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之樹

第四百三十五章 登月路上

字體:16+-

過去的這個周末世界並不平靜,Neurak公司的腦機接口設備所引發的討論沒有絲毫因為時間流逝而淡化的跡象,占據了所有媒體平台的首頁,大家都在猜測著腦機接口設備能否做到取代現有移動個人終端的可能性,現在手機的發展似乎遇到了瓶頸,手機芯片發展的摩爾定律也同樣受到質疑。

畢竟2n的手機芯片製造技術也已經逐漸成熟,並且使用在各種手機平台上,即使換平台使用,也能夠解決運送方麵的問題,再往下研究就是量子芯片、神經網絡芯片技術方麵的問題了。

而Neurak公司受到的最大質疑就是將芯片安置在大腦皮層下是否安全,而且腦機接口上市最先遇到的就是產品定位問題,因為涉及到一些人體安全的問題,想要出售就得經過各國食藥監部門的批準才行,這個工作量可不簡單。

這也是為什麽林浩不想做侵入式設備的原因,設備審核的流程在食藥監部門有多麻煩,他可是領教過的,星空醫療研究中心所生產出來的醫療設備在各國碰壁的報告也不是第一次了。

因此,他更看好佩戴式的移動設備,和手機一樣,完全不用擔心人體健康方麵的因素,作為電子產品也出口時,也能減免大部分關稅。

周一早上,林浩踏著一輛山地自行車慢慢的騎在去公司的路上,旁邊還跟著兩台安保型的機械犬,隨著天氣轉熱,林浩早上用騎車來代替跑步,順便鍛煉一下身體。

而在公司裏,羅宏和李欣、曹原正等著林浩做視網膜顯示技術的講解工作呢,等林浩到公司之後,他們才能開始。

而同一時間在西北航天衛星發射基地內,用於執行登月任務的912火箭已經穩穩的樹立在發射塔架上,在芯一級箭體上依附著的兩個助推器,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減速格柵。

這也就說明,這款912火箭是可回收重型運載火箭,共有三級助推器用來提供動力。

由於之前長征九號上使用的YF130煤油發動機出現故障,為了追趕時間節點,載人登月工程項目組將第一次載人登月任務交給了912火箭。

和長征九號接近188噸的近地用力不同,912火箭的近地用力隻有70噸左右,這就要求在執行載人登月任務的過程中,需要連續發射兩枚912火箭,分別將登月艙和載人飛船送往月球。

不過912火箭比起長征九號的優點就是它所使用的發動機都是成熟技術產品,可靠性高,並且能夠實現助推器回收,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要知道,長征九號發射一次光是扔掉的火箭發動機的成本就高達2億多美元,現在隻有兔子和NASA才能這麽喪心病狂的有成本去搞重型運載火箭。

NASA為了登月任務所研發的空間發射係統火箭就是一次性的,成本太高導致預算一直不夠,而能做到這一點的,全球隻有鷹醬有那個資本,兔子也做不到。

這次912火箭在西北進行試射回收作業,就是為了替將來的載人登月任務做準備,如果回收助推器的技術成熟的話。

很快在月球就能看到種花家的身影和標誌,當然,這一切都得建立在912火箭發射成功的基礎上。

至於長征九號重型運載火箭,就隻有等月球基地建設以及火星載人探測任務的時候,再使用了。

不過無論是林浩,還是長征係列火箭的開發人員都已經不看好長征九號這種重型火箭的未來,拋去高成本不說,一次性火箭注定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高強度的連續發射任務。

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星艦隻從實現載人登月之後,星艦的廉價性以及重複使用的能力,而接近70噸的近地軌道運力,讓星艦和912火箭相差無幾。

不止是國家航天科技集團,即使是NASA、波音、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火箭開發部門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麵前都被超越了一個階段。

這也讓國家航天科技集團以及星空航天科技公司都把開發重點放在了類似星艦的星際飛船,畢竟摸著鷹醬過河,可以少走不少彎路。

這也是為什麽當初長征九號總設計師在長征九號發射失敗的時候,和林浩離別時非常傷感的原因了。

一款重型運載火箭,還未徹底研發成功就麵臨著被時代淘汰的局麵,作為一輩子的心血被時代所拋棄,當然很難過。

隻不過比較順利的是,從912火箭發射之後,再到助推器的回收以及衛星入軌,都沒有發生任何問題,同樣表明了912火箭發動機的可靠性以及星空航天科技公司開發的智慧火箭技術的保障能力。

這讓負責載人登月項目的工程師團隊徹底的鬆了一口氣,載人登月飛船以及登月艙的搭載平台算是有了保障,接下來等待他們的就是實際的登月測試實驗。

通過912火箭,將無人的登月艙和載人飛船送往月球著陸,全流程模擬登月任務過程,算是一場摸底考試馬上就要來臨。

在星空科技集團的實驗室內,林浩和曹原正帶著羅宏、李欣他們幾個高級別管理層,在實驗室內查看視網膜投影顯示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為接下來星空科技集團最主要的研發投入項目,林浩和曹原以及星火實驗室的所有人在上麵花費了大量的精力。

同樣負責開發任務的還有係統開發部門的全體員工,他們需要為使用視網膜投影顯示技術的平台開發一個像安卓或者iOS一樣的係統,用來配合神經讀取和寫入。

現在羅宏他們在實驗室看到的就是視網膜投影顯示技術的試驗品,一個類似MR眼鏡一樣的設備,可以很清晰的將畫麵投射到視網膜上。

至於神經寫入和讀取,星火實驗室還暫時無法在人類身上使用測試工作。

“林董,這就是將來那款產品的係統畫麵嗎?和手機也沒什麽不同嘛。”

李欣在看到電腦屏幕上的UI界麵,發現和微縮版的螢火蟲係統沒什麽區別,尤其是UI界麵,非常相像。

“那還隻是原始代碼,為了方便才用的螢火蟲係統的UI,將來會更改的。

好了,今天讓大家過來,就是為了介紹我們集團接下來要進行的最主要的項目。

也就是MR設備,非侵入式的腦機連接設備,在視網膜進行投影顯示,這種頭戴式的移動互聯網設備,在將來一定會取代現在的手機。

和大家說明的原因,就是希望大家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不要誤判,找錯方向和誤判。”

如果不是林浩否決的話,羅宏他們早就打算展開對侵入式腦機接口設備進行研發和投資了,畢竟很多人覺得腦機接口是現有手機的未來。

這次林浩把他們幾個負責決策的領導層帶到實驗室之後,在看了曹原所展示的視網膜投影技術,直接興奮起來。

因為他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未來,取代手機這種移動終端的未來,當然,腦機接口設備也是一種方向,一種另外的選擇。

他們也才明白過來,為什麽當時收到Neurak公司消息的時候,林浩表現的一點都不急,反而穩如泰山一樣,兩個人星期天還分別去了博物館。

“如果我們公司將來生產這種設備的話,那豈不是要發了啊,我已經無法想象未來的樣子了,更無法想象,用這樣一款設備來玩遊戲有多爽。”

李欣摸著自己手裏的MR眼鏡,很勇敢的暢想著未來的光景。

“別想太多,我們如果光靠我們一家公司生產,猴年馬月才能和手機一樣被這麽多人使用。

同樣也形不成一個全新的產業鏈條,我的目標就是做這條產業鏈條上最上遊的座位。”

“林董,你是說我們準備和當年的安卓係統開發者穀歌一樣嗎?不生產設備,隻提供技術專利?”

羅宏有些疑惑的看向林浩,連問題問的都非常小心。

“沒錯,和當年的安卓一樣,負責係統開發以及技術專利支持。

例如現在在這款MR眼鏡上所使用的“波導組件和近眼顯示設備”發明專利,以及申請下來了。

我想要看到的明天,是和手機一樣,這種設備被每一個人所使用,層層迭代,這樣我們公司才能永遠行走在技術開發的最前沿。

這也是為什麽我決定分拆集團品牌的原因,和亞馬遜、穀歌以及微軟一樣,如果我們掌握產業上遊開發者的地位,就不得不麵臨被分拆的選擇。

這也算是一種未雨綢繆吧,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也不錯,當然我們作為總部不負責具體產品的開發,但一些子公司完全可以做嘛。

你們不看一個蘋果公司帶動了多少家手機公司的研發生產工作,才有了今天的移動互聯網。”

這下,羅宏他們才真正明白了林浩的野心,集團很多人都以為林浩昏了頭才會分拆公司。

如果是為了視網膜投影技術以及神經讀取以及寫入技術的話,確實得提前做準備,畢竟一家公司不能既做裁判又做選手,那樣可就是壟斷了。

現在被林浩這麽一說,他們也理解了林浩的想法,比起生產產品來說,做產業上遊所拿到的利潤才是最大的。

就像生產一台手機售價3000,光專利費和零部件成本就有2800,就憑借這樣的開發,才有了現在國內這幾家手機生產商。

“我想現在那些國內手機生產商已經看到了手機所麵臨到的危機,如果要普及我們的技術。

它們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環,隻有他們才有那個設備生產量用來滿足全球的需求。

畢竟上億台設備生產的工作量一點都不輕鬆。”

在林浩看來,以後消費者購買非侵入式的腦機連接產品,就和現在的手機一樣,可以挑選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