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九百一十五章 遠征大洋的利器

字體:16+-

殷元也曾經試著反問自己,到底自己來到大唐,對於大唐和這個時代的意義是什麽。所以,他想要的結果是,就算到最後落得個毀譽參半,也應該好處多一些,壞處少一些。

科技是把兩刃劍,殷元很明白這個道理。當年製造火器的時候,他就想過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會造成統治者的野心膨脹,四處征伐。而如今能夠有這樣的局麵,可能曆史都得感謝李治。

蒸汽機能夠製造成功,代表著向工業時代邁出了很大的一步,但是問題是,如果蒸汽機隻是單純的去代替人力,卻不能夠使天下有更多的工作讓天下人去做,恐怕一定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現在首當其衝的是,如果殷元不考慮再一步擴大規模,一旦蒸汽機成熟使用,到時候會有一大堆的人會麵臨著失業。到時候,殷元當然也可以養著他們,但是能養多長時間呢,一旦失去殷元的庇佑,他們將會無以謀生。

這麽多年的發展,大唐已經出現了龐大的工業人口,這些人的生活不依賴於土地。如果到時候勞動力出現富餘,難道要讓他們重新去開荒麽?當然,這可能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是殷元更加偏向於,能夠做出更大的改變,讓工業進一步繁榮,創造更多的勞動崗位。

這個時候,能懂他心思的人已經很少了,程處默就沒想明白這個問題,即使他們是很多年的朋友。

李恪歎道:“總之這不是一件壞事,畢竟勞動的效率會增高,那就會有更多的人力去做更多的事情。我大唐,多少年來缺少人力的問題,將會改善,也許,能夠重現隋朝的景象。”

殷元道:“走一步看一步,也許很快就會有辦法的。隻是,我們這些做生意開工廠的人,到時候總是麵臨著兩個選擇,要麽擴大生意,要麽就想辦法解決這些人的生活問題。”

李恪之所以覺得這個問題不大,是因為他在放眼整個天下,而殷元卻不得不考慮自己家的事情。因為迄今為止,殷元家的工人,還是天底下最富有的工人,所以,他們自然是不想離開的。尤其是一些多年的老人,他們對殷家,有一種歸屬感,如果離開,那將是一件很難割舍的事情。

當年殷元在工廠的附近建設的村落越來越大,漸漸的裏麵什麽都有了,而且幾乎很多人都是工人,離開了土地而生存著。他們大部分,方麵都是逃難的難民,殷元可不像讓他們再做一次難民。

聽了很久之後,程處默和房遺直終於明白了是什麽意思,這不得不讓他們汗顏。因為,他們明顯思考的太淺,根本沒考慮過會有什麽不好的後果。

關於這種會製造很大噪聲,能夠代替人類和牲畜進行工作的蒸汽機,大唐人最初以為神跡。不能究其原理,自然會產生很多的疑問,也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對於殷元,頂禮膜拜者有之,非議者有之,但是又好像誰也無法阻止蒸汽機的應用。很快,殷元就將蒸汽機推向了市場,並且蒸汽機製造,又成了殷家一項獨門的生意。

難以阻礙的大潮終於來臨,李治在第一艘帶走蒸汽動力的輪船下水之後,從洛陽緩緩趕往海邊,去看一看那到底是一件什麽樣的東西。是不是如殷元所說,能夠運來更多的貨物,能夠到達更遠的大洋彼岸。

跟隨皇帝一路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好在殷元在這方麵可以說是經驗豐富了。一路上,他讓所到之處的官員各司其職,盡量不要擾民,然後命令神機營開道,緩緩來到海邊。

這時候,彭籍已經命令大唐最強的海上船艦全部開了過來,包括最精良的帆船,兩艘蒸汽動力的新船。

李治來到海邊之後,身體又有點抱恙,殷元就讓他停下來先休息。雖然住的地方是個殷元建了很多年的老港口,但是住的地方倒也不小,用度一應俱全。

天氣晴朗,李治坐在窗口,吹著海風,看著外麵來往的各國客商道:“朕,終於知道那麽多貨物到底是怎麽來的了。”說完又向殷元道:“先生,絲綢和瓷器,是不是依然是最大的大唐貨物。”

殷元道:“是,不過茶葉也不會少的。絲綢、瓷器、茶葉、糖,這是大唐向外最大宗的貨物。但是,這卻不是最貴的,說起來琉璃和其他的工藝品,屬於獲利很大的東西了。鐵器偶爾也有,但是大唐始終是禮儀之邦,沒有販賣過兵器,給他國帶去戰亂。”

李治笑道:“要是我們真的販賣兵器,恐怕會獲得更大的利益吧!”

殷元笑道:“陛下說的是,我們大唐精良的兵器,對於他們來說是難得一見的東西。不僅僅是刀劍和弓弩,隻要我們把軍隊逐漸淘汰的火器,以巨額的真金白銀賣給那些離我們遠的國度去,到時候也不會有什麽損失。”

李治道:“那,他們會不會學了去?”

殷元笑道:“他們總是會學的,這種事情幾乎沒有辦法杜絕,唯一的辦法是永遠的領先而不是獨家占有。當然了,我們最好還是不賣,不差那點錢,也沒必要當一個靠戰爭發財的卑鄙者。”

李治笑道:“那倒也是。”

李恪從外麵風風火火的趕了進來道:“我說,這個彭籍可是越來越不像話了,居然說我很閑,我讓他先跑一趟,運點熱帶的吃的過來,他給我說,自己現在不聽命於某些管不了自己的人說的話。我和他理論了幾句,他說我說的是廢話,簡直是豈有此理。”

李治有點尷尬道:“三哥,是我讓他按兵不動的。”

李恪笑道:“陛下英明,我竟然一時間不能察覺陛下的深刻用意,實在是慚愧的緊啊!”

殷元道:“之所以按兵不定,是因為這是我大唐的一件大事,屆時陛下會親自登船,豈能有一絲一毫的閃失。現在彭籍正在做最後的準備,確保每隻船都不要出現任何的問題。到時候千帆出海,自然有畫師作畫,流傳千古。”

李恪無奈道:“好了,我知道了。我不過就是想運一些新鮮的東西來罷了,畢竟陛下從來沒去過我那小島嘛!”

李治笑道:“三哥一番好意,我心領了。不過不要緊,我們可以接下來再去嘛。”

殷元道:“不錯,畢竟在勞民傷財上,你這個主意可是一點也不差呀!”

李恪最終還是沒有去勞民傷財的去給李治運點什麽過來,等到李治身體稍微好點就帶著李治上了船,然後在船上,裝飾了天子出行特有的依仗。

每艘船都有名字,這個李治知道,於是道:“這艘蒸汽船的名字,叫什麽?”

旁邊的殷元和李恪互相看了一眼,李恪道:“蒸汽船尚無名字,倒是我們大家疏忽了。今天既然陛下問起,隻好鬥膽讓陛下賜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