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小衝突
第十一章 小衝突
這個疑問不但曾思濤有,香港雲家現在當家的掌舵者雲若普也有些難以理解,雲家老爺子其實幾乎是已經全退了,但是這一次楚漢的事情,老爺子卻是親自交代他。
“若普,你啊,也隨我去內地多次,國家的高層,公開的,私下的,你都接觸得不少,但是你對於共和國政局了解多少?”
“爸,企業到了我們這樣的規模,不能和政壇的人士走得太近。這是您交代的。”
雲老先生笑了一下:“嗬嗬,若普,你並沒有理解透我那話的意思,是啊,這是我交代的,不能走得太近,但是不意味著不交往,你說我和總舵手走得近不近?但是在內地,卻並沒有人會對我們有所阻撓,這是為什麽,走得近,要有能拿得出手的理由,這就隻有益而無害,我們雲家的投資麵向全世界,雞蛋沒有裝在一個籃子裏,所以,有時候,適當的走進一點,也是沒什麽的,難道在內地的高層不會和官員接觸?何況,這也是正常的投資……。“
雲若普沉思了一下說道:“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可楚漢眼下的房地產,並不適合我們大舉進入。”
“你是不看好楚漢,還是不看好曾思濤這個人?我看你是兩者都有吧。”
“你啊,還是沒有看到有些東西,以我對於王家老爺子的了解,這個老爺子可以說是,諸葛一身唯謹慎,一向是求穩的,這一次到楚漢,雖然是帶有一點冒險,但是在我看來,起碼曾思濤也有八成勝算,如果沒有八成勝算,那王老爺子是肯定不會讓曾思濤去的,說明王老爺子對於曾思濤能力上是認可的,曾思濤我也接觸過,也是一時瑜亮的人物。此子的機會……會很大。”
雲老先生看著雲若普說道:
“投資,有什麽投資會比投資『政府』官員更大?這次能夠幫上曾思濤,這份人情他一定會記著的,到時候一定會還回來,你沒有研究過曾思濤這個人,我倒是閑著無事,研究過,他所工作過的城市無一例外的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成功,這事偶然還是必然,所以我是很看好這樣的前景……”
雲若普見自己父親如此說,點點頭。
“至於控製實業,這確實是我們很少做的。”
雲若普點點頭,作為主要是從事房地產以及資本運營的企業,雲家的公司在內地還是參股了不少有潛力的企業,這些企業多是行業老大,因為一個企業的行業老大,相對於行業的其他企業來說,掌握著最大的市場話語權,也更容易帶來豐厚的匯報,參股僅僅就是派兩個財務總監,把財務上把好關就可以,而控股則完全是兩個概念。那是要具體從事企業的經營活動。
“弄個汽車廠,那是因為金林喜歡,金林不是不願意接你的班嗎?他喜歡汽車,就讓他去搗鼓汽車。”
雲若普點點頭,金林是他的獨子,但是『性』格卻有些叛經離道,送他去美國念企業管理,他卻跑去學汽車方麵的,回香港後也一直不願意在家族裏的企業工作。
“這……金林,恐怕不能勝任……”
“當然,汽車的掌舵的人必須是懂行的人才,他不能淩駕於專業人才之上。金林隻是去學習,這一點一定要和金林講清楚。如果不能答應這個條件,那就讓他繼續在香港呆著。”
雲若普點點頭,雲老先生站起身來。
“等楚漢的人來了,你親自接待一下。送人情那就要送足……你去忙吧……”
雲老先生看著自己的兒子出去,微微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的說道:”若普也好,金林也好,在西方戴得太久了,對於內地還是不算太了解,特別是金林,不了解內地,那他根本就沒辦法結果雲家的第三代班,國家必然會走向強大,那就意味著更多機會,雲家想要發展,內地,這一塊是不可或缺的……就讓金林去內地好好鍛煉鍛煉……”
曾思濤一邊準備著去香港的一些東西,一邊也忙著,在市『政府』辦公會議上,曾思濤直觀的感覺到了楚漢現在很多問題的緊迫『性』,財政問題,這是一個他不能回避的問題,本來財政問題,一般都是常務副市長分管,楚漢市『政府』的財政工作現在也是由羅之中分管,由於羅之中的微妙位置,曾思濤也沒有想在現在就『插』手的意思,也沒有太多的過問,但是現在他不得不過問。一過問,曾思濤也嚇了一跳,這劉唯一在離任前,丁吃卯糧,這市裏的財政已經用到了今年。更讓曾思濤感到憂心的是財政局給出的今年的財政收入的增長大大放緩,即使按照他那樣削減一些項目,停建依然解決不了大問題。
曾思濤看著發改委內部匯總各區縣數據的報告,統計數據同樣顯示出房地產行業在各區財政收入中的絕對作用。去年,各行業稅收情況表顯示,房地產占比近三成,位居四大行業第一名;建築行業占將近十分之一,位居第三,兩者相加,將近一半;商貿業占兩成,其中也多和房地產相關,比如家具、建材市場等。顯然,財政收入中有約一半來自房地產以及相關行業。下麵的區縣這個比例也差不多。在報告中明確指出:“房產的銷售對去年全年的目標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報告明確指出:“郊區縣區級財政收入增長緩慢,中心城區多數負增長,且降幅均呈逐月收窄態勢。”
財政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和房地產業關係極大。然而,對於這種依靠大舉賣地增加財政收入的方式,對於這種靠賣地維持財政的方式同樣不看好。與會的財政局長耷拉著腦袋。頗為擔憂:“我們的財政收入主要是三塊,土地出讓稅、企業增值稅這兩塊,依靠出讓土地,難以持久,因為土地總會賣完的,市場也不可能總是好的。總是有個極限的。”
曾思濤點點頭,因為全市中心地段位置的地塊基本上在前年就賣完,而在眼下位置較偏的地塊,基本上賣不出一個好價錢。楚漢在過去幾年,房地產投資已占固定資產投資的三分之一,房地產相關消費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四分之一,中心城區財政收入三成來自於房地產及其相關收入。
目前除少數企業外,大部分企業經濟效益還不甚理想,今年能否保持持續上揚的格局還存在不確定因素。對未來房地產市場能否持續火熱,房價的持續上漲可能會影響自住型剛『性』需求,房地產企業正在加緊銷售,回籠資金,區縣『政府』也在過去這兩年集體加大了土地供應的力度,多獲得土地出讓金,當然,其名義是“增加市場的土地供應”。
曾思濤看了羅之中一眼,問道:
“之中,財政上的事情,你有什麽想法沒有?”
羅之中苦笑著說道:“這個狀況,市長,我也是被搞得焦頭爛額的,我也實在沒什麽好辦法啊,市長指示怎麽辦就怎麽辦,我是堅決執行……”
這個羅之中表麵看著很是懇切的樣子,但是實際會是這樣嗎?作為分管財政的,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分明是想等著看他的笑話!
羅之中的不配合,這早在曾思濤的意料之中,所以曾思濤也沒有太往心裏去,沉『吟』了一下說道:
“既然財政狀況如此,眼下隻有開源節流,將鋪開的攤子縮減,按照輕重緩急,不是急需的那些項目那也隻有下馬吧。發改委和財政局你們聯合討論研究一下,報個方案上來。”
這件事就這麽定了下來,曾思濤也正是提出了今年的工作重點,招商引資,在吳嘉他已經幹過一次,雖然楚漢的情況已經不一樣了,但是很多東西依然可以套用,那就是招商工作落實到人,責任明確,完不成的要挨板子,甚至屁股下的位置也會坐不穩。
曾思濤清楚他這一招是一招險棋,但是眼下卻不得不走這一步棋,想要解決財政上這樣的問題,不是短時間就能解決的,但是如果今年遏製不住楚漢經濟繼續下滑的趨勢,恐怕他在楚漢就呆不下去了,所以,市『政府』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對於這一點,某種意義上說,曾思濤是在背水一戰。
召開完是市『政府』的擴大會議,曾思濤又馬不停蹄的參加市委常委擴大會議。
在常委會上曾思濤也大體介紹了市『政府』今年的經濟運行的目標,以及工作的一些基本思路。不過他的這些想法馬上就遭到了質疑。這可是他分內的工作……
“『政府』是幹什麽的?”楊立黑著臉問,“你們大家都會說,『政府』就是要發展經濟。這是不錯的。人人上陣招商引資的做法,似乎是突現了這種觀念,但是我認為這值得商榷,思濤同誌啊,你的主戰場是在市『政府』,招商引資那要讓招商辦去,你看現在市『政府』『亂』成一鍋粥了,市裏的路修得坑坑窪窪,堵車堵得太厲害……等等等等,這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
“是啊,現在市裏到處都是『亂』七八糟的,群眾對此意見也很大。思濤市長是不是對於推進城市建設有什麽其他想法?如果有,我看還是要兩者兼顧吧,這些項目就這麽費了,這可是巨大的浪費啊!這樣停下來,浪費實在是太大了吧。大家說是不是,這可是老百姓的錢,這麽浪費……”
列席會議的政協『主席』賈日楊微微皺著眉頭,很嚴肅的說道。他這話裏的意思比之楊立更清楚,就是他曾思濤不能因為是前任留下的就撒手不管,另起爐灶,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是啊,發展是硬道理……”
統戰部長嶽峰也附和著說道。
曾思濤看了看這副架勢,那裏是常委擴大會議,簡直就是三堂會審的架勢,而楊東學坐在那裏還沒有發言,但是顯然這是得到他的支持的。
雖然他不想再人代會之前和這些人發生衝突,但是他已經被『逼』得無路可退了,而現在,就要和楊東學進行一場正麵地碰撞,而自己,在楚漢甚至根本沒建立起像樣的圈子,就算鄭家銘以及親近鄭家銘的人,他都不知道在這種碰撞下他們會是什麽態度。曾思濤已經不抱任何的幻想,這些人即使他在爭取也爭取不了。眼下他要爭取的是中間力量的支持,也許有所變化,說不定還能有所收獲。
曾思濤心裏又苦笑了一下,被迫應戰,總是有一種難以言表的酸楚。
但在旁人看來,曾思濤是平靜的,是成竹在胸的,曾思濤慢慢放下茶杯,很堅決的表達了自己的對這事的態度:
“嶽峰同誌,不知道你的硬道理是代表誰的利益?”
“思濤同誌這話帶著情緒哦,我這是就事論事,並不是針對思濤市長,發展是硬道理,當然是代表發展的利益,改革開放摧枯拉朽,發展『潮』流勢不可擋,順其則昌,逆其則亡,楚漢的發展也不例外。”
“嶽峰同誌,發展是硬道理不假,但是就怕有些所謂的硬道理是外強中幹,不能實打實硬碰硬啊,也是危害老百姓的硬道理!”曾思濤隆毫不客氣的反擊:“看來大家對於我提出的『政府』的工作思路存在不少誤區,那我就再講一講,對於楊主任提出的招商等問題,我想稍後再作說明,我先對『主席』以及嶽峰部長提出的這事情做一些說明,大家對於這麽多工程停下來那種心痛的感受,我想我們大家的感受差不多,我也知道那是很大的浪費,但是市裏的財政狀況已經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這要繼續建設,上哪裏去找那麽多錢?現在的楚漢市財政已經是後繼乏力,無米之炊,就是大廚再高超,那也做不出飯了,正是因為市裏的財政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要量體裁衣,布料隻有那麽一點,那隻有先瘦身了,所以有些隻有先緩一緩了,這個緩一緩,不是放棄,而是等財政稍好後繼續。對於城市建設,我就一個想法,鞏固之前的基礎,然後穩步推進。”
“我理解剛才各位同誌的想法,有這樣的想法,我想各位常委不了解市裏目前財政的真實狀況,之中同誌是分管財政的,你給各位常委介紹一下財政方麵的情況吧。”
羅之中把事情麵臨的財政狀況大致匯報了一下。楊立皺了一下眉頭,問道:“那之前劉市長在的時候怎麽用錢那麽大方,那是從那裏來的?”
這是懷疑曾思濤的能力問題了,羅之中卻是明白這其中的東西,所以隻給楊立打眼『色』,曾思濤卻是明白羅之中要楊立不要提前麵的事情,而是說現在如何解決,不過楊立卻是沒有弄懂他的意思,曾思濤當然不會放過這樣反擊對手的機會。
“既然楊主任問起,我就把我所了解的情況大致匯報一下,有需要補充的是,請之中同誌補充,上前年市裏搞了個發動機工程,市中心的大量值錢的土地被賣,所賣得的資金大規模用於市政建設和安置數十萬的搬遷戶,當年幾乎就把當年賣得的資金都全部用在上麵;前年市裏搞了招商引資年,如果按照報紙上公布的招商引資的錢來算,楚漢十年不增長,錢也花不完,但是這些招商引資項目,絕大部分隻是在紙上,最後百分之九十五都沒有落實;去年,又搞了個綠化年,搞植樹,種了五十萬棵大樹,最後全凍死了。全部損失保守估計八千萬,差不多四十萬下崗工人一個月的低保生活費啊……錢都用在了這上麵,現在『政府』已經沒有值錢的地可賣,所以這財政收入自然就會大幅減少。
大家是看到前幾年是增長了,財政收入每年都增長很快,但是要看到這樣的增長是建立在什麽基礎上的,賣地,大量的賣地,這幾年賣地的收入占全市財政收入的三成以上,但是增長和發展並不是內涵完全重疊的概念。總認為經濟增長是硬道理,認為增長了就是發展了。其實,根據發展的類型,有的是“高增長、高發展”,有的是“高增長、低發展”,也有的是“高增長、無發展”。我們楚漢一定要警惕走入‘高增長、低發展’的怪圈,落入‘有增長而無發展’的陷阱。現在我們市區黃金地段的地成片的已經賣光,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沒有太多值錢的地皮可賣了!我們還能依靠什麽來促進我們的財政持續健康的增長?我們還如何保持楚漢各項事業健康有序的發展?經營城市的觀念是正確的,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不能竭澤而漁。”
從眼下的情況看,如果不及時調整,我們楚漢的財政收入將會很快出現負增長,這意味著什麽,我想各位都很清楚,眼下的問題,該怎麽辦?我們已經別無選擇,必須要引進外來資金,就像一些企業在遇到困境的時候,需要引進戰略投資者。這就是我在市『政府』一再強調要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的主要動因。招商引資不但是解決眼下楚漢財政困境的一條出路,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招商引資來促進楚漢經濟的產業結構的均衡發展。
現在我談談招商引資的問題,本來,『政府』隻需管好自己應該管的事情,這是經濟轉型時期『政府』的責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是讓我這個市長去當招商辦主任當開發區主任,『政府』應該有所為,還要有所不為。『政府』在眼下看當前要在三個環節上加大力度,一是『政府』應該做什麽,不應該做什麽;二是應該按什麽程序做,不應該違反什麽程序;三是行政責任追究,不按法做的『亂』作為,要追究行政責任,不按法做的不作為也要追究責任。一個好『政府』之所以好,也許僅僅在於它知道自己該幹什麽,不應該幹什麽,可以幹好什麽,可能幹不好什麽。一句話,『政府』的正當經濟職能就是為企業、個人從事經濟活動、展開公平競爭創造一個良好的製度框架和社會環境。人貴有自知之明,『政府』也當有自知之明啊,‘不計成本,大拆大建,以地生財,透支未來’的城市建設思路,這到最後……
清楚的認識楚漢現在麵臨的困境是我這個代理市長最重要的工作,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才不會頭腦發熱,才不會拍腦袋的想當然的盲目蠻幹。但是這不是說,市裏就不要發展了,發展依然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沒有發展一切都是空話,但是楚漢要真正的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如何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我看是合理的產業結構構成,均衡的發展模式……,市裏這麽多工程已經鋪開,放棄浪費,不放棄,又沒有後續資金,市裏已經是沒有辦法可想,這該怎麽辦?那隻有從外部想辦法,先解決這燃眉之急,所以我才會把市『政府』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招商引資上,這也是迫不得已,但是即便是如此最後究竟能落實多少,也很值得懷疑,所以招商工作責任落實到人,招商不能流於形式和數字遊戲,不是人人都去招商,關於切實招商的問題,還請市委、人大,政協多多支持和監督,這隻有來了真金白銀,很多事情才能夠進行下去……”
曾思濤講完,會場上一下就沉默了。
鄭家銘看了看曾思濤,又看了看一邊還沒有發言的楊東學:“『政府』的事務,當然還是要以思濤市長作為主導,市委在宏觀上把把關,人大政協要對其進行監督,這也是對省委負責,對人民群眾負責,我看是他雖然到楚漢不久,但是卻是號準了楚漢的脈,東學,你的意見呢?”
“恩,思濤市長確實有想法,我同意家銘書記的意見。”
楊東學麵無表情的點點頭,鄭家銘這是一錘定音,顯然曾思濤和鄭家銘已經就此事達成了默契,市裏一二把手都表態,他再反駁,實在太逾越了,何況『政府』事務,本來就是曾思濤分管,而曾思濤又是有備而來,占著理,說多了未免有伸手過長的嫌疑,這又不是像人事任命那樣的大事,再這樣的問題上和鄭家銘較勁,那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