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戶

第13章 大農莊計劃

字體:16+-

不過還有個問題,就算五寨堡的糧田恢複到以前風調雨順時,糧食產量也是遠遠不能滿足黃來福心目中的需求。

中國幾千年來大部分實行的是精耕細作,自給自足似的自然經濟,五寨堡當然也不例外。

這種經濟的主要特征是,以種植糧食為主體,以一家一戶為單位,以生產自給為目的,經營方式落後,農民年複一年重複簡單勞動,所得很少,由此造成社會經濟長期發展緩慢。

這種自然經濟不但生產力落後,而且在自然災害麵前往往無力,單人獨戶,個人力量總是小的。

一遇天災人禍,人民往往流離失所。

當然,這種生產方式的產生也是有原因的,中國一向人多地少,耕地不足,想在有限的土地上生產出盡可能多的糧食,隻能在單位麵積上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這就是精耕細作的由來。

五寨堡雖然有許多軍戶在為黃家種田,但事實上,也還是這種小農似的運作方式,以前風調雨順時所得在黃來福看來就不多,眼下災患頻繁時就更少了。

不過見識過後世那種大農場,大農莊似的生產方式,黃來福當然不會再用這種自然經濟似的生產方式,五寨堡一帶地廣人稀,正好實行大農莊計劃,不說五寨堡,就在這北方九邊各地,地廣人稀,土地也多得是,而且由於小河時期的災害,許多良田都廢棄了,正好可以利用。

這種大規模農場似的生產方式,是那種小農似的生產方式不能比的,不但可以大大提高糧食等作物產量,而且抗災害能力遠比那些小農似的生產方式強多了。

好比後世那些大公司,大工廠,總比一些小家庭工作坊來得生產力強,抗壓力大。

就拿不遠後的英國來說,1633年時,貴族巴洛的莊園裏有57戶公簿持有農,耕種莊園土地的2/3以上。

另有7名租地農場主,租用土地不足1/3。

但是,這7名資本家所繳的地租數額卻接近巴洛莊園地租收入總數的近1/2。

16年之後,在同一個莊園,租地農場主增加到10人,共租用莊園土地的42%,所繳地租卻占總額的67%。

而耕種近58%土地的46戶農民,所納貢賦隻有地租總收入的29%。

這就是許多領主熱衷於圈地的原因。

曆史上有名的圈地運動就是由於資本家租地而直接促成的。

幾十年後的英國,大農場或大牧場似的生產方式,就取代了英國以前那種自然式的土地耕作方式,促進了資本主義農業的發展。

而且,大規模農場式的生產方式,由於實力雄厚,很容易采取先進的科技,使用新的耕作方法和耕作技術,擴大耕地麵積,改良肥料等,提高糧食產量,形成良性循環。

其實在大明朝後期,由於商業經濟的發展,也出現了類似的大田莊式經營方式。

明末的一些江南地區,由於土地兼並,有些地主占地上萬畝,乃至幾十萬畝,是很平常的事情。

在商品性農業發展的刺激下和大量脫離土地的勞動力存在的基礎上,一些地主的農業經營方式也出現變化,注意起大規模綜合經營,以使土地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蘇州常熟譚曉的經營方式頗具典型意義。

他的經營規模很大,並且獲得實際的成功。

他雇傭百餘名鄉民為其勞動,他將部分土地出租,大部分土地雇工經營。

從他數以萬計的土地來看,從墾辟、種植到管理,需要的雇工數量是很多的。

譚曉莊田中的大部分產物都是投放市場的,空間利用非常巧妙、合理。

可以說,這是一處以商品性生產為目的的、立體化經營的農場。

又有萬曆年間的潘允端,在他田莊擁有的一、二千畝土地中,有相當一部分雇工經營。

種植的作物品種也是多樣,包括稻、麥、豆、菜子、棉花、蔬菜,以及西瓜、棗、桃、柿、櫻桃、桔、李、梅、香圓等果品,木樨、桂花、梅花、牡丹、薔薇、竹、柏、鬆、冬青、檜、棕櫚等花木。

田莊產品除自用外,也有部分產品投放市場。

也是一處典型的大農場式經營。

不過這種大農場式經營現象隻是少數,在當時的大明朝,自然經濟還是占了決對地位,特別是在北方一帶,更是靠天吃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還是主導,在幾十年中的小冰河災害中,被摧殘得體無完膚。

※※※說起來,在中國的幾千年農業生產中,曾有很長時間遠遠領先於西方各國。

中國在戰國時便實行了複種輪作,而歐洲,直到18世紀30年代,才在英國出現輪作製。

中國最早普遍使用的施肥技術是在戰國時期。

歐洲直到公元10~11世紀,才開始在農田施肥。

中國最遲在公元前6世紀就已經采用分行栽培作物與精細除草的方法。

但在歐洲,到公元18世紀才采用這些農耕方法。

中國在公元前2世紀發明的多管種子條播機耬車,而西方直到公元16世紀還沒有條播機,種子要用手來點播。

中國很早地擺脫了劣犁的束縛,而西方幾千年來,一直使用一種效率極低,消耗體力極大的方式犁地,造成對人的時間與精力的最大浪費。

到中世紀晚期,歐洲才知道有犁壁這種東西,帶有壁的中國犁在公元17世紀時由荷蘭海員帶回歐洲。

到公元18世紀70年代,它是最便宜而又最好的犁。

西方設計者在其後的幾十年間對這種犁進行了革新,產生了近代犁,它是對我國的犁進行多次改進的結果,也是導致歐洲農業革命的極重要因素。

當然,在古代西方,也有一些農業技術,是足以稱道的,比如說馬耕。

以牛馬的特點,比較牛耕和馬耕的投入成本及產出等,馬耕的利益是遠大於牛耕的。

用馬來作為耕種的畜力進行農作物種植的耕作方式在歐洲相當的普遍,但在中國卻隻是偶爾使用馬耕,雖說在漢代時,中國便出現了馬耕技術。

說起來,促使西方馬耕流行的軛挽正是從中國傳入,遺憾的是,在中國馬耕卻沒有普及開來。

這就好像壁犁源於中國,卻傳到歐洲後導致農業革命一樣。

馬耕在中國沒有普及,原因很多。

不過不管怎麽說,馬耕在大農場的經營上,在旱地的使用中,優勢是明顯的,黃來福要搞大農場,這馬耕的使用,他當然不會放過。

中國幾千年的農業都比西方發達,傳入西方的科技無數,但最終還是西方產生了農業革命,進而促進了工業革命,使西方產生了眾多的世界強國,而中國卻沒有。

不管原因是什麽,黃來福出現在這個時代,曆史,將會不同。

黃來福拜別了堂屋中的一幹人,回自己屋中查電腦準備去了。

他準備在這農閑的時候,將一些準備工作做好,這樣開了春,就好大顯身手。

望著黃來福背影,黃思豪微微一笑,神情欣慰。

顧千戶也是撫須微笑,自己的女婿有才能,有上進心,他自然滿意。

楊管家恭敬對黃思豪笑道:“少爺出去遊曆一趟後,人倒是變了不少,老奴這裏要恭喜老爺了!”黃思豪滿意地道:“這也是祖上有靈啊,看來以後黃家的光大,就要看福兒的了!”隻有顧雲娘撇了撇嘴,心想:“這黃來福怎麽變了一個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