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

第二百七十四章 袁術稱帝

字體:16+-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三個月的時間,看似平靜的徐州,暗流卻從未停止過。

在呂布的日益驕橫中,徐州各大家族人人自危,對呂布的不滿情緒逐漸達到了鼎點。作為呂布的第一謀士,陳宮很早便感覺到了危機,奈何即便是以陳宮之能,也無法稍勸呂布收斂絲毫半點,隻能是望而興歎。

徐州的局勢傳到曹操的耳朵裏,曹操喜出望外,連日和麾下的謀士秘密商議,該如何才能輕取徐州之時,一個令他意想不到的消息卻忽然傳來,打亂了他原本的節奏。當曹操得知這一消息後,足足愣了有半盞茶的功夫,而後忽的仰天長笑起來。

究竟是何消息,能令沉穩老辣曹操先是震驚,而後發笑?

原來,袁術盤踞淮南,麾下猛士如雲,謀士如雨,可謂是兵精糧足,更兼袁術野心昭昭,早有不臣之心。及至後來孫策為報父仇,將孫堅在洛陽所獲的傳國玉璽抵押給了袁術,借了三千精兵殺回了江東。得到傳國玉璽之後,袁術的貪心便一日勝過一日,日夜都夢想著能坐上天子的寶座,以君臨天下的姿態,將大漢王朝徹底變為曆史的塵埃。

人心,便是如此,貪欲的閘門一旦打開,便不是輕易可以重新閉合的了。

在袁術看來,如今的大漢王朝早已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藥了。現在自己擁有了這麽大的地盤,這麽多的人口,手下又有著眾多的武將、謀士,理應站出來,徹底推翻大漢的腐朽統治了。於是,他才把麾下眾人全部召集起來,共同商討一件大事:登臨大寶,改朝換代!

在亂世,想要獲得更高的地位,想要擁有跟多的特權,最捷徑的一條路,就是輔助君主成為帝王。那樣的話,就會成為從龍之臣、開國元勳,日後的榮華富貴還少的了麽?因此,當袁術提出要稱帝的打算之後,他麾下的大部分官員都歡欣鼓舞,大表讚同。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目光短淺之輩,還是有少數的一些人,是能夠看清局勢的。比如說,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袁術稱帝的閻象。閻象是袁術麾下的主簿,更是袁術的第一智囊,眼光比常人長遠的多,他當即勸道:“主公,昔日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自向殷商稱臣;主公家世名聲雖盛,但卻沒有達到昔日周文王的程度。大漢如今雖然風雨飄搖,但也沒有殷商之暴虐,主公意欲稱帝,眼下還不是時候啊。”

袁術聞言大怒,近乎咆哮的斥責閻象:“一派胡言!昔日漢高祖不過是泗上一亭長而已,都能夠擁有天下,開大漢四百年之基業,吾姓出自陳姓,陳姓乃是大禹之後人也,更兼吾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乃是百姓眾望所歸的望族!現在大漢曆經四百載,氣數已盡。吾正應該登高一呼,開創出另一番天地才對!吾若不稱帝,那才是有違天道的事情,吾意已決,汝不要再說了。”閻象聞言,知道袁術決心已定,料到自己勸阻不住袁術,長歎著退出了大廳之中。

袁術也是個猴急的性子,再加上當皇帝的心思慫恿,立刻就把登基稱帝的事情提到議程上來了。經過半個多月的準備之後,在一眾麾下文武的幫助下,袁術在壽春登基稱帝,改元仲氏,效仿漢製,設立省台等官員,並廣發布告,將自己稱帝之事布告天下。自此以後,袁術出入都乘駕龍鳳輦,做著皇帝的美夢,開始了荒**無度的生活。

袁術稱帝的事情,不多時便已傳遍了天下。

對於這件事,各路諸侯不約而同的表達了強烈的譴責之意,就連投靠在袁術帳下數年時光、向袁術借兵返回江東的孫策,都在第一時間和袁術劃清了界限,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遠在長安的馬超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刻以冠軍侯的名義發布檄文,將袁術歸為了漢賊的行列,發出了漢賊不兩立的聲音。雖然馬超沒有愚忠的思想,不會像真正的古代人一樣,誓死效忠於某一個人,但是,袁術這種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分裂國家安定團結的事情,已經觸及了馬超的底線。無論是前生今世,他最為不能容忍的,就是那些不顧老百姓死活,為了一己私利而破壞國家內部穩定的行為。

為此,馬超在發布檄文的同時,還特意給劉協寫了一封奏折,言明自己一定站在劉協這一邊,抵製袁術的倒行逆施。

和馬超的反應不同,原本準備征討徐州的曹操,收到袁術登基稱帝的消息之後,曹操哈哈大笑了足足有一刻鍾。大笑之後,曹操還意猶未盡的對著麾下眾人說道:“可笑死我了,袁術那個蠢貨,竟然稱帝了!這真是太好了,本來吾還擔心我軍在拿下兗州、豫州之後,會惹來袁紹以及各路諸侯的不滿,現在好了,袁術這個白癡主動跳出來,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了,我軍可以安心的過上一段平穩的日子了,至於征討呂布之事,容後再議吧。”曹操說的沒錯,袁術就相當於是後世遊戲裏,拉取仇恨的玩家,把仇恨全部攬到自己身上了,間接的給了曹操一個喘息和發展的機會,這可是讓曹操喜出望外了。

再說袁紹,別看他和袁術是兄弟,可是兩人從小就麵和心不合,現在袁術仗著自己割據江淮地區,就敢狂妄的稱帝,簡直是太愚蠢了。要比地盤,江淮不如河北地區大;比人口,冀州是全天下第二多人口的大州,比馬超的雍、涼二州加起來人口還要多;比經濟實力,江淮地區在漢代是比較落後的,遠遠比不上靠著黃河流域的河北地區富庶;比麾下將士的實力,袁紹更是高出袁術一大截,武將顏良、文醜、張合、高覽等都是當世名將,文臣沮授、審配、許攸等,也都是足智多謀之士,可是偏偏袁術就看不到這些,竟然先於自己稱帝了!

平心而論,袁紹不是不想稱帝,但是袁紹比袁術要清醒的多,他清楚地認識到,現在大漢雖然風雨飄搖,但遠遠還沒到改朝換代的時候。而且,自從馬超橫空出世之後,隱隱間有了成為天下第一諸侯的趨勢,偏偏馬超手握重兵,坐擁雍涼二州以及西北大漠之地,可從始至終,他都沒有變現出來絲毫推倒大漢江山取而代之的心思,甚至還屢屢為了大漢的安穩而征戰沙場。這是一個訊號,代表著馬超的態度。

換言之,誰若是在這個時候取代漢家天下,便等於是向馬超發出挑戰了,神威天將軍、西涼錦馬超,又豈是易於之輩?袁術在這個時候稱帝,無疑便是將自己擺到了馬超死敵的位置上去了。

要說袁紹和袁術的關係並不好,袁術的死活,袁紹是絲毫不關心的。但是袁紹擔心的是,袁術搶著稱帝,會在天下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認為袁家是仗著四世三公的名頭,不把大漢天子放在眼裏,一旦把天下人都得罪光了,那他袁紹以後稱帝,豈不是會困難重重嗎?難道還要袁紹改姓不成?這,才是袁紹真正氣惱的地方。可是他卻忘記了,敗壞袁家聲望的事情,他袁紹也不是沒有做過,當初在十八路諸侯酸棗會盟,最後卻鬧了個虎頭蛇尾,分崩離析,他這個做盟主的,實在是難辭其咎。

除了這三個實力最強大的諸侯之外,其餘的各路諸侯也是紛紛表明立場,堅決和袁術劃清界限,盡管他們不會再行動上真正采取什麽措施,但是口頭上的譴責還是必不可少的,否則的話,就會落人口實,被說成是袁術的同謀,這個罪名,他們可擔當不起。

被天子劉協親封為皇叔的劉備,聞聽袁術稱帝,立刻捶胸頓足的嚎啕大哭起來。和他人的譴責不同,劉備把所有的過錯都歸咎到了自己的身上,認為自己身為漢室宗親,卻無力阻攔如此離經叛道的事件發生,實在是慚愧之至。劉備選擇對待這件事的角度,恰到好處的擊中了心向大漢的群臣們,心中那片最柔弱的地方,他雖沒有在第一時間聲討袁術,但他的聲淚俱下,卻更為清晰的闡明了自己的立場,乃至於不少的朝臣,包括國舅董承在內,都對劉備的印象好了不少,開始主動和劉備親近起來。

當然,還有一位,是最最最憤怒的。他就是當今的大漢天子劉協。

在收到袁術稱帝的消息當天,劉協把寢宮中所有能砸爛的東西全部都給砸爛了,然後便一頭紮進太廟之中,獨自一人對著大漢曆代皇帝的靈位,整整呆了一天。沒有人知道他究竟在裏麵做了些什麽,就連曹操暗中安排在劉協身邊的侍者,都未能打探出半點消息,他們能回稟給曹操的,隻是劉協在太廟出來的時候,臉上帶著明顯的瘋狂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