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九百一十七章 社會變革

字體:16+-

人類的很多競技體育的起源和軍隊的訓練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跑步自從被大唐軍隊作為比賽項目之後,自然是多出了很多的花樣。但是在民間,卻比軍隊裏麵要輕鬆簡單很多。

第二天春季的時候,洛陽展開了一場大唐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運動會,而且參賽的,還有很多的軍人。

李恪準備參加點什麽,但是早年間和殷元他們一起打馬球的經驗告訴他,人是不能太自信的,當然也不能太無恥。

要辦這種事情,要是不帶著殷元的話,很可能自己一個人就太涼了一些,畢竟怎麽看自己都體能不如殷元,奸計也差點。

但是當李恪問到殷元的時候,殷元直接拒絕了。作為一個名震天下的人,站在那裏誰都認得出來,還比賽個什麽,有哪一個不長眼的,會和當朝的王爺真正的爭鋒,又會有誰敢搶了他們的風頭呢!所以,為了不要破壞這場比賽的公正性,殷元還是沒有參加。

但是李恪聽了殷元的說法之後,反而信心百倍,一定要參加才行。於是,他參加了跑步,繞著巨大的馬球場跑一圈,這個距離可不短了。

於是,到了比賽的正日子,李恪往那裏一站,一群人目光李恪就看了過來。畢竟,當世的吳王都站在這裏了,那他們就該考慮到底應該怎麽跑了。

充當裁判的程處亮特別的尷尬,看著李恪道:“吳王,你真的要跑不成?”

李恪整了整自己的腰帶,拍了拍並不壯碩的出類拔萃的胸脯道:“男子漢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說跑當然是真的跑。你們且看著,我今天給你們跑一個名次看看。”

程處亮看著對方道:“您,保重啊!”

於是,很快發生了一件大唐體育史上最不堪入目的一幕,因為上了年紀的李恪,居然成為了跑步最快的人。他一馬當先,大步流星,一路上所有人都被他甩掉了,但是甩開的並不遠,有那麽一些人,總是跟在李恪的身邊,一副看起來奮盡全力,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樣子。

殷元坐在裁判之一,看著這滑稽的一幕,實在是有點無語。這種人,純屬是無恥之徒嘛!

最後,李恪以年邁之軀,成為了本次跑步比賽的第一名,頒獎的時候,李恪自己都有點不太好意思了。因為,他身邊的薛丁山,居然就混了個第二名。

對於這場比賽,殷元實在是有一些看法,畢竟好好的一場龍爭虎鬥被李恪一個人攪和成了這個樣子,實在是可惜啊!

殷元比賽之後一把攔住李恪道:“你現在,都能這麽不要臉了嗎?”

李恪道:“你這話得說清楚,我憑自己的本事跑的,關你什麽事?”

殷元冷笑道:“你看見,薛仁貴的表情了嗎?”

李恪往裁判席上的薛仁貴看了一眼,皺眉道:“他眼睛睜的像驢糞蛋一樣大,嚇唬誰呢?”

殷元道:“你說呢,人家的孩子雖然也是個將軍,但是好歹人家是真的能跑的。眼看著這第一是穩了,誰知道你就報名了呢!”

李恪道:“哦,我搶了他兒子的第一,他有意見?”

殷元笑道:“你想一下,他有沒有對你沒意見的理由。人家薛丁山,可是馬上要有重用了,正在等著在陛下麵前露臉呢,你這屬於害人啊!”

李恪道:“那他應該早說,憑我們的關係,這點忙我還是願意幫的。”

殷元摸了摸自己的腦袋,無奈道:“你自己去交代吧!”

大唐的風氣實在是很好,體育比賽中總是會有女子,顯得姹紫嫣紅的,十分好看。

殷夢是個馬球隊裏的隊長,殷家的人都來捧場了,結果這姑娘完美的繼承了自己父親的風格,能耍心眼絕對不拚實力。殷元也看了,看得都快犯尷尬症了,因為裁判席上麵經曆過殷元當年和吐蕃馬球比賽的人比比皆是。尤其是崔博良,直接看著殷元一陣冷笑,好像這胡鬧的手段是自己故意傳授的一樣。

殷夢果然嫁給了李恪的兒子,這雖然是從玩笑開始的,但是現在顯然是事實了。所以,這不是殷元教的,是李恪教的比較可信。

李恪父子在一旁瘋狂呐喊助威,這是殷元尷尬的很大一個因素。最後殷夢還是沒得到冠軍,但是李恪激動的很,就好像得了第一名一樣。因為他覺得,這件事說明自己還是沒有退步,依舊擅長算計。

以往軍中隻要是有射擊比賽,殷元必定參加,而且一定是第一,但是今年殷元是不準備參加了。可是,殷珣參加了,而且還拔得頭籌,激動的不行了快,氣的殷元在場上拿了把火銃,裝上彈藥之後,側著身子,一把手開槍,每一靶正中紅心,並且告訴殷珣,激動是沒用的,還得練。

於是,很多人都開始傳,這殷元應該是被自己的兒子搶了風采之後生氣了,所以才會親自下場。而且,這個傳言還越傳越離譜。殷元覺得,這話都有點像程處默他們傳出去的,畢竟添油加醋這種事,還是他們比較擅長。

大唐的生活豐富多彩,這方麵殷元也算是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了,畢竟如果沒有殷元,可能很多東西都不會提前出現在這裏。所以,在唐人眼中的殷元到底是什麽形象,大概是可以想象的,一個能夠創造一切的人,本身就容易被賦予一種神的光輝。盡管,這種說法殷元不喜歡,而且還容易被不滿嘚瑟加以利用,但是這麽認為的人有些時候是不會管別的什麽的。

對於這種情況,殷元曾經戲稱,如果一個人拜財神他是希望得到財富,拜關帝是發誓要講義氣,拜孔夫子是立誌讀書治國。拜自己,等著自己砍他們的頭嗎?

時間也算是天底下最無情的東西了,殷元記得自己剛剛認識李治的時候,他就是個不懂事的孩子,而如今他已經在久病之中搖搖欲墜了。

為了讓自己離世之後能夠不出現什麽意外,別的事情他都可以教給別人,但是培養接班人的事情,他一定要親力親為。他記得殷元的恩情,自然知道殷元當年教育自己的意義,就如同今日自己教導自己的兒子。可是,他的繼承人培養也並不是很順利。到了李顯的時候,殷元和李恪終於還是出力了,雖然狄仁傑一直在當他的老師,但是隔三差五,他們也要為大唐的未來奉獻一些力量的。

但是,李顯並不是李治,他也和李治有所不同。更何況,不管李顯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如果有女皇在,他始終不過是跳梁小醜罷了。說實在的,就算是李顯文治武功又如何,武後的鋼鐵手腕之下,他又能掀起什麽樣的波折呢!更何況,殷元都能問心無愧的說,李顯不如李治,甚至差了很遠。即使是沒有武後,他也不會像李治繼承自己的父親貞觀之治一樣,繼承政治上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