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滿載而歸
各路諸侯在淮南並沒有呆太久,朝廷便傳來了天子詔書。當然,誰都知道,如今的天子詔書,其實就是曹操的意願而已。
天子詔書內容如下:叛國之賊袁術現已伏誅,此事就此告一段落,各路諸侯應盡速整頓兵馬,令大軍各自返回駐地,不得繼續於江淮之地逗留。鑒於征討叛逆時各路諸侯以及部下們
作戰英勇,天子特命有功人等到許都接受封賞,克日啟行。至於揚州牧的職位,則由天子擬定人選,擇日公告天下。
有心之人不難在這道詔書中,看出曹操矛盾的心理。
一方麵,江淮之地曆來富庶,如今變成了無主之地,誰人能不眼紅?曹操也很想將這塊兒大肥肉一口吞下,可是江淮之地雖好,但是對於曹操來說,卻不免有些雞肋了。江淮和曹操的地盤之間隔著數百裏隻要外加一條大江,由此在地勢上將不可避免的被長江劃分成南北兩部。曹操手下的將士,大多習慣陸戰而不習慣水戰,曹操若是將部下的將士派遣到江淮來,定然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可若是在江淮之地征募新兵,忠誠度又沒有保證,而且新軍成立之初,戰鬥力低下,能不能保住江淮之地還很難說。曹操在沒有做好全麵的準備之前,貿然接手淮南,確實不是明智之舉。
曹操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都在中原,和淮南相隔並不近,這就勢必會導致在物資流轉和政令下達的過程中,出現偏差或者根本就傳達不到的現象,如果是平時,這倒不算什麽大事,但是如果發生大戰,這就是足以致命的缺陷了,曹操可不想因為淮南一隅之地,動搖了自己在中原的根本。而且曹操有自己的戰略構想,他預想中的下一步行動,是向北方發展,而不是在南方。
另一方麵,江淮為四戰之地,北麵有強占了徐州的呂布,西邊有盤踞荊州多年的劉表,南麵又有新進崛起的江東下霸王孫策,這些人沒有一個是易於之輩,就算曹操能暫時以天子的名義將江淮收入囊中,怕是也不能長久,早晚會被這幾人奪走,既然如此,也就不必浪費兵力、財力去占據淮南了。可曹操也絕不願意就這樣將江淮之地拱手相讓,令這三人的勢力變的更加強大,對自己形成潛在的威脅。
再者說,江淮之地豪門士族林立,許多的事情都是這些大士族們說了算的。曹操也不想陷入首鼠兩端的困境,在原班人馬和當地士族之間,來回尋找平衡,耗費心思。總之,真正將淮南納入自己的囊中,絕非一朝一夕之間可以做到的。
故此,曹操沒有立即任命淮南、壽春等地的太守,反而是將此事暫時擱置,等深思熟慮之後再做決定。
詔書中的另一層意思,將在征討袁術過程中的有功將士們召集到許都,朝廷將會當麵授予他們應有的榮譽。
曹操這一手,可謂相當的高明,旨在考驗人心。
想要得到榮譽、聲望和地位,就必須近乎單槍匹馬的去往許都。許都是曹操的大本營,更是他的老巢,進了許都就等於是進入曹操的掌控之中了,是生是死,便全憑曹操一念之間了。這對馬超他們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可若是不前往許都的話,非但拿不到功勞,反而還會落下一個膽小懦弱的名聲,那樣的話,無論是誰,名聲都會受到很大的負麵影響,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尤其對劉備來說,他的實力本來就是各路諸侯中最薄弱的,能拉起自己的隊伍來,完全是憑著他數十年如一日積累起來的仁德名聲所造就的,若是連好名聲都沒有了,劉備此生也就等於是到頭了。
各路諸侯中,最先決定下來的便是馬超。馬超命馬玩和司馬芝率領大部隊率先離開淮南,從來時的路返回長安。
趁著各路諸侯都在思考要不要前往許都,而無暇他顧的時機,馬超仔細交代了馬玩和司馬芝,讓他們趁機將淮南王秘寶混雜在隨行的糧草中,悄悄地運送回長安去。先後兩代淮南王所積累起來的財寶是驚人的,馬超並不指望能一次性的全部運走,但是最起碼,也要把其中最值錢的東西帶回去才行,有司馬芝在,馬超相信他絕不會看走眼,定然能完成自己交代給他的任務。
至於剩下搬不走的,司馬芝也會就地掩埋,重新將淮南王秘寶隱藏起來,並按照馬超所交代的,做好標識,以便日後有機會的話,再讓剩餘的財寶重見天日。
兩日之後,司馬芝秘密的將淮南王寶藏中三分之一的財富搬運了出來,用糧草所掩蓋,依舊借路荊州,取路向長安折返。雖說這次隻帶走了三分之一打的數量,可這三分之一的價值,完全抵得過剩餘的三分之二了。也就是說,從價值的角度而言,司馬芝至少帶走了一半的財寶。
等大部隊離開數日之後,留在淮南城中吸引旁人注意力的馬超,帶著留下來的關羽、太史慈、胡車兒三人,率領剩餘的五百名奔雷騎精銳,在劉備、呂布、孫策等人的關注中,離開了淮南,一路向許都而去。
見到馬超果真隻帶著區區數百人前往了許都,劉備終於下定了決心,命陳到等人將兵馬帶入山中,暫時安頓下來,而後便帶著管亥、張飛、趙雲,點起五百精銳步兵,也向許都進發了。
劉備到目前為止依舊沒有一塊兒屬於自己的地盤,所以他渾水摸魚聚集起來的數萬大軍,根本就沒有地方可去,隻能到山中去駐紮了。所幸在征討袁術的過程中,劉備積攢起了眾多的糧草,足夠數萬大軍食用一陣子的了,短時間內倒是不用為糧草發愁。
陳到文武雙全,更是練兵高手,劉備將兵馬交給他,也是希望陳到能夠利用接下來的時間,對麾下的兵馬進行係統性的訓練,早日將數萬兵馬捏合成型。
繼劉備之後,年輕氣盛的孫策也踏上了同樣的道路,一路向北趕往許都。本來馬超不畏險阻前往許都,就已經對孫策是個不小的刺激了,他絕不想事事都被馬超比下去,甚至連較量勇氣都處於下風之中,若非部下眾人一再阻攔,他早就趕往許都了。現在又看到劉備動了身,孫策又怎甘居於人後?
三人率部相繼離開之後,淮南城中便隻剩下呂布一人了,讓他的存在顯得異常紮眼。劉協的詔書明文規定,讓各路諸侯遣散人馬,前往許都受封,呂布一再滯留已經有些說不過去了,若還是賴著不走,那就等同於抗旨不遵了,雖然劉協並不能拿他怎麽樣,可傳出去也不好聽啊!
於是,在和陳宮、臧霸仔細商議之後,呂布最終還是做出了和馬超他們同樣的選擇,硬著頭發趕往了許都。呂布貪生怕死,他原本並不想去許都的,但馬超等三個諸侯的舉動在前,呂布若此時退縮的話,無疑會成為天下人恥笑的對象,這是呂布絕對不能接受的。
等呂布踏上前往許都的道路時,馬玩和司馬芝已經離開了江淮之地,順利的進入到了荊州境內了。將他們迎接入境的,依然是劉表的親侄子劉磐。
當初馬超借路荊州,離開荊州的最後一站,便是劉攀來相送的。馬超還將一柄韓暨打造的,西涼軍中副將級別專用的製式佩劍送於了劉磐,因此劉磐對西涼軍相對熟悉,所以這次便又被劉表派了過來。
劉表讓劉磐前來,名為迎接西涼軍,實則,還不是要雁過拔毛嘛!來的時候,馬超命人準備了不少金銀珠寶,當做向劉表借路的費用,如今西涼軍功成身退,想要返回長安,劉表又怎麽能讓他們一毛不拔呢?
對於劉表的貪心,劉磐心中是很不認同的,甚至還有幾分看不起,可畢竟劉表是長輩,更是荊州的州牧,劉磐不敢將心中的情緒表露出來,隻能是奉命行事了。
對此,司馬芝早有準備,按照來時的份額,司馬芝再次準備了數量大體相同的財寶,交付給了劉磐,由劉磐帶回給劉表。
看到司馬芝已經提前準備好了“買路錢”,劉磐的麵色顯得很是尷尬。畢竟,這樣的事情終歸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難逃揩油之嫌。
將劉磐的神色變化看在眼裏,司馬芝越發覺得,劉磐是個懷有赤子之心的人,或許他日後的成就遠在劉表之上也未可知呢。當初馬超贈他西涼特製的八菱寶劍,也正是因為看到了劉磐的這顆赤子之心。在這個亂世,能讓赤子之心始終保持純淨而不受汙濁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帶著心中的些許感慨,司馬芝和馬玩與劉磐分別,繼續向長安進發。前麵,已經不會有人再來過問他們行止了,隻要順利通過荊州境內,進入到關中,司馬芝的任務便算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