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王傳

第五百八十八章 涇水漁父

字體:16+-

劉征沒有降罪楊秋,反而對楊秋稱讚了幾句,楊秋一時情難自製,不禁對劉征泣拜道:“漢王胸懷如此寬廣,楊秋恨不早隨!此生願為漢王驅使,無複他求!”

看著楊秋誠懇的眼神,劉征的直覺告訴他,楊秋雖然出自韓遂麾下,但也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於是便親自下馬上前將楊秋扶起,並對楊秋囑咐道:“楊將軍有此一言,實乃本王之幸!今後更當勤勉,將軍不負本王,本王必不負將軍!”

楊秋被劉征親手扶起,不禁感激涕淋。劉征也一並扶起成宜,成宜亦是感懷在心。

楊秋想起一件事情來,於是又對劉征說道:“孟起將軍已追韓遂而去,我等是否立即趕上?”

劉征看著遠處一望無際的平原,和剛剛被馬超率軍踏過的蒼涼古道,悠悠的說道:“馬、韓之間的恩怨,還是由他們自己來了吧!傳命張遼!全軍會於長安!”

於是劉征便帶著一眾人馬浩浩****望長安而去。一路上,關中的百姓們聽聞漢王到來,韓遂敗走,紛紛額手相慶。隴山中,祁山下,南山北,因兵亂藏匿於各處的萬千百姓都如一群群的螞蟻一般,回到了沃野千裏的關中平原。

在亂世的兵爭之中,人的性命實在是太渺小,螞蟻尚且可以躲於地下,藏於穴中,可人呢?故土難離,在這個時代,人一旦離開了土地,便失去了生存的根本。可是當刀就要架到脖子上來時,還有多少人肯死守著那塊地呢?其實不過是死法不同罷了。

現在不同了,韓遂、夏侯淵敗走關外,當年使漢室氣象短暫一新的漢王又回來了!

當初劉征兵入長安,董卓旋踵即滅,馬騰、韓遂主動來降,荊州劉表送來質子,曹操、劉備之徒俱在長安班列,袁紹袁術雖擁兵在外,卻無人敢逆劉征鋒纓。

更有牛輔束手,鮮卑族滅,整個關中百姓,人人心中都認為劉征一定能夠引領大漢中興。然而不過兩年好光景,自劉征遭遇華陰之變,關中一時再次陷入了兵爭之中。天下由此更加紛亂,各方諸侯要麽打著奉漢室以誅不臣的旗號,要麽打著清君側,誅逆曹的旗號。總之理由五花八門,誰也不服誰。

劉征數路兵馬沿著關中道路,自西而來,沿路上百姓們紛紛遙望漢王雄姿,不斷的有人前來拜見,劉征不厭其煩的一一撫慰。

且說馬超一路追殺韓遂而去,一直奔到涇水之畔,依舊不見韓遂蹤影,不禁有些氣急敗壞。

“天殺的楊秋!我若追不上韓遂,必斬此人首級以泄心頭之恨!”馬超罵罵咧咧道。

“將軍你看!哪兒有一老頭!”左右指著遠處河邊一漁夫對馬超說道。

馬超抬眼望去,果不其然,於是便催馬上前喝問道:“老頭兒!你可曾看見有兵馬從此渡河?”

那老叟自顧自的撒下網去,並不理會馬超。

馬超懷疑是自己不夠大聲,於是又近前兩步,加大了聲音厲聲問道:“喂!老頭兒!本將軍問你可曾看見兵馬從此路過?”

那老者慢慢悠悠的將撒下去的網拉了上來,網裏麵什麽都沒有,竟然是一張破網!

馬超本就對老叟不答理自己氣惱,看到此情此景,不禁冷嘲熱諷道:“一張破網,如何捕魚?合當餓死!”

這回老叟倒是轉過頭來了!

老叟須發皆白,皮膚都皺到了一起,你能想象人有多老他就有多老。

“將軍亦知破網不能捕魚,又何必相問?此河中之魚天命不絕,豈人力可為?徒勞無功,反見笑於人。”

老叟說完這句話,便收拾了東西,倏然遠去。

馬超一時愣在原地,竟不解其意。

左右見老者“無禮”,於是上前詢問馬超是否要將其擒來問罪。

馬超長歎一聲道:“不必了!不過一老叟耳!傳令下去,速速渡河,就算是追到關外,我也一定要追到韓遂老賊!”

於是馬超便帶著兵馬渡河,繼續一路追擊而去。

韓遂順利的渡過了涇水,進入到了左馮翊地界。到達黃白城時,韓遂手下終於再也跑不動了。

“將軍!將士們實在沒有力氣了,不如暫且歇息一下吧!想必漢王兵馬不至於這麽快追來。

韓遂四望黃白城地界,這裏便是當日馬騰葬身之地。當時的韓遂是勝利的一方,但現在的韓遂卻是逃竄的如此狼狽。時移世易,風水輪流轉,韓遂又怎能想到自己也有這一天?

韓遂年邁,若是沒有年輕時候的底子,隻怕早就體力不支倒在了路上。

“好吧!暫且在此休整片刻。”韓遂隻好下令道。

手下兵馬聽到可以休息,一時紛紛都癱坐在地,關中之地曆經戰亂,早已荒蕪不堪,到處是雜草,這倒是讓戰馬不至於餓肚子。但士兵們可就不同了,隨身攜帶的幹糧袋已經幹癟,費盡力氣,才倒出了最後一點殘渣。

韓遂於是命令蔣石帶上幾百人,去周邊村落,搜尋食物。

蔣石雖然也很累,但韓遂有命,他也不得不從,於是便帶著人馬搜尋而去。

蔣石帶著人沿路搜索,幾無人家,一直來到高陵地界,這才發現寥寥村落,於是蔣石便帶著手下衝進了村落裏麵。

這些村落裏麵都是些老弱婦孺,蔣石兵馬衝進村中,村裏百姓紛紛驚慌而逃。

蔣石也不管,隻令手下入舍翻箱倒櫃,將這些村落百姓手中本就不多的糧食一掃而空。

就在這高陵地界,有一個大戶,早年間也是高陵大家,現在雖然沒落了,但在高陵還是比較有聲望,這家主人姓張,名既,字德容,素有賢明。

村落百姓們被蔣石亂兵這麽一擾,於是紛紛跑到了張既府前求救。

這張既無兵無勢,又憑什麽救這些百姓呢?人到危急的時候,就算是一根稻草,也會緊緊抓住。高陵百姓都知道張既是個賢君,於是便自然而來的來到張既府上求救。

張既聽聞亂兵搶劫,於是便將百姓們安撫下來。聽明白了情況,張既思忖一番,隨即對眾人說道:“你們之中可有膽大之人可助我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