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戶

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

字體:16+-

聽了黃來福的話,各個商賈們放下心來。

雖然黃來福開征商稅,讓他們有些肉疼,但依五寨堡現在的發展趨勢,商稅30取一,或是更低的百分之一點五,他們一年下來的利潤還是很豐厚的。

至於以後五寨堡的商人的管理和商稅的征收,這就是何副千戶等人的事了。

不過黃來福現在卻是要說起另一件事,也就是今天他招商人們來的主要的事。

他和何副千戶等人低聲說了幾句,道:“我五寨堡現在越來越興旺,這都仰仗各位掌櫃的功勞,不過我五寨堡原來隻是一個小軍堡,街容和道路等,都跟不上發展的需要,為了進一步改善五寨堡的狀況,我決定將五寨堡內的街道路麵修葺一番。”

“不過現今堡內財力困難,資金缺口尚大,五寨堡是大家的,這就需要各位掌櫃的幫忙了。

為此,我向各位發出倡議,用你們的關愛之手和援助之手,關心支持五寨堡的發展,為五寨堡的建設捐資,我們將對個人捐資十兩以上者給予刻碑留念。”

五寨堡內的主街道是通往千戶宅和官署的大東街,是用青石鋪成,其它的,都是一些土路,連大東街旁的娘娘廟街也一樣。

每到雨天,或是天睛的時候,這些街道是泥漿滿地,或是塵土飛揚,確實是跟不上五寨堡的發展需要了。

而要修路,就要用到黃來福的水泥,修好了路,又為自己的水泥打了廣告。

這確實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下麵的各個商人互視一眼,除了渠源銳外,個個都是臉色難看,原來今天來,是千戶大人向他們打秋風啊。

黃來福旁邊的何副千戶。

江百戶等人則是互視一眼,都是臉含笑意,千戶大人就是千戶大人,連向各個商人攤派,打秋風,都可以說得這麽的冠冕堂皇。

還是渠源銳先開口說道:“修橋鋪路,造福一方,這是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地好事,源銳不才,願獎率紳民,聽候驅策,以為五寨堡軍民謀福。”

渠源銳現在和黃來福緊緊地捆在一起,自然是和黃來福同聲出氣了,再說五寨堡發展到現在這個樣子。

如果將街麵道路修葺一番,對五寨堡內的商人經營也是有好處的。

黃來福道:“渠掌櫃樂善好施,戮力付出,恩澤桑梓,真是令人欽佩。”

他的目光掃向其它的商人,說道:“各位,你們的意思呢?”德潤布莊的杜茂真掌櫃首先應和渠源銳,對他來說,踴躍地捐資助款,一是可以在千戶大人心中留下好印象。

二是改變五寨堡的街容街貌,有利於五寨堡以後地發展,五寨堡發展了,他的生意也就更好了,他是個精明的商人,這點算盤還是會打的。

其它商人見狀,也是紛紛出聲,願意慷慨解囊。

積極投身到五寨堡的建設事業中來。

向商人集資攤派,這是大明各處的普遍現象,倒也不單是五寨堡一家。

下麵的商賈們,雖然很多家族中都是實力雄厚。

但都不願意在這點小事上讓黃來福不高興,再說將五寨堡內地街道路麵修葺一番,這對商賈們也是有好處的。

當時各人紛紛盤算自己要出多少。

黃來福聽了很是高興,他道:“好,各位鄉賢慷慨捐資,以行善舉,這種利堡利民的美德。

將永遠被五寨堡的軍民所銘記。”

他沉吟了一陣。

道:“本官為了五寨堡的發展,一直兢兢業業。

竭思殆慮,早在幾個月前,本人就意料到了這一天,因此就創建了大五寨堡水泥廠,研製出了水泥之物,此物仍是修橋鋪路的利器,比之鋪路的大青石,更是價廉物美,為了五寨堡的發展,本官決定忍痛割愛,以低價售出,用於五寨堡的道路修葺之用。”

按照後世的鄉村水泥公路,平均每公裏建設資金大概需要2萬元,合大明地銀兩約四百兩,不過事實上,就算建水泥路,按這時的標準也是更低,畢竟不用跑後世的大卡車,平均每公裏建設資金大概二、三百兩就夠了。

而五寨堡內,需要修葺的所有街道路麵加上來,不足2公裏,加用料,加人工,修葺費用,總共不足白銀千兩。

剛好這幾個月,自己的水泥廠研製出水泥二千噸,正好全部用上了。

後世的水泥一噸是300到400塊左右,自己也不要多,一噸水泥就賣五錢銀好了。

聽了黃來福的話,下麵的商賈們恍然大悟,原來千戶大人今天招他們來,主要是為了他地水泥啊,他們也知道黃來福建建有一個水泥廠,不過卻不知道水泥的用處,所以以前大家隻是觀望,卻沒有人買。

今天才知道此物原來是用來修橋鋪路的,不過效果如何,等街道修葺了後再說,如果好的話,也未必不是又一條財路。

最後就是各人地捐資了,渠源銳捐了二百兩銀子,德潤布莊的杜茂真掌櫃捐了五十兩銀子,其它的各人,分別捐了五十兩到一百兩不等,很快,便籌措資金一千多兩,足夠五寨堡街道路麵的修葺了。

事實上,在這些商賈們沒來的時候,黃來福已經和何副千戶等人商定成立一個城市管理局,專管五寨堡的各種建設等事,局長就是何朝勳何副千戶。

而此時在大廳上,更是當場成立了一個修路委員會,屬於城市管理局下的一個分部,目前由楊安章楊百戶監督和主理,由渠源銳等商人配合,委員會這些天先勘測五寨堡地街道情況,再采購原料之物,等齊備之後,便開始修整街道。

就在千戶宅內黃來福與各個商人們商議修葺街道地同時,在五寨堡外的路上,岢嵐州鎮西衛指揮使劉景春大人地心腹孫師爺在幾名家丁的陪同下,卻是不可相信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這……這還是自己印象中那個窮苦的五寨堡嗎?一路行來,路旁地麥田連綿,連綿的麥田中,圍繞著一座座的農場莊園。

如形成了一個個熱鬧的村鎮般,從農場內走出的屯丁,男男女女們,一個個穿著新衣裳,個個臉上紅潤,帶著滿足的笑,而一些小孩們,則是在莊園附近歡快地玩鬧著。

這些情景。

比起岢嵐州附近流民遍地,死氣沉沉,真是如兩個世界一般。

事實上,孫師爺就看到許多來自岢嵐州的流民,大家扶老攜幼,帶著自己簡單的行李,正源源不斷地往五寨堡而去。

各人臉上都帶著希望,似乎到了五寨堡內,就可以很好地生活下去一樣。

在農場旁地田地中,孫師爺看到屯丁們正在將麥秸稈切碎燃燒還田,那粗大的麥秸稈,顯示出這些田地中所獲得的大豐收。

還有麥田中那一個個灌井,特別是清漣河邊,那一輪輪林立的大水車,更是顯現出五寨堡不同於別處的地方。

而經過幾個月的建設,眼下孫師爺等人看到的這些農場們。

已經形成一個個類似小軍堡地地方,有圍牆,堡門,堡牆上的垛口,高起的望樓等,遇到什麽賊人來犯時,堡門一關,由監管帶領屯丁們上堡牆。

等閑千餘人的賊兵,不要想能攻入這些農場內。

而每個農場內,現在都有了黃來福手壓機井,決對是水源充足。

沒有問題,每個農場內,現在還紛紛仿效五寨堡,在農場內建起廟宇和戲台等生活設施,供堡內的屯丁和家屬們娛樂。

雖然這些農場內的建築還相對粗陋,但比起許多民堡,山村來說。

已經很不錯了。

五寨堡各個農場中。

每個農場一般都有屯丁們數百,特別是五寨堡第一農場。

更是有屯丁五百,除了原先五寨堡的軍戶們外,許多還是堡外的民戶和流民屯丁們。

這些屯丁們,由於現在豐足的月糧,已經足以養家糊口,這些人不約而同的,紛紛將家人接來,一起住入了農場內,使每個農場地人口,都超過一、二千,在大明朝時,這足以有一個個鄉鎮的人口規模。

當然,現在這們原民戶屯丁們及家人們,全都擁有了五寨堡的軍戶戶籍,享受五寨堡的全部待遇,從民戶渴望到軍戶身份,這種心理轉變,在其它州縣是不可思議的。

擁有一個個鄉鎮人口規模的各個農場們,現在也除了五寨堡外,成為了商賈們第二個選擇的對象,一些在五寨堡內竟爭不過大商賈的商人們,也紛紛退而求其次,將生意地對象,對準了這些屯丁們。

每隔一些天,在農場外的路口上,就自發形成一個個集市,到了這天,各種經營棉花、食鹽、布匹、煤炭、茶葉、曲酒的商人們,紛紛在這裏擺開攤子,開攤做生意。

還有各種雜燴麵攤,羊肉骨頭攤,水果攤,也紛紛到這裏占位子,一些附近的鄉民們,也是擔著自己地青菜、大蒜、蔥、韭菜等土特產,來這裏吆喝買賣著。

形成一個雜亂,但又充滿生氣的情形。

今天或許就是各個農場的約定集日,每個農場的路口,都是擠滿了攤販和逛街的人,孫師爺等人,就是目瞪口呆地通過一個個農場路口,到了五寨堡的堡門離五寨堡不遠,就見堡外車馬來往,絡繹於道,到處是遠糧遠貨的商賈,顯示出堡內地商業地繁華,進入堡內後,就見一些五寨堡旗軍們在堡牆上,在堡門上虎視眈眈地看著眾人。

奇怪的是,進入五寨堡,並不需要路引,也不需要入堡稅,但一個個守堡地旗軍都是身強力壯,絲毫沒有衛所軍中普遍存在的老弱現象。

這些五寨堡旗軍們,個個穿著嶄新的鴛鴦戰襖,手上拿著雪亮的兵器,這種逼人的精神氣,但人一點也不敢對五寨堡起什麽窺測之心。

孫師爺發現,就是指揮使大人的幾千兵馬,相要和五寨堡的千餘旗軍對陣,怕也根本討不了好去,什麽時候,五寨堡變得這麽強悍了?孫師爺心想。

進入五寨堡內後,隻見裏麵更是熱鬧無比,街上,好似擠滿了人,到處是林立的商店,到處是各地口音的商人,將一個小小的五寨堡擠得如同罐頭裏的沙丁魚一般。

而街上,除了一些衣衫襤褸,滿懷希望的流民外,隻要是堡內的本地軍戶們,一看就是精神氣壯,悠然自得的樣子。

和幾年前孫師爺見過的,堡內軍戶們那種瘦骨嶙峋,對生活充滿了麻木絕望的神情,簡直是判若兩人。

孫師爺發現,自己的岢嵐州雖然建築比五寨堡高大寬廣,但這種軍戶們的精神氣,卻是一點也不如。

進入大東街後,孫師爺更是看得目瞪口呆,隻見這條街上,擠滿了糧行和米鋪,白花花的米麵,擺滿了一街,除此之外,這條街上還滿是布莊,茶店,油糖店鋪等。

各個米商從鋪內來來往往,一些背米的流民苦力們,則是氣喘籲籲地背著沉重的米袋子,跟在他們的身邊,人來人往,將一條街擠得滿滿的。

還有一車車的車馬,裝滿糧後,便往堡外方向而去,形成一股奇異忙碌的情形。

而耳聽到遠處傳來鞭炮聲,怕又是哪家店鋪開門營業了,孫師爺最後歎了口氣,對身旁的家丁們道:“這真是五寨堡嗎?我們會不會走錯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