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登門造訪
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在馬超的努力下,關中之地從疲敝凋零,開始向欣欣向榮的方向轉變,這份變化,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視的,事實證明,馬超的做法是對的。
屯田製、農商並重、削弱士族勢力等一係列的改革舉措,開始體現出應有的成效了。
有了這份成績,馬超終於決定,要親自到一些人的府上,去登門造訪了。
當初劉協出逃,隻帶走了十幾個他信任的親近老臣,朝中泰半文武官員,都被丟棄在了長安城內的。後來馬超攻破董卓,接管了長安,將其中一大半庸碌之輩送到了許昌,也就是現在的許都去了,隻留了一小部分真正有才華的人。
這些人中,以鍾繇為首,其餘還有杜幾、蔡邕等人,總數約有十五、六人之多。不過這些人,在麵對馬超的時候,態度並不一致。以蔡邕為首的幾人,順理成章的投效到了馬超的麾下,名義上雖仍是朝廷官員,實際上,早已成為了馬超的幕僚了。
但另外幾人,在馬超掌管了長安之後,竟是閉門不見,躲在各自的府中不出來了。對於馬超的主動征召,他們也是各種托詞,就是不肯為馬超效力。
這些人中,就包括鍾繇。
當初韓遂、邊章聯合羌氐叛亂,馬超興兵平叛之時,曾和鍾繇有過交集,可以說,這一老一少在戰場上,結下了忘年之交,大有相見恨晚之意,乃至於鍾繇班師回朝之際,還曾在彼時董卓的刺史府中,屢屢出言維護馬超。
時過境遷,如今馬超再也不是當初的小小金城太守,而鍾繇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朝廷重臣,兩人的境遇,悄然之間發生了微妙的轉變。馬超沒想到的是,鍾繇竟然會帶頭關起門來,不願麵對自己,這是馬超一直以來都不願接受,並極力想改變的事情。
可是馬超也知道,鍾繇不肯見自己,並非是因為私交,更不是因為兩人地位的轉變而心生嫌隙。鍾繇有自己的立場,身為大漢朝臣,未能跟隨在劉協的身邊,或者說被劉協主動拋棄,這對大漢朝廷忠心耿耿的鍾繇而言,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此其一也;
其二,鍾繇一心為公,自然不願大漢的帝都長安被馬超以諸侯的身份占據,一心向漢的鍾繇認為馬超這麽做於理不合,這是他和馬超在各自立場上的分歧,又因為兩人之前的交情,鍾繇不願落人口實,自然要回避馬超了;
再者,名士最重氣節。忠臣不事二主,鍾繇身為朝廷大臣,如何能在馬超的西涼軍中出任一官半職呢?這道坎兒,才是橫亙在馬超與鍾繇之間最大的障礙,鍾繇無法做到,以漢臣之身,聽命於一方諸侯,而非大漢天子。
對於鍾繇的所思所想,馬超也清楚。在鍾繇等人閉門不出期間,馬超每隔一段時間就派人到他們的府上送上禮物,並請他們出山,試圖打破這層屏障,可他們始終未曾表露出半分的鬆動之意,甚至連馬超送出的禮物都原封不動的退了回來。在他們看來,能在長安城中發號施令之人,除了劉協,天下間便再無第二人有此資格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化解,也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起初,馬超的努力,並沒有成功,可是當劉協頒布詔書昭告天下,廢帝都長安,改立許昌為都城,並更名許都之後,這幾位閉門不出的大漢臣子心中,便開始失重了。他們無法接受這一現實,因為這就意味著,他們全部成為了朝廷的棄子,他們一心之所係,一向之所向,在這道詔書頒布之後,便宣告土崩瓦解了,再也沒有了半點的意義。
在賈詡的建議下,馬超把握住了他們心裏出現波動的時機,再次派人到他們的府上造訪,這些人對待馬超派去的人,雖然依舊不肯接納,但至少要比之前的言辭厲色好了很多,尤其是鍾繇。
鍾繇與馬超的交情,終歸與其他幾位大臣不同,對馬超的了解也更深入,因此鍾繇雖仍是未曾露麵,卻親筆以其獨創的“鍾體”書寫了一封長信,並讓府中下人將這封信交給了馬超派去的人,帶回到了馬超的手中。
在這封信中,鍾繇對當前的時局、大漢朝廷疲軟的根源做了深入的剖析,隱晦的告知馬超,若要贏得包括他自己在內幾位大臣的誠心歸附,便必須要令天下時局有所改善,至少,也要讓關中之地得到明顯的變化才行,唯有如此,才能讓那些心懷天下的忠貞之士心悅誠服。
如今,關中再現興盛的跡象,老百姓們基本解決了溫飽的問題,比之前餓殍遍野不知好上了多少倍;治理關中的冠軍侯府中,吏治清明,各級官員心懷百姓,一心為公,贏得了百姓們的一片讚譽;西涼軍的將士們,對老百姓們秋毫無犯,軍容整肅,軍紀嚴明,甚至還在訓練之餘,主動幫助老百姓們開墾荒地……
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馬超終於改變了關中的麵貌,也該是親自到鍾繇等人的府上,去親自造訪了。
馬超所選定的第一處府宅,自然是鍾繇的居所。無論是於公於私,鍾繇畢竟和馬超有過同袍之誼,老少二人乃是忘年之交,從鍾繇這裏入手,必然要比其他人更容易一些。再者,鍾繇是當代著名的大書法家,他的字體自成一格,被人稱為“鍾體”,可鍾體卻是脫胎於飛白體,也就是說,鍾繇乃是蔡邕在書法方麵的再傳弟子,需知,蔡邕可是飛白體的創始人。
蔡邕早已明確的站到了馬超這一邊,有了這層關係,說服鍾繇自然也就要更容易一些了。隻要鍾繇肯出山輔佐馬超,有了他做出表率,馬超再去說服杜幾等人,也會減少許多的障礙了。
鍾府的待客大廳之中,馬超端坐在茶案之後,注視著眼前香茗冒出來的蒸騰熱氣。能被鍾繇準許進入府中,並請到客廳,還奉上香茶,馬超便已經算是邁出走向成功的一大步了,他篤定,自己今日必定能麵見鍾繇。
果然,沒有讓馬超等待太久,在馬超落座後不到一炷香的時間,隨著一陣沉穩的腳步聲傳來,鍾繇端莊的樣貌,終於出現在了馬超的視線中。
“老大人,你可是讓孟起等的心焦難熬啊!”在見到鍾繇的第一時間,馬超便長身站起,看著鍾繇微笑著說道。
鍾繇本欲踏進待客大廳,在聽到馬超這句話之後,反而停住了腳步,一隻腳踏在大廳之內,一隻腳停留在大廳之外,似是有些舉步維艱,渾然不似行走在自己家中,倒似走在懸崖邊上一般。
順著馬超看來的目光望過去,鍾繇的目光看到了馬超那雙眼神清澈的明眸,兩人的目光接觸到一起,鍾繇的嘴角便開始輕微的抖動起來,幾番欲言又止。
沉默了許久,鍾繇方才發出一聲悠悠長歎,將留在大廳之外的腳邁了進來,抬起手微微指向馬超,用複雜的語氣歎息道:“孟起啊孟起,你,究竟是忠是奸?”
“汗青史上丹心照,是非自有後人評。孟起今日所作所為,究竟是對是錯,還是交由時間來給出答案吧。”馬超並沒有直接回答鍾繇的問話,但卻更為明確的表達出了自己的心意。
很早之前,在西涼平叛相遇之時,鍾繇便曾經問過馬超,是否會一直忠於大漢江山社稷,當世馬超便隱晦的回答,他的忠心,隻為天下間的黎民百姓。
彼時,鍾繇並未能體會到馬超的一語雙關,但是時至今日,鍾繇忠於明白了馬超的這份忠誠。它不會單獨歸屬於哪個陣營,不會單獨存在於哪個朝廷;它,隻會為了黎民百姓而亮出崢嶸,隻會為了守護那些最為平凡的人而竭盡全力。
馬超的想法,如果是在治世,對於出身書香世家的鍾繇來說,並不容易被接受。但現在是亂世,是大漢開國四百年來從未有過的亂世,生於亂世,是時代的悲哀,更是老百姓們的悲哀,如果有人能在這個時候,為了天下間數以千萬計的老百姓揭竿而起,誰又能說他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輩呢?相反,他反而會成為天下所有百姓的精神圖騰,成為黑暗中罕見的一絲亮光。
閉上雙眼,鍾繇再次沉默了下來,馬超安靜的站立在他的身前,始終未曾再多說過一句話。他相信,在大是大非麵前,鍾繇定然會做出正確的抉擇。
良久之後,鍾繇緩緩睜開了雙眼,眼神中帶著幾分深邃,幾分寂寥,喟然長歎道:“罷了,罷了……這江山,終歸是天下人的江山。正如孟起你所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老百姓,便是這天下間的水啊……”
最終,在大是大非的考驗下,鍾繇放下了數十年所固守的東西,與馬超一起,走出了自己的府邸,走入了冠軍侯府之中……
在鍾繇明確表態之後,馬超又先後親自拜訪了杜幾等幾人,在馬超的努力之下,杜幾等人終被馬超說服,在一姓王朝和天下蒼生之間,他們做出了馬超希望他們去做的選擇,艱難的選擇了後者。
今日,鍾繇、杜幾等人經曆了一生中最艱難的選擇,可是他們不知道,他們今日所做的選擇,讓他們或是他們的後人,在數十年之後,看到了一生中從未見過的祥和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