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

第三百九十九章 殺人者人恒殺之

字體:16+-

話說袁紹在和曹操的爭鋒中敗下陣來,帶著無以複加的苦悶心情,倉皇逃竄,向著自己的大營狼狽而逃。

袁紹知道自己敗了,盡管心情陰鬱,可他並不甘心。隻要能順利回到大營,他就可以再度從冀州抽調兵馬過來,將該死的曹操誅殺在官渡。

此次大敗,袁軍損失慘重沒錯,可不要忘了,冀州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此前的折損對於袁紹來說,雖然沮喪,但還是可以承受的。

就在袁紹即將回到大營的時候,迎麵跑來一隊淒慘的潰兵,袁紹定睛一看,正是他留在營中的逄紀!

此時此刻,逄紀出現在這裏,說明了什麽?什麽大營丟了啊!

一股逆血倒湧而上,袁紹似乎猜到了什麽,心神再受重創。眼睛死死地盯著逄紀,袁紹咬緊牙關,將湧到口中的逆血強行咽了下去,他希望能在逄紀的口中聽到的是好消息。

可惜,天不遂人願。

看到袁紹之後,逄紀慌亂的撲倒在地,淚眼朦朧的哭喊道:“主公……大營……丟了……”

嗡!

聽聞逄紀此言,袁紹在也無法守住心神,腦中如遭巨錘重擊,發出一陣轟鳴,令袁紹的大腦瞬間變的一片空白。

身體無意識的在馬背上搖了幾下,袁紹從馬背上一頭倒栽了下來!口中噴出一股淤血,隨著他的動作噴濺出了老遠。

大營丟了,兵馬沒了,軍資不保……最主要的是,袁紹最疼愛的小兒子袁尚,如今尚在大營的病榻之上啊!在逄紀的身邊並沒有看到袁尚的身影,袁紹估計,自己這個最疼愛的兒子,十有八九,是要離他而去了……這,對於袁紹來說,才是最致命的打擊!

逄紀見袁紹暈倒,連忙上前,與大戟士們推胸捶背掐人中,好不容易才將袁紹喚醒。

無力地睜開眼睛,袁紹悠悠的問道:“大營,如何會丟?顯甫(袁尚的字)又在何處?”

逄紀的嘴長了數次,最終斟字酌句的答道:“是青州的臧霸奉曹操之命北上,趁我軍亂戰之際,提十萬青州兵襲了我軍大營。至於小公子……在下無能,未能將小公子救出來。”

“那你還有臉活著來到吾的麵前?!”

前一刻還帶死不活的袁紹,也不知道從哪來的力氣,發出了一聲暴喝之後,掙紮著站起身來,抽出身側的思召寶劍,向著逄紀的胸口便刺了下去。

猝不及防的逄紀,哪裏想到袁紹竟然在暴怒之下忽然向自己亮劍?

噗嗤!

逄紀隻感到心口處一涼,隨即傳來一陣劇烈的痛感,眼前的所有景物都開始變的模糊,身體中的溫度在迅速的降低著。

抬起腳來,袁紹一腳踢在逄紀的身上,讓他的身體離開了思召的劍身。

逄紀向後摔倒,雙眼無神的望著越來越模糊的天空,口中吐著血沫,呢喃著說出了他此生最後的三個字:“庸……主……也!”

斬殺了逄紀之後,怒火中燒的袁紹不甘心讓自己的小兒子橫死沙場,帶領著大戟士以及逄紀帶來的潰兵,合計將十萬之眾,向原本屬於自己的大營猛衝了過去。

當他來到大營前兩箭之地,發現營中飄**的大旗早已被改弦易幟,一麵書寫著魏公的大旗,取代了他車騎將軍的旗號。在曹操的大旗旁邊,稍小一些的旗幟上,清晰的寫著青州牧臧霸的字號。

站在營牆上,臧霸冷眼看著營前的袁紹,緩緩舉起右手,揚聲喝道:“奉魏公之命,斬殺袁紹者,賞千金,奉萬戶侯!殺!”

隨著臧霸的一聲令下,眾多青州兵彎弓搭箭,在一聲聲弓弦的震動聲響下,密密麻麻的箭矢從營牆上、營牆後飛上了半空,而後又淩空攢刺下來,向著袁紹那邊射落。

袁紹站在安全的距離之外,臧霸部下的這些箭矢,自然是傷不到他的。臧霸的用意也並非是要射殺袁紹,這,隻是他發出的一個警告信號而已。

奪奪奪奪——

一陣密集的聲響,在袁紹身前不遠處響起,密密麻麻的箭矢橫七豎八的紮落了一地,在袁紹的麵前形成了一片箭矢形成的荊棘,令袁軍將士的士氣再次低落了一截兒。

這樣密集的箭雨,誰敢往上衝?還不等靠近營寨,就要被活活射穿了!

袁紹的麵色陰沉到了極點,咬牙切齒的喝問道:“吾兒何在?”

沒有任何的回答,臧霸就像是沒聽到袁紹的問話一樣,保持著肅殺的沉靜。

在這樣的沉靜中,袁紹不敢冒進,恨不得咬碎了牙齒,卻又無可奈何。袁紹並不傻,他知道想要從官渡安全的回到鄴城去,身邊沒有力量是不行的。現在跟隨在他身邊大戟士和敗兵們,就是他最後的一點力量了,這點力量要是再被消耗於此,他也就不用想著如何回到鄴城了。

可若是就此退走,袁紹是真的不甘心啊!他還探聽到袁尚的下落呢,如何能狠心離去?

雙方在肅殺的沉靜中,彼此對峙著,誰也沒有再發出任何的舉動,詭異的沉靜。

良久,一陣從袁紹身後響起的馬蹄聲,終於打破了這份沉靜。

袁紹轉頭看去,當他看到狂奔而來的騎兵不是韓猛的旗號,而是曹操麾下虎豹騎的旗號時,心中頓時變的惶恐起來。沒有人不怕死,即便是曾經坐擁北方三大州的袁紹也不能。

站在營牆上一直沉默的臧霸,見到虎豹騎前來,忽然彎下腰去,從腳邊拿起一個被斬斷的人頭,親手係在一根木杆子上,而後在親自將這根木杆子高高舉起,越過營牆上方半丈的高度,縱聲喝道:“袁本初!汝且仔細看看,此是何物?”

袁紹回過頭來,順著臧霸手中的杆子向上看去,當他看到杆子的頂端,係著的那顆斷頭之後,情不自禁的發出一聲慘呼,隨即便從馬背上大頭朝下栽了下去。

這已經是是袁紹今天第二次倒栽下馬了。

由不得袁紹不吐血落馬,因為,臧霸挑起的那顆人頭,便是袁尚啊!

袁紹此生共有三子,他無論如何也未曾想到,在這一場與馬超、曹操的鏖戰中,他的兩個兒子袁熙、袁尚竟是先後死於馬超、曹操之後!

老年喪子本就是人間慘事,對兒子不是一般溺愛的袁紹,如何能接受的了這麽冷酷的事實?

殊不知,殺人者,人恒殺之!袁紹從當初的西園八校尉之一,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在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中,導致了多少尋常百姓家妻離子散?他的手中,早已是染滿了鮮血,白骨累累了。

為何他可以視旁人的性命如草芥,肆意的主掌旁人的生死,而輪到自己的兒子被殺,卻如此的不能釋懷?他可曾想到過,那些被他無辜殺死的人,是否也有妻兒老小?他們的父母,是否仍在翹首以待的等候著他們回家?

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狂奔的馬蹄聲快速逼近,大戟士們可不幹繼續停留在此,連忙連拖帶拽的將袁紹扶上了馬背,欲要奪路而逃。

忽的,營地的大門被迅速推開,一隊隊青州兵在臧霸的旗號指揮下,如怒潮般從營中殺出,配合著袁紹身後趕來的虎豹騎,將袁紹殘部團團包圍了起來。

一場新的殺戮,再次與彼此亮出的刀劍中,拉開了帷幕。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率領虎豹騎起來的,是曹純。而衝殺在虎豹騎隊列最前方的,則是“虎癡”許褚。和許褚形影不離的典韋,則是留在了曹操的身邊,保護曹操的安全,因而並未一同前來。

衝殺在前的許褚揮舞著大刀,虎入羊群一般衝進袁軍雜亂的隊列中,刀刀見血!

袁軍被許褚的威武震懾住了心膽,再也不敢靠近許褚身周一丈範圍之內。許褚便這樣仗著自己的勇猛,一個人殺的數萬袁軍節節敗退,威不可擋!

大戟士精銳們見大勢不妙,也不再管普通的袁軍士兵們了,拚了命的殺出一條血路來,帶著昏迷中的袁紹便向外突圍。被他們扔下的數萬袁軍將士,本就士氣低落,見到大戟士們在麵對曹純和許褚以及臧霸兩頭圍堵的情況下,明顯是有意的拋棄了他們,更加提不起鬥誌來了,甚至開始有人丟下了武器,跪地請降。

大戟士號稱袁紹麾下兩支精銳之一,與擊潰公孫瓚白馬義從的先登營齊名,戰鬥力還是有的。最終,在大戟士們的死命衝殺中,袁紹還在成功的脫離了戰場,被大戟士們簇擁著不知逃往了何處。

為了能讓袁紹逃出生天,原本兩萬人的大戟士,在這一戰中死傷大半,逃出去的,不過五千餘人而已。

以大戟士的精銳,死傷尚且如此慘烈,那些普通的袁軍士兵就更加不濟了。

等到第二日,東方亮起魚肚白之際,曹操騎著絕影寶馬,握著倚天寶劍,踏著累累屍骨趕了過來。

臧霸和曹純立刻在第一時間向曹操匯報了昨夜的戰況。經此一戰,大戟士名存實亡,袁紹部下的普通士兵被斬殺了五萬之眾,投降的也有兩萬多人,繳獲的鎧甲、武器等軍資,幾乎不計其數。

袁紹的五十五萬大軍,就這樣灰飛煙滅了,僥幸的帶著可憐的五千餘大戟士,狼狽的逃走了。

這一戰,曹軍在曹操的指揮下,打的相當的勇敢,異常的果決,成為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被後世的史學家稱為“官渡之戰”,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