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之樹

第四百八十四章 爆炸就是藝術

字體:16+-

看完電動方程式賽車魔都站2025全球巡回賽之後,林浩和陸離繼續去了今年的魔都國際數碼互動娛樂產品及技術應用展覽會,作為一年一度的遊戲、動漫互動展,觀看人數再次創下新高。

林浩在展館中看展會,但距離展館不遠的地方,魔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內,同時正在舉辦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羅宏作為星空科技公司CEO,代表星空科技公司出席了這次的會議。

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來和他打招呼的那些CEO以及董事長們,都快排成隊了,都在打聽開放非侵入式腦機連接設備聯盟的情況,以及加入方式,很明顯在這個製造業嚴重互卷的時代,尤其是互聯網產業,都想加入其中,分一杯羹。

被眾人圍在中間不停聊天的羅宏,開始羨了解為什麽今年林浩不願意來參加這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原因了,現在他想走都脫不了身,隻能無奈的陪著。

不過想到馬上他CEO的任期就到了之後,立馬開始精神了起來,接下來這些事可都是企業業務部CEO李錚要處理的事情,想到這裏不由得看了看一旁站著的李錚,下個月星空科技公司新任CEO就由他來擔任了,自己也可以歇一歇。

林浩這趟魔都之行,最主要的還是想放鬆一下自己,呆著會議室和實驗室裏,腦子總是會犯錯,來到戶外這麽一轉反而有了一些全新的想法。

不過因為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來處理,一個星期的時間到了之後,便啟程返回金陵。

星空航天科技公司生產的第三首星際飛船原型機已經做好了相關的測試工作,因此林浩才會安排這天返回星空科技公司,觀看這次的125公裏高空試飛實驗。

作為第三艘原型機,無論是外形,還是技術,完善度都很高,作為這些原型機的總工程師以及總設計師,林浩當然明白這次的測試活動決定著很多東西。

按照生產計劃,第八艘原型機已經下線,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很多舉動都讓星空航天科技公司的腳步不敢放鬆一刻,飛船生產車間的燈光從點亮的那一刻開始就沒有停止過。

夏日的時光,距離夜晚的到來總是那麽晚,林浩和曹原站在實驗室內,看著小螢投射出來的現場直播畫麵,一人開了一瓶冰鎮肥宅快樂水,算是給有些燥意的內心降降溫。

“我看這個直播間都好像都沒有停止過,一直在直播,那次淩晨2點,我打開看發現直播間裏人還挺多的,就對著一個不會動的飛船聊著天。”

曹原和林浩兩個人都不喜歡喝酒,因此選來選去,這個時間點,還是喝冰鎮可樂好一些,開玩笑式的碰杯之後,斜靠在一旁的桌子上。

“對外宣傳嘛,誰讓現在太空旅遊以及衛星發射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了呢。

上個月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又調低了衛星發射價格,從每公斤5000美元,降到4000美元。

這樣一來,又擠壓了我們的利潤空間,現在發射一顆衛星比什麽都便宜,要不是國家航天科技公司有很多官方的衛星發射訂單,可能訂單都要被我們拿過來了。

至於其他的民營航天發射公司,無論是國際上的還是國內的都有點難受,它們大部分才剛剛掌握了第一級火箭回收的技術。

現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因為星艦技術的成熟,發射成本又降低了20多,要不是我們有長征八號第二級可回收火箭技術,在價格上還不一定能競爭的過去。”

想起上個月星空航天科技公司CEO馮衡哲在昌和他報告這些情況的時候,林浩也沒辦法,正當的市場價格競爭,現在還有盈利空間可以跟著一起降價,等將來星艦生產數量多起來之後,星空航天科技公司會遇到更大的壓力。

至於別的航天科技公司,更是被這種白菜價一樣的衛星發射價格搞的一點辦法也沒有,隻能繼續開展融資活動,吸納社會資本進入,才能維持的下去。

“哎,你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個時候的航天領域,人類首次踏上月球,每個人都為人類探索宇宙的想法而感慨,憑借一台隻有1MB內存的傳統計算機,完成了那麽多的航天任務的計算工作。

甚至都在想象2010年人類抵達火星,並在哪裏永久定居。

結果現在都已經2025年,我們有了超級計算機、量子計算機,卻在50年後開始懷疑當年登月任務的真實性,不知道這個世界的人類明是在退步,還是在進步。”

曹原看著準備起飛測試倒計時的星際飛船,不由得感慨起來。

“你看,你又開始仰望星空了不是,那個時代航天員是拿命去拚的,連登月時的軌道都是他們在飛船上手動輸入的。

阿波羅一號和十三號死了的航天員現在可很少有人會去想到他們,我們還是腳踏實地一些的好,人類明不隻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選擇都是它們自己做的,自己承擔就好。

看上去太空離每個人很近,但卻非常的遙遠,雖然現在也有太空旅行項目,但價格決定了它不是普通人所能享受到的東西,隻要有一天航天活動和普通人無關,就注定了雙方距離感。”

就在林浩和曹原聊天的時候,倒計時時間一到,樹立著的飛船尾部的發動機開始點火冒出一陣煙霧,映襯著落日的餘暉,向著高空飛去。

有意思原型機測試工作,因此飛船上並沒有人在控製,飛船的飛控以及發動機都是其自身攜帶的計算機在處理。

沒用多久,在三台雙曲線發動機的推力之下,飛船速度很快達到了1000kh,等飛行高度達到預定的125公裏之後,發動機熄火,在飛船飛控的控製下,本來向上的飛船開始在半空平躺。

等距離地麵還有2000米的高度時,尾部以及其他部位的姿態發動機才開始啟動,看到這一刻的林浩,心裏已經清楚,這艘飛船完了,降落速度太快,這個高度發動機開機已經沒辦法很穩定的降落了。

很快,隨著第三艘原型機尾部和地麵一接觸,一陣巨大的焰火從地麵升起,一切都發生在幾秒鍾之間,剛剛還能看到飛船巨大的身影,現在隻能看到燃燒的火焰了,同時起飛平台的消費設施開始工作,噴出白色泡沫滅火。

至於在實驗室裏觀看直播的曹原,有些茶語的看向一旁的林浩,似乎還沒有從剛剛的爆炸中緩過神來。

“這,林浩,你不要緊吧,沒事的,失敗是成功它媽嘛,下次一定能行的。”

“沒事,爆炸也是一種藝術嘛,我懂,小螢,你看一下剛剛關於飛船飛控方麵的數據收集到了沒有。”

林浩不用曹原安慰也明白,不炸個幾次,不可能安安穩穩的上天的,而且發生事故,也會暴露出問題所在,現在炸掉,總比將來使用之後再炸要好一些,這也是為什麽林浩計劃生產15台原型機的原因。

隻不過這台飛船原型機的價值算是跟隨大火消失殆盡了,隻能靠第四艘原型機來執行後續的測試工作了。

“可,林浩直播間裏這麽多人看著它炸掉對星空航天科技公司會不會有什麽不好的影響啊。”

“沒事,反正也不是上市公司,除了飛船沒了的損失外,可能就是他們的士氣會有些低吧,不過每一位航天人都應該明白這一點,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將來成功就好。

小螢,幫我把準備好的件給他們發過去吧,哦,多加一句話:承受失敗是一個很正常的過程,沒必要因為一兩次失敗就氣餒,而是要從每一次的失敗中找到成功的方向。”

“明白,現在就辦,先生。”

林浩倒不是心疼飛船損毀,就怕星空航天的一些工程師會因此氣餒,之前為了做好準備,林浩已經準備好了兩份告員工書,兩種情況都有預備。

在他看來這種爆炸所獲得的數據是才是最珍貴的東西,甚至要比飛船本身的價值要高。

“你能想明白就好,我從大學開始做實驗,失敗次數數不勝數,再已經習慣了這種場麵,不過得注意一下媒體的反應,尤其是國外那些媒體,我已經可以想象他們收到這條消息之後的嘴臉。

“震驚,星空航天科技公司遭遇史上最大失敗,飛船被全部損毀,堪稱滑鐵盧事件”,怎麽樣像吧。”

“好了,你不去某C編輯部去工作有些屈才了。”

曹原開玩笑的話,確實讓林浩的心情變好不少,失敗總是會讓人難過,不過就像曹原的實驗,多失敗幾次就會習慣的。

雖然林浩沒有多在意這次試飛實驗的失敗,反而高興能夠獲得相關數據,但很多媒體,尤其是國外媒體仿佛抓住什麽爆點新聞一般,開始大書特書。

從質疑星空航天科技公司的技術,到嘲笑星空航天有些自不量力,到懷疑星空航天的衛星發射能力,目標很直接的對準了國際衛星發射市場。

甚至有些電視台主持人很直接的在直播中講出選擇星空航天科技公司來進行衛星發射任務是一種最傻的行為,除非這些衛星所有者不用擔心發射失敗的可能性。

等第二天林浩收到關於媒體報道的報告之後,很明顯,這又是一次通稿報道,仿佛有人寫了一個統一的稿子,交給所有媒體來進行播報。

反倒是國內除了一些標題黨自媒體之外,大部分人對於星空航天來說還是很寬容的,就是能夠希望降低太空旅遊項目的費用,讓真正的航天愛好者一睹太空的風采。

看到這裏,林浩就有些欣慰,隻要國內大部分支撐就好,質疑那些摸黑、質疑星空航天載人飛船安全性的人,林浩就隻能當他們不存在了。

不過還沒過24個小時,國外媒體上出現了上萬篇關於星空航天的假新聞,從財務醜聞到馮衡哲的個人花邊,甚至還有一些關於林浩的假新聞被大量傳播,尤其是在推特和臉書上,被大量轉載。

等林浩收到李欣的報告之後,才徹底明白,這是有組織借助這一次的事故,拚了命的黑星空航天,就是不知道那些國際上的航天公司出了多少錢。

但他們卻忘記,現在星空科技公司以及擁有魔方通用量子計算機,雖然很多軟件還不完善,人工智能係統還沒有編寫完成。

但小螢已經可以通過它的計算能力,短時間內處理上萬億條數據,找到這些假新聞的共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