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智慧火箭係統
“人才,人才啊,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才了,而每年量子力學領域專業畢業的人就那些,還要被國內這些公司搶去一多半,看起來我們和高校合作聯合培養人才的事情必須得提上日程了。”
“不要著急,大家都一樣,每年專注研究量子力學的機構國內國外加起來也就那幾個,其他領域不敢講,但在量子計算機的開發上,我們真的做到後來者居上了,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就在林浩和曹原來到量子計算機係統開發實驗室沒一會,勞逸軒就趕忙跑來,一見林浩的麵,就和林浩抱怨起現在人手方麵的短缺,按照林浩的規劃,現在僅有的1000多人是填不滿50個開發團隊的,更不要說還有後續的係統測試,用戶界麵開發等工作。
“我也是沒辦法啊,隻能先優先讓掌握了X語言的係統工程師頂到這邊來,至於螢火蟲係統開發那邊先緩一緩,這些事現在搞得我頭都有點大。”
“明年春天就是春季招聘的時候,又會有大量新鮮血液補充進來,可以和李欣說說,看看能不能從高校直接招一批過來,不一定要等畢業或者實習,有能力就行。”
“這樣的話,其他公司估計會恨死我們的。”
“那沒辦法,我們也不想,仁者見仁吧。”
二十一世紀最珍貴的除了資本,剩下的就是人才了吧,量子計算機係統作為一個極其龐大的係統工程,如果沒有這些基礎性人才的996,可能還要再等上幾十年才能麵世。
“我算是想好了,等量子計算機的事情搞定,我一定要把這兩年的假期一次性都休了,不說別的我頭發都開始掉了,李欣那個混蛋,上次讓我去植發,他一定比我禿的早。”
“對了,勞總,林浩組建的生物醫療實驗室這兩天正要拓展研究方向呢,你和林浩說說,讓那邊先研究研究生發劑,說不定能解決大問題呢,你看他的頭發就沒事,說不定就偷偷用過。”
待在一旁看熱鬧的曹原,看著勞逸軒的頭發,開始慶幸自己當初沒有選擇計算機方麵的研究,要不然估計自己的頭發遲早也要掉個精光。
“沒問題,我讓他們去嚐試嚐試,你還別說,以前真的沒想過,促進毛囊生長,研究方向不錯。”
最近林浩已經讓星空科技醫療中心展開對人體基因的研究工作,尤其是人體微觀層麵的研究,為的就是解決自己身體的問題,之前的一些研究工作算是小打小鬧,現在算正式的擴展研究規模。
以前之所以沒有這樣做的原因就是因為在生物醫療領域的專業性遠遠高於其他領域,需要的投資規模也非常高,再加上國內生物製藥領域的人才培養一直是短板,星空科技需要投資的地方又有很多,也就輪不到這方麵。
而現在星空科技的發展已經步入正軌,就算是林浩,在麵對生老病死的時候,也會有些看不破,對人類DNA的研究或許能夠解開人類身體的密碼,用來解決一些身體能量吸收的問題,順便解決頭發的問題也不錯,林浩可不敢保證他將來不會掉頭發。
至於勞逸軒聽到林浩可以在毛發生長這方麵做研究工作,頓時心情就好了起來,如果星空科技醫療研究中心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話,別的不說光是星空科技大量男男女女就都買爆了。
“我的林董啊,你這是給我們解決燃眉之急了呀,一定要抓緊啊。”
臨走勞逸軒還不忘叮囑林浩,讓他把頭發的事情放在心上,讓林浩滿頭黑線,順便摸了摸自己的頭發。
“你確定不用去醫療中心做個檢查嗎,打一針流感疫苗也不錯。”
“沒事,感冒而已,小毛病,沒想到帝都那麽冷都沒事,回金陵感冒了。”
說起這個來,林浩就不好意思,該去鍛煉鍛煉了。
從實驗室出來,時間已經來到了中午,於是兩個人徑直往餐廳走去,一人拿了一份午餐套餐,找了個僻靜的地方坐了下來。
“哦,對了,上次你和我說過的M31星係的黑洞,有什麽後續消息嘛。”本來走在前麵的曹原轉頭看向林浩,想起這件事來問道。
“沒什麽消息,黑洞那種東西發展起實在是慢,估計得等個半年才能有進展吧,哎,你說宇宙這麽大,是不是隻有我們人類自己嘛?”
聽到林浩聊起這個,曹原有些詫異,右手扶著下巴。
“林浩你要知道,我們現在這個宇宙很年輕,發展到現在也才不過1382億年,直到現在還在不斷的拓展著。
那個著名的費米悖論應該聽說過吧,我們很有可能是宇宙中的第一批智慧生命,即使以我們現在想象的科技飛行,它們也能夠在一百萬年內飛遍整個星係。
可我並不這麽認為,銀河係中有數十億和太陽類似的恒星,其中很多比太陽係古老10億年以上,宇宙中一定有和我們一樣的明存在,就是不知道它們現在處於什麽階段。
至於地球誕生也才455億年,和整個宇宙的年齡沒差多少,這樣算下來,我們人類的發展階段並不缺多少。”
林浩聽到這,不得不說曹原說的確實有道理,如果沒有科技樹的話,他對宇宙的認知也就這樣吧,說是銀河係中有很多類似地球的星球,但真的去找這樣一顆,卻是難上加難,沒有這麽簡單。
地球和奧斯特明的母星不同,雖然太陽係一樣有顆火星,但距離始終是大問題,解決不了這一點,兩者之間的交流就終有障礙存在。
“確實現在談太陽係之外的事情還太早,等太陽係被開發的差不多之後,或許那個時候的人類能夠走出太陽係也不一定。”
就這兩人聊天的空閑,遠在昌的航天發射基地,星空航天科技公司正在風風火火的準備著一次發射活動,現在的昌航天發射基地比起以往擴建了不少。
包括國家航天科技集團在內,新修了諸多發射工位,包括星空航天、星際榮耀航天公司、航天科工集團、藍箭航天,都在昌航天發射基地內有了火箭發射塔架。
這次發射任務,雖然隻是一次普通的衛星發射任務,但對星空航天而言,卻意義非凡。
這次發射使用的火箭是星空航天全新製造的火箭,與以往最大的區別就是將火箭智能監測係統從發射塔架上延展到了火箭。
雖然包括星空航天科技公司的發射活動屢次成功,鮮有失敗,但發生飛行故障甚至飛行失利的風險是無法避免的,如果火箭自身能夠具備故障診斷和自主飛行的能力。
也就是讓火箭有智慧、更聰明,在故障發生時,自主進行稍許調整,飛行結果便能大幅改善,飛行任務也將更加可靠。
簡單來說也就是為火箭安裝智能係統,能夠自足控製火箭發動機,尤其是當末修發動機和姿控噴管發生故障時,火箭通過自動故障診斷、評估與重構,依然能保持姿態,穩定地高精度入軌。
當主發動機推力發生故障時,也可以利用控製係統信息,在線辨識出是哪台發動機發生了故障以及推力的下降程度,並在線規劃出新的飛行軌跡,通過製導姿控重構,使火箭進入安全軌道或降級軌道。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智慧火箭需要的人力資源將進一步降低,如果這次試驗成功的話,將來星空航天留在昌的工作人員將減少一半左右,發射塔架也可以實現發射前12小時無人值守。
畢竟火箭發射之後,如果出現故障的話,從地麵控製中心接獲故障報告,再到技術幹涉需要一個過程來處理,但在火箭上搭載人工智能AI之後,在地麵控製中心的工作人員就可以將整個發射起飛過程全部交給AI來處理,隻要保障智能係統安全運行無故障就好。
這也算智能火箭發射塔架技術在火箭上的一種延伸,這些都是上次國家航天科技集團發射長征九號失敗之後,林浩決定要處理的問題。
怎麽減低發射失敗的幾率,保證衛星以及載入飛船的安全入軌,成為星空科技公司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
更重要的是,星空航天科技公司將智慧火箭係統搞定之後可以賣給國內外的航天公司,用來提升火箭發射成功率,不說別的,光是國內的航天公司就非常關注星空航天這一次的發射任務,畢竟事關自己。
由於發射窗口時間在晚上的6點鍾,昌11月的天氣比起全國來說要溫暖許多,平均溫度還保持在20攝氏度之上,星空航天科技公司的航天工程師們最後一遍監測完係統運行正常之後,乘車離開發射塔架。
由於是智慧火箭第一次試驗飛行,所以還需要工程師做實時的係統監測,等這次試驗成功之後,發射塔架上將真正的不再需要有人來值守,靠著火箭自身的係統以及發射塔架上的火箭狀態監測係統,可以做到取代人類的工作。
晚上6時整,隨著一號操作員的命令,發射按鈕緩緩按下,火箭底部冒出大量煙霧以及光亮,開始向天空飛去,和遠方的夕陽遙相呼應。
遠在金陵的林浩並沒有時間去觀看發射直播,隻不過在火箭成功回收之後,智慧火箭係統一切狀態運行平穩,並且在返回時還模擬了相關險情處置,飛行姿態改變的非常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