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父子相爭
第二天,李恪照常去上朝,這個時候就別休息了,能乘那幫反對派懵著的時候乘勝追擊,就不要坐等,以免錯失良機。
晨初第二天就把信送到了王家,王珪回來的時候看了書信,剛開始還挺高興的,後來給王小蕙看過之後,兩個人清醒了一下,覺得這封信鐵定是假的。不因為別的,就因為殷元認識王小蕙卻不知道她和王珪的關係,而且還可以說是熟人。可是這封信裏麵,根本就沒有提及王小蕙,還自作聰明的以為長安這位被蔣文清看上的,是他王珪的親侄女。
王小蕙的父親是隋朝的芮城縣令王度,早逝之後,王小蕙被王績經常帶在身邊,在長安的時候尚且年幼,又碰上個常常醉酒的叔叔。於是王珪一看這不成啊,畢竟烏丸王氏他也是王氏,而且他還很佩服王績的才氣,平日裏私交還不錯。於是,王珪就經常去看他,醉倒了也讓人給送回去。漸漸的,王珪就發現了王績家裏有這麽個丫頭,有才氣,而且還很有男子氣概。於是,他經常把王小蕙接到自己家裏來住,到後來,王小蕙倒是大部分時候都在王珪家裏了。
王珪是挺喜歡這個丫頭,而且這事說到最後,王績的話語權最重。以王績那個性格,沒什麽理由不答應,所以他一早就寫信給王績了。到時候,王家那邊誰也攔不了。所以,他這才敢大膽的做這個主。但是誰能想到,大家都誤會了,以為這是他親侄女呢!
李恪並不清楚殷元讓自己做主意味著什麽,因為殷元曾經和王小蕙有過一段談話,而他從來不缺乏想象力。從他知道京城和蔣文清相遇的女子姓王開始,他就猜到那個女子可能是王小蕙。
因為涉及王閥,這件事就變得不那麽簡單了。門閥之間世代聯姻屢見不鮮,而且極其排外,李世民想給兒子娶個門閥的女兒都沒成功,何況蔣文清連殷氏門閥都算不上,隻不過是自己的弟子罷了。所以,能夠周旋這件事的,一定得是一個大人物,小人物不行。
李恪的書信和事實出現了兩點偏差,一是如果是殷元,他該知道這女子是誰,二是他殷元不應該知道王小蕙和王珪的關係。
縱然知道是假的,但是信是從李恪府上傳過來的,所以他們就得當真的用,因為他們也沒有別的什麽辦法了。畢竟,李恪看起來還挺靠譜的。
王珪第二天就將書信送給殷秦州看了,看完之後殷秦州的心情就更加的陰鬱了。
兒子娶媳婦固然是好事,但是一旦跟別人爭起來就有點不太好了,和自己家裏關係密切的人爭起來,那就更扯淡了。
殷秦州看完書信之後就沉默了,如果殷元的意思的確去信上所說,那他應該還不知道殷簡橫插一杠子的事情。再說了,親疏遠近也不能這麽論啊!
殷秦州叫來了殷簡,殷簡看完書信之後道:“父親,既然二哥如此說,那定然是要幫蔣文清了,那我隻好放棄了。”說完,失魂落魄的往外麵走去。
殷恕從外麵走了進來,一把拉住殷簡,然後一陣推搡,最後將殷簡摔在地上。
殷簡吃了一驚道:“大哥,你幹什麽?”
殷恕道:“問問你還有沒有良心,總是欺負老實人。此事原委我已盡知,倘若你不知人家玉成的事也就罷了,你不僅知道而且還敢從中插手,你這就是不仁不義了。”
殷簡道:“你胡說,難道我知道他看上人家,我就不能再看上了嗎,再說了,人家也沒有答應啊!”
殷恕冷笑道:“做人還是要有點體麵的,你讓父親帶著你去,結果被人家委婉的拒絕了,還不死心,可真是沒皮沒臉。而且恐怕你再清楚不過,除了這個機會之外,你再也沒有機會,成為王閥的女婿。”
殷秦州眉頭一皺道:“王閥?”
殷恕道:“王小蕙不是王珪的親侄女,而且都不能算同族了,畢竟一個是烏丸王氏,一個是晉陽王氏。但是這個王小蕙從小在京城跟隨王績長大,經常在王珪家住,所以稱王尚書為伯父。這些事情人家你們去了之後都沒說,那意思還不明白嗎,就是人家王尚書和王小蕙都不同意,所以直接把我們擋在長安,連太原都不用問了。”
殷秦州聽殷恕說得很有道理,於是點頭道:“如此說來,人家真是不同意了。”
殷簡盯著殷恕道:“大哥,你怎麽也向著一個外人。”
殷恕歎了口氣道:“一個外人輔助懷素掙來萬貫家財,你卻想害人家,傳出去的話,我們殷家還有臉麵嗎?你現在可以接著撒謊,就當天底下的人都是傻子,你殷簡純粹因為運氣好,碰上了一個王閥的女子,又碰巧從自己兄長的學生手裏,來了個橫刀奪愛。”
殷秦州臉色不好看,但也未必全是為了殷簡。
殷恕別的不會,就是敏感,懦弱無剛的人未必就傻。
殷恕看了看殷秦州道:“父親,你好自為之,若您一意孤行,請恕孩兒要反對您了。”
說完殷恕就離開了,留下殷秦州和殷簡兩個人。殷秦州沉思良久,歎道:“我幹嘛生三個兒子呀!”
殷秦州如果隻生了一個兒子,那兩家家業都是一個人的,如果生了兩個兒子,一人分一份就好了。可如果有三個兒子,好像總是會有一個人一無所有。
一無所有的那個人,看起來就是殷簡了,因為他繼承不了濟陽縣子的爵位,更沒辦法去想殷元的什麽東西。
其實沒有爵位也沒什麽大不了,畢竟殷家家底殷實,就算是他殷簡一直敗家,殷家也敗得起,而且殷元也不可能不讓自己的兄弟過不下去。但是殷簡卻不同意,他認為沒有理由兩個兄長都能夠出人頭地,自己就應該是個白身。就算他自己有一身能夠取得功名的本事,他希望會覺得自己的父親處事不公。
殷秦州深諳對方的心思,所以他也願意讓殷簡能夠有一個好靠山。王珪在朝中的地位,能幫殷簡不少的忙。而且現在看來,這個女子的背後,還有王閥,那就更加難得了。
人有時候會走進偏執中而不自知,現在殷秦州就是這麽個情況。他認為,有這樣的好事,殷元應該心裏率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兄弟,而不是自己的弟子,一個外姓人。
事實上,殷元很多時候表現得對外人太好。比如,他明明白白的劃分利益,結果將利息讓給了自己的朋友,還有自己的弟子甚至是隨從。
殷秦州為了殷簡,這一次他想和殷元爭一爭,哪怕是父子相爭是一件他本來就很不願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