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國術無雙

第1866章 借物化形(上)

字體:16+-

蘇辰望了一眼遠去的普淨和尚身影,似乎看穿了千山萬水,在他的神識感應之中,那老僧的氣息越來越弱,進入山林之後,速度就慢了下來。

“這不是明擺著想讓我去追嗎?那就……如你所願。”

不追不行。

人間界的佛門勢力隱藏極深,真正的高手輕易不露頭出手,深得修神養性的真意。

他們既不惹事,又不出世。

錯過今日此時,很難找到那些高僧的影子,躲在暗中一直傳播經義,總會有著諸般隱患。

尤其是他們也有強大的背景,蘇辰還真不好做得太過出格。

否則日後被大佬惦記,他就別想出去九州了。

他想的隻是亮一亮肌肉,讓對方不至於做得過份,有著種種忌憚,這樣才不會影響到自己收割氣運的行動。

蘇辰不得不承認,在人間,佛門雖然聲勢不顯,論及實力來,比起時不時的在天下各地展示一把存在感的道門修士,一點也弱不到哪去。

至少,先前老和尚那幾手本事,還是很厲害的。

無論是寂滅心經,大彌陀杵法,還是信仰之力的調動應用……自己手下除了李元化、秦長風和雪女三人可以正麵對抗,其他人還真的打不過。

本來,以蘇辰隱藏起來的金仙元神和肉身,就算是在九州結界的限製之下,隻能用出天仙之下的力量。真要打實了,老和尚自然會死得連渣都不剩下半點。

更何況,他還能憑借著如今的勢力和聲望,調動一部分人道龍氣。

這才是以人伐神,曆代王朝可以抗拒仙佛妖魔惑亂天下的最大王牌。

調動數百萬人道龍氣,蘇辰有信心,就算天上下來一個佛陀,他也敢別別腕子。

區區一個亭長劉邦,憑著人道氣運,就可以全取天下。

一劍在手,斬妖滅魔定鼎天下。

甚至,他的隨手兵器赤霄劍,還成為了大漢定國神器。

這柄神劍雖然已是氣運散盡不知所蹤,但對方的思路,蘇辰卻可以借鑒,能夠有樣學樣的應用起來。

道佛兩門是很強大,也隻是個體的強大,在地仙界中原九州結界這個特殊的環境之下,他們的戰略並沒取得想象中的成績。

相對於蘇辰這種不依常理出牌,再造江山的過江強龍來說。那些世外之人,所用出的手段太迂回了。

道門勢力這麽多年來,一直想著扶龍庭,幫助一些地位低下或者身處窘境的下層人士取得天下,從而收獲感激,傳承教派。

這種做法不能說不好。

但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

當初跪在仙師腳下的窮小子泥腿子和落魄公子,一旦得勢之後,就可以變得無情無義,俗話說天子無親就是了。

一個孤家寡人,你還指望著他們記什麽功,念什麽情。

扶龍庭的氣運取得,也隻是暫時。

帝師也好,恩人也罷,隻要沒有了可利用之處,就會被掃入曆史的塵埃。

所以,道門時不時的就有人從中取事,動不動就說別人家祖墳冒著青煙……

就算有人不願意從了他們的心意,那好,不是還有童謠這種手段嗎?

編一些兒歌唱一唱,什麽“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什麽“桃李子,洪水繞楊山。”

這些歌一傳唱出去,傳到了上位者的耳朵裏,那一心想要做忠臣良將的老實人,不想反也得反了,除非心甘情願自殺明誌。

所以,道門總是能夠周而複始的扶著龍庭,時而教派大興,時而又沒落下去,氣運的取得也就斷斷續續。

說起來,收取人道信仰,這種做法,性價比並不太高。

蘇辰想要的是全取氣運,就算以天下各大教派為敵,或者以天下所有階層為敵,也在所不惜。

這是孤注一擲。

因為,他有著明珠洞府在身,可以直接收集煉化氣運,以最快的速度轉化為自己的實力。

他唯一的優勢就是親自下場了,而且,對治理整個天下,打造太平盛世有著一些心得。

扶持別人擔心人心反複,扶持自己這才是最劃算的一筆生意。

這個道理,那些大佬們不是不理解,而是他們活得太過長遠了,早就失了銳誌。

能夠讓門下弟子出馬,又何必勞心勞力呢。

再說了,人道氣運,對他們來說,也不見得有多重要。得到了是錦上添花,得不到也不會傷筋動骨。

還有,如果他們親自上場,很可能會打破平衡,引來上古人皇插手。

到時又是一番扯皮,有得心煩。

而蘇辰就不存在這個情況了……

在天庭大佬眼中,他甚至連一個破落戶也算不上,隻能算是一個無名小輩。

無論做出什麽事情來,也是理所應當。

這就是他的機會。

在某些大佬還沒有反應過來,真正騰出手來對付自己的時候,很可能自己就已經成長為一株參天大樹。

說到道門,又不得不說起佛門了。

這個時候的佛門行事比起道門來,可要隱秘多了。

也不太攪事。

他們的經義畢竟剛剛傳入東土不久,還沒紮下根基。

想要取得成就,傳播信仰,還需要審時度勢,順水推舟。

也就是待時而變。

事實上,如果曆史不出意外,再過一段時間,幾番朝代變遷,他們還真的興旺了。

不過,因為胡兵入關,妖魔亂世之後的局麵就是生民減少,就算興旺,獲得的人道信仰力量也不見得多到哪去。

因為在這種古代,身處高位的當權者,實在是很難理解的一種生物。

今日,對某種理論,某些高人視若救星。

過些日子,說不定就會當成仇人,或者是為了打擊對手,或許純屬為了增強個人影響力。

大張旗鼓的崇信佛門之後,又迎來了轟轟烈烈的滅佛行動。

信仰的存在於否,全在上位者一念之間。

以至於江南江北,數百家寺廟盡化一炬。

經曆幾次反複之後,佛門主事者也就明白,想要走上層路線,其實很危險,就算一時成為顯學,到最後終究免不了受人所忌。

或許能夠一時大興,也隻是朝夕而滅。

正應了那麽一句話,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快得很。

那麽,就不能插手王朝更迭,而是得走下層路線,真正的傳入百姓心中。

等到適應中原大地的規則,讓百姓自發的認可這種思想,既沒有什麽威脅,反而能讓人內心安寧,這才是穩固的根基。

這也是大乘佛法東傳的意義所在。

專為普渡眾生嘛,是人都可超脫。

道理很簡單。

剛開始的時候,念經信佛,隻為超脫己身,修魂煉體,渡不得幾個人。

這種信仰,高處不勝寒,而且很難修成,完全沒有吸引力。

等到做法一變,去了門檻,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有了超脫機會。

佛門搖身一變,就變成了全心全意為天下百姓謀福利的代表,真正的走入了千家萬戶。

座下諸僧嚴於律己,十戒八戒……

更是道德楷模。

如此一來,就算對上位者再有什麽成見,麵對與天下生民聯成一體的信仰,也趕不盡、殺不絕了。

一種理念如果做到深入人心,對世間無害反而有利,有誰能夠強行阻擋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