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天下二部完

第一部分 2.10 智仙神尼

字體:16+-

三月二十六日,滄州城下,攻城號角響徹雲霄,遍布城下的尖頭櫨和轒轀車已經撞毀滄州城一角。一騎斥候急速繞過萬重攻城大軍,奔至葛榮戰旗之下,大聲稟報:“陛下,胡太後毒殺親子,冊立三歲幼兒為帝。”

葛榮得到這個消息仰天哈哈大笑,右手止住身後號角:“胡太後毒殺親子,禽獸不如,豈能坐擁天下?兒郎們,滄州城牆已經打開,我們今日攻陷滄州,明日圍攻鄴城,後天就打入洛陽,天下就是我們的了。”

號角聲音再度響起,三座高聳如雲的飛樓緩慢啟動,樓頂擠滿手持楯牌的攻城士卒,跨過填平的護城河,箭雨向城頭罩下。飛樓之下,千軍萬馬狂飆猛進,直奔那個被撞開的城牆缺口。

車騎將軍、儀同三司、並、肆、汾、廣、恒、雲六州討虜大都督爾朱榮坐於帥帳,眾將大聲議論軍情,聲音幾乎衝破帳頂。爾朱榮卻以手支腮,麵對四份信件,沉思不語。第一份是來自河北的戰報,葛榮攻陷滄州,俘獲刺史薛慶之,城中居民幾被殺光。爾朱榮請旨親率三千精騎東援,攻擊葛榮,這封奏折卻被朝廷駁回,複函中聲稱莫折念生梟戮,蕭寶寅就擒,萬俟醜奴請降,關隴已經平定,北海王元顥帥眾二萬鎮守相州,抵禦葛榮南下,不須再派兵馬。這兩份往來書信並列一起。第四封卻是皇帝元詡的密旨,聲稱胡太後穢亂宮闈,奸邪充斥朝廷,下一步就將謀害自己,請求爾朱榮入京勤王。

爾朱榮腦中的念頭左右翻滾,東出太行山進攻葛榮?難道我竟然不管皇帝密旨?按照皇帝的旨意入京勤王?胡氏是皇帝生母,人家母子之間的事情豈用我來摻和?

帳外戰馬嘶鳴,紅旗斥候策馬入賬,撞翻畫屏。斥候騎兵滾鞍落馬,急聲稟報:“大將軍,京城急報,皇帝駕崩,新君即位。”

爾朱榮五內俱焚,雙手一拍幾案,四封信件在空中飄揚:“什麽?你胡說!”

皇帝疊廢疊興,皇宮大喜大悲,近在咫尺的永寧寺卻靜悄悄無動於衷,她們奔走相告,喜形於色:“菩薩顯靈了。”

當初,興建寺廟挖掘地基的時候,得到三十軀金像,胡太後認為神奇,便大興土木營建,使得永寧寺成為規模首屈一指的皇家寺廟。永寧寺中有九層浮圖,舉高九十丈,在京師外百裏,可以遙遙望見。浮圖四角皆懸金鐸,合上下有一百二十鐸。浮圖有四麵,每麵有三戶六窗,戶皆朱漆。扉上五行金釘,其十二門二十四扇,合有五千四百枚。複有金鐶鋪首,殫土木之功,窮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議。繡柱金鋪,駭人心目。至於高風永夜,寶鐸和鳴,鏗鏘之聲聞及十餘裏。

永寧寺內有僧房樓觀一千餘間,雕梁粉壁,青璅綺疏,難得而言。栝柏鬆椿,扶疏簷霤;藂竹香草,布護階墀。浮圖北有佛殿一所,形如太極殿。中有丈八金像一軀、中長金像十軀、繡珠像三軀、金織成像五軀、玉像二軀,作功奇巧,冠於當世。

數十天前,一名小尼姑在數十天前在佛殿前打掃,舉首之間,忽然發現左側玉像的神色竟與往日不同。小尼姑放下掃把,盤腿坐地仔細回憶,忽然憶起,這座本來臉色和睦的佛像竟然皺起眉頭。這佛像在佛堂中並非顯眼,卻獨得永寧寺主持惠成師太青睞,她每日必雙手合十。小尼姑常在旁邊清掃,無意中多次聽到,師太口中所述竟不是佛經,而是天下大勢。

小尼姑驚呼一聲,扔下掃把,倉皇逃出,喚來更多比丘沙彌,大家側頭端詳,議論紛紛,有人說小尼姑多事,也有人說佛像的神態確實與往日不同。議論許久,眾人散去,開始關注這座佛像。第二天,天未放亮,佛像前已經聚集無數尼姑,指指點點,本來合十的雙手竟然打開,仿佛要推門而出。那日掃地的小尼忽然跪倒,急急叩首,口中喃喃有詞:“菩薩顯靈,菩薩顯靈。”

第三日,佛像雙臂交叉前伸,兩滴清淚掛於臉頰,左腳微微抬起,比丘沙彌漸漸看出端倪,這佛像竟要破壇而出。門外一聲佛號,永寧寺主持惠成師太已經進入佛堂,她為孝文帝堂姐,是魏氏宗室中最長的老者,年輕時就有佛緣,步入佛門。孝文帝太和十七年遷都洛陽後,惠成師太奉旨在伊水之畔開鑿石窟。永寧寺是皇家寺廟,惠成師太身兼皇家身份,是主持的最佳人選,經胡太後多次相勸,入住永寧寺。她走到佛像之前,佛塵撣去灰塵,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天下大亂,智仙神尼,你竟又要出世了嗎?”

佛像似乎聽到惠成師太所說,左腳再起,幾案晃動發出咯吱聲音,惠成師太轉身吩咐比丘沙彌起身避讓,片刻之間,佛堂空空如也。佛像左腳緩慢移動,膝蓋微曲,踏於地麵,右腳交替,僵硬的佛像竟然如同常人行走,移動到惠成師太對麵。佛堂燭火隨之跳動,火焰暴漲,佛像右手向上,抹去頭頂灰塵,露出絕世容顏。一絲紅線從佛像脖頸間悠悠竄起,冰清玉潔的玉雕麵孔竟然有了血色,明眸轉動如同鄰家少女。

“自從你攜帶佛祖舍利回到中土,屈指算來,時光飛逝三年。”惠成師太雙手合十稱頌佛號。這雕像並非死物,而是法號為智仙的尼姑,她本為蒲阪劉氏之女,少出家,有戒行,沉靜寡言,談吉凶成敗皆驗。數年前突然失蹤,三年前攜佛祖舍利歸來中土,交與惠成師太,後一言不發,進入佛堂盤腿靜坐,一動不動,修持佛道。惠成師太也不說破,時間久遠,永寧寺比丘沙彌都以為這是一座佛像。

“短短三年,眾生如墜水火。”佛像緩緩睜開眼睛,聲音如金石相交。

“葛榮荼毒河北,萬俟醜奴禍亂關中,此時此刻,胡氏竟然毒殺親子,天下黎民更加墮入修羅地獄。”惠成本為宗室,與元詡有血緣至親,口氣露出對胡太後的不滿。

智仙神尼的聲音漸漸恢複正常女聲,隨著灰塵落盡,智仙神尼現出原形,竟是二十歲左右容顏無雙的年輕女子。她禪坐入定之時,是身披法衣的落發尼姑,這時竟是束發披肩的俗家打扮,惠成師太露出驚愕表情:“你,你,竟然脫離佛門?”

阿奢黎忽然露出少女般微笑:“既入世,則抱入世之心,何須介意裝扮。何況,人家年齡本就不大。”

惠成師太難以適應她如此巨大的轉變:“可是,到底什麽事情讓你重新入世?”

“自從大漢覆亡,魏蜀吳三國演義,晉室八王之亂,五胡入華,南北對峙,天下墜入三百年漫漫黑暗之中,蒼生受難。”智仙神尼走到佛堂門口,眺望籠罩在夜色中的皇宮:“六鎮叛亂於前,胡氏毒殺親子於後,天下亂上加亂,英雄群起逐鹿,以獵天下,卻有多少百姓將為沙場枯骨?”

“可是,我們是出家人,又有什麽辦法?”惠成師太露出無奈神情。

阿奢黎推門而出,扶起跪於地麵的小尼姑,露出笑容,俯身在她輕輕道謝:“謝謝你每天為我打掃。”

小尼姑跪倒,向智仙神尼的遠去的背影口中不停:“菩薩顯靈,菩薩顯靈。”

“我即已入世,便不需以智仙稱呼,你叫人家智仙神尼,好像五六十歲的老尼姑,其實我今年才剛剛二十。”智仙神尼停住腳步,神情仿佛涉世未深的鄰家女孩,與惠成師太並肩走向九層浮圖。

“善。”惠成師太才想起智仙的穿著打扮完全不似出家人,稱呼智仙神尼確實不妥:“那應該如何稱呼?”

“叫我阿奢黎吧,我本般若寺的阿奢黎。”智仙神尼仿佛陷入久遠的回憶。

阿奢黎踏上浮圖木階,默然不語,仿佛沉思惠成師太的問題,直到登上浮圖頂端,浮雲在腳下快速掠過,天下仿佛盡在腳下,回答道:“凶殘暴虐帝王獵取天下,絕非蒼生之幸,隻有仁慈之主一統江山,終結三百年亂世,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惠成還是想不明白:“那,一統天下帝王將是什麽人?是暴虐還是仁慈?”

“此次入世,我將搜尋未來一統天下的帝王,親自把他撫養成人。他將創建一個可與大漢比肩的輝煌燦爛的王朝;他將終結三百年的大黑暗,拯救蒼生於水火,讓百姓過上和平快樂的生活;他還將重振瀕於毀滅的佛法,使得佛光永世照耀,滋養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