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

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方來投

字體:16+-

吏治越來越清明,軍力越來越強盛,馬超和西涼的名聲,隨著人們的口口相傳,也就變的越來越興盛。

名望高了,自然便會有各方的能人異士前來投奔,在加上西涼學府的偌大影響,就連一些名望甚著的名士們,也願意背井離鄉,來到曾經一片荒蕪的西涼,在西涼紮下根來,安心的生活下去。

雖然目前的西涼還算不上真正的鼎盛,可至少,馬超拿出來的種種革除時弊的舉措,卻是讓這些名士們在無盡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線光明的希望,盡管隻是一線,但相較之與其他地方軍閥,隻知道無限壯大自身的實力,根本不顧老百姓死活的做法,卻要強的太多了,可以說,簡直就是本質上的差距了,明眼之人,自然不會看不到這一點。

加之這些名士們,也不想讓自己的畢生所學,都跟著自己一起被埋入黃土,來到西涼,借助西涼學府這個大平台,將自身的學問傳授給更多的人,也是他們心中的願望。

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哪個君主,能做到馬超這樣,肯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計得失、不遺餘力的以官方的名義去興辦高等學府,所以西涼學府在問世以後,其影響力自然便轟動一時了,在整個大漢,都引起了一片熱議之聲。再有著鄭玄、趙爽、邊韶以及華佗這樣各個行業的頂尖者們的鼎力相助,導致西涼學府乃至馬超的西涼軍事集團的威望,自然是步步高升了。

更何況,不該被遺忘的是,還有薦賢令那不容忽視的助力作用。這幾個方麵的效應疊加在一起,所形成的一係列連鎖反應,為馬超打開了網羅人才的大門,其效果,甚至都遠遠超出了馬超的預期。

半年時間內,先後來到西涼的能人異士,不下數十人之多。麵對這些人,馬超是來者不拒,隻要來人確有真本領,馬超便會盛情將他們留在西涼。其中的一些人,馬超甚至會親自出門相迎,敬為座上之賓。

這些人中,較為出名的有益州綿竹的任安。曆史上蜀漢後期的杜瓊、何宗等身居高位的大臣,皆出自他的門下。還有荊州南陽人宋忠,曆史上他所教授的弟子,曾分別在後來的魏蜀吳三國中身居要職。這兩位名師的到來,令馬超不勝欣喜,通過曆史的記載和現實的攀談,馬超知道他們都是淡泊名利之人,並不看重權位,隻對做學問有興趣,所以馬超並沒有安排他們官職,而是恭敬的請他們進入西涼學府,各自擔任了一個學科的博士,以便於他們專心教書育人,將知識傳播給更多的人。

除了這兩位名師,龐德還介紹來了他的堂兄龐柔,龐柔在曆史上也是頗有名聲的,算得上是一個文武全才,帶兵打仗和治理地方,都有著自己的一套辦法。為此,馬超毫不吝嗇的直接授予了龐柔郡守之職,讓他前往治理敦煌。

敦煌是西涼最西邊的一個郡,緊鄰西域,馬超對龐柔委以重任,是希望他能夠將敦煌治理好,為日後自己進軍西域打下堅實的基礎。重新打通西涼與西域之間的絲綢之路,可是馬超心中籌謀已久的事情,隻是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未能付諸行動,馬超相信有了龐柔打前站,勢必會令日後平定西域事半功倍的。

繼龐柔來投之後,太史慈也邀請來了自己昔日的好友劍客曲阿。曲阿的名字很奇怪,和他的家鄉名字一模一樣。但是他手上的功夫,可是一點也不含糊的,一手劍術,即便是在馬超的眼中,也已經是登堂入室的地步了,爐火純青到無可挑剔。曲阿的師承,其實是和馬超同根同源的,他的師父乃是槍神童淵的師弟——劍神王越。這樣算起來,曲阿可以算作是馬超的師兄了。

曲阿的到來,讓困擾了馬超許久的一個難題迎刃而解。這半年來,馬超一直苦於找不到合格的老師,對青囊軍的劍術進行教導,他自己又不可能每日都去當教習,親自傳授他們劍術,現在有了曲阿,這一切,就都不再是問題了,有曲阿教授青囊軍自保的劍術,馬超是一百個放心的。

在前來投奔馬超的這些人中,最令馬超感到意外的,也是最被馬超看重的一人,是一個五旬的大漢,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後來名震天下的黃忠——黃漢升。說起來黃忠來投,絕對是意外中的意外。黃忠老來得子,其子名為黃敘,年歲比馬超還要小了五六歲,黃忠對這個兒子極為看重,可惜黃敘從娘胎裏便帶來了一種隱疾,體質十分的差,動不動就生病,自出世十多年來,先後已經大病過三次了,有一次還差點丟了性命,恰好當時華佗路過,診斷出是黃忠的妻子在懷孕期間動了胎氣,導致黃敘先天不足,為此,黃忠的妻子還在生產的時候失去了性命。

當時華佗救了黃敘一命,但卻告訴黃忠,三年之後,黃敘的病還會複發,之後便飄然而去了。三年之後,黃敘果然又舊病複發了,黃忠想起當初華佗的話,心中焦急萬分,後來聞聽華佗在西涼長期居住,於是便帶著兒子黃敘,不遠萬裏從荊州長沙一路奔波,趕來了西涼。

馬超得知黃忠前來西涼的原委之後,立刻請華佗來為黃敘診治,並親自命人去挑選華佗所需的各種藥材,其中不乏一些天材地寶級別的珍貴藥材,而馬超在將這些藥材湧到黃敘身上時,卻是毫不吝嗇,令黃忠產生了發自內心中的感動。

最終華佗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徹底根治了黃敘的隱疾,令黃敘擺脫了十多年以來的困擾。但受限於先天體質,黃敘注定是無法習武的了,這一點,令黃忠鬱悶不已。在看出黃忠的心事之後,馬超刻意安排黃敘到西涼學府中去學習用兵之道,隻要黃敘肯用心,將來未必便不能成為一名揮斥方遒的儒將。

得知馬超如此安排,黃忠心中的隱憂盡皆散去,便正式投效到了馬超的麾下,以報答馬超的救子之恩。馬超也給與了黃忠充分的信任和肯定,破格任命他為偏將軍,執掌一營的兵馬,並且將當初從洛陽藏兵閣中得來的九鳳朝陽刀,賜予了黃忠,作為他的衝鋒陷陣的趁手兵刃。

在照料黃忠之子黃敘的這段時間中,先後又有西涼壯士李堪、張橫、候選三人來投奔馬超,這三個人,在曆史上與馬超麾下的楊秋、馬玩等人,並稱為西涼八驍將,前麵五人已經先後在馬超或馬騰的麾下任職了,隨著這三個人的到來,八驍將之名,算是真正齊全了。馬超將李堪三人全部任命為校尉,隨軍聽命。

還有一人,也給馬超帶來了驚喜。在眾人先後舉薦賢才的時候,很早之前就投效到馬超麾下,卻始終沒有機會建立功勳的成公英,也發揮了他的作用。成公英本是韓遂的部下,在馬超擊殺閻行的時候,轉投到了馬超的麾下。長久以來,他認真的執行的馬超下達的各個指令,卻沒有絲毫的創新之處,可以說既沒有功,也沒有過。

然而這次,成公英卻喚來了曾經的同窗,天水人楊阜。楊阜原在董卓麾下任職,官職為西涼從事,後來因不滿董卓的暴政,日漸與董卓疏遠,最後被董卓雪藏了起來。後來馬超趁著董卓進入中原的時機,一舉攻占了整個西涼,楊阜那是因遠離了董卓的體係,所以並不為人知。之後他便一直隱居家鄉,直到最近才被成公英請出山門。

楊阜其人,即便馬超此前並未與他見過麵,可是卻熟悉的很。在曆史上,馬超一生縱橫馳騁,鮮有敗績。後世的民間一直這樣流傳:一部《三國》,前表呂布,後敘馬超。可見馬超於後來數千年的歲月中,在人們心中不可戰勝的地位。

然而馬超在僅有的幾次敗仗中,其中一次便是拜楊阜所賜。史載,楊阜聯合其他一些當地軍閥,在冀城使用誘敵之計,令馬超大敗虧輸,這就是後世三國演義中“楊阜借兵破馬超”的故事,通過這個事情,就可以看出楊阜的智慧和膽略,絕對是西涼地麵上不可多得的人才,隻不過後來不知因為什麽原因,淹沒在了浩瀚的曆史長河中,沒有給後世留下太多的名氣。

當然,曆史上的馬超,並不全完是現如今的馬超,融合了前生今世的馬超,可遠比曆史上的馬超完美的多,想要擊敗他,並不容易。也更是因為這個原因,曆史上本該和馬超產生間隙的楊阜,非但沒有了原本的心思,反而對馬超整治西涼的各種手段十分欽佩,因此在成公英三番五次的邀請下,便欣然來到了金城。

麵對曆史的宿敵,馬超卻像是遇到了多年未見的至交好友一樣,不但將楊阜任命為參軍之職,專門撥了一處住宅供楊阜居住,而且還一有空便來到楊阜的宅院,與楊阜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在相談甚歡中,兩人的友情基礎,也急速升溫著。

以上這些人的到來,令馬超麾下的人才更加興盛,再加上其他一些小有才能的人,逐漸構成了馬超爭霸天下的雛形。這個班底,在未來的數年中,將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支持著馬超一路向前,披荊斬棘,去開創更寬闊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