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回家賦閑
薛仁貴親自帶著人跑了一趟,結果回來的時候說,他敵人打了回去,然後跟上去打,並且用事先準備的火藥,炸開了敵人的城牆,然後就回來了。
按道理,這個時候要是人馬再多一點,直接就能摧毀對方的一座城池,但是薛仁貴根本就沒這麽做。
雖然說李世民沒讓殷元按兵不動,但是讓他不要輕舉妄動還是有的。現在殷元直接主動找事,這薛萬徹就有點看不慣了。要不是殷元是主帥的話,這事薛萬徹得處理他。
雖然年紀大點,但是現在看起來薛萬徹也沒別的比殷元大的了,所以不滿歸不滿,到最後也就是不滿罷了,殷元該幹啥還是幹啥。
薛仁貴炸了城池還回來,是因為他要是大冬天的孤軍深入,那就很危險了,要是讓殷元大部隊挺進,明顯是一件不小的事情。所以,還是不要這麽幹比較好。
寒冬剛剛過去,殷元突然不在鎮定了,兵分三路,自己一路、薛仁貴一路、薛萬徹一路。
殷元把大部分騎兵都給了薛萬徹,包括他的精銳部隊,直接開始搞屠殺。薛萬徹是個擅長打硬仗的將軍,要是不衝鋒在前,他覺得會很不舒服。但是殷元的考慮是,用最小的傷亡,換取最大的戰果。現在,神機營的戰鬥力實在是太恐怖,薛萬徹退居二線,已經成為了一個必然的趨勢。
為了照顧薛萬徹的感受,臨行前殷元語重心長的向薛萬徹道:“大唐府軍也是大唐百姓,青壯子弟是大唐的未來呀!我們打仗,就是為了他們的安寧,所以請薛將軍珍重,這些子弟,就交給你了。”
殷元給薛萬徹的任務是,居中調度支援,並且要做好俘虜和斬獲的接收。
結果,一路上殷元和薛仁貴攻城拔寨,留下了一堆的戰俘,讓薛萬徹疲於應付。直到張士貴趕來,這種情況得以好轉。
殷元調集薛萬徹來援助,火器開道,騎兵屠殺,半月的時間,殷元拔掉了總共二十餘城寨,陳兵準備最後的戰爭。
這時候,李世民來了,車駕直接來了前線。
殷元說的沒錯,在炮火下麵,敵軍的抵抗十分的徒勞,最後,李世民親自發動了總攻,這時候總兵力已經達到將近三萬,但是這個數目,實在是不算很大。
另外一邊的李勣,直接就沒來遼東,等待薛延陀,給他們重創。
這一次,李勣準備了五百門重炮,還有很多的小炮。這時候的炮,在殷元的努力下,已經開始有了延遲引信,威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這,又是人間的一尊大殺器。
戰事持續的時間並不長,殷元和薛萬徹**,搗毀了高句麗的都城平壤,一時間讓半島蒙上一層濃重的煙雲。在高句麗倉惶丟下都城之後,殷元和薛萬徹帶走了平壤上萬的俘虜,然後撤軍。
之所以撤軍的原因是,再打下去就是亡族滅種之戰,大唐周邊還有敵人,國力雖然強盛,但是還沒有做好,經營這片新地域的準備。而且,這點兵力再打下去,可能會帶來較大的傷亡。所以,殷元也力主撤軍。
高句麗請降,標誌著這個國家以後不會再成為大唐的大患了。盡管以後還可能會卷土重來,但是有時候短暫的和平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難的的好事。而且,因為火器的出現,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逆轉,往後再找大唐的麻煩,高句麗未必有這個勇氣。所以,臣服大唐,成為了他們比較可靠的結果。
班師回朝的時候,李治還來迎接了。李世民晚年很喜歡洛陽,所以又在洛陽盤桓了一段時間,長安有房玄齡,是出不了問題的。
在洛陽期間,長孫無忌向殷元道:“太子這麽多年多承照顧,外柔內剛,這是你的功勞啊!”
殷元笑道:“您這話說出來分明就是為了讓我汗顏啊,我教學生這種事情素來是沒有私心的。但是術業有專攻,你要是問起算術什麽的,太子還差點。”
長孫無忌笑道:“太子經過你的**,識大體,知進退,可以說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以後,你還要好好的教導太子,為大唐培育明君啊!”
這話真真假假的,殷元都不敢判斷,教導李治的事情不是殷元一個人的事。而且,李治這家夥明顯是從小聽殷元的習慣了,所以殷元讓他凡是自己做主,所以別人的主張有時候就不太行得通了。長孫無忌,對這件事未必持有高興的態度。
另外的戰場上,李勣取得了很大的戰果,炮火之下的草原陷入了焦灼之中,夷男死了,他的繼承人也在李勣無情的攻勢下成為了喪家之犬,之後的薛延陀,一部分歸降大唐,一部分投靠了西突厥。
這一戰之後,李勣迎來了事業的頂峰,真正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地步。而且,在遼東戰場上最耀眼的將軍殷元是他的女婿,這將是一件很難掌控的事情。朝中對於他們倆的非議,基本上從來沒有斷絕過。
也許應該效仿李靖,急流勇退,但是李勣明顯還年輕,感覺自己沒到那個時候。而且也沒人在戰後搶掠什麽的,一切還挺正常的。
麵對這樣的情況,殷元說李勣還是稚嫩,怎麽沒學學人家李靖,犯個錯什麽的多好,說不定就能夠避禍了。
時間過得很快,長樂公主也許真的經常在鍛煉身體,可是病這種東西,未必有時候加強鍛煉就能夠有效抵抗,所以她的身體,好像越來越不容樂觀。
所以,長樂公主倒是成了醫學院裏的常客,連帶著多病的李明達,也經常往這裏跑。
殷元自從遼東之戰之後,回朝之後被李世民放到工部當侍郎了,突然某一天他就冒天下之大不韙,說是李世民砸人家魏征的墳墓太過分了,要求李世民重建,二期恢複他的名譽。
李世民真的後悔這件事,但是沒有人提起過,通常情況也是李世民主動,這個錯改的特別順利,別人勸諫也就等於是不給麵子了。
而且在不久之後,有人告發殷元扶持民間的生意人,欺行霸市,而且當年齊王的事情事發,殷元庇護朝廷欽犯的事情,也被扔到了李世民的眼前。
這件事並不是過不去,但是殷元直接在朝堂上說,我幫別人幹朝廷什麽事,幫也是從生意上幫,沒有幹過什麽違法的事情,有什麽好說的。對於包庇的事情,殷元說難道下棋的人包藏禍心,一顆放錯位置的棋子,就是該死嘛!
結果就是,殷元回家了,從此在家裏賦閑了。作為這麽年輕就賦閑的官員,也算是少見了。
殷元自戰後就變成了上柱國,領左武衛大將軍,他也放下了神機營。火器署最後造就了無人能夠勝任的局麵,最後隻能讓雲塘坐鎮。所以,殷元把所有身上的麻煩事摔得幹幹淨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