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兵家之道
殷元跟著阿史那梟出城去,卻不帶著史太言,明擺著這是不相信史太言,怕他逃跑啊!
殷元一點也不發愁,等收拾了阿史那梟,史太言立馬就能夠救出來。雖然還沒有找到方鯉她們的蹤跡,但是事情也算是有了很大的進展了。
出城之後,殷元向阿史那梟道:“兄長親自出馬,又有這麽多總是,兄弟這次可是麵子大了。”
阿史那梟笑道:“這算什麽,為兄的力量哪裏是這些人而已,你切看著,我們的人馬可是很多的。”
殷元有點擔心,萬一人數太多,搞不定怎麽辦。好在,阿史那梟好像不覺得一個商隊需要太多的人。
追到了天快黑的時候,遠遠的望見了商隊。
阿史那梟突然大聲道:“殺光他們,帶他們的貨物回去。”
一群人好像慣匪,突然大叫起來,向著商隊衝了過去。
殷元在後麵道:“阿史那兄,你怎麽能殺人呢?”
阿史那梟回頭道:“多謝你帶路,不過你可以閉嘴了,不然我連你一起殺。”
殷元突然笑道:“哦,是嘛,你要殺我。上次準備這麽做的人,死了不少,估計這會已經在閻羅殿裏受苦了。”
阿史那梟一驚,看著殷元,好奇道:“你說什麽?”
殷元突然抬起手來,策馬往前一撲,按住阿史那梟的刀,然後一腳把阿史那梟從馬上踹了下去。
殷元手裏提著阿史那梟的刀道:“憑你也想要我的命,這是你這輩子做過最大的白日夢。”
阿史那梟這才明白中計了,抬頭一看,前麵商隊裏突然出現了一群驍勇的騎兵,弓箭拿出來之後,幾乎自己一半的騎兵就這麽死傷了。然後,這群騎兵開始了屠殺,而且陣型非常的驚人,他們是在用同等的人數合圍,而且遊離在敵人的周圍,割草一樣的,一茬一茬的往中間割,到最後無一人幸免。
阿史那梟看著殷元道:“你,你是薛仁貴。”說完又搖頭道:“不,你是殷元。”
殷元點頭道:“沒錯,我就是殷元。不過我沒想到你居然還知道薛仁貴,看來是條大魚。”
殷元不敢保證舍利元英的態度,所以不敢貿然行動,於是先帶人去秘密的接史太言了。
殷元帶著方山君一行人回到了雲中古城,來到了阿史那梟的家裏。
殷元打開門之後道:“盡量不要殺人,但依然要速戰速決,等突厥人反應過來之後,我們得出城。”
殷元這麽說的意思是,盡量不要殺人,但是該殺的時候還是要殺,不殺怎麽能盡快脫身。
於是,一群人魚貫而入,殷元率先找到史太言,然後兩個人殺出來回合,一群人如在夢中,反應過來的時候殷元他們已經出門去,騎上馬揚長而去。
悍勇的人天底下不止一個,但是像殷元這樣的作風,突厥人應該沒見過。畢竟來去如風的突襲一直以來是他們突厥人的專長,如今被人總在自己身上,這就有點難受了。
人最容易被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征服,突厥人崇拜勇士,所以一旦碰到比自己更加悍勇的人,就容易拜服、恐懼。
殷元出了城之後,命令商隊繼續緩慢前行,然後立刻派出人手,從代州調離兵馬來接應,人卻往來時的朔州方向移動。此舉被眾人所不解,但是殷元命令已出,也無人會不聽命行事。
行至中途,殷元突然命人回去雲中報信,以李恪之名,調集兵馬南下護衛。
殷元的舉動令方山君極為不解,五十向雲塘道:“你們將軍之所作所為實在是匪夷所思,你可知為何?”
雲塘搖頭道:“我也不知,但是將軍的計謀我參不透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
方山君無奈道:“你也是一員戰將,難道在戰場上從來不用計謀?”
雲塘道:“我當然要用計謀,可是如果將軍在,我就可以把心放在肚子裏,帶好我的兵,衝鋒的時候不落人後就是了。”
方山君道:“萬一你們的將軍昏聵了或者是一時糊塗怎麽辦,難道就跟著去送死麽?”
雲塘堅定的道:“將軍不會。”
方山君道:“我是說萬一,人總不可能從不失誤吧!”
雲塘道:“但是將軍沒有萬一,從來沒有失誤。我們所有人都相信,將軍從來不會失誤。所以,刀山火海麵前,才不會有猶豫。”
方山君覺得自己還是不懂帶兵打仗的這一套,於是道:“你們這一套好叫人難懂,莫非隻有真正在戰場上廝殺過的才能懂麽?”
雲塘道:“任由將軍帶著你出生入死,哪怕有一次,以後就不會再懷疑了。而且這裏的都是老兵,自然深信不疑。”
方山君點了點頭道:“兵家之道,確實有可敬的地方。”
雲塘隻知道跟著殷元打仗或者是訓練,所謂的兵家之道他並不了解。事實上殷元的心裏也很少有兵家這個概念,畢竟諸子百家那一套早就過時了,現在還念著諸子百家的,恐怕隻剩下墨家這種曾經輝煌過但是現在沒落了的路數了。
殷元帶著商隊走的並不快,但是時間卻算的大致不錯。據他估計,襲擊商隊的人一定是在雲中和朔州之間,甚至是任何不知道地方。自己幹掉了阿史那梟,對方也需要時間去消化,然後才追上來。等追上來的時候代州的兵馬,他希望能夠及時趕到。另外,雲中都督舍利元英不知道是好是壞,所以殷元才會派人去試探。如果他來救殷元等人就好,如果是來殺人的,殷元想把他也順勢解決。
畢其功於一役,這是殷元的決定。這個決定的原因是他的猜測,加上史太言的話自己阿史那梟的供述。殷元已經大致能夠確定對方的行蹤,但是還是引出來比較好,五十個騎兵就沒必要主動去找茬了。
寒風呼號之中,程處默和張弼發現了軍中還有李恪。
李恪千金之子,按理說是不應該跟著他們去的,但是這次有危險的是殷元,李恪卻決計不可能呆在代州等待。不管是誰勸說,最後都沒有任何作用。
張弼漸漸對殷元這些邪招有點害怕了,朝廷那麽多的官兵,而且還有發達的消息網絡,可是事到臨頭居然是殷元帶著五十個騎兵跑出去一趟就解決了麻煩。他希望這是運氣,因為如果不是運氣的話,就說明殷元的依仗也很厲害,甚至在北邊的消息網已經比朝廷都發達了。
任何時候,人力都是爭權奪勢的籌碼,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無非是拚誰的人力更勝一籌罷了。作為大唐的臣子,財可以貪,也可以橫行,但唯獨不能的就是擁有強大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