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逐流

第四十四章 故地重遊

字體:16+-

第四十四章 故地重遊

國人在衣錦還鄉這事上有著特別的情結,出外奮鬥多年,怎麽看成功了呢。一定要回到自己的故鄉顯擺一番,以示自己有本事,富貴不歸故裏,如衣錦夜行,沒人看得見。被人認為失去了炫耀的機會,以至無價值可言。這觀念在古代早已是根深蒂固,古時最講究回自己家鄉做官,那才真正光宗耀祖。究其根源,國人認為如果飛黃騰達隻在外鄉,那是沒有什麽意義的。於大多數出外謀求發展的人來說,不一定要回鄉做官。特別是現代社會,在外發了財、做了官、獲得學位或評上什麽家,這都算成功。成功了怎麽辦?自然是要回家來看看。曾思濤要說沒有一點那樣的意思,那也是自欺欺人。

不過,曾思濤也清楚,這官做到一定級別,衣錦還鄉那就不好了,特別是做到了中央領導一級,一般在沒退下來之前是不會回去的了,以免別人詬病,他現在級別還不到,倒是無所謂,但是這一次是跟著這樣級別的首長回來,那就不一樣了,這一切都的以首長為中心,他不願弄成衣錦還鄉,那樣不好,特別是他知道的首長肯定要去他曾經工作過的玉龍鄉,那裏是四河省率先進行農村深度改革的地方之一,也是全國農村改革示範鄉,首長看好的一麵自然要看那裏,他陪同首長來看他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這已經是很大的榮耀了,他再有些衣錦還鄉的意思,就有些顯擺的味道。所以一路之上,他根本就沒講慶東的任何事情,業暗中告誡自己在到慶東後,要注意一些。

不過他不想來什麽,卻來什麽,首長在到慶東的車上卻是問起了這事:

“小曾,這馬上就到你家鄉了,有何感想?”

曾思濤沒想到首長還是問起了這個問題,但是他又不能不回答。

“首長,近鄉心怯,在家鄉的時候,既沒為父老鄉親做太多的工作,在外地工作,人家一說便是慶東的某某某,也怕工作沒做好,給父老鄉親丟臉,說實話,每次回來,麵對江東父老,總有些誠惶誠恐的感覺。”

首長搖搖頭笑道:“能有誠惶誠恐這樣的心態是好事,這樣才會時時警醒自己,不要辦糊塗事。”

曾思濤點點頭,說今後會一直提醒自己,要為黨工作,為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談話之間,車隊很快就到了慶東,得到曾思濤的“密報”,慶東市委市政在接待方麵和其他地方比起來就好得多,在各方麵的安排上,既不顯得奢侈,講排場,卻又體現出了慶東的特『色』,看樣子慶東也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這花費的功夫恐怕不會比講奢侈,講排場少,曾思濤心裏也隻有感歎,不管什麽時候,揣摩上意,那是為官之根本,這沒有辦法在一時改變。曾思濤到了慶東,倒是老老實實的和首長其他的隨員呆在一起,躲著慶東方麵的官員。

首長在市裏略事休息之後,一行人就到玉龍鄉視察,公路已經不是曾思濤最初到這裏弄得他成了一個“灰人”的那坑坑窪窪的泥土路,已經變成了寬闊的硬化公路,即使在路上,曾思濤便可感受到撲麵而來的不一樣的氣息。縱目路的兩邊,遠處,那黛青『色』的山和幢幢新居矗立著的高高低低的映襯在陽光下,與叢生的花樹中與遼闊的藍天白雲相得益彰。車進了場鎮,放眼望去,鱗次櫛比的房屋和別墅,沿街的各『色』店鋪被裝潢得各具特『色』,各顯別致高雅,往昔的簡陋巷口般的街道已經初顯了繁華嶄新的麵貌,或悠揚或激揚的流行歌聲從各店鋪裏飄出,比比皆是的物品,更是應接不暇。

玉龍鄉的發展是成效顯著的,改革開放似一陣洗濯大地的雷雨,更似一陣神奇的季風改天換地讓祖國各地煥發新生。環顧山鄉的今昔,曾思濤也不由有些心『潮』澎湃,曾思濤的腳下的路熟悉又陌生,單單就這腳下加寬拓開的寬敞的街道,便利的交通環境已經把往昔那坎坷不平的泥路化成記憶裏那一抹悠遠的懷想,曾思濤努力的想從舊街新貌的樣子讓人去找尋那一抹往昔的記憶。隻是很難如願,這裏的一切都變化了。

目之所及,撫今追昔。曾思濤不免在心生有感慨:這個小山鄉,還是記憶中的那個小山鄉嗎?

看著遠處的炊煙,質樸的泥土的氣息和著飄起的農家飯菜的香味,依稀中,曾思濤仿佛又走進了那個僻遠的鄉落,人們依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樸的田園生活。草溪、樹、山河、炊煙嫋嫋,這一切是主曲調。

曾思濤覺得玉龍鄉是變了,而又未變,如今的山鄉,隻是更生動而精彩的;更有熱血有生命的。她正煥發著無窮的魅力。這裏麵有他的一份功勞,是他率先讓玉龍鄉走出了第一步,而後在市委書記將這裏作為聯係點的時候,實際又是他作為主要的策劃者和實施者,對玉龍鄉的未來進行了規劃,可以說他實際上就是玉龍鄉發展的奠基者,後麵又經過曆屆慶東市以及玉龍鄉的曆屆的領導的發展,玉龍鄉終於有了這樣一個麵貌。這樣的成就感,比他衣錦還鄉更讓他感到自豪和振奮,西部農村不是沒有出路,而關鍵還是在思路。

今天玉龍鄉正逢趕集,選定這個日子,這肯定是於誌木和省裏的人刻意安排的,因為曾思濤知道,不趕集的話,這樣的鄉場看著未免有點清冷,周圍的人一看,先是有人驚呼,有些不敢相信的樣子,見首長揮手致意,知道真是首長來了,首長看見老百姓驚訝的目光,也興致勃勃的和前來趕集的老百姓打起了招呼,老百姓便一下就圍攏了過來,首長便和大家攀談起來。首長既問了老百姓的情況,又問了攤主們生意的情況,平和而親切。老百姓見首長如此,也紛紛問好說話。

首長顯得很興奮和高興,因為這一看就知道,這些老百姓事先並不知道他的到來,對於這樣沒有經過刻意的安排的事情,首長很滿意,他很希望能和老百姓進行很真實的交流,老百姓見首長這麽和藹,也都去了敬畏之心,圍過來的人越來越多,中央警衛局的人以及省市各級負責安保工作的人卻是如臨大敵,曾思濤也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擔負起了一個警衛的職責,有些事情不怕一萬隻怕萬一。

首長問了老百姓不少問題,在場的老百姓也講了不少問題,老百姓大多數還是講市裏鄉裏的好話了,和街上的這些人交談一番之後,領導和群眾談完之後,即席講了一番話,其大意就是國家會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改革的力度和支持農業的發展和農民增收。

首長終於上了車,準備到下一個地方視察,曾思濤看了於誌木一眼,看見於誌木臉『色』終於輕鬆了下來,估計於誌木和省市的領導都是是長鬆了一口氣。首長又隨意的在所攜帶的地圖上隨意的點了玉龍鄉的一個村,說要到那裏去看看。

“鄉親們好!”

首長一走進村裏,就微笑著向圍攏過來的村民們大聲問好。 村民『毛』大林家屋簷下掛滿黃澄澄的玉米,『毛』茸茸的小雞在窩裏唧唧地叫著。**握著『毛』大林的手,和他交談起來。

“家裏除了種糧,還做點什麽?”

“老大和大兒媳都在外麵打工,我們這山鄉風景優美。我和小兒子就在家開辦‘農家樂’,天熱的時候吸引城裏的客人過來休閑消夏,最多時村裏能來上千人呢。客人走時還會買一些我們的茶葉、臘肉、『藥』材等土特產,收入又會增加一塊。”

“好。這應該就是農村生態旅遊吧,這有幾大好處啊,一是富了農民,二是發展了旅遊,三是給農村帶來一些新的信息。但開發時要注意保護好生態環境。”

首長扳著手指頭說道,看到群眾生活有了新的變化十分高興,他幹脆在院子裏坐下,給村民們出起主意來:“辦‘農家樂’能給農民增收,但也要注意管理,讓客人來了住得好,留得住,千萬要注意,服務品質,要質優價廉,要讓還的人肯花錢,來了還想來。”首長的幽默的話語引得農民們笑起來。

“首長說得對,我們農村人做生意得實誠,那樣才有回頭客。”『毛』大林見首長如此親切也大著膽子說道。

首長點點頭說道:

“這就對了,得誠信經營……你在外麵打工的孩子的收入怎麽樣?是不是能按月拿到工資。”

“咱家裏的老大他們兩口子收入可比我們好。老大出去得早,又是高中畢業,已經是一家廠的主管了,一個人收入都頂我們幾個呢,嗬嗬,想當初咱的覺悟不高,鄉裏來動員讓孩子出去打工的時候咱還不樂意,這出去了,不但收入不錯,也開了眼界,每次回來給我們說起該如何如何,可是為咱出了不少點子,說起來還是得感謝黨和『政府』,感謝那時候鄉裏的曾書記,要不是曾書記不厭其煩的來做工作,咱可就耽擱了孩子的前程了。”

“恩,這就對了,既要能立足於本地發展,又要走出去,增長了見識,也能為家鄉做貢獻,這是好事啊,這還說明一個問題,教育還是很重要的,孩子有文化,發展前途就更大啊,裏麵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大家都笑著點點頭,當首長聽說玉龍鄉九零年久組織農村的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的時候,饒有興趣的問道:

“你幾次提到鄉裏的曾書記,這個曾書記現在在那裏?我倒是想見見。”

首長轉過身對著陪同的省市領導問道,於誌木趕緊說道:“在,就是曾思濤副主任。”

說著把曾思濤往前拽了拽,曾思濤在陪同的人的後麵站著,畢竟當初很多家長都對孩子出去打工心懷疑慮,他做工作的家數不在少數,這將近十年了,他實際上已經記不得此事了。

首長點點頭,笑著說道:“做幹部的,就應該為老百姓想所想,要從老百姓的利益出發,開動腦筋,多想辦法,這是各級幹部的職責和義務……”

首長雖然沒有表揚他,但是能從老百姓嘴裏聽到這樣的話,首長對此心裏也自然有數,曾思濤知道,那已經是對他最高的表揚了。

首長從玉龍鄉考察完回市裏的途中興致很不錯,興致勃勃的和陪同的人員討論著農村發展的一些事情,談了一會,首長又笑著問起他:“小曾,我也考考你,你說說,這農村發展得好一點的地方還得注意點什麽?”

曾思濤想了想,建議要注意小流域的治理,曾思濤解釋說大流域國家經過九八年的洪水之後,已經引起了高度的重視,但是隨著發展,小流域地質災害會越來越突出,一定要注意在場鎮建設,特別是山區的場鎮建設方麵,不要占據小河流的排洪功能,以及在選址等方麵要注意避開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地方,從大到小這樣逐步推進,首長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回到市裏,曾思濤也揣摩著首長為何對玉龍鄉如此感興趣,曾思濤想了一會,漸漸有些明了,玉龍鄉不是四河的第一鄉,甚至連慶東前十都進不去,但是曾思濤發現首長對於玉龍鄉的興趣遠大於在各地見到的各省市的第一鄉、第一村,那些地方要麽緊鄰城市,要麽具有良好的環境,而玉龍鄉地處山區,很具有代表『性』,西部很多地方的鄉村都如玉龍這一般,玉龍鄉如何發展的這具有代表『性』。

在玉龍鄉,首長談了三點意見,一是基層黨組織建設問題,先鋒模範問題,二是村務公開問題,三是要解決農村發展和生態的,這三項都涉及製度建設,這絕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整個考察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和經驗的總結。

想通這個,曾思濤也逐漸明白他之所以能得到首長的青睞,首長帶著他一路同行,他的能力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政治理念的相近或者相同,“經濟發展,民生,弱勢群體”,將是下一屆中央主要領導集體最關注的問題之一,而他在這方麵總的來說做得還不錯,除開王家的因素,這或許才是進入首長們視線的一個主要原因。

考察進行得很順利,慶東方麵該刻意的刻意了,不該刻意的一點都沒有刻意的安排,眼見首長就要結束考察了,陪同的於誌木長等人鬆了一口氣,隻是就在於誌木以為首長講會結束考察回京城的時候,首長卻提出,他還想到一個地方去看一看,讓眾人鬆下的心又提了起來,曾思濤也不免有些替於誌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