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手足情深
當日,馬超與各路諸侯的商討,隻是討論出了一個大概的方向,並沒有進行細節上的研討。
無論是誰,都不想自己的實力遭受損失,因此眾人在商討的過程中各懷鬼胎也就不奇怪了。即便是馬超的能力,也無法掌控全局,他知道這件事急不得,隻能慢慢來,所以這次商討也隻是定下個大格局來,其他的,隻能日後再說了。
對馬超而言,能不能形成聯盟根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再次見到了趙雲。
和關羽一樣,在最初見到趙雲的時候,馬超根本控製不住自己下意識的反應,快步跑到趙雲麵前,直接抱住了他。而趙雲,再也無法抑製自己的情緒,反手牢牢地抱著馬超,臉上已是淚流滿麵。
兩人之間沒有太多的交流,畢竟,這是一次戰前的商討議事,而不是私人之間的把酒敘舊。但是,默契極深的兩人,在彼此的眼神中便已經看出了很多東西,趙雲看到了馬超眼中的關切,馬超也看懂了趙雲眼中的不得已。
在議事結束之後,馬超也沒有多留趙雲,便讓趙雲跟隨劉備回去了。雖然不知道趙雲為何要跟從劉備,但是馬超相信,趙雲這樣做一定有他的理由。
等眾人都散去之後,關羽腳步匆忙的來到了馬超的麵前,將一張紙條遞給了馬超。
“子龍留下來的?”馬超接過紙條,還未打開過目,便已猜了出來。
關羽點了點頭,麵色有些凝重的說道:“是。在大營前見到子龍的時候,他偷偷塞給我的。若不是出了什麽問題,子龍斷斷不會如此隱晦。”
馬超聞言,連忙打開紙條,仔細的看了起來。
上麵所寫的話並不多,甚至都沒有解釋趙雲為何會出現在劉備的身邊,隻是把原徐州牧陶謙忽然病亡的事情大略的講述了一遍,除此之外,就沒有什麽了。
兄弟之間,有些話不必說,彼此心中自然明白。
趙雲沒有解釋為何會跟隨劉備,是因為趙雲相信,馬超一定不會懷疑他的本心。講述陶謙暴病而亡的事情,也是趙雲出於對馬超的了解,他知道馬超一定能讀懂自己的心思。
“看來,子龍定是懷疑到了什麽,這件事若不弄明白,子龍的處境就危險了。”馬超將手中的紙條緩緩收起,放到燭火之上點燃,口中緩緩地說道。對趙雲的心思,沒有人比馬超更明白了,雖然趙雲沒有名言,馬超依舊明白,趙雲是想讓自己幫他調查這件事的真相。
待紙條燃盡,馬超抬起頭來,對關羽說道:“雲長,速速派人通知文和先生,令神機營全部出動,調查陶謙之死!同時,給本侯盯緊劉備,若是他生出什麽鬼蜮心思,立刻來報!對了,雖然子龍英武無雙,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還是要暗中派些人手加以保護,確保子龍不會遭到危險。”
“諾!”關羽大力拍打著自己的左胸,領命而去。
在馬超暗中布置的同時,回營途中的劉備,也在暗自尋思著。
原來趙雲是馬超的人,幸虧自己之前的很多動作,都是瞞著趙雲的,否則的話,自己暗中做下的那些見不得光的事,豈非就要大白於天下了嗎?劉備暗暗的想道。
可是,今後該何去何從呢?趙雲一身是膽,武藝超群,若能令他真心歸附,絕對是強有力的臂助,可根據今日趙雲和馬超之間的情況來判斷,似乎很難讓趙雲歸心啊。殺了他?劉備實在是感到可惜,下不了這個決心。
怎麽辦?怎麽辦?
思來想去,劉備覺的,無論如何,也不能讓趙雲再回到馬超的身邊去了,那樣的話,馬超豈非更加如虎添翼了?還是先試探一下趙雲吧,若是他能歸附自己自然是好,若是不能,哪怕他對自己暗中做的事毫不知情,也不能再讓趙雲活下去了。
“子龍啊,汝與冠軍侯可是舊相識?為何此前從未聽汝提起過啊?”劉備心念已定,轉過頭來,帶著仁慈的笑容,開始了他的試探。
趙雲的臉上一片平靜,似乎是早就預料到了劉備會有此一問,從容的答道:“回皇叔,趙雲與冠軍侯乃是同門師兄弟,昔日曾共同在恩師們的門下修習武藝槍法。後來回歸故裏,已有數年未曾見過冠軍侯了。”
恩師們?不止一個師父?
劉備在趙雲的話中尋找到了新的發現,追問道:“早就聽聞槍神童淵之名,可據我所知,槍神門下隻有三大弟子,除了汝之外,分別是西川槍王張任和北地槍王張繡,卻不知冠軍侯又是何時拜入槍神門下的?而且,聽汝方才所言,似乎你們的師父,還不止槍神一人?”
趙雲點了點頭,沒有絲毫的隱瞞:“確實,師尊原本的確隻有三位弟子。數年前師尊遊曆西涼,本來是要去看望佑維(張繡的字)師兄的,途中卻與冠軍侯不期而遇,便將冠軍侯收入門下了。至於另一位師尊,乃是神醫元化先生,趙雲有幸與冠軍侯一起,在兩位恩師門下共同學藝數載光陰。”
“哦——”劉備聞言,拖著長長的尾音應了一句,隨即又問道:“如此說來,汝與冠軍侯的感情定是十分深厚了?”
趙雲麵不改色,直言道:“是!趙雲與冠軍侯之間,情同手足。”
“哼!趙子龍,你是懷有二心嗎?”暴躁的張飛怒喝一聲,一雙環眼中已經快要噴出火來了,手中的丈八蛇矛蠢蠢欲動,隻要趙雲說一聲“是”,便會立刻出手,將趙雲斬殺於眼前。
趙雲回頭看向張飛,沉靜又堅定地說道:“翼德此言差矣。趙雲生在人世間,自然明白道義二字。當初趙雲既承諾伯圭(公孫瓚的字)將軍,五年內任其驅使,自然不會改變。伯圭將軍讓趙雲跟隨皇叔,趙雲必會盡心盡力輔佐皇叔。”
“那五年之後呢?”管亥問出了劉備最想問,卻又不能說出口的話。
趙雲回頭向西涼軍營地的方向看了一眼,眼神飽含著難以割舍的眷戀。他沒有回答,這一眼,卻已經給出了答案。
“哎——你們莫要咄咄逼人,子龍乃重情重義之人,又怎會離我而去?”劉備見趙雲沒有回答,便截住了管亥和張飛的逼問,岔開了話題。可是劉備此刻心中所想,卻和他所說的話截然不同。
既然你趙子龍不識好歹,那便莫怪我無情了!劉備恨恨的暗想著。通過趙雲的話摸清了他和馬超之間的關係之後,劉備自然容不下趙雲了,可怎麽不著痕跡的讓趙雲死去,這可是個棘手的問題。
若是明麵上要殺趙雲,以趙雲的武力,想要逃走並不是什麽太難的事情,弄不好便會弄巧成拙;即便是能殺了他,一旦馬超知道了,以他二人之間的感情,定然會不顧一切的率兵殺過來,劉備又該如何抵擋?所以,趙雲得死,而且得死的悄無聲息,死的順其自然,絕不能被馬超發現半點端倪。
最好,就是在後續討伐袁術的戰鬥中,尋個機會,將趙雲推入險境之中,借助袁術之手殺死趙雲,事後若是馬超責問起來,劉備也可以把罪過歸咎到袁術的身上,這樣才能兩全其美,以絕後患。
曾經,劉備那麽的器重趙雲,挖空心思的想要將趙雲真正的攬入麾下,可如今,在得知趙雲與馬超的關係之後,劉備的態度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轉變,須臾之間便做出了處死趙雲的決定,這份狠辣,與他平日裏辛苦營造的仁慈麵目相比,當真是諷刺之極。
根據今日馬超與眾人之間的商議,四路諸侯兵分四路,分別在淮南城的四麵圍而不攻,封死淮南的四麵城門,將淮南徹底孤立起來。在這次分配中,兵力最少的馬超反而要麵對淮南城的正門,呂布、劉備和孫策則是分別扼守東、西、南三門。
等到圍困一些時日,淮南城中的糧草消耗個七七八八之後,在決定具體的攻城事宜。袁術雖然在淮南城中囤積了大量的糧草,可十幾萬袁軍每日的消耗,是個不小的數字,袁術所囤積的那些糧草,在坐吃山空的情況下,總有被消耗一空的時候,等到了那個時候,袁術的末日也就到了。
各路諸侯回到各自的大營中之後,便按照與馬超所商議的,紛紛率兵來到了預定的地點,尋找有利地勢安營紮寨,對淮南城形成了四麵圍困之勢。同時,包括馬超在內,還在各自的營前依托地形鑄造起了一道道的防線,並安置了大量鹿角之類的防禦性軍械,擺出了打持久消耗戰的姿態來。
他們不急於進攻,並非是將主動權拱手讓給袁術,相反,這一戰略,反而讓袁術更加心焦了。
當得知各路諸侯的反應之後,袁術差點沒被氣的吐血!他提前厲兵秣馬,囤積糧草,就是要和各路諸侯決一死戰,誰料事情的走向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料,以馬超為首的幾路諸侯根本就就不著急,他們不急,袁術急啊!若是戰事一旦陷入膠著,他可就完全被動了啊!
因為,消耗戰,他打不起啊!一座孤城,如何能禁得住長久的消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