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元複始
林浩把量子計算編程語言跟勞逸軒交代清楚以後,中午3個人在餐廳吃了飯以後就回到了自己辦公室。
過年前休假了一個月的時間,手上積攢了一大堆事情等著處理。
現在林浩才一件一件的準備解決清楚,除了安排量子科技技術的預研工作,還有今年的新產品開發工作。
電腦屏幕上展示著今年新款FirBookPro的設計圖,林浩看了以後覺得還不錯。
產品設計研發部現在的設計水平已經達到了國際一流設計水準了,比起第一代FirBook來,從設計語言上就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不過現在林浩對於傳統的計算機已經不在感興趣,真正讓他驚喜的就是春節時生物科技解鎖以後,看到的混合現實技術及完全潛行技術,也是虛擬世現實技術。
這才是代表未來電子設備的發展方向,也是林浩下一步想要做的研發工作。
除此之外,星空科技裏另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就是航天員的選拔工作了。
最終初步篩選的30人,名單資料都傳到了林浩這裏,一共有20名男生及10名女生,年齡從24歲至31歲不等。
男生學位從學士到博士不等,女生的話就都是博士學位了,而且都是以任務專家及載荷專家被選中的,都沒有飛行經驗。
不是飛行專家裏不想要女生,而是要知道,國內的女飛行員可都在部隊裏,民航也很是有女飛行員。
現在正在準備過程中,等過完元宵節就開始在魔都星空航天員培訓基地開始為期2年左右的培訓工作。
至於被挑選中的那30名學生以及飛行員,都倍感興奮,他們中很多人在參加選拔工作前都沒有告訴家裏人。
等被選中之後,才在過年回家時和父母交代了情況。
當然其中有些人的家人還是有所擔心的,畢竟航天員這種工作很少有人能夠做到,而且所冒的風險也很高。
不過好在很多人之前的準備是飛行員,比起來開飛機來,風險也大不到哪裏去。
一般男生家庭遇到的阻力還小一點,女生那邊就不一樣了。
由於這10名女生裏都沒有結婚生子,所以家人對於這方麵就比較擔心,害怕自己的孩子將來上太空以後,對於生育能力會有影響。
這個就是很多人的認知誤區了,其實按照我國國家航天局對於女性航天員的選拔標準,最早所有的女性航天員都必須已婚已育。
原因是已經經曆過生育環節的女性,抗壓能力異常強大。
不過隨著第三批航天員的選拔工作,這一條被剔除了。
不過在跟家人解釋清楚以後,也就沒有再阻攔了,畢竟學位能夠達到博士的女生,家庭教育一般都不會差。
林浩看完了這30個人的資料,可以說經曆都很豐富,都是90號,有很多人的愛好是攀岩跟極限運動。
還有的人業餘是賽車手,可以說人生充滿了挑戰跟刺激性。
但林浩真正關心的是他們在接下來的2年訓練時間裏的心理表現,畢竟在太空中如果心理不夠強大的化,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幸好星空航天選拔航天員的時候是向全社會公開挑選的,才有這麽多的優秀人才肯報名。
星空航天科技公司可沒有國家航天局那樣的挑選範圍和嚴格到極致的考核標準。
因為林浩想要把這一批航天員訓練成為真正的執行商業太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為將來的星空航天太空商業活動打下基礎。
把這些事情處理完,讓人頭痛的問題又來了,根據公司硬件采購部門報告,Inte之前發來郵件,聲稱鷹醬家之前的豁免期限已經到期了。
以後Inte將不會為星空科技集團提供服務器處理器,星空科技集團生產的數據處理中心就要麵臨沒有處理器的局麵。
雖然星空科技集團能夠生產計算機CPU,可在服務器CPU上一直沒有進行技術研究工作,使用也就沒有生產。
要知道Inte在服務器CPU的市場份額中占據了986,剩下的一點被AMD給占據著。
雖然這幾年穀歌、亞馬遜、微軟都有自研計劃,不過基本上都使用在自家產品中。
星空科技沒有開展服務器CPU的研究,一來是因為使用規模小,投資金額巨大,根本不值得。
二來就是因為Inte的技術壁壘、市場壁壘了,即使星空科技生產出性能不亞於x86的CPU來。
可星空科技拿不到Inte的架構專利,如果不用Inte的架構,就沒軟件和硬件配件商。
比起來根本投資跟回報不成正比,這就是星空科技一直沒有開展這方麵研究的原因。
沒有辦法,現在隻能先用之前存下的庫存,暫時先試著購買AMD的處理器,也得看對方是否願意賣給自己。
不過經過這次Inte的禁售行為,林浩也下定決心在星火CPU的基礎準備搞自研服務器芯片了。
不過處理器架構始終是最大的問題,無法跟世界上其他軟件和硬件適配隻能使用在自己的產品上。
星空科技之前生產的星火係列CPU,就是因為這樣的技術壁壘,隻能使用在自家生產的產品內。
林浩考慮了半天以後,還是打算自研架構,不用ARM的架構來生產服務器用CPU。
以達到跟計算機一樣,真正的構建一個封閉的軟件硬件一體生態圈。
這樣的想法也符合構建螢火蟲係統生態圈的構思,畢竟將來星空科技生產的產品有很多還是自研更能夠發揮出自家產品的優勢。
不過這樣的話,星空科技又將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進行設計跟生產工作。
即使有林浩來進行CPU的構建工作,但設計、生產環節是怎麽都省不了的。
可以說現在的星空科技集團在CPU生產上就相當於蘋果、ARM、台積電這幾家公司想加,投資成本不可謂不大。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