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鳳雛龐統 下
拉攏荊州各大家族,是劉備和龐統達成的共識。
一張大網,在龐統層出不窮的手段之中,悄無聲息的鋪開,籠罩向那些他們中意的大家族頭上。
劉表死後,一向和蔡家不對付的蒯家,在龐統的刻意為之之下,於蒯良、蒯越兄弟的帶領中,集體叛出襄陽,投靠了劉備。劉備對蒯家兄弟的歸降很是欣喜,當即任命二人為軍中參謀。有了蒯家兄弟做榜樣,那些自感大勢已去又善於明哲保身的人,紛紛偷跑出城,向劉備效忠。
不能怪蒯家兄弟等人沒骨氣,劉表還活著的時候,他們代表的家族就和蔡瑁代表的蔡家,水火不容,隻是那個時候劉表還能很好的壓下各方的矛盾,現在沒了劉表的從中調停和壓製,蔡瑁又奪得了荊州的軍政大權,蒯家兄弟等人就不得不考慮自己未來的出路了。
顯然,投效已經占據了南部三郡的劉備,他們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可要是留在襄陽的話,恐怕用不了多久,他們的腦袋,就要被蔡瑁想盡辦法給搬了去。生死抉擇之間,他們當然要選擇投效劉備了。
還有一些荊州的官員,平時就和劉備的關係很好,比如說伊籍。伊籍是繼蒯氏兄弟之後最先投靠劉備的,而且伊籍還不是一個人來的,他還拉來了自己的好友馬良,和水軍校尉文聘。伊籍來過來的這一文一武,在曆史上可都是大大有名的人物,劉備對這二人也是相當器重,對於這樣的人才,劉備可是不會嫌多的。
在荊州,像伊籍這樣的官員,還有好幾位,他們都是在劉表治下鬱鬱不得誌的人,料定在劉琮或者說在蔡瑁手下,他們的地位會變得更加黯淡無光,索性就站到劉備這邊來了。
短短數日之間,從荊州各地來歸降的文臣武將,先後有三十餘位之多,讓劉備麾下從人才凋零,一下子變得人才濟濟了起來。這其中,龐統和徐庶功不可沒,每一名前來歸降劉備的人背後,都少不了龐統和徐庶運作的痕跡。
誌得意滿之餘,劉備在征得了龐統的同意之後,開始了向襄陽用兵。
戰鬥剛一開始,蔡瑁就下令把城中文武的家人全部強行帶到了州牧府,防止再有人出城投降劉備。誰料蔡瑁的這一決定,讓一些遊移在中間的搖擺人,對蔡瑁徹底失去了希望,暗中和劉備達成了協議,他們將暗中打開城門,迎接劉備入主襄陽,劉備也答應他們,事後不會削去他們的官職,會讓他們繼續擔任現有的職位。
於是,在裏應外合之下,蔡瑁的堅守僅僅堅持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宣告失敗了。蔡瑁自己,也被管亥斬殺,襄陽十幾萬軍民,盡歸劉備所有。劉備進入襄陽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抄了蔡家,蔡氏滿門被全部抄斬,一個不留。至於劉琮,劉備卻沒有殺他,而是派人把他送到了零陵郡內一個偏遠的小山村,美其名曰讓劉琮在那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養老。
劉表死後,荊州不可一日無主,在龐統、徐庶、馬良等人的謀劃下,劉備舊部和新近加入的荊州官員,步調一致的請求劉備出任新的荊州牧,劉備假意再三推脫,最後裝著推不掉的樣子,無奈的答應暫時擔任荊州牧,等日後找到真正有才能的人,他在退位讓賢。至於日後會不會真的出現退位讓賢的那一天,沒有一個人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有些話,說話的人說的很漂亮,聽話的人也是洗耳恭聽,其中的內容有沒有可考性,已經顯得不那麽重要了。
當劉備身披錦袍,手執荊州牧的大印,緩步走到州牧府大廳之後,臉上帶著一絲掩藏不住的誌得意滿,回頭看向龐統說道:“軍師,景升兄生前的位置,吾可坐得?”
龐統笑道:“主公已經是荊州牧了,旦坐無妨。”
劉備微微一笑,大步走到主位前,轉身坐了下去。就在劉備的屁股挨上座椅的那一刻,大廳外忽然想起了一陣悅耳的鼓樂之聲,那是一眾荊州官員,在向劉備表示祝賀呢,恭喜劉備登上荊州牧寶座的同時,他們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向劉備表達自己的忠心。
管亥和張飛兄弟二人,帶著欣喜的笑聲,大步走進了大廳,看到劉備安坐在州牧的寶座上,兩人哈哈一笑,向劉備說道:“大哥,咱們終於有一塊自己的地盤了。”聽著二人的話,劉備心中忽然生出了一陣不悅,什麽叫咱們的地盤?那是我劉備一個人的地盤!
劉備畢竟是劉備,他很快調整好了心態,喜笑顏開的誇獎了管亥、張飛幾句,絲毫沒有將心中的不快流露出來。劉備很清楚,沒有這兄弟倆十幾年的跟隨,自己是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麵的,而且在以後的日子裏,劉備還要靠著兩人去給自己打江山呢,別忘了,劉備這個荊州牧,現在隻掌握荊襄九郡中的四郡罷了,後麵的日子裏,還少不了一番戰鬥呢。
轉頭看向龐統,劉備笑著說道:“本府能坐領荊州,軍師居功至偉。今日喜樂,軍師有什麽要求,但說無妨!”
龐統聞言,臉上的神色忽然一整,歎息了一聲,說道:“伐人之國而為樂,非仁者之兵。”意思是說,以討伐宗族兄長的基業為喜樂,這可不是仁者應該做的事。劉備聞言,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殆盡,冰著臉看向龐統,緩緩說道:“昔日武王伐紂之時,亦曾前歌後舞,難道喜樂之人,就當不得仁者的稱呼了麽?退下!”
龐統也不行禮,深深地看了劉備一眼,轉身走出了大廳。龐統投效劉備,實際上就是為了保住自己家族的利益,和大多數投降過來的荊州官員們,是同樣的目的,隻是在這其中,龐統還存在著和諸葛亮一較高下的意思。
從本質上講,龐統和荊州官員們,都是士族出身,而劉備是平民出身,讓一群士族去侍奉平民,這本身就顯得很不合理,隻是大勢所趨,龐統不得不選擇一位君主,相比其他人,龐統還是覺的劉備要更可靠一些,所以才來到了劉備的身邊。
此刻麵對劉備的斥責,龐統雖然沒覺得自己委屈,甚至還一心一意的為劉備設謀出策,但是剛才劉備的那句話,著實讓龐統高興不起來。對龐統來說,襄陽是他的故鄉,他不想聽到任何人以踐踏自己的故土為樂趣,包括劉備。龐統是正直的,他沒有反駁劉備的意思,隻是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而已。可是他卻選錯了時機,正在興頭上的劉備,是聽不得這樣的話的。
龐統走後,管亥和張飛看到劉備很不高興,連忙勸慰道:“大哥,軍師勞苦功高,你又何必和他計較隻言片語上的不敬?”
徐庶、糜竺等人也是開口相勸。
劉備聞言,醒悟了過來,深知自己剛才太過小氣了,龐統的作用和管亥、張飛是一樣的,沒有龐統,單靠管亥、張飛是根本不可能拿下半部荊州的,劉備連忙伸手向外一指,急道:“還不快去把軍師追回來!”管亥張飛得令,連忙跑了出去,連拉帶拽的把龐統帶回了大廳中。
劉備假惺惺的站起身來,向著龐統行了一禮,用自責的口氣說道:“軍師,備剛才一時失言,言語上觸犯了軍師,還請軍師不要掛懷。”為了表示自己的真誠,劉備也不自稱本府了,而是改回了以前的自稱。看到劉備向自己道歉,龐統也不好在強硬下去,即使他明知劉備的這番話,未必是真心的。
“君臣俱有失言,亦望主公不要在意。”龐統向著劉備還了一禮,神態自若的說道。劉備大笑了起來,上前拉住龐統的手,恢複了往日對龐統的敬重之意。
今天或許注定是劉備樂極生悲的日子,在經過對管亥和張飛稍有不滿的小插曲後,龐統的話也一度引起了劉備的不悅,在主動道歉,和龐統恢複良好的君臣關係之後,馬良又走進了大廳,繼續給劉備添堵。
馬良長得很奇特,他的兩道眉毛,是白色的。因此在荊襄地區有句諺語,叫做“馬氏五常,白眉最良”。意思是說馬家的五個兄弟各個都有大才,而其中最出色的一個人,就是長著白眉毛的馬良。因為出色,劉表生前讓馬良擔任情報官的職位,劉備入主襄陽以後,保留了馬良的這一職位。
不過今天,馬良可不是來給劉備報喜的,而是來報憂的:“主公,剛剛收到消息,孫策根本就沒有死,他率領呂蒙、丁奉兵犯江夏郡,臨近江夏的長沙原本就是孫堅曾經統治過的地方,現在也已經倒向了孫策那邊,江夏、長沙兩郡現已結盟,江夏,危在旦夕!”
“你說什麽?!”大廳中的所有人,異口同聲的發出了一聲驚呼!這可是一個意料之外的狀況。除了智謀卓絕的龐統。
孫策竟然是詐死!這可是眾人之前都沒有想到的,難怪龐統在到來之初,便建議劉備派出一支兵馬到江夏去,原來如此!
一時之間,大廳中的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龐統,眼中帶著敬佩之意。若非龐統未雨綢繆,說不定江夏此刻便已經到了孫策的手中了!
更重要的是,江東和荊州兩家,有殺父之仇,現在劉備繼任荊州牧,自然也就相當於是把這份仇恨繼承了下來,孫策如果占據了江夏,就等於是把觸手從江東伸進了荊襄,隨時可以對荊州發起一場占據地利的戰爭。
劉備知道,孫策一定是有備而來的,從他不惜詐死就能看出這一點,這是誌在必得啊!可惜,龐統早已窺破了他的陰謀詭計!
離開座位,劉備來到龐統的身前,彎腰對著龐統深深一禮。
劉備發誓,今後無論自己和龐統之間有什麽爭執,一定不會再讓龐統失望了,這樣的大才,可是百年難得一見的!