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不死之計(1)
第貳章 河陰之變
不死之計
爾朱榮和元天穆在鼓角聲中並肩步入大帳,坐於正中,爾朱世隆在左側首位,向後是爾朱兆等契胡嫡係,賀拔嶽、高歡和侯景等六鎮將領坐於右側。爾朱世隆往返洛陽,勸說元子攸登基,在洛陽城內散發聲討胡太後檄文,逃離京城,來到河內郡與大軍會合,自認功大,興高采烈:"大哥,我這幾天可累壞了,你看看,我這肚子小了一圈。討伐胡氏的檄文頂得上十萬大軍,洛陽城百姓議論紛紛,城內亂作一團。"
爾朱世隆不敢在爾朱榮軍營中穿著寬衣博帶的漢服,換回胡人短衣窄袖,膨脹的肚子鼓脹得如同已有七八個月身孕的孕婦。爾朱榮瞪著他的肚腹:"你多跑跑,減減肥肉,這樣子,以後怎麽騎馬打仗?"
"叔父,你和那些漢人還有什麽區別?"爾朱兆大聲奚落。
爾朱世隆對爾朱榮的教訓不敢多言,卻忍受不住爾朱兆的指責,瞪眼反駁:"我和奚毅在洛陽提著腦袋,勸說長樂王稱帝,張貼奏折,洛陽城中王公大臣縋城而出,投奔我軍,胡氏攔都攔不住,你還這麽說,實在讓人寒心。"
爾朱兆還要爭辯,爾朱榮擺手打斷:"吐沫兒,不得無禮。你叔父這次勞苦功高,立下首功,還不道歉?"
爾朱兆不敢違逆爾朱榮,向爾朱世隆拱拱手,仍不出言道歉。爾朱榮正要發作,元天穆將話題扯開:"投奔的王公大臣不絕於道,連羽林和虎賁將領都紛紛派出信使,稱臣於皇帝陛下,都是反客為主的功效。"
賀拔嶽補充軍情:"士卒義憤填膺,求戰心切,朝廷軍隊議論紛紛,軍心動搖。"
爾朱兆盼著能上戰場,悶悶不樂:"事情豈會如此簡單?北中城還有鄭季明和鄭先護的數萬軍隊,武衛將軍費穆也屯兵在孟津渡口。"
爾朱世隆正在生悶氣,反駁爾朱兆:"皇帝與鄭先護是至交,草擬聖旨收降,聽好消息吧。"
爾朱兆振振有詞爭辯:"帶兵主將是中書舍人李神軌,他是胡氏麵首,哪肯投降?鄭先護的兄長就是毒殺先帝的鄭儼,豈會放我們入城?"
爾朱世隆久在京城,熟知李神軌家世:"李神軌是花花公子,豈會帶兵?"
爾朱榮舉手製止兩人:"你們兩人說得都有道理,我們不能大意,無論是戰是和,都要做好準備。阿鬥泥,賀六渾!"
高歡一言不發,覺得事情越來越蹊蹺,爾朱榮絕非死忠,為什麽要奉立成年的長樂王元子攸?爾朱兆對自己懷恨在心,原因到底在哪裏?賀拔嶽不冷不熱,到底在打什麽算盤?他是前軍都督,卻發現|福@哇$小!說%下&載*站|身後的刀光劍影。他正在沉思,聽到爾朱榮聲音,站起拱手回答:"在。"
爾朱榮站直身體,橫握節杖:"阿鬥泥,你率領武川鎮步兵,賀六渾,你率領懷朔鎮步兵,深夜隱藏在北中城外,聽我號令,攻城。"
爾朱兆騰地躥起:"叔父,我替賀六渾攻城。"
高歡怒火騰起,映紅臉色:"兆將軍,你攻克此城需要多少人馬?"
爾朱兆望望城牆高聳的北中城:"三千即可。"
"能否保證河橋不毀?"
爾朱兆被高歡問住,突然反駁:"那你需要多少可以攻克北中城。"
高歡伸出一根手指。
"一萬還是一千?"
"不用。"
"一百?"
"我孤身一人,便可收服此城。"
爾朱兆瞪大眼睛,呆了半晌:"賀六渾,你一個人攻城?"
爾朱榮金杖輕點高歡:"你想持皇帝旨意勸降,難道你不怕掉腦袋?"
高歡早有籌備:"不怕。"
"我不想拿你性命冒險,退下。"爾朱榮對高歡深為倚重。
"我有不死之計。"
"不死之計?你會仙術,還是三頭六臂?"爾朱兆自覺幽默,還想大笑,卻看見爾朱榮凝眉瞪著自己,立即坐下,閉口不言。
"說來聽聽。"爾朱榮收回金杖,坐回座位。
高歡走到眾人正中,向爾朱榮拱手:"李神軌沒有到達北中城,駐守孟津渡口主持大局的是武衛將軍費穆,鄭先護和鄭季明是他別將。大將軍曾對費穆有恩,他看在您麵上,絕不會殺我。"
爾朱榮回想當年,點頭承認:"破六韓拔陵兩年前圍攻雲中,費穆是雲中刺史,他節節敗退,南下秀容,投奔於我。我替他召集兵馬,供其軍械,他對此感恩於心。不過,他雖不會殺我信使,卻有可能將你送給胡氏發落。"
高歡早就研究過武衛將軍費穆:"費穆字朗興,代郡人,其父費萬曾任梁州鎮將。他性情多變,好尚功名,痛恨朝中王公大臣奢侈,與我們心意相通。現在新帝登基,我們大軍兵臨城下,文武百官紛紛逃離洛陽,他不會在此時愚忠胡氏。"
爾朱榮同意高歡的判斷:"兩年前,費穆兵敗後向我痛訴朝廷官員奢侈無能,他的確不是死保胡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