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

第三百零二章 隻有血水

字體:16+-

過去的這一夜,袁術度過了他這一生中,最難熬也是最難受的一夜。

馬超和孫策攻入城中,除了袁術所在的偽行宮之外,其餘的地方,都已經落入他們二人的手中了。一夜之間,袁術從人生的巔峰跌落到了穀底,巨大的心理落差,讓他的頭發白了大半,整個人在一瞬間仿佛蒼老了十歲。

袁術清楚,眼下的安寧隻是暫時的,等到馬超和孫策整頓好之後,勢必會對自己所在的行宮發起猛攻,而行宮的內外,隻剩下兩萬多依舊對他忠心的部下了,他們能否抵抗住馬超他們的衝擊,實在很難說。

清晨,袁術在頹廢中捧起了飯碗,看著碗裏的粗糧,感到實在難以下咽,對送飯的庖丁說道:“朕實在難以下咽,你去取一碗蜜水來吧。”庖丁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大聲說道:“隻有血水!哪裏來的蜜水!”

袁術經過昨夜的折騰,早已是形容枯槁,心力交瘁了,聽到庖丁的回答之後,一陣悲傷和絕望,湧上心來,忍不住大叫一聲,吐出一大口血來,隨即便昏倒在了床榻之上。

當馬超和孫策整頓好兵馬,率領麾下將士殺入袁術的行宮中,將駐守在袁術偽大殿之外的兩萬多袁軍肅清之後,從投降的軍士口中得道袁術因自覺大勢已去,就在剛剛,因為庖丁的一句“隻有血水”,氣的吐血昏厥,現在還沒有醒來。

在知道袁術的情況之後,馬超沉吟了片刻,側頭對身邊的孫策說道:“袁術雖然僭越稱帝,實屬大逆不道,但他畢竟也曾是大漢的重臣,在討董之戰中,也曾為大漢出過力。我們,給他一個體麵地死法,如何?”

對於馬超的提議,孫策難得的沒有異議。兩人脫離了各自的部隊,並肩向袁術的寢宮中走去。

踏過血痕斑駁的層層台階,兩人一步一步的走到了袁術的麵前。

或許是兩人的腳步聲,亦或許是身上鎧甲甲葉的鏗鏘聲,當兩人來到袁術身前五步遠的距離時,袁術便在此時悠悠醒來。

抬起頭,用無助的眼神看了馬超、孫策一眼,袁術翕動了半天嘴唇,終於開口說道:“你們來了?朕早就知道,你們會來的。早晚……會有這一天的。”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馬超的眼神中沒有絲毫的憐憫,甚至沒有憎恨,亦沒有半分的激動,平靜的宛如一泓秋水。

“是啊,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袁術喃喃地重複著馬超的話,眼中的神采越發黯淡無光了。

嗆啷——

孫策拔出隨身的佩劍,向袁術怒喝道:“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言罷,便要挺劍向袁術刺去。

“且慢!”馬超出聲阻止了孫策,孫策不解的回頭看向馬超,手中佩劍卻仍然指著袁術的心髒要害,隻要馬超表露出絲毫搶攻的意思,他便會立刻將懸著的劍刺下去。

“破虜將軍,袁術罪行罄竹難書,但本侯先前也說過,討伐董卓時,袁術多少也是為我大漢立下過功勞的。便讓他自行了斷吧。”馬超的目光始終落在袁術的身上,口中卻對孫策說道。

馬超沒說出口的是,袁術的人頭隻有一顆,前來討伐袁術的卻有四路諸侯,若算上半途折返的曹操,那便是五個諸侯,袁術的人頭記在誰的功勞簿上,都難免會有人不滿意,尤其是馬超自己,他本就是樹大招風的存在,曹操、呂布、劉備包括眼前的孫策,多多少少都對他懷有敵意,是絕不能親手取了袁術的性命的,否則必定會成為眾矢之的。這也是馬超引孫策入城,並讓孫策一起來見袁術的重要原因。至少孫策可以證明,袁術不是馬超所殺的,攻破淮南的天大功勞,也不是馬超一人所獨占的。

孫策深深地看了馬超一眼,他自然想不到馬超所想的那麽深遠,但在經過短暫的思量之後,還是後退了一步,將手中的佩劍擲在了地上。

袁術默默的看著眼前孫策的佩劍,伸手將其從地上拾起,失魂落魄的說道:“罷了,罷了……我袁公路此生,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倒也沒什麽可遺憾的了。隻是沒想到,到了最後,對我袁某最仗義的人,竟然是你馬超……”以袁術這樣叛臣的身份,自刎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得以保留全屍,也算是最體麵的死法了。在臨死之前的一瞬間,袁術一直以來,對馬超的恨意,悄然間消弭於無形,反而化成了由衷的感激,隻是這份感激,來的太晚了一些。

在對自己一生中所有對和錯的回憶中,袁術緩緩揚起劍刃,向著自己的脖頸之間,重重的劃了下去……

袁術死後,馬超命人將其屍首收斂,放入棺槨之中,派人送到許都,交由劉協處置。至於劉協最後是否會留袁術一個全屍,那就不是馬超所關心的了。

直到承載著袁術的棺槨出了城,一路向許都而去,淮南城的東西兩門才被緩緩打開,呂布和劉備的兵馬才得以進城。

看著城中被戰火侵襲的痕跡,看著忙碌的清理戰場的西涼軍和江東軍,呂布和劉備的臉色自然好看不到哪裏去,這最後的一場戰鬥,他們兩人的兵力原本是最雄厚的,結果卻隻落了個跑龍套的尷尬境地,連搖旗呐喊的功勞都沒有,之前的所有努力盡皆付之東流,心中就別提有多難受了。

人,曆來如此,隻會記的最後的勝利者,又有誰會記的,在這個過程中付出努力的其他人?今後,被歌功頌德的,隻有馬超,至多再加上一個孫策,就此事而言,絕不會有人對呂布和劉備稱讚半句的。哪怕他們也曾經為了討伐袁術而努力過。

當天,四路兵馬分別在淮南城中駐紮下來,很是默契的保持著距離,彼此相安無事。劉備和呂布縱然心中憤恨難平,卻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對馬超發難,不管怎麽說,人家馬超是剿滅袁術的最大功臣,若在此時為難馬超,實在是太容易被人扣上一頂與袁術同謀的帽子了。

按照軍功的劃分,馬超自然而然的占據了淮南城中心的位置,孫策則是占據了較為富庶的南城,未能出上力的劉備和呂布隻能麵色黯淡的駐紮在另外的兩側,四人各自約束部下,對城內的老百姓們進行安撫,當然了,遇到趁亂作奸犯科的老百姓,他們也是不會縱容的。

就這樣,淮南城在詭異的氣氛下安靜了下來,大家都在等著朝廷,亦或者說是曹操的下一步安排。

名為等待,實則各人暗中的小動作卻從未中斷過。

淮南之地,連接江東與淮水,是江淮之地的腹地,孫策自然很想得到淮南,將其與自己的地盤連成一片,進一步壯大自己的勢力;而劉備呢,到目前為止,劉備還沒有一塊真正屬於他的地盤,所以對淮南的渴求更在孫策之上,十分渴望能將淮南據為己有,以淮南為大本營,建立一方自己的小天地。

故而,劉備和孫策不約而同的暗中給曹操寫信,又幾乎是在同時給朝廷上奏折,話外之音便是要謀求淮南,隻不過孫策說的較為直接,而劉備說的則要隱晦了許多罷了。

至於呂布,其實他所占據的徐州與淮南並不接壤,是不可能跨越地域的限製將淮南收入囊中的,可眼前擺著這麽大一塊肥肉,他又怎麽能不動心?按照陳宮的提議,即便明知拿不下淮南,也要在這塊大肥肉上狠狠地咬上一口,才不枉來江淮辛苦這一遭。

於是,呂布也上書朝廷,請求朝廷對部下將士們的封賞,實則,是在變相的向朝廷索要錢糧了,陳宮認為,朝廷為了表彰功臣,彰顯大漢朝廷的威嚴,定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吝嗇的,至於這筆封賞到底是劉協出還是曹操代付,陳宮並不關心,他關心的隻是封賞的數量而已。

四人之中,動作最小的,便是馬超了。馬超的實力雄厚,要糧,有關中千裏沃野;要牲畜,有西涼廣闊的牧場;要錢,有金城商會的日進鬥金……所以馬超對淮南的需求其實並不強烈,他所需要的,隻是在這場戰鬥中的積極影響。

在這樣的背景下,馬超最後一個上書朝廷,將征討袁術的戰鬥詳盡的寫進了奏折中,馬超相信,對作戰有功的將士,朝廷給出一些名義上的獎賞,遠比讓朝廷拿出真金白銀來要容易的多。能讓部下將士們名正言順的晉升官職,這才是馬超的目的。不管怎麽說,朝廷的任命,總要比他這個開府的冠軍侯所任命的官職更正統一些。

在表麵上看,馬超無欲無求,所求的賞賜遠遜於其他幾人,甚至是毫無私心,派人將袁術偽行宮中的所有金銀珠寶一律封存,準備等朝廷派人來之後,移交給欽差大臣來處置。但實際上,馬超卻有著他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