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擾亂市場
這個四個國公的陣容,很明顯足夠強大,但是不太對等,因為殷元在他們這裏明顯屬於是晚輩,所以吆喝的就他一個人。
老人待在一起,總是喜歡緬懷一下過去的事情,這類的事情殷元完全是插不上嘴,隻能聽幾個人在那裏說,自己做好服務工作。以至於結束之後,殷元發誓這輩子都不會再和老東西們一起吃喝玩樂了。因為,基本上沒什麽樂子,而且還容易看到他們潸然淚下。
大唐貞觀之治隻是盛世的開端,但是李世民這個君主卻是巔峰。隋末之亂的爛攤子,收拾起來並不容易,人口恢複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生產力長期底下,而且災難也總是不期而至。
李世民心目中,自己的貞觀之治,在無數人的歌功頌德之下已經無懈可擊,可是人總是想追求點更好的。所以,他對殷元是寄予厚望。
當年的世家也算是浩浩****的對付殷元了,但是在技術革新帶來難以逆轉的改變之後,他們的反抗實在是有點蒼白無力。
殷元如今作為司農卿,對於土地兼並同樣覺得很發愁。他認為土地兼並製造了很多沒有田地的窮人,但是唐代在均田製之下,還算是比較好的。
殷元讓人重新統計了天下的耕地到底有多少,都種了些什麽,有什麽地方是可以墾荒的地方。他覺得這個一定會有,不然的話,隋朝是如何做到養活那麽多的人,並且能夠存下這麽多的糧食呢!
殷元曾經在代州,指示張弼幹過一件大事,就是墾荒,而且是利用商人的資金來支持墾荒。由於張弼的大力監管,所以這件事一直沒有出任何的岔子,而且效果很好。
代州是個邊疆地方,百姓胡漢混居,而且牧民和耕農層次不齊,但是由於戰亂之後的大唐相對比較安定,所以代州有了很多可以招募的人力,但是在其它地方可就沒這麽好辦了。
人力短時間無法取得比較大的突破之後,隻能選擇想辦法把效率提高了,所以,殷元很快就聯合了工部,在興建水利和灌溉工程上麵,在全國做出個統一的規劃來,然後成片、大規模的實施。
這也就是現在大唐還算是經濟比較好,不然的話他就算沒有被李世民教訓,也容易被李大亮抽兩巴掌。畢竟,大規模的灌溉工程,那是一件耗資巨大、耗費人力也巨大的事情。
饒是如此,李大亮依然不同意胡來,因為引水工程從來就不是什麽小事,前隋毀於運河,大唐可不能再來一次。
殷元考慮到確實不好幹這種事,所以計劃並不是很大,頂多就是在全國重點的產糧區幹一些灌溉工程,用來抵禦旱澇災害。這麽做的原因是,殷元發現大唐的農業抵抗天災的能力很弱,所以說,興修水利永遠是一個比較穩定而且能夠顯著提升生產力的手段。
殷元在淘汰落後生產力方麵,也正在加快自己的腳步。因為鋼鐵產量大幅度提升,而且優質的鋼鐵握在自己的手裏,所以殷元開始大量的製造先進的農具。這裏有一個問題,就是很多人可能根本就沒有什麽錢財去購買這樣的農具,但是殷元不能製造出來就這麽放著呀。盡管,殷元可以大幅度的降價,但是這種擾亂市場的行為明顯是不理智的。
為了能夠將農具弄到農民的手裏去,殷元想了很多種辦法,包括購買農具補助、減輕賦稅、分期償債等辦法。但是最後還是覺得,給他們一些補助可能是花費最小、最可行的事情,畢竟賦稅是不能隨便亂動的,分期償債在這麽信譽體係基本沒有的年代很顯然就是一件極端不靠譜的事情。
為此,殷元還得想辦法籌資。李世民現在很摳門,顯然這位君王的心目中,還有更大的用錢的地方,那就是去征戰。
這麽大的一筆錢可是一點也不好籌,因為以前該用的餿主意已經用過了,現在再拿出來用,那就算是很沒有創意了,而且相信的人可能會比較少。
殷元直接給開了個空頭支票,然後告訴購買農具的人,補助的錢會延遲給到他們的手裏,這時候其實很多人是不相信的,因為這件事很明顯有點不靠譜的。結果,殷元直接拿著司農寺的錢幹了一筆大生意,直接向自己下訂單,然後把市麵上僅有的棉布價格炒了數倍,然後又賣給自己出售了。這就等於,司農寺什麽事情都沒幹就掙了一筆錢。
很多人對於殷元的卑鄙行為感到不齒,他在擾亂市場,但是殷元一點負罪感都沒有,畢竟棉布產量那麽低,能用上的非富即貴,不坑他們坑誰呀。所以,在別人的批評之下,殷元考慮要不要再炒點貴金屬什麽的,坑死這幫穿金戴銀的。但是這次,需要的資金明顯比較大,司農寺這點錢顯然是不夠的。
在殷元下手將金子大量買進,市場上一度開始漲價的時候,李世民坐不住了,直接殷元進宮了,而且是好端端的,就請殷元吃飯了。
李世民請殷元吃飯,這件事本身就帶有陰謀的興致,殷元還是有很多經驗可以借鑒的。畢竟,要是好端端的,誰會請他呀!
李世民請殷元是分級別的,要是一大堆人作陪,那就是真的請客,頂多就是點無關痛癢的小事,但是如果隻有李世民的兒子什麽的作陪,那就是事情有點大而且不能讓人知道了,可要是李世民一個人,那就是君臣之間確定韜略之類的大事了。
今天,李恪和李治都在,沒有外人。這個規模,顯然是第二種情況了,殷元這兩個家夥都在,而且都是自己人,可以確定還是第二種裏麵比較嚴肅的那種。
入座之後,李世民好像很瞌睡的樣子,看了一眼殷元道:“我聽說,你在宮門口要進來的時候,很是趾高氣揚,但是進了宮門瞬間就萎靡不振了,為何呀?”
殷元道:“這您可別誤會,我可沒有覺得宮裏讓人提不起興致,而是這受罰的事情畢竟不光彩,要是還趾高氣揚的,顯然是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啊!”
李世民道:“那你就在進宮的時候才悔悟了嗎?”
殷元笑道:“當然不是,但是在宮門外的時候人多眼雜,要是被人知道我進宮是來受罰的,那我豈不是很沒麵子。”
李世民笑道:“哦,你倒是個愛麵子的人,那你要是以後能少惹禍,我還能經常把你請進來嗎?”
殷元道:“看您說的,沒什麽事,不正是您給機會讓我們聆聽教誨的時候嗎?”
李世民的笑變成了冷笑,突然一拍桌子道:“你還有什麽好裝的,這裏的兩位王爺,不就是跟你一條繩上的螞蚱麽?你們可真是義薄雲天啊,有錢一起掙,虧了也不互相埋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