往益州調兵,讓典韋的六千步兵與張濟的二千五百騎兵,兩千步兵大張旗鼓的進入益州。

霍東讓他們在巴郡的魚複縣屯兵,與甘寧統領的水軍做出進攻巫縣的架勢。

霍東讓典韋、張濟不要著急進攻,隻需與荊州兵形成對峙狀態就可以,讓劉表與其他諸侯都認為霍東要進攻荊州了。

霍東要等到袁紹與曹操開戰後,再全力進攻南郡,到時候霍東會占領弘農郡,然後從弘農郡出兵南陽郡。

霍東會留著河內郡、河南郡與袁紹、曹操進行戰略緩衝,避免直接衝突。

現在弘農郡的大族幾乎全部搬走了,這裏已經沒有多少的人口了,連弘農楊家也都舉族搬到了曹操的地盤上。

楊家與霍東起過衝突,再加上霍東對待士族、豪右的手段,使得楊家不敢在弘農郡待下去了。

張濟、典韋帶著大軍浩浩****的向著益州出發了,那些曹操、袁紹、劉表派來的隱藏的探子在得知到了消息後,趕緊把消息傳遞出去。

霍東這裏商業比較發達,各地的商旅過來買賣紙張、酒、糖等東西,消息很快就傳遞了出去。

霍東的人知道一些探子的潛伏點,霍東並未下令抓捕,隻是派人盯著。

不處理這些探子主要有兩點,一、逮捕這些人可能會引起商旅的恐慌,使得商旅不願意過來交易。二、霍東可以通過這些探子傳遞一些他想傳出的消息。

在襄陽的劉表比袁紹、曹操先得知消息。

相比稱帝的袁術,劉表更加關心霍東,因為袁術暫時沒有餘力侵犯他的荊州。

現在霍東居然向益州增兵,其心昭然若揭,就是想從益州向荊州進兵。

“霍東這個匹夫狼子野心,如今他幾乎坐擁四州之地還不滿足,還要向我荊州動兵,難道真當我劉景升是好欺辱的嗎?”劉表邊走邊憤懣的說道。

蒯良平靜的說道:“使君,依在下看,霍東的野心比袁術、曹操更甚之,隻不過霍東一直低調發展,再加上關東諸侯互相內鬥,才讓霍東占據四州之地,呈現出強秦之勢。”

劉表發泄一下後冷靜了下來,他重新坐到桌案的後麵說道:“如今袁術已經稱帝,那為何實力更強的霍東還不稱王、稱帝?”

“根據在下的猜測,應是霍東不想被關東諸侯一起討伐。當初地勢更占優的霍東不控製皇帝,而讓曹孟德把皇帝接走,未嚐沒有讓曹孟德替他成為諸侯被針對的目標,好讓讓占據三州之地的袁本初把矛頭對準曹孟德,霍東好繼續低調的發展。如今霍東沒有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根據探知的消息,現在霍東治下的百姓根本不知皇命,隻知霍東。”蒯良有些感慨的說道。

蒯良雖然不讚同霍東打壓士族之舉,但知道霍東治下百姓生活的狀態後,心裏不由的對霍東有些欽佩。

蒯良知道劉表無法效仿霍東的做法,甚至袁紹、曹操、袁術也不行,因為他們都是靠著士族、豪右才掌權的,像霍東那樣做無異於自毀根基。

“悔當初不聽子柔之言。要是派兵進入益州,就可以使得荊州免受戰火之亂了。”劉表有些懊悔的說道。

蒯良知曉現在的劉表不是當初單騎入荊州的劉景升了,已經沒有與霍東、袁紹、曹操爭雄之心,一心隻想保住荊州,但奈何霍東卻在盯著荊州這塊肥肉。

“使君當初不出兵也是為了求全,現在應該往南郡調兵,不能讓霍東的軍隊進入荊州,否則霍東再從弘農郡出兵,南陽郡與南郡將會不保。”蒯良說道。

“我之前已經令蔡德珪率領水師前去巫縣,我再派三萬步兵,確保巫縣不失。”

劉表手中現在大約有八萬兵士,為了堵住霍東的兵馬,算上水師,劉表將近把一半的兵力放在了南郡。

“使君應該把霍東進攻荊州的消息傳開,並且表示自己將傾盡全力與霍東對抗。荊州的士族、豪右對霍東畏懼如虎,肯定不願霍東打入荊州,他們會助使君對抗霍東。”蒯良再次說道。

有不少關中與益州的大族逃到了荊州定居,荊州的大族都知道霍東打壓士族、豪右是有多麽狠,他們現在最怕與最討厭的諸侯就是霍東。

“對、對,有了這些大族的支持,對抗霍東的大軍就容易許多。”劉表點頭說道。

現在劉表居然居然有些慶幸不是曹操、袁紹進攻過來,否則會有不少的士族、豪右投靠過去,而對於霍東來犯則沒有這個擔憂了。

霍東將要進攻荊州的消息從襄陽開始散播開來,百姓們討論著霍東是誰,然後開始了解霍東的政策,而大族在想著怎麽抵抗霍東的大軍。

蒯良沒有想到會變相的讓荊州的百姓、奴婢、佃戶知曉了霍東的政策。

這是時代的局限性,蒯良是望族出身,在他的意識裏,天下是他們這些士大夫治理的,百姓則是被他們治理的,誰要想取得天下,就需要拉攏他們這些望族,從而忽視了百姓的力量。

距離襄陽的不遠的一處竹林裏,這裏有個亭子,裏麵有幾個人學子正在交談,他們在遊學時互相認識的。

這些人中大的有將近三十歲,小的不過十六七歲,都穿著粗製的白色麻衣,互相討論著天下局勢與自己的所學。

“如今天下實力弱的諸侯被吞並,僅剩下袁本初、曹操、霍東、劉景升、袁公路可爭雄了。”其中一人說道。

“漢室雖微,但思漢者不少,袁公路稱帝無異於自尋死路,他與公孫瓚都將會敗亡。劉景升隻圖自保,無進取之心,亦可排除。”有人搖頭說道。

“如今霍東將要進攻荊州,劉使君想保荊州卻未必能保得住。元直兄為何一直不說話?”

一個年歲約二十五六,身材高大的人回過神來說道:“哦,我正在考慮去安邑城求學。”

亭子裏的大多數人都詫異的望著徐庶,隻有一個麵容俊逸,年歲約十六七的人平靜的看向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