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天下二部完

第一百五十一卷(公元五二六年,梁普通七年,北魏孝昌二年)(1)

字體:16+-

正月,五原降戶鮮於修禮等帥北鎮流民反於定州之左城,改元魯興,引兵向州城,州兵禦之不利。楊津至靈丘,聞定州危迫,引兵救之,入據州城。修禮至,津欲出擊之,長史許被不聽,津手劍擊之,被走得免。津開門出戰,斬首數百,賊退,人心少安。詔尋以津為定州刺史兼北道行台。魏以揚州刺史長孫稚為大都督北討諸軍事,與河間王琛共討修禮。

小說開頭講述公元525年的冬季,葛榮攻破左人城擊殺楊忠父親楊禎,這段曆史來自於《周書》的記載:“楊忠,弘農華陰人也,小名奴奴。高祖元壽,魏初為武川鎮司馬,因家於神武樹頹焉。祖烈,龍驤將軍、太原郡守。父禎,以軍功除建遠將軍。魏末喪亂,避地中山,結義徒以討鮮於修禮,遂死之。”

《周書》還記載:“忠美髭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識量沉深,有將帥之略。年十八,客遊泰山。”《周書》中那麽多曆史人物,唯獨記載楊忠身高,古代的尺寸曆代不一,在北周和隋朝,一尺合0.2451米,這樣算下來,楊忠的身高為1.91米,在戰場上一定極為驚人。楊忠出生於北魏正始三年(公元506年),他十八歲時是公元524年,與其父在河北戰死的時間接近,推斷楊忠是在父親戰死後,經過山東逃到梁國。不過,一些學者質疑隋朝是否真的出身自武川,陳寅恪先生甚至認為楊忠就是山東泰山人,大多數史家還是認同楊忠生於武川,在父親戰死後經過山東逃亡梁國的曆史。

小說開頭講述高歡逃亡的故事並非虛構,而是借鑒了《北齊書》中《神武紀》中記載:“孝昌元年,柔玄鎮人杜洛周反於上穀,神武乃與同誌從之。醜其行事,私與尉景、段榮、蔡俊圖之。不果而逃,為其騎所追。文襄及魏永熙後皆幼,武明後於牛上抱負之。文襄屢落牛,神武彎弓將射之以決去。後呼榮求救,賴榮遽下取之以免。遂奔葛榮,又亡歸爾朱榮於秀容。”

高歡腳踏群星的故事也受《神武紀》啟發:“嚐乘驛過建興,雲霧晝晦,雷聲隨之,半日乃絕,若有神應者。每行道路,往來無風塵之色。又嚐夢履眾星而行,覺而內喜。”

公元五二七年,梁大通元年,北魏孝昌三年

梁領軍曹仲宗、東宮直閤陳慶之攻魏渦陽,詔尋陽太守韋放將兵會之。魏散騎常侍費穆引兵奄至,放營壘未立,麾下止有二百餘人,放免胄下馬,據胡床處分,士皆殊死戰,莫不一當百,魏兵遂退。放,睿之子也。魏又遣將軍元昭等眾五萬救渦陽,前軍至駝澗,去渦陽四十裏。陳慶之欲逆戰,韋放以魏之前鋒必皆輕銳,不如勿擊,待其來至。慶之曰;“魏兵遠來疲倦,去我既遠,必不見疑,及其未集,須挫其氣。諸君若疑,慶之請獨取之。”於是帥麾下二百騎進擊,破之,魏人驚駭。慶之乃還,與諸將連營而進,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自春至冬,數十百戰,將士疲弊。聞魏人欲築壘於軍後,曹仲宗等恐腹背受敵,議引軍還。慶之杖節軍門曰:“共來至此,涉曆一歲,糜費極多。今諸君皆無鬥心,唯謀退縮,豈是欲立功名,直聚為抄暴耳!吾聞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須虜大合,然後與戰。審欲班師,慶之別有密敕,今日犯者,當依敕行之!”仲宗等乃止。魏人作十三城,欲以控製梁軍。慶之銜枚夜出,陷其四城,渦陽城主王緯乞降。韋放簡遣降者三十餘人分報魏諸營,陳慶之陳其俘馘,鼓噪隨之,魏九城皆潰,追擊之,俘斬略盡,屍咽渦水,所降城中男女三萬餘口。

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廢掉東晉皇帝,國號宋。此後,南方先後經曆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曆史上總稱為南朝。劉宋(公元420-479年)曆4代8帝,南齊(公元479-502年)曆3代7帝,蕭梁(公元502-557年)曆3代4帝,其中武帝蕭衍個人享國時間最久,幾近半個世紀。陳(公元557-589年)曆3代5帝,最終喪亡於隋朝。

劉裕出身貧寒,登基後借鑒東晉教訓,不再重用名門大族,兵權主要交於皇子,沒重蹈東晉發生大族割據的覆轍。公元422年,劉裕卒,宋少帝和文帝相繼即位。文帝劉義隆在位的三十年間,是宋朝最繁榮的一段時期。然而,劉義隆好大喜功,貿然北伐,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重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至此南方的戰略優勢喪失。公元453年,劉宋文帝被兒子所殺,宋孝武帝和宋明帝先後為帝,兩人都是有名的暴君,對諸將疑忌,兄弟間相互殘殺,政治極為混亂。南兗州刺史蕭道成,趁混亂形成較強的勢力,公元470年,蕭道成滅宋,建立齊國。

齊高帝蕭道成借鑒了宋滅亡的教訓,以寬厚為本,提倡節儉。他臨死前,要求其子武帝繼續統治其方針,不要手足相殘。武帝遵其遺囑,南朝又出現了一段穩定階段。武帝死後,齊國皇帝又走上了劉宋滅亡的老路,紛紛殺戮兄親和叔侄。東昏侯疑心過重,幾乎將朝內大臣全部處死,齊國江山動搖。公元501年,雍州刺史蕭衍起兵攻入建康,結束齊國統治。

梁武帝蕭衍在位四十八年,此時北魏衰落,無力對南方形成威脅。公元548年,降梁的東魏大將侯景倒戈,以武帝從子蕭正德為內應,次年攻陷台城。公元557年,在討伐侯景的戰爭中發展起來的陳霸先滅梁,建立陳。

陳武帝與其繼承者文帝、宣帝先後消滅了王僧辯、王僧智等反對勢力,又在建康附近打敗北齊軍,鞏固統治。由於國力衰微,陳的統治被局限於長江以南,宜昌以東的地方。公元583年,陳宣帝卒,其子後主陳叔寶即位。此時隋朝已經統一北方,並於公元589年,平滅陳國,結束了中國長達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麵。

白袍陳慶之登場,《梁書》記載:“陳慶之,字子雲,義興國山人也。幼而隨從高祖。高祖性好棋,每從夜達旦不輟,等輩皆倦寐,惟慶之不寢,聞呼即至,甚見親賞。從高祖東下平建鄴,稍為主書,散財聚士,常思效用”。陳慶之先為梁武帝蕭衍的棋童,後為幕僚,根本看不出他的軍事天賦。直閣將軍僅是中級將領,職位不高,不過在南北朝那種極重門第的時代,陳慶之已經是出身寒門中級別最高的將領之一。渦陽之戰後,《梁書》記載蕭衍手詔陳慶之:“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硃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可見蕭衍對陳慶之評價之高。難怪毛澤東翻閱《南史陳慶之傳》時,圈點滿幅,批注道:“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令毛澤東神往的大英雄淹沒在曆史之中,現在還有幾人知道他創造的奇跡?

時寶寅反狀已露,悅乃奏以道元為關右大使。寶寅聞之,謂為取己,甚懼,長安輕薄子弟複勸使舉兵。寶寅以問河東柳楷,楷曰:“大王,齊明帝子,天下所屬,今日之舉,實允人望。且謠言‘鸞生十子九子,一子不關中亂。’亂者治也,大王當治關中,何所疑!”道元至陰盤驛,寶寅遣其將郭子恢攻殺之,收殯其屍,表言白賊所害。又上表自理,稱為楊椿父子所譖。甲寅,寶寅自稱齊帝,改元隆緒,赦其所部,署百官。都督長史毛遐,鴻賓之兄也,與鴻賓帥氐、羌起兵於馬祗柵以拒寶寅;寶寅遣大將軍盧祖遷擊之,為遐所殺。寶寅方祀南郊,行即位禮未畢,聞敗,色變,不暇整部伍,狼狽而歸。以薑儉為尚書左丞,委以心腹。文安周惠達為寶寅使,在洛陽,有司欲收之,惠達逃歸長安。寶寅以惠達為光祿勳。

六鎮起兵之後,叛亂漸漸蔓延,投奔魏國二十多年,迎娶魏國公主的的蕭寶寅都起兵造反,由此可以判斷,魏國到了崩潰的邊緣。魏國待蕭寶寅不薄,他卻趁魏國內亂占據長安,妄圖恢複蕭齊,既不自量力也對魏國不義,更不應該害死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不厚道。

葛榮圍魏信都,自春及冬,冀州刺史元孚帥勵將士,晝夜拒守,糧儲既竭,外無救援,己醜,城陷;榮執孚,逐出居民,凍死者什六七。孚兄祐為防城都督,榮大集將士,議其生死。孚兄弟各自引咎,爭相為死,都督潘紹等數百人,皆叩頭請就法以活使君。榮曰:“此皆魏之忠臣義士。”於是同禁者五百人皆得免。魏以源子邕為冀州刺史,將兵討榮;裴衍表請同行,詔許之。子邕上言:“衍行,臣請留;臣行,請留衍;若逼使同行,敗在旦夕。”不許,十二月,戊申,行至陽平東北漳水曲,榮帥眾十萬擊之,子邕、衍俱敗死。相州吏民聞冀州已陷,子邕等敗,人不自保。相州刺史恒農李神誌氣自若,撫勉將士,大小致力,葛榮盡銳攻之,卒不能克。

元孚兄弟各自引咎爭相為死,這就是兄弟情義,比《投名狀》中的龐青雲、趙二虎和薑午陽要義氣多了,說明兄弟還是靠得住的。源子邕和裴衍戰死之後,魏國在河北的形勢急劇惡化。

魏安北將軍、都督恒、朔討虜諸軍事爾硃榮過肆州,肆州刺史尉慶賓忌之,據城不出。榮怒,舉兵襲肆州,執慶賓還秀容。署其從叔羽生為刺史,魏朝不能製。初,賀拔允及弟勝、嶽從元纂在恒州,平城之陷也,允兄弟相失,嶽奔爾硃榮,勝奔肆州。榮克肆州。得勝,大喜曰:“得卿兄弟,天下不足平也!”以為別將,軍中大事多與之謀。

爾朱榮正式登場,此時誰也沒有想到,在他橫空出世的四年時間裏,做出那麽多大事,北魏的幾個皇帝都是由爾朱榮和他的族人扶持登基,再加上周魏隋唐四朝皇帝的父祖都是出於他帳下將領,我對這個牛人不得不佩服。

《魏書爾朱榮傳》記載:“爾朱榮字天寶,北秀容人也。其先居於爾朱川,因為氏焉。常領部落,世為酋帥。高祖羽健,登國初為領民酋長,率契胡武士千七百人從駕平晉陽,定中山,論功拜散騎常侍。以居秀容川,詔割方三百裏封之,長為世業.”爾朱川即現在山西西北的朱家川,流經神池、五寨、保德縣匯入黃河,處於山西,陝西和內蒙交界處,位於當時的舊都平城和晉陽之間,是朝廷平息叛亂的必經之地。

《魏書爾朱榮傳》還記載:“祖代勤,繼為領民酋長。代勤,世祖敬哀皇後之舅。”世祖即赫赫有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魏第三位皇帝,小字佛狸,他先整頓吏治,國力鼎盛後開始擴張疆土,先後消滅夏國,北燕,北涼,結束五胡十六國,統一北方;又擊潰高句麗和柔然,擴地千餘裏。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就是講述劉宋元嘉北伐被太武帝拓跋燾擊敗的事情。

《魏書皇後列傳》中記載:“太武敬哀皇後賀氏,代人也。初為夫人,生恭宗。”賀貴妃是爾朱榮的姑姑,從這裏可以看出爾朱與皇家的親密關係。

我開始了解這段曆史的時候,以為爾朱榮是類似董卓那樣的勇猛無知的人,卻對他越來越佩服。他到底有什麽魔力,讓那麽多英雄豪傑絡繹不絕投奔?賀撥勝和賀撥嶽都是當時豪傑,僅是他手下別將,更別提賀撥兄弟手下那些後來赫赫有名的小嘍羅,北周的實際創建者宇文泰、李淵的祖父李虎,隋文帝的父親楊忠等等。他的軍事天才也非同小可,我個人認為,他是中國冷兵器史上最偉大的騎兵將領,他從晉陽出發出滏口徑挑戰葛榮,隻有二次大戰中德國坦克師繞開馬其諾防線,擊敗法國的戰役可以相提並論。爾朱榮還對兵器做了重大的變革,是使用砸擊兵器的始祖。我們經常看到好萊塢電影古代戰爭中鎧甲鮮明,往往歎服西方軍隊陣容整齊,卻不知道那是極為落後的戰法。自從砸擊兵器流行後,重型鎧甲失去防護能力,速度終於壓倒沉重的防護,隋唐軍隊僅僅用鎧甲護住要害,不再像北魏時期披掛那麽沉重的鎧甲,北魏末期是中國曆史上鎧甲最漂亮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